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2129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3课时 种子长出了根教案Word下载.docx

(3)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4)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2.试管中水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收集更多根的图片,说说它们在维持植物生存中发挥的作用。

【板书设计】

种子长出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根芽  直根系  须根系  变态根

【教学反思】

上完这一课,我体会到在教学工作中要有所创新。

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得出新成果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学创新要有具体的实施目标、实施措施,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从培养学生能力入手,改革课堂教学。

教学中要有新观念,新方法,教法和学法要有自己的创新理念。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科学课教学创新不能离开基础知识的传授。

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础知识的条件下,才能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当代科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潜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新能力。

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经验、知识构架的不同,还需要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创新中要注意层次、普遍开发,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和能力。

1.3《种子长出了根》教案

课题

单元

1

学科

科学

年级

4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

(1)种子萌发时,根先长出来。

(2)植物的根朝着有水的地方向下生长。

(3)根有吸收水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4)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2)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3)收集图片资料,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严谨科学实验态度。

(2)感受自然的神奇美丽。

重点

1、观察并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2、实验探索植物根的作用。

难点

了解根的不同形态:

直根、须根、变态根、不定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种在种植杯中的种子和种在花盆中的风仙花种子,在水分充足、温度适宜、氧气足够的情况下,胚已经开始生长发芽。

思考

聚焦问题,明确探究任务

讲授新课

一、探索1:

种子萌发

1、观察种植杯中的种子,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示:

展示拍照记录或画图记录。

2、我的观察记录

(1)拍照展示

(2)画图展示

3、观察发现

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

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

幼苗就是种子的胚生长成的具有根、茎、叶的小植物。

4、问题研讨1

为什么种下的种子有些没有萌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明确:

①没有足够的水分

②种子已死了

③温度太低

④种子正在体眠

二、探索2:

根的作用

1、种子萌发过程中,首先长出的是什么?

植物的根。

2、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1)引导学生猜测。

(2)实验探究

A、实验材料

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植物油、水

B、实验步骤

(1)将带根的新鲜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一天后,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5)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C、实验现象

经过一天的时间,植物的茎、叶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

水面降到标记下面,说明试管中的水减少了。

D、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3、问题研讨2

(1)种植杯中的植物的根,生长方向为什么不同?

根据根具有吸水性特点得知,植物的根是朝着水的方向向下生长。

(2)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作为证据呢?

大树不易被风吹倒、小草不易拔出来……

(3)花盆中种植凤仙花种子时,为什么土壤要肥沃?

植物的生长需要养分,根能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4、小结:

◆吸收水分

◆固定植物

◆吸收养分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植物的根属于须根系的是()

A.柳树B.葱C.芹菜

2、如图,植物的根是由()发育而来的。

3、植物的根具有()

A.朝着阳光有水的方向生长

B.朝着有水且向下方向生长

C.朝着各种方向都可以自由生长,与水分和地球引カ无关

(二)判断题

1、绿色植物的根只有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这一个作用。

()

2、植物的根总会向着湿润的地方生长,是为了吸收水分。

3、根在土度里分布越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就越弱。

4、所有植物的根都一样。

5、我们平时吃的白萝卜是植物的根。

6、植物的根向哪个地方生长与种子放置的位置有关。

四、拓展提高:

根的形态

1、这两种植物根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明确:

第一个:

中间比较粗,周围比较细,称它为直根。

第二个:

根都比较细,像一把胡须,称它为须根。

2、直根和须根特点

直根:

主根明显比侧根粗而长,从主根上生出侧根,主次分明。

须根:

根有些像人的胡须样,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

3、直根系和须根系

根系: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如大豆、白菜、萝卜、芹菜、苋菜、菠菜、香菜。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如小麦、葱、蒜苗、韭菜荞头、水稻、玉米。

4、想一想:

萝卜的根是直根还是须根?

仔细观察,萝ト上也长有许多小根,这些小根比较细小,也是一些侧根,所以萝卜的根是直根。

萝卜的根是一种变态根。

5、观察这三种植物的根生长在哪?

玉米和杨树的根生长在茎上,秋海棠的根生长在叶上。

像这样由植物的茎、叶上发生的根,叫做不定根。

6、指出下图中哪些是直根、须根、不定根?

