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2534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docx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课题

种子长出了根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4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

(1)种子萌发时,根先长出来。

(2)植物的根朝着有水的地方向下生长。

(3)根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2)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3)收集图片资料,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严谨科学实验态度。

(2)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

重点

1、观察并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2、实验探索植物根的作用。

难点

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直根、须根、变态根、不定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风仙花种子,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氧气足够的情况下,胚已经开始生长发芽。

种子的发芽过程是怎样的?

思考

聚焦问题,明确探究任务

讲授新课

一、探索1:

种子萌发

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示:

展示拍照记录或画图记录。

2、我的观察记录

(1)拍照展示

(2)画图展示

3、观察发现

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

幼苗就是种子的胚生长成的具有根、茎、叶的小植物。

4、问题研讨1

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明确:

①没有足够的水分

②种子已死了

③温度太低

④种子正在体眠

二、探索2:

根的作用

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长出的是什么?

明确:

植物的根。

2、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1)引导学生猜测。

(2)实验探究

A、实验材料

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水

B、实验步骤

(1)将带根的新鲜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一天后,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5)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C、实验现象

经过一天的时间,植物的茎、叶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水面降到标记下面,说明试管中的水减少了。

D、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3、问题研讨2

(1)种植杯中的植物的根,生长方向为什么不同?

明确:

根据根具有吸水性特点得知,植物的根是朝着水的方向向下生长。

(2)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

明确:

大树不易被风吹倒、小草不易拔出来……

(3)花盆中种植凤仙花种子时,为什么土壤要肥沃?

明确:

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根能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4、小结:

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固定植物

◆吸收养分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系的是()

A.柳树B.葱C.芹菜

2、如图,植物的根是由()发育而来的。

3、植物的根具有()

A.朝着阳光有水的方向生长

B.朝着有水且向下方向生长

C.朝着各种方向都可以自由生长,与水分和地球引カ无关

(二)判断题

1、绿色植物的根只有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这一个作用。

()

2、植物的根总会向着湿润的地方生长,是为了吸收水分。

()

3、根在土度里分布越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就越弱。

()

4、所有植物的根都一样。

()

5、我们平时吃的白萝卜是植物的根。

()

6、植物的根向哪个地方生长与种子放置的位置有关。

()

四、拓展提高:

根的形态

1、这两种植物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明确:

第一个:

中间比较粗,周围比较细,称它为直根。

第二个:

根都比较细,像一把胡须,称它为须根。

2、直根和须根特点

直根:

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

须根:

根有些像人的胡须样,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

3、直根系和须根系

根系: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如大豆、白菜、萝卜、芹菜、苋菜、菠菜、香菜。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如小麦、葱、蒜苗、韭菜荞头、水稻、玉米。

4、想一想:

萝卜的根是直根还是须根?

明确:

仔细观察,萝ト上也长有许多小根,这些小根比较细小,也是一些侧根,所以萝卜的根是直根。

萝卜的根是一种变态根。

5、观察这三种植物的根生长在哪?

明确:

玉米和杨树的根生长在茎上,秋海棠的根生长在叶上。

像这样由植物的茎、叶上发生的根,叫做不定根。

6、指出下图中哪些是直根、须根、不定根?

五、作业布置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收集更多根的图片,说说它们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

 

整理观察记录

 

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交流自己发现

 

研讨交流

 

回答

 

猜测

 

实验探究

 

研讨交流

 

归纳

 

独立完成

 

观察比较

 

认真听

 

回答

 

观察交流

 

指出

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完成达标测评

 

了解不同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朝着有水的方向向下生长。

植物的根起着吸收水分、养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也不同。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

1.6《果实和种子》教案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2.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不同阶段的果实,认识果实的生长变化。

2.在解剖观察植物的果实的过程中认识果皮的作用。

3.在数果实中种子数量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的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形成保护花草树木的意识,有继续探究花的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凤仙花的果实、各种其他植物的果实、水果刀、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导入

授粉后的凤仙花慢慢凋谢,逐渐形成了果实。

凤仙花的果实是什么样的?

果实对植物来说有什么用呢?

