细菌室sop文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1585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细菌室sop文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菌室sop文件.docx

《细菌室sop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室sop文件.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细菌室sop文件.docx

细菌室sop文件

细菌室工作守则

1.每日工作前用紫外线照射实验室半小时以上。

2.入室前应穿工作服,并做好实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实验室内应保持肃静,不准吸烟、吃东西及用手触摸面部。

尽量减少室内活动,以免引起风动,无关人员禁入。

4.非必要物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5.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及试验记录。

未发出报告前,请勿丢弃标本。

6.标本处理及各项试验应在操作间进行,接种环用完后应立即火焰灭菌,沾菌吸管、玻片等用后应浸泡在消毒液内。

7.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消毒或浸于3%来苏儿溶液中5-10分,再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

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8.实验过程中,如污染了实验台或地面,应用3%来苏儿覆盖其上半小时,然后清洗;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若出现着火情况,应沉着处理,切勿慌张,立即关闭电闸,积极灭火。

易燃物品(如酒精、二甲苯、乙醚和丙酮等)必须远离火源,妥善保存。

10.工作结束时检查电器、酒精灯等是否关闭,观察记录培养箱、冰箱温度及工作情况,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将操作台擦拭干净,并将试剂、用具等放回原处,清理台面,未污染的废弃物扔进污物桶,有菌废弃物应送高压灭菌后处理。

11.离室前工作人员应将双手用消毒液消毒,并用肥皂和清水洗净。

12.爱护仪器设备,经常清洁,注意防尘和防潮。

细菌室消毒隔离措施

1.每天工作前用消毒液消毒工作台,上班前、下班后开紫外灯(最少半小时)进行空气消毒。

2.非必要品禁止带入实验室,必要资料和书籍带入后,应远离操作台。

3.使用后的载玻片、盖片、平皿、试管等用消毒液浸泡,经煮沸后清洗或丢弃。

4.试验后的血液标本用消毒液浸泡后煮沸消毒,所有用于试验的反应板、吸头等用消毒液浸泡(至少24小时以上)后清洗或丢弃。

5.所有微生物培养物(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培养物),不管标本阳性或阴性均

-1-

用消毒液浸泡后,经煮沸消毒,才能清洗或丢弃。

6.取材、最好采用一次性工具,不能采用一次性工具者,每次取材前均应彻底消毒。

7.用于浸泡各种器械如刮菌刀、持物钳、镊子等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

8.不慎发生临床标本或培养物污染工作台,不要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纸巾、布等敷料加上消毒液(如5%石炭酸、3%来苏儿等)消毒30分钟以上,然后再清洗。

如污染工作服,应立即脱下,高压灭菌。

9.实验时手部污染,应立即用肥皂洗手并冲洗干净,再外用消毒药水,如误入口内,应立即吐出,并用1:

1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漱口,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服用有关药物。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1.在工作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妆品。

2.实验室里应保持整洁,不存放与工作无关的杂物。

3.工作台每天至少用消毒剂清洁一次,在溢渗传染物后要立即消毒、清洗;

4.进入无菌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5.在各种操作进程中均应尽量避免或减少气溶胶产生。

6.实验工作区禁止无关人员出入,尤其要严禁儿童进入。

7.工作人员在处理传染性物质或动物之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时要洗手。

8.凡发生溢漏事故或接触传染性物质后,均应立即报告实验室监督员或实验室

主任,并做好书面记录及采取相应措施。

结核杆菌的培养及标本涂片务必在生物安全柜里操作。

9.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如结核杆菌培养、感染性

组织等。

10.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前,应在专用的更衣室(或缓冲间)穿着背开

式工作服或其它防护服。

工作完毕后必须脱下工作服,不得穿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可再次使用的工作服必须先消毒后清洗。

11.工作时必须戴手套(两副为宜)。

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12.在实验室中必须配备有效的消毒剂、眼部清洗剂或生理盐水,且易于取用。

