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2446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docx

贵州省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练习

贵州省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放慢了速度。

B.我省立足“三农”,逐步增强以农副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为主要内容的“新网工程”建设力度。

C.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D.省农科院迅速行动,组织百名科技人员奔赴灾区一线,深入灾区田间地头,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和科技服务。

2.下列关于本单元文章的作家、作品、出处、主人公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故乡》——《彷徨》——闰土

B.曹文轩——《孤独之旅》——《草房子》——杜小康

C.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小说集》——清兵卫

D.秦文君——《选举风波》——《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贾里

3.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C.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

D.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二、基础知识综合

小小的名字有着大学问,它蕴藏着深刻的内涵,闪烁着民族的智慧,是窥探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有名有字。

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成人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意思要相应,通常构成同义关系、反义关系或相关关系。

比如孔子最得意的门生颜回,字子渊,渊就是回旋的水。

又比如孔子的弟子曾点,字皙。

点,是小黑点,皙,泛指白色,点和皙意思正好相反。

东吴名将周瑜,字公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

瑾和瑜都是美玉,名、字相应。

鲁迅小说《药》的主人公叫夏瑜,暗指“鉴湖女侠”秋瑾,夏和秋都是季节名,瑜和瑾是同义词,堪称  ①  。

古人的名和字各有其用,使用中也有自己的原则:

自称己名是谦称,称人之字是尊称。

  ②  。

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字翼德。

长坂桥上,他面对曹操的大军,()声大喝: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一死战?

”声如巨雷。

这是何等的豪壮!

难怪曹军闻之,无敢近者。

4.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应填写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A.guān yàn 历决

B.guān yān 厉决

C.kòu yàn 厉诀

D.guàn yān 利抉

5.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相得益彰 ②只要在特殊的场合古人就会自称字

B.①相得益彰 ②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古人才会自称字

C.①匠心独运 ②只要在特殊的场合古人就会自称字

D.①匠心独运 ②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古人才会自称字

6.同学们依据《三国演义》中“许攸见曹操”的片段排演话剧。

请你结合古人用名、字的原则在剧本(甲)(乙)处补充台词,正确的一项是()

许攸见曹操

人物许攸,字子远。

曹操,字孟德。

前情袁绍不听许攸之言,借故囚禁许攸全家。

许攸走投无路,决意降曹。

曹操听说许攸到来,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遥见许攸,抚掌欢笑,先拜于地。

许攸(慌扶起曹操)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

曹操公乃(甲)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

许攸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

愿赐收录。

曹操(乙)肯来,吾事济矣!

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

A.(甲)曹操 (乙)许攸

B.(甲)孟德 (乙)子远

C.(甲)操   (乙)子远

D.(甲)曹   (乙)许

7.古典小说《水浒传》中,108将皆有绰号,人物的绰号往往能体现其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

下面人物绰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多星,吴用——聪明机智,智慧多多。

B.青面兽,杨志——因杨志脸上长了一大块青色胎记,故名青面兽。

C.豹子头,林冲——脾气火爆,像豹子一样暴躁。

D.浪里白条,张顺——一身好水性,因生得肌肤如雪,在水中游移如白条闪现,故人称“浪里白条”,也称“浪里白跳”。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蔡勋建的《桑树》,完成下列小题。

①从前的桑树,与三个女人有关。

②记忆中外婆家屋前西角有一棵大桑树,孑然独立,老远就能看得见。

在桑树挂果前,我发现了一个小秘密:

外婆家养着一些白色的小精灵。

外婆说那是蚕。

③我家屋后有两棵桃树一棵李树,桃树没有嫁接,每年只结些狗屎桃,小得很,李树也是本地种,似乎桃李都只适合山区,垸区的结果都小,味也不正,不好吃。

后来,我和大哥在屋后栽了一棵桑树,没几年就长成大树,青枝绿叶,到了夏季,那些绿枝条上居然吊着几个蚕宝宝,这是野生的蚕,也许是风把它们从叶片吹落下来的,一个个被一根根丝缕悬吊着,在熏风中晃荡。