学生结合自己观察的经验分享凤仙花果实的样子。

将注意力集中到果实上。

二、聚焦

我们观察一朵即将凋谢的凤仙花,我们会发现,花瓣和花萼都脱落了,雄蕊和雌蕊也不见了踪影,但我们却看到了雌蕊下端逐渐膨胀起来,这就是凤仙花的果实。

学生观察。

聚焦植物的果实。

三、探索

任务一:

认识植物果实的生长变化

(1)观察凤仙花植株上不同阶段的果实,比较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果实形成后形状有一段时间是不变的,形状像水滴,成熟之后果实会开裂。

果实是由小不断长大的,从还有花的果实,到花刚刚凋谢的果实,再到种子逐渐成熟的果实,最后果实成熟了,也就是果实成熟是一个生长变化的过程。

任务二:

认识果实的结构

(1)摘下一个快要成熟的凤仙花的果实,观察果实的结构。

用手轻轻拨开凤仙花的果实,很容易就看到了它的内部结构,凤仙花果实的内部有棕色的小种子,种子外面就是卷成团的保护它的果皮。

我们可以看到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2)除了剥开果实进行研究,还可以将果实切开研究。

取两个还未成熟的凤仙花果实,分别将其纵切和横切来观察果实的结构,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纵切时凤仙花果皮卷曲了,种子在果皮的里面,横切时果皮将种子紧紧的包裹起来,所以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在观察中你是否发现了果皮的作用?

果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可以保护弱小而没有成熟的种子。

任务三:

数果实中的种子的数量

(1)认识完凤仙花果实的结构,再来数一数一个凤仙花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一株凤仙花大约又可以收获多少粒种子?

(2)经过观察,每个凤仙花果实里种子的个数是不同的,一个凤仙花果实中大约有10粒左右的种子,一株凤仙花大约能结出10-20个不等的果实,这样算下来一株凤仙花可以结出上百粒的种子。

结出上百粒种子的一株凤仙花是当初我们播下的一粒种子长成的,这正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真实写照。

任务四:

观察更过植物的果实,比较异同。

(1)在研究时,可以使用解剖的方法来研究植物的果实,根据果实的不同,可以用手将果实剥开研究,也可以将果实横切或纵切,切开来研究。

在观察时,同学们可以利用多种感官来观察,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等。

(2)通过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会发现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但果实都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

研讨

1.果实都有果皮和种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结:

果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可以保护弱小而没有成熟的种子。

种子则起着传宗接代,繁殖后代的作用。

2.植物结出许多种子有什么意义?

小结:

我们种下的一颗凤仙花种子,又收获了许多的种子,这些种子传播出去,在适宜的环境下又会长出许许多多株凤仙花,每株凤仙花又会结出许多种子。

凤仙花的种族就是这样延续并壮大的!

 

学生结合图片或实物观察果实的生长变化,比较异同。

 

学生观察凤仙花果实的结构。

 

学生观察横纵切后果实的结构。

 

学生数凤仙花果实中的种子的数量。

 

学生观察更多植物的果实,比较异同。

 

结合实验观察研讨相关内容。

 

在观察不同阶段的果实中,认识果实的生长变化。

 

能认识到植物的果实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的。

 

在数果实中种子数量的过程中感受种子的作用。

 

在观察更多植物的过程中认识到,不同植物的果实形状、颜色、大小各不相同。

四、拓展

思考:

我们经常吃的食物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呢?

比如我们常吃的西红柿、梨就是植物的果实,而瓜子和栗子就是植物的种子,课下同学们可以再辨认更多的果实和种子。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及生活经验分辨果实和种子。

有继续探究果实和种子的浓厚的兴趣。

2.1《电和我们的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到电与生活紧密相连。

2.电很危险,我们要注意安全用电。

科学探究目标

1.头脑风暴分享交流关于电所了解的内容和想知道的问题。

2.调查家中的用电器。

科学态度目标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乐于参与调查活动。

2.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勇于接受不同人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获取学生初始想法,意识到电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海报纸、马克笔

学生准备:

科学活动手册;用电器调查结果表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与评价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一、聚焦

(5分钟)

谈话:

通电后,电器就能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方便。

提问:

我们对电有哪些了解?

知道哪些关于电的知识?

我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知识的?

思考、交流

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电的主题上,明确研究问题。

二、探索

(25分钟)

任务一:

用讨论的方式记录我们对电的认识

头脑风暴原则:

1.不要抱有成见,应该开放心态接收各种观点。

2.对其他同学贡献的观点不要批评或妄加评论。

3.努力把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同学的观点联系起来。

任务二:

调查家中使用的电器。

这些电器用的电来自哪里?

通电后能做什么?

安全用电提示:

1.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

2.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只用电池来做实验。

3.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

当看到断开或者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者有关人员。

班级讨论、头脑分享自己的观点

 

班级分享调查结果

 

调取学生初始想法,使得尽可能多的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研讨

(10分钟)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

思考、交流

感受“电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