可配备应急药品。

临床微生物及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

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

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

灭菌)。

6.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表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

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0.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实验动物应严格管理,防止逃

逸或造成人与实验室动物的交叉感染;实验后的动物必须焚化进行无害化处理。

细菌室操作

1.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操作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负责鉴定及签发报告的主管技术人员应通晓诊断细菌学的全面知识。

3.从事细菌专业技术人员,应了解医院监测知识,掌握其检测方法,定期统计

分析医院感染细菌分布,耐药变迁,并将其结果反馈临床。

4.细菌室工作人员均应具备细菌传染、消毒、灭菌知识。

5.细菌专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了解细菌学检验新进展。

6.定期或随时与临床联系,主动参与病例讨论了解病情及治疗情况,达到细菌

检验与临床的密切联系。

7.每天发出的微生物报告应认真复审,分析报告、评价报告。

8.工作人员加强有菌观念,无菌操作。

9.当工作环境被细菌污染,必须立即消毒处理,报告主管人员,采取必要措施。

10.工作人员被细菌培养物污染应消毒处理,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并向主管负

责人报告,采取特殊措施。

标本采集及保存要求

1总则:

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在收集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和及时送检,检测后标本应妥善保存。

2临床标本的采集:

2.1下呼吸道分泌物(痰液):

令患者早上起床后用清水濑口,不要刷牙,

立即从下部呼吸道咳出第一口痰,吐在无菌塑料痰盒中,及时送检。

2.2尿液(中段尿):

护理人员协助采取中段尿约3ml入无菌试管中,及时

送检。

2.3粪便:

取有粘液、脓血部分的粪便置玻璃大便专用管中,如为稀水便,

可直接收集于玻璃管中,及时送检。

2.4眼、耳、鼻、喉拭子:

将棉拭子沾取少许无菌生理盐水(如沾取的太

多,可在无菌生理盐水瓶壁上挤去多余的水份),然后采取可疑部位的

分泌物,倒悬于无菌试管内,及时送检。

2.5脓液:

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沾取脓液,要尽量多取一些,然后将

棉拭置于无菌试管中,及时送检。

2.6血液:

2.6.1凡怀疑菌血症和败血病的患者,采血培养时,应尽量在未使用抗菌

素前采血,如已使用抗菌素,应尽量选择抗菌素在体内浓度最低时

采血,应在病人第二次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血培养标本。

当然在病

人发热或寒颤时采集也可。

2.6.2成人每次采血5—10ml,小儿采血2—3m。

2.6.3严格消毒病人采血部位和血培养瓶口,抽一定量血液后,无菌注入

血培养瓶内,轻轻摇匀,

2.6.4从抽血到接种入瓶,动作要快,防止血液凝固,同时要及时送检。

2.7穿刺液:

胸腹水、心包液、关节腔液、鞘膜积液:

严格无菌抽取后,

注入含肝素抗凝的无菌试管中,轻轻颠倒试管10余次,使肝素与穿刺

液混匀达到抗凝的目的,或直接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及时送检。

2.8胆汁:

由专科医生以无菌方法取引流液10ml注入无菌试管。

2.9脑脊液:

以无菌方法取脑脊液3-5ml,置无菌试管内,常温保存送检,

如只做培养可直接无菌注入血培养瓶内,及时送检。

2.10烧伤标本:

以无菌棉拭子直接采取多个部位创面的脓汁分泌物放入无

菌试管中.