我和大哥将它们摘下来,像外婆那样放在簸箕里,然后摘来桑叶,一会儿就看见小蚕宝宝爬到桑叶边缘,啃食绿叶,憨得可爱。

④有一天,母亲从外婆家带回一片纸,好像是我们作业练习本的封面,纸背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点点,说这是蚕蛾扑的仔,后来我才晓得这是蚕蛾产的卵。

没几天,纸面上一粒粒乳白色的小堡垒全部变成一点点的比幼蚂蚁还要小的小蚕蚁,蠕动着,似乎嗷嗷待哺。

母亲赶紧从屋后摘来一把细嫩的桑叶尖尖,将小蚕蚁和嫩桑叶安放在簸箕里。

⑤蚕房里热闹起来,街坊邻舍都来看,一张小学生算术练习本大小的纸面,起初只用一个簸箕,后来居然用了好几张床面也放不下。

蚕们每天只知贪婪地啃食着桑叶,身体越来越大,越来越白,越来越亮,母亲说等到蚕们一个个都通体透明时,它们就要吐丝作茧了,而在此之前,它们的食量越来越大,需要饲养更多的更鲜嫩的桑叶。

屋后的桑树显然不够它们吃,于是,我和大哥就去村外采摘。

做裁缝的母亲也不得不从缝纫机上下来,为我们帮忙。

记得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母亲带领我和大哥深入桑林采回几大捆大叶桑枝……

⑥等到那些蚕们一个个明晶晃亮、通体透明时,它们开始“绝食”,进而“作茧自缚”,它们口吐白丝,头不停地摆动,将一丝一缕从头扯到尾,一丝不苟地编织着它们很有夸张意味的胶囊一般的蚕房,把自己封闭在里面。

这时候,我认识了一个与桑有关的美女——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一篇极富情趣的《陌上桑》,让我甚至想到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我的年轻的母亲带着我们走在桑树林间的阡陌之上,清风吹拂着她的秀发,月色照耀着她的倩影,会不会是罗敷再世,嫦娥下凡……

⑦桑树,自古人称“东方自然神木”。

后来走向西域,新疆就曾经有过从内地引进桑蚕的历史,左宗棠当年就曾在东南各省引进桑苗,从浙江招募蚕桑技工,把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等先进技术从江南搬进了新疆。

桑蚕业的发展,为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丝绸之路”开辟了几条支线。

我仿佛感到,中国古代的商贾驼队驮着雪白的丝和色彩缤纷的丝绸,从桑林里走出像桑蚕一样地蠕动,从渭水流域出发,一路向西,向西……

⑧我仿佛觉得那长逾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上一片片桑林依稀可见。

我没法忘记桑树,没有桑树,哪来的中国桑蚕业,哪来的丝绸,哪来的丝绸之路?

我脑海里总是站着许多桑树,那是家乡的桑树,我想真正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不在渭水,而在江南,包括我的家乡在内的江南。

每一株桑树都是它的自然延伸。

⑨罗敷站在远处,亭亭玉立,像一株桑树站在那里,绿影婆娑。

罗敷、我的外婆、母亲,还有从前的那些作为背景的桑树,她们、它们都站在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时光的深处。

8.联系全文,说说文章开头为什么说“从前的桑树,与三个女人有关”。

9.文章第⑦段,作者宕开一笔,由家乡的桑树写到了历史,为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10.按要求答题。

(1)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⑤段中“蚕们每天只知贪婪地啃食着桑叶,身体越来越大,越来越白,越来越亮……”一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本文第⑦⑧⑨段和下面的链接文字,说说文中“丝绸之路”的“路”和链接材料中的“路”各自的内涵。

(链接)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中国水墨动画意境之美

贾彬

①今年7月,电影《大鱼海棠》上映24小时票房即达到7460万元,一举打破国产动画片首日票房纪录。

这部电影动画巨作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美轮美奂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

②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汇诗词、书法艺术,追求朴素自然美:

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进行程式化的夸张提炼。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它已成为我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水墨画讲究虚实相生,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

④童话题材动画片《牧笛》中有一个场景:

牧童骑在水牛背上于河塘中嬉戏。

这个画面是根据著名画家李可染的风格绘制而成,水牛的头和身只画一半,另一半在空白处。

画面中水纹和波光的倒影,使观众更能深刻感觉到牧童与水牛的惬意悠然,整个画面灵而不空,赋予了观众发挥无限想象的空间。

此外,空白的运用更能展现出烟云水气的甜润灵秀、清新飘逸。

“梅花点瓣”式的笔触刻画出苍茫山色,水的“白润”与墨的“黑韵”交融于流动的画面中,虚中带实,实中有虚,同时配之各种现代动画手法,把中国水墨动画这朵艺术奇葩推向新的境界。

⑤国产动画片《山水情》所创造的美学空间即是对此绝佳的诠释。

高山流水之间,老琴师将心爱的古琴赠给少年,少年弹奏古琴,悠扬的琴声,送走消失在茫茫山野的老琴师……随之画面中老鹰、孤雁、江流显现,由直接意象引发间接意象构成的画面意境,将离别之痛苦、友谊之深厚,刻画的既细腻又抽象,个中韵味更是妙不可言。

同时,该动画片把人物作为主体,将人与自然和谐结合,使中国传统水墨写意山水画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

⑥早在1961年7月,我国就成功制作出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其中画面大量取材于著名画家齐白石创作的鱼、虾等形象,其超高的艺术水准,鲜明的中国特色,使该片一问世便轰动全世界,为我国此后的水墨动画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⑦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我国现代水墨动画制作技术得到不断提高,结合立体影像技术创作的立体水墨动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引入电影语言,注入大量现代元素,叙事更流畅,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音画效果更完美。

⑧所以说,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选自《科技日报》)

12.第①段从电影《大鱼海棠》说起有何作用?

13.下列句中加点的“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中国水墨画是水墨动画的源泉,多是表达和体现从情景交融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14.第④段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5.第⑤段中加点字“此”指什么?

国产动画片《山水情》所创造的美学空间即是对此绝佳的诠释。

16.中国水墨动画美在哪里?

请通读全文后加以概括。

四、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①置酒而招之。

造②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③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④。

——《五柳先生传》

(注释)①或:

有时。

②造:

往,到。

③晏:

安然。

④自终:

过完自己的一生。

17.甲乙两文的作者都是____时期著名诗人陶渊明。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便要还家(______)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

(3)性嗜酒(______)

(4)造饮辄尽(______)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0.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发现桃林——发现桃源——进入桃源——做客桃源——离开再寻桃源的故事。

B.乙文中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了主语,应为:

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C.甲文通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语句描绘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

D.甲文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世外桃源等。

21.下列对乙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好读书,不求甚解”批评了五柳先生的不良读书习惯。

C.“性嗜酒,期在必醉”表现了五柳先生率真放达的性格特征。

D.“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22.阅读乙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

23.“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陶渊明描写这个想象中的世界有什么用意?

五、句子默写

2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把默写的内容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2)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5)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             ,             。

”两句诗表达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陷入困境时,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豁然开朗,发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了诗人关怀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的诗句“             ,                  !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留别王维①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②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③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

②芳草:

比喻理想的境界。

③当路:

当权者。

25.诗中显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评析首联中“寂寂”和“朝朝”的表达效果。

27.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七、语言表达

28.结合上下文,在画线处仿写句子,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幸福是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幸福是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福是父亲一次简短的安慰,幸福是朋友一个温馨的字条,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当我稍微跑远野人自相残杀的现场后,我还是心有余悸,呆呆地站在原地好一会儿,后来,我慢慢恢复过来,使双手张开仰望天空,内心怀抱着最真挚的情感,满含泪水,感慨着:

我的境况远远称不上是最糟糕不幸的,      。

(乙)又有一条船遇到了和我以前一样的情况,看到这种情景,我内心产生出一种无法言明的,强烈的愿望。

因此我突然脱口说道:

“啊!

哪怕有一两个,甚至是一个人能从这条船上逃出来,跑到我这儿来,跑到我这座小岛来,该有多好!

