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1948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docx

酶促反应动力学实验

酶动力学综合实验

实验〔一〕——碱性磷酸酶值的测定

【目的要求】

1.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响速度的影响

2.了解米氏方程、值的物理意义及双倒数作图求值的方法。

【实验原理】

1、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是广泛分布于人体各脏器器官中,其中以肝脏为最多。

其次为肾脏、骨骼、肠和胎盘等组织。

但它不是单一的酶,而是一组同功酶。

本实验用的碱性磷酸酶是从大肠杆菌中提取的。

2、米氏方程:

在研究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响速度的定量关系时,导出了酶促反响动力学的根本公式,即:

(1)

式中:

v表示酶促反响速度,

表示酶促反响最大速度,

[S]表示底物浓度,

表示米氏常数。

3、

值的测定主要采用图解法,有以下四种:

①双曲线作图法〔图1-1,a〕

根据公式〔1〕,以v对[s]作图,此时1/2

时的底物浓度[s]值即为值,以克分子浓度〔M〕表示。

这种方法实际上很少采用,因为在实验条件下的底物浓度很难使酶到达饱和。

实测

一个近似值,因而1/2

不准确。

此外由于v对[S]的关系呈双曲线,实验数据要求较多,且不易绘制。

②作图法双倒数作图法〔图1-1,b〕

实际工作中,常将米氏方程〔式〔1〕〕作数学变换,使之成为直线形式,测定要方便、准确得多。

其中之一即取〔1〕式的倒数,变换为方程式:

(2)

作图,即为形式。

此时斜率为

,纵截距为

把直线外推与横轴相交,其截距相交,其截距即为—

③作图法〔略〕

把〔2〕式等号两边乘以

,得:

(3)

以v对

作图,这时斜率为

,纵截距为

,横截距为

④作图法〔略〕

把〔2〕式等号两边乘以[S],得:

(4)

对[s]作图,这时斜率为

,纵截距为

〔a〕(b)

本实验主要以双倒数法,即作图法来测定碱性磷酸酶值。

具体原理如下:

本实验以碱性磷酸酶为例,用磷酸苯二钠为其作用物,碱性磷酸酶能分解磷酸苯二钠产生酚和磷酸,在适宜条件下〔10.0,和60℃〕,准确反响13分钟。

在碱性条件下酚可与酚试剂生成蓝色化合物,以波长620比色。

在一定条件下色泽深浅与光密度成正比。

反响式如下:

然后以光密度直接表示不同底物浓度时的酶反响速度,即以光密度的倒数作纵坐标,以底物浓度的倒数作横坐标,按作图法来测定碱性磷酸酶值。

【仪器与试剂】

仪器:

1.恒温水浴

2.721型分光光度计

试剂:

1.酚试剂:

称钨酸钠〔

W

·2

O〕100g,钼酸钠〔

·2

O〕25g置1500磨口回流装置内,加蒸馏水700,85%磷酸50和浓硫酸100。

充分混匀,使其溶解。

小火加热,回流10h〔烧瓶内加小玻璃珠数颗,以防溶液溢出〕,再参加硫酸锂〔4〕150g,蒸馏水50及液溴数滴。

在通风橱中开口煮沸15,以除去多余的溴。

冷却后定容至1000,过滤即成,此液应为鲜黄色,不带任何绿色。

置棕瓶中,可在冰箱长期保存。

假设此贮存液使用过久,颜色由黄变绿,可加几滴液溴,煮沸几分钟,恢复原色仍可继续使用。

使用时用蒸馏水稀释一倍,最后酸度为1N。

2.2.5磷酸苯二钠基质液:

称取625磷酸苯二钠〔C6H542•2H2O〕,溶于1,000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加数滴夜溴以防腐,置冰箱内可保存一年之久。

3.

4.碱性磷酸酶液:

称取碱性磷酸酶1,加水3~4,冰箱内可保存五周左右。

【实验步骤】

取6支试管按下表参加试剂:

1

2

3

4

5

6

2.5磷酸苯二钠〔〕

0.2

0.4

0.6

0.8

1.0

1.0

蒸馏水〔〕

0.8

0.6

0.4

0.2

-

0.1

碱性缓冲液〔〕

1.0

1.0

1.0

1.0

1.0

1.0

混匀后,60℃欲温5分钟

碱性磷酸酶液〔〕

0.1

0.1

0.1

0.1

0.1

-

混匀后,60℃水浴13分钟〔准确计时〕

注意:

1〕参加碱性磷酸酶液要快速、准确。

用移液枪加

2〕此时为酶促反响,总体积2.1

3〕第六管不加酶。

酚试剂〔〕

1.0

1.0

1.0

1.0

1.0

1.0

1023()