五、作业布置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整理观察记录

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交流自己发现

研讨交流

回答

猜测

实验探究

归纳

独立完成

观察比较

认真听

观察交流

指出

整理观察记录,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通过猜想、实验等途径,探索根的作用。

完成达标测评

了解不同植物,根的形态不同。

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根朝着有水的方向向下生长。

植物的根起着吸收水分、养分(无机盐),固定植株的作用。

不同的植物,根的形态也不同。

总结课堂

板书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电路知识总结

1.电和我们的生活

1.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1879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电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学校里照明的电压都达到220伏,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

3.实验证明,小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4.墙壁插座内的电,是发电厂通过电网输送到各家各户的,一旦触及能引发事故、致人死亡,所以千万不能直接触摸。

5.不能用插座中的电做任何实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只用干电池来做实验。

6.不要靠近变压器以及断开或裸露的电线。

当看到断开或裸露的电线时,要马上报告家长、老师或有关人员。

8.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由电源提供的,像电灯、电视机等是由发电厂供电;

而像手机、石英钟等则是由电池供电。

1、下列电器中电压不是220V的是(A)。

A.玩具遥控车

B.电视

C.电磁炉

2、下列电器中(A)的电源我们可以直接用手触摸。

A.手电筒

B.洗衣机

C.冰箱

2.2点亮小灯泡

1.知道小灯泡的各部分名称。

2.用导线分别把电池和小灯泡按下面的五种连接方法进行连接。

结论:

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3.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的电源。

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

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

当用电线把这两端直接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

短路发生时,电池中的电会很快消耗完,并且还会在-瞬间发热发烫,甚至可能爆炸。

2.3简单电路

1.电从电池的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2.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3.观察手电筒,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控制的。

4.在电路中安装开关这个实验中,实验材料:

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1个电池盒、1节电池和1个小开关。

5.实验过程:

(1)在简单电路中,增加一个小开关,一端连接装有小灯泡的灯座金属点:

一端连接装有电池的电池盒金属点。

(2)观察开关是怎样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与断的。

(3)实验分析:

开关在电路中起着使电路接通或断开的作用。

开关抬起离开金属接触点,小灯泡就不亮;

开关闭合接触到金属点,小灯泡就亮了。

6.为了方便,我们用电池盒固定电池,用灯座固定小灯泡。

7.导线电池和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

1.电路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的故障,检测前要把电池卸下来。

但不能用它来检测家用电器电路。

3.把简易电路中的开关拆除后,就形成了一个电路检测器,也可以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一根导线,也能成为电路检测器。

4.做一个电路检测器实验需要的材料和步骤。

实验材料:

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

实验步骤:

(1)把3根导线的两端各剪去约2厘米的塑料,露出铜线。

(2)在电池盒的两端各接好根导线,再把电池安放在电池盒内。

(3)用电池盒的2根导线分别去接触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锡粒端和螺纹),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4)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

(5)电池盒的一-根导线与灯座相连,在灯座的另一个接线柱上连接一根单独的导

线作为一个检测头,电池盒的另一根导线作为另一个检测头。

(6)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下,看看小灯泡是否亮了。

实验结论:

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一一下,小灯泡亮了,说明这个电路检测器做成功了。

5.猜测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可能是

①小灯泡坏了。

②灯座松了,没有连上。

③线路坏了。

④开关坏了。

⑤电池没电了。

5.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前,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小灯泡是否亮,以检测它能否正常工作;

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一般需要检测两次。

2.一节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小灯泡特别亮。

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

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3.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柱之间是通路还是断路。

4.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

6.导体和绝缘体

1.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导体,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2.导体

(1)电池盒两端的连接柱是铜片。

(2)小灯座两端的连接柱是铜片、灯座是铜片。

(3)开关的连接柱是铜片、开关是铜片。

(4)插头是铁的、导线的内部是铜丝。

同文原西

3.绝缘体

(1)电池盒的外壳是塑料。

(2)小灯座的外壳是塑料。

(3)开关的外壳是塑料。

(4)插头的外壳和导线的外皮是塑料。

这些部分使用绝缘体的材料隔离了导体阻止电流到其他不需要的地方,同时防止我们碰到导体而触电。

4.大多数金属:

如金银、铜、铁铝等都导体:

大多数非金属:

如干木头、头发、纸、塑料、陶瓷、玻璃橡胶等都是绝缘体。

5.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6.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都将成为导体。

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揽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

7.电路中的开关

1.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通和断。

开关一般由导体和绝缘体组合而成。

2.图中小开关由小木板、图钉、回形针构成。

3.