”在人类的情感里,常常会存在着某些神秘的、令人激动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     。

29.这两段文字,选自①,作者是②。

30.把最符合名著内容的语句,分别填到(甲)和(乙)两段文字的空白处。

(只填序号)

A.某种看得见的目标,并会推动着我们的灵魂不断向那个目标前进,努力就会实现目标。

B.一种动力,以我的脾气,一旦决定一件事情,不成功就绝不会放手。

C.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处境同处境更糟的人相比,就会对生活心怀感恩,而不会怨天尤人。

九、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文段一)

灯谜,与灯节有关。

元宵节张灯的风俗形成于隋代,在盛唐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南宋,在元宵节之夜,把写有谜语的纸条悬挂在花灯上,供游人猜测,可以说是灯谜的开端,亦即“灯谜”这一名称的来由。

灯谜的结构通常分三个部分:

谜面、谜目和谜底。

谜面的词语和文句精练简洁,概括性强。

“谜目”即指明所猜的范围,常用“打一字”或“打一物”。

谜底范围广泛,各类名称、词汇诗文、科学艺术等皆可。

灯谜是文义谜,它主要着眼于文字的含义或字句、字形的结构方面,一般用于书面猜射。

谜语有着严格的制作要求,谜面不能出现闲字,更不能出现重文。

如以“悬崖收缰”为谜面,猜一国家名,谜底是“危地马拉”。

为什么不用“悬崖勒马”呢?

因为谜底已有一个“马”字,谜面再出现“马”,便违背了制作灯谜的规则。

灯谜的制作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一是笔画法,根据汉字的笔画或偏旁作巧妙的提示。

如“心有余而力不足”,猜一“忍”字。

“心”字多一点自是“心有余”,“力”字不出头自是“力不足”,提示恰到好处,底面浑然天成。

二是象形法,根据汉字的形态作奇思妙想,出奇制胜。

这类灯谜制作得好,往往谐趣横生。

如同猜一个“心”字,古代有“一钩残月伴三星”,现代有“浪遏飞舟”,称得上是异曲同工。

三是会意法,根据汉字的表面意义作另类的引申或联想。

此法又可分为正扣、反扣、分扣等多种。

正扣如“丸药”猜一句唐诗,谜底是“粒粒皆辛苦”;“此曲只应天上有”猜一成语,谜底是“不同凡响”,这是反扣;“鲁迅全集”猜一曲艺形式,谜底是“山东快书”,“鲁”扣“山东”,“迅”扣“快”,“全集”扣“书”,这是分扣。

灯谜的文学特征比较强,规则也比较严格,因而猜射需要一定的学识水平,难度比较大。

古时猜灯谜又称“射虎”,是形容猜谜难,难如射虎。

(文段二)

民间谜语俗称谜语,谜语属于事物谜,或称口头谜。

谜语主要着眼于事物的形体、性能、动作等特征,运用拟人、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绘谜底,用歌谣的形式制谜。

谜语的谜底范围比较窄,除了少量字谜以外,大多数是事物名称、自然现象。

谜语的谜面制作简单,往往是山歌体的民谣,以四句形式出现较多,讲究押韵而有节奏,读之可以琅琅上口,而且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如以“知了”作为谜底,谜语的谜面是“有翅没有毛,飞着没多高;一到大热天,躲在树上叫”。

31.写出文段一前三段的说明层次。

(每空不超过15个字)

先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再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最后说明:

_______________

32.判断下面两则灯谜的制作方法并说明理由。

第一则:

谜面是“晓得”,谜目是“打一动物”,谜底是“知了”。

第二则:

谜面是“需要一半,留下一半”,谜目是“猜一字”,谜底是一个“雷”字。

33.结合两个文段简要说说灯谜和谜语(民间谜语)有什么区别。

十、作文

34.写作。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材料一:

因为有蜜蜂的劳作,花朵才会显得分外娇艳;因为有雨露的滋润,草木才显得格外葱翠;因为有江河的奉献,大海才显得无比宽广;因为有乐曲的伴奏,舞蹈才显得十分精彩。

题一:

结合上述材料,以“生活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作文。

材料二:

祖国的河川风景秀丽,我们生活的地方也不例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最美的风景,或是百花齐放的公园,或是树木葱郁的森林,或是清澈明亮的湖泊……

题二:

请选一个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

(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顺

(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