3临床标本的保存:

细菌室标本原则上要求及时送检、及时处理,不得保存。

标本拒收标准

1.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操作:

若送检标本不是运送培养基送检则为不合格标本。

2.找抗酸杆菌:

穿刺液标本如发现严重凝固则拒收。

3.脑脊液培养:

如标本为非无菌管采集则拒收。

4.中段尿培养:

如标本为非无菌管采集则拒收。

5.下呼吸道标本培养:

挑取痰标本直接涂片镜检,WBC<10/LP,上皮细胞>25/LP不适合做细菌培养。

6.脓液及创伤分泌物培养:

如标本为非无菌管采集则拒收。

7.穿刺液培养:

如标本为非无菌管采集则拒收。

8.各类培养标本原则上都要求无菌采集并及时送检、及时接种、及时培养,不能保存。

除非特殊情况可置于冰箱保存,对分离怕冷的细菌时,应注意标本的保暖。

无菌间规章制度

1.每一个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2.在无菌室内必须戴帽子、口罩,进行无菌操作。

3.每天早上8:

00—8:

30用紫外线消毒,每月检查一次紫外灯的无菌效果。

4.无菌室内各种废弃物品必须煮沸消毒。

5.实验完毕后,用含氯制剂1000mg/L消毒桌面、地面。

温度失控处理措施

1.每天上班记录培养箱、冰箱的温度于温度记录本上,如发现普通培养箱的温度超过37℃(不包括37℃)或低于34℃(不包括34℃);冷藏冰箱的温度超过8℃(不包括8℃)或低于2℃(不包括2℃),应立即追溯其失控的时间和原因。

1.1如失控的原因可以马上纠正(如冰箱断电、冰箱门未关好、温控调节器未正确控制、冰箱严重结霜、温度计损坏等),则由本室人员马上纠正并填写失控报告。

1.2如冰箱、培养箱本身出现机械故障,本室人员应马上通知维修部或维修商,同时根据排除故障时间的长短是否会对其中的物品质量造成影响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把里面的物品转移到能满足需要条件的环境中),并填写失控报告单。

2.培养箱中的培养物应全部拿到工作台,检查培养物的生长情况。

2.1.如果培养基的菌落生长良好,则按常规程序进行检验。

2.2.如果培养基的菌落生长受抑制,则取标本重新接种,如标本确实无法再次接种,则应与临床医生联系、解释并请医生重新采集标本送检。

2.3.如有细菌生长,则应补做药敏试验。

3.故障处理过程中应及时贴上红色标识,并在温度记录本上用红笔记录失控的温度度数,故障处理后应利用培养箱、冰箱的温度调节器,把温度调回到规定范围的中值,并把专业人员的检查的结果记录在仪器档案袋中。

当温度再次是失控时,再次记录温度的读数,并且上报负责人。

超净工作台

1.目的:

规范净化工作台操作与维护工作,确保仪器正常运作。

2.适用范围:

本实验方法适用于微生物检验中净化工作台操作与维护管理。

3.检验人员职责:

负责此仪器操作和维护管理

4.操作及维护规程

4.1操作规程

4.1.1使用工作台时,应提前50分钟开机,同时开启紫外杀菌灯,处理操作区内表面积累的微生物,30分钟后关闭杀菌灯(此时日光灯即开启),启动风机。

4.1.2对新安装的或长期未使用的工作台,使用前必需对工作台和周围环镜先用超静真空吸尘器或用不产生纤维的工具进行清洁工作,再采用药物灭菌法或紫外线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4.1.3操作区内不允许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保持工作区的洁净气流流型不受干扰。

4.1.4操作区内尽量避免作用明显扰乱气流流型的动作。

4.1.5操作区的使用温度不可以超过60℃。

4.2维护规程及维护方法

4.2.1根据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定期(一般2~3个月)将粗滤布(涤纶无纺布)

拆下清洗或给予更换。

4.2.2定期(一般为一周)对环境周围进行灭菌工作,同时经常用纱布沾酒精或

丙酮等有机溶剂将紫外线杀菌灯表面擦干净,保持表面清洁,否则会影响杀菌效果。

4.2.3当加大风机电压已不能使风速达到0.32m/s时必须更换高效空气过滤器。

4.2.4更换过滤器时,可打开顶盖,更换时应注意过滤器上的箭头标志,箭头指

向即为层流气流向。

标本的接种和移种法

接种标本是细菌实验室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目的是使细菌能得到充分的生长和能分离出单个菌落获得纯培养而供分析鉴定之用,所以作此项技术的操作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1.左手的操作要点:

左手负责持平板、试管、烧瓶等物品,操作中,左手应尽量减少摆动,否则,不利于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

1.1左手持物品时,最好固定在一个空间方位上,以避免因移动使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器皿,造成随机性污染。

1.2所持的器皿其开口尽量避免向上,持平皿时,可以让平板的表面与地面尽量垂直,试管与器皿烧瓶也可倾斜。

当从标本器皿或平板上挑取接种物或菌落后应立即塞上试管塞或扣上平皿,随即接种标本。

2.右手的操作要点:

握有接种工具的右手,将接种环或针沿伸到标本之前应作好接种环或针,镊子等工具的火焰消毒工作,待冷却后才沿伸到标本容器中挑取接种物,在挑取标本后,其接种工具应尽量避免接触试管壁及试管口等。

随后将接种物在培养基上分离划线。

3.移种或接种的基本步骤:

3.1右手持接种工具,在火焰上烧灼3次灭菌。

3.2左手持起标本容器或原代培养物的平皿或试管等。

3.3用接种工具挑取适量标本或细菌,挑取标本时,应注意选择真实反映感染情况的部分,如粪便挑取粘液脓血部分。

纯化细菌应从原代培养物上挑取单个菌落。

从液体培养基中取菌,只需将接种环在培养液中蘸取一环即可。

3.4接种时可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

3.5接种后,应在火焰上反复烧灼接种工具并作一定的编号记录,所用工具应放回原处。

常用分离培养基

1.常用分离培养基种类:

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SS平板、克氏双糖

铁(KIA)、M-H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沙保氏培养基、4号培养基、念珠菌药敏平板。

2.用途:

2.1血平板适用各类细菌生长,为一般细菌标本接种常用培养基。

2.2巧克力平板适用于某些血平板生长不良或需嗜血因子细菌的培养。

2.3麦康凯平板作初步是否发酵乳糖鉴定之用,主要用于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及作非发酵菌生长试验用。

2.4SS平板主要用于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及非发酵菌生长试验之用。

2.5克氏双糖铁(KIA)主要用于观察细菌是否发酵葡萄糖、乳糖产气产酸,是否产生H2S及观察动力。

2.6M-H培养基主要用于药敏试验。

2.7营养琼脂平板用于菌种保存、纯分离及作空气培养。

2.8沙保氏培养基用于真菌培养。

3.质控:

每次用标准菌株进行生长试验和抑菌试验质控。

质控合格后,方可使用,并认真做好记录。

4.注意事项:

4.1对每批培养基必须检查:

平皿的裂纹、充碟不均、培养基裂纹、溶血(血平板)、冷冻、过多的气泡或斑点、污染等。

4.2缺陷性报告:

如果发现培养基有缺陷,实验室应做好记录并通知制造商,制造商应有适当的改进措施,并记录在案。

细菌室标本操作流程

1.标本的接受

1.1标本接受的时间:

原则上全天任何时间均可。

1.2标本的接受:

接受标本者要认真核对标本的数量、标本与检验单要求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等。

1.3把接受的标本编号。

2.临床标本的接种

2.1检验目的为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的各临床标本的培养基选择

标本类型培养基

血血培养瓶

中段尿血平板

脑脊液血平板

穿刺液血平板

胆汁血平板

呼吸道标本血平板

粪便标本SS平板和血平板

病灶分泌物血平板

2.2接种的方法:

中段尿标本无菌取10ul,在血平板的中间做垂直划线,然后分

离划线。

其他标本做分区划线。

3.所接种的平板必须写上标本的编号和接种的日期,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培养。

4.标本的培养条件、温度、时间

平板温度时间

血平板35-37℃18-24小时

沙保罗平板28-31℃24-36小时

其他的平板35-37℃18-24小时

5.根据生长在平板上的细菌菌落形态、菌落涂片、染色、镜检等来综合判断细菌形态和染色性质,按各属鉴定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各菌属的常规鉴定及药敏试验。