3.0

3.0

3.0

3.0

3.0

3.0

混匀后,室温放置15分钟

注意:

1〕酚试剂为显色剂,同时为酶的变性剂,故参加酚试

剂后酶促反响即停顿。

2〕23提供碱性环境,参加23后试剂才显色

以6管为调零点,在620波长处比色。

【结果处理】

1将各管光密度和底物浓度记入下表

管号

1

[S]

1/[S]

1

2

3

4

5

2以1为纵坐标,1/[s]为横坐标,按作图,求出碱性磷酸酶的值。

【考前须知】

1〕参加碱性磷酸酶的量要准确

2〕保温时间要准确

准确保温的方法:

从第一管参加酶液开场计时,每隔1分钟向下一只试管加酶液,直至加完,到准确13分钟立即向第一管加酚试剂,以终止其反响,并每隔1分钟向下一只试管加酚试剂,直至加完止,这样保证每管准确保温13分钟。

【思考题】

1〕的意义及其影响因子

2〕为什么酶促反响速度以初速度表示

3〕为什么可直接代替V作图

4〕分析自己的实验数据

 

实验〔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

了解温度对酶活性及酶促反响速度的影响,加深对酶特性的认识。

【实验原理】

每种酶都有其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此温度酶的活性都降低。

一般而言,假设酶处于过高的温度环境中,会使酶活性永久丧失;而假设处于极低温度的环境中只会使酶活性受到抑制,一旦温度适宜,酶又会全部或局部的恢复其活性。

【仪器与试剂】

仪器:

1.冰箱2.恒温水浴锅3.试管和试管架

4.吸量管及吸量管架5.移液枪及枪头6.胶头滴管

7.烧杯

试剂:

 

3.0.03175碘液

4.1M溶液5.1M溶液6.稀释100倍的唾液7.冰水浴

【实验步骤】

1.制管和预温

由于本实验对恒温反响要求较高,故每个温度梯度使用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管和B管,同时欲温底物与酶

取12支干净试管,参照下表参加试剂:

管号

1〔0℃〕

2〔室温〕

3〔37℃〕

4〔50℃〕

5〔70℃〕

6〔室温〕

A

6.8的缓冲液〔〕

2

2

2

2

2

2

含的0.5%淀粉液〔〕

2

2

2

2

2

用2的蒸馏水代替

B

稀释100倍的唾液〔〕

1

1

1

1

1

1

*6号管为对照组〔比色时作为0号管〕,置于室温,且淀粉液用蒸馏水代替

2.混合A、B管

将1号A管试剂迅速参加温度对应的B管中(为了最大限度保证酶的量),此时为计时的起点〔使用秒表〕,摇匀后放回对应温度继续水浴。

注意:

转移A管试剂前需将其摇匀。

3.时间控制

然后每隔1或2〔时间自定〕按上步操作依次把2、3、4、5、6号的A、B管混合,严格控制好时间。

4.中止反响

准确反响13,向1号管参加2滴1M溶液,立即混匀,中止反响,按上一步的顺序和时间间隔依次对各管进展操作,并移至试管架。

后再各用2滴1M溶液中和每管。

5.显色

在每管中各参加20.03175碘液并混匀,观察现象。

6.比色

假设不同温度梯度间现象差异不明显,那么进展比色,通过光密度值来比拟。

【结果处理】

记录现象〔或比拟吸光度值〕,做出合理分析。

【考前须知】

严格注意时间的控制及各物质的添加量。

【思考题】

如果某同学〔没有严格按照教案步骤〕做出的实验结果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70度,请分析他得出这样的结果的可能原因。

 

实验〔三〕——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

了解对酶活性及酶促反响速度的影响,加深对酶特性的认识。

【实验原理】

1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

影响酶活性中心的某些必须基团的解离,而这些基团往往仅在某一解离状态时才最容易同底物结合或具有最大催化活性;影响可解离基团的底物和辅酶的荷电状态,从而影响酶对他们的亲和力;还可以影响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2.本实验用唾液淀粉酶为材料来观察酶活性受的影响的情况。

淀粉在该酶的催化作用下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解,从而得到各种糊精乃至麦芽糖,少量葡萄糖等水解产物。

碘液与淀粉及其不同程度的水解产物反响呈现不同颜色,即淀粉(蓝色)、紫色糊精(紫色)、红色糊精(红色)、麦芽糖及少量葡萄糖(黄色)。

【仪器与试剂】

仪器:

1、冰箱2、电炉3、恒温水浴锅4、试管架及试管

5、移液管架及移液管

试剂:

1、0.2M磷酸氢二钠溶液:

称取35.61g含2个结晶水的磷酸氢二钠,用水定容至1L。

2、0.1M柠檬酸溶液:

称取21.01g含一个结晶水的柠檬酸,用水定容至1L。

3、唾液淀粉酶:

将唾液分别稀释10倍、50倍和100倍,得三种不同浓度的酶液、

5、0.1%淀粉液:

0.1g可溶性淀粉,加到100蒸馏水中,加热溶解。

6、碘液:

15g碘化钾和12.7g碘,加少许水使碘完全溶解后,再用水稀释至200。

7、1%氯化钠溶液。

8、0.1%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对酶活性的影响

1、缓冲溶液的配制

取六只干净的三角烧瓶,按表1编号和加试剂:

 

表1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的配制

管号

1

2

3

4

5

6

5.4

6.2

6.8

7.0

7.4

8.0

缓冲液量〔〕

3

3

3

3

3

3

含的0.5%淀粉〔〕

2

2

2

2

2

2

稀释100倍唾液〔〕

2

2

2

2

2

2

充分摇匀,37℃水浴保温,严格控制时间5后,立即向各管参加碘液

碘液〔滴〕

3

3

3

3

3

3

充分摇匀,观察各管颜色差异

三角烧瓶号

1

2

3

4

5

6

5.4

6.2

6.8

7.0

7.4

8.0

0.2M磷酸二氢钠〔〕

11.15

13.22

15.45

16.47

18.17

19.45

0.1M柠檬酸〔〕

8.85

6.78

4.55

3.53

1.83

0.55

取六支干净试管,编号后按表2操作:

表2对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处理】

记录现象〔或比拟吸光度值〕,做出合理分析。

【考前须知】

充分摇匀,严格控制时间。

【思考题】

酶的最适值受哪些因素影响?

实验〔四〕——酶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

了解酶浓度对酶活性及酶促反响速度的影响,加深对酶特性的认识。

【实验原理】

在适宜的条件下,假设反响物浓度大大高于酶浓度时,反响速度随酶浓度增加而增加,两者间成正比。

但假设反响底物浓度较低,而且酶的浓度足够高时,增加酶浓度,反响速度根本不变。

本实验采用唾液淀粉酶为例。

参加不同浓度的酶,并比拟在同一适当时间后,以碘检验淀粉的含量从而确认其反响程度。

【仪器与试剂】

仪器:

1.恒温水浴锅

2.吸量管

3.试管与试管架

试剂:

1.含的0.5%淀粉液

2.7.0的缓冲液

3.分别稀释过10倍、50倍和100倍后的唾液

【实验步骤】

1.取3支干净试管,按下表参加淀粉液,缓冲液,加毕放入37度恒温水浴锅中保温5分钟;

2.保温后,快速参加不同浓度的稀释唾液,摇匀,立即放入37度恒温水浴中,并计时。

约3至4分钟后参加等量碘液一至两滴,立即摇匀后,记录各管的颜色。

管号

含的0.5%淀粉液

7.0的缓冲液

稀释唾液

颜色

10倍

50倍

100倍

1

3

2

1

2

3

2

1

3

3

2

1

【结果处理】

记录现象,做出合理分析。

【思考题】

 

实验〔五〕——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

了解离子对酶活性及酶促反响速度的影响,加深对酶特性的认识。

【实验原理】

酶的活性常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酶的抑制剂。

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

其它的阴离子,如、3-和对该酶也有激活作用,但较微弱。

而2+对唾液淀粉酶具有抑制作用。

激活剂和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剂量是很少的,并且常具有特异性。

就本实验,低浓度可以增加酶活性,高浓度的或者低浓度的2+那么会抑制酶活性,同时低浓度的、42-等对酶活性没有影响。

激活剂的作用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作为辅酶或辅基的一个组成局部,也可以直接作为酶活性中心的构成局部。

【仪器与试剂】

仪器:

1.恒温水浴锅

2.吸量管

3.试管与试管架

试剂:

1.1溶液

2.0.14溶液

3.0.1%淀粉液

4.100倍稀释唾液

5.碘液

【实验步骤】

取3支干净的试管,编号后按下表操作:

管号

1

2

3

1()

1

0.14()

1

蒸馏水〔〕

1

0.1%淀粉液〔〕

3

3

3

100倍稀释唾液〔〕

1

1

1

37℃恒温水浴15,取出滴加碘液

碘液

2

2

2

结果

【结果处理】

记录现象〔或比拟吸光度值〕,做出合理分析。

【思考题】

为什么参加淀粉后有试管内颜色显现为红色?

〔思考题可以总结起来出在最后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