(1)光控开关:

路灯,天亮了,会自动灭,节约用电。

(2)声控开关:

楼道灯,晚上有声音,灯会自动亮,方便节能;

(3)温控开关:

空调器、电饭锅,到设定的温度时会自动关闭方便节能。

(4)红外遥控开关:

电视机,远距离开关,方便。

(5)定时开关:

电扇,按设定的时间关闭,方便。

8.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1.安全用电。

(1)湿手不能接触带电设备。

(2)不要用湿布擦带电设备。

(3)不能将湿毛中挂在电扇或电热取暖上。

2.现代的卧室一般都有床头灯和吊灯,为了方便人们使用,一般情况下,床头灯和吊灯在电路中属于并联。

3.模拟安装照明电路。

(1)画出小组设计的电路图。

(2)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

(3)检测电路。

检查电流能否顺利通过小灯泡、开关能否控制小灯泡的亮与灭、是否有使电源短路的错误连接。

岩石与土壤

1.岩石与土壤的故事

1.岩石与土壤是地球的重要资源。

2.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岩石包裹着。

3.观察岩石的方法:

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问、用小刀刻画、用锤敲等。

4.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鹦鹉螺化石,说明几亿年前这里是海洋。

对基田升的关礼江

5.土壤剖面由表层土、下层土、基岩碎屑、基岩组组成。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例如要形成12厘米的土壤,可能需要几百到数万年的时间。

6.岩石中动植物的痕迹表明过去有哪些生物存在过。

7.可以通过岩石的化学成分形成的年代知道地球的年龄。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1.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1)在观察、描述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标本实验时用到的材料: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放大镜。

观察步骤:

①用眼观察,看岩石的颜色形状、光泽、透明度、颗粒大小等。

②借助放大镜更细致地观察岩石的外观.颗粒的大小形状、颜色等。

③描述它们的特征。

(2)观察结论:

①花岗岩:

花斑状,由黑、白、肉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颗粒粗糙。

②砂岩:

有红、土黄、灰等多种颜色,看起来像许多粗细差不多的沙子黏合在一起。

③大理岩:

纯白色、黑色等,常有美丽的条纹,颗粒比较粗糙,晶莹侧泽,紧密,较软。

2.我们可以用光滑粗糙:

轻重,透明、不透明:

闪亮.暗谈;

有光泽、无光泽等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3.判别软硬的标准。

软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画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刻画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画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画出痕迹。

3.岩石的组成

1.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一起组成岩石。

2.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3.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表面的反光程度从强到弱排列是金属、玻璃、蜡烛、丝绸、泥士。

4.花岗岩的三种成分是石英、长石、云母。

石英有规则的颗粒,具有玻璃或油脂的光亮,半透明;

长石淡红或浅黄,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云母褐色,片状,有光泽。

5.在观察花岗岩的组成的实验时先用肉眼观察。

再用放大镜观察,并对花岗岩的组成进行描述。

花岗岩是黑、白、肉红混色,花斑状,很坚硬,颗粒较粗。

花岗岩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6.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有些由多种矿物组成,有些仅由种矿物组成。

石英、长石和云时都是自然界的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石盐石限硫黄金刚石石青方铅矿等,

7.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4000种。

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用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用的金银和钻石等。

8.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认识矿物的重要根据之.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9.把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10.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11.花岗岩里的三种成分,从硬到软排列是石英、长石和云母。

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

1.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岩石外,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用岩石相互敲击、在岩石上滴盐酸等方法来观察岩石。

2.收集岩石和矿物的注意事项。

①不要无准备的采集。

②不要私自采集。

③不要在恶劣的天气采集,不要在危险的地方采集,不要在采集处乱扔石头。

④不要过量采集。

3.制作岩石标本的步骤:

(1)采集岩石。

(2)刷洗断面,洗净晾干。

(3)分类编号。

(4)做标签。

5.岩石、沙和黏土

活动结论:

(1)岩石的特点:

坚硬、颗粒紧密。

(2)沙的特点:

坚硬、粗糙、颗粒紧密。

(3)黏土的特点:

软、颗粒细小。

2.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黏土。

3.用手指分别蘸少量潮湿的岩