6.结果的报告

确认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后,进行检验验单结果报告。

7.对各类细菌培养标本除特殊要求外,我室细菌标本在接种后每天按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

分离及纯化法

1.分离是指从原材料或多种细菌的混合培养物中将各种细菌彼此独立地分离开,以得到纯的单一菌株,技术步骤如下:

作纯培养分离时,一般只用一只完整的琼脂平板。

涂划多采用分区划线法,在一只平板中可划3~5个区。

划法有两种:

-

1.1从临床标本分离细菌所含菌数相对较少时,可用接种环取标本涂布在平板一角边缘,然后从此区开始划线至1/3平板,为第一区,再在2、3…区依次划线每划完一个区域均将接种环灭菌一次,冷却后再划下一区域,每一区域的划线均接触上一区域的接种线1―2次,使菌量逐渐减少以获得单个菌落。

1.2快速划线分离法:

采用快速划线使一接种环标本能分离出单个菌落,这与标本的菌量及操作者的技能有很大关系。

2.纯化是指欲获得大量纯培养物的方法,所用平板大小可根据需要的菌量而定。

方法是将一单个菌落或将相同的菌落作大量密集涂划于平板上而获得大量纯的培养物。

显微镜检查法

显微镜检查是细菌鉴定工作中的一重要手段,有助于细菌的初步鉴别,同时对下一步鉴定工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时通过形态学检查可得到初步诊断,如痰中的抗酸杆菌和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淋病奈瑟菌等。

显微镜检查有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两种。

1.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不染色标本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况。

1.1压滴法:

用接种环取细菌悬液2环,置于清洁载玻片中央,覆上盖玻片,于高倍镜下观察。

制片时菌液要适量,不可有气泡,不可外溢。

1.2悬滴法:

取洁净的凹窝载玻片及盖玻片各1块,将凹孔四周的平面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取一环菌液置盖玻片中央,将凹窝载玻片的凹面向下,对准于盖玻片的液滴上,然后迅速翻转玻片,用小镊子轻压盖玻片使之与凹孔边缘粘紧。

镜下观察时先低倍后高倍,不可压碎盖玻片。

有动力的细菌可见细菌从一处移到另一处,无动力的细菌呈布朗运动而无位置的改变。

螺旋体由于菌体纤细、透明,需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活动。

2.染色标本检查法:

通过对标本的制片及染色,能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染色特性以及荚膜、芽胞、异染颗粒等结构,有助于细菌的初步鉴定。

2.1快速革兰染色法

2.1.1操作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微生物学检验

2.1.2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1.3注意事项:

染色关健在于涂片和脱色,涂片不宜过厚,固定不宜过热,脱色不宜过度,菌龄为18~24小时为佳。

2.2抗酸染色法

2.2.1操作见《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微生物学检验

2.2.2结果:

抗酸杆菌呈红色。

2.2.3注意事项:

每一张玻片只能涂一份标本且不能在染色缸中染色,以免造成不同标本间的交互污染从而导致阴阳性结果混淆,脱色时间宁长勿短,至无红色液体流下为止。

2.3阿尔培异染颗粒染色法:

2.3.1初染:

涂片上滴加第一液染剂(甲苯胺蓝和孔雀绿的乙醇溶液),染3-5分钟,水洗。

2.3.2复染:

第二液染剂(碘化钾溶液)染1分钟,水洗。

自然干燥后镜检。

2.3.3结果:

菌体呈绿色,异染颗粒呈蓝黑色。

2.3.4注意事项:

玻片要清洁,染料需新鲜配制,无沉淀物。

注意与标本中的其他杂质相区别。

3.压片镜检,主要观察细菌在组织中的分布。

4.墨汁负染镜检:

背景着色而菌体不着色的染色法,用以观察新型隐球菌的宽厚荚膜等。

5.鞭毛染色镜检,观察细菌有否鞭毛、鞭毛的位置、鞭毛的数量,在非发酵菌的

鉴定中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6.暗视野镜检:

观察一些较微小且有一定结构的微生物,如钩端螺旋体的钩状及螺旋的形态等。

7.制动试验的直接镜检,在标本加入抗血清,观察动力是否被抑制,如霍乱弧菌的制动试验等。

穿刺液标本的细菌学检验

1.标本采集

1.1穿刺液包括胸水、腹水、心包液、关节液及鞘膜液等。

1.2一般由临床医师以无菌操作穿刺术抽取。

胸腹水抽取5~10毫升,心包液、

关节液等可抽取2~5m1,将所取得之样本注入含有抗凝剂的无菌管内充分混匀后送检。

1.3标本采集最好能在停药2天后进行,如不能停药,则应在下次用药前采集,

如疑为淋病性关节炎患者,其标本应在采集后立即送检或床边直接接种,切不可放冰箱保存。

2.检验步骤

2.1涂片检查标本3000r/min离心l5分钟后,取沉淀物制片。

2.2涂片镜检的细菌常为一般致病菌、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和抗酸杆菌等,涂片检

查应根据项目要求进行相应的染色镜检。

2.3培养:

作一般细菌培养可把采集的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巧克力平板,

同时也可将标本注入血培养瓶放入血培养仪培养。

2.4作厌氧培养可采用直接床边接种标本或采集样本后,将培养物直接注入厌氧

增菌培养基。

3.报告结果

3.1涂片报告发现形似某某细菌,淋球菌应报是否在细胞内外发现革兰氏阴性双

球菌;抗酸染色应报是否发现抗酸杆菌。

3.2用于培养的穿刺液正常情况下应无菌,如培养出细菌应报细菌种名及药敏试验结果,血培养仪培养6天仍未发现细菌则报无菌生长。

1.胆汁培养常见病原菌

肠球菌

大肠埃希菌

消化链球菌

肺炎克雷伯氏菌

葡萄球菌

变形杆菌

产气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伤寒及其它沙门菌

拟杆菌

粪产硷杆菌

2.标本收集

胆汁标本的采集方法有三种,即十二指肠引流法,胆囊穿刺法及手术直接采取法。

2.1十二指肠引流法:

在无菌操作下用导管作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分为A、B、C三部分。

A液来自胆管,为橙黄或金黄;B液来自胆囊,为棕黄绿色;C液来自肝胆道,为柠檬色。

一般认为B液做细菌培养意义较大。

2.2胆囊穿刺法:

进行胆囊造影时同时采取胆汁。

本法所采取的胆汁不易被污染,适宜做细菌培养。

2.3手术采取法:

在进行胆部外科手术时直接采取胆汁送检。

3.检验步骤

3.1将送检标本3000r/min离心30分钟,倾去上清液取沉淀物涂片及培养。

3.2胆汁一般不作涂片检验,如需要应用相应的染色方法检查并仔细观察,因为胆汁沉淀后有较多的内容物复盖而不利于观察细菌。

3.3培养提倡直接将胆汁注入血培养瓶进行增菌培养。

培养标本也可直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和巧克力平板。

4.报告结果

4.1沙门氏菌感染在胆汁中检出率较高,但必须以血清凝集试验为依据报告血清型。

4.2胆汁应是无菌的,如培养出细菌即为致病菌应报细菌的种属及药敏试验结果。

1.粪便标本中常见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伤寒及其它沙门菌

结核分支杆菌

志贺菌属

难辨梭菌

致病大肠埃希菌

白色念珠菌

弧菌属菌种

气单胞、

邻单胞菌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弯曲菌

2.标本采集

2.1自然排便采集法自然排便后,挑取脓血、粘膜部分的粪便2~3g,液体粪便取絮状物置于大便培养管或增菌液中送检。

2.2直肠肛管法用大便培养用的肛管直接插入肛门成人4~5cm,幼儿2~3cm,轻轻在直肠内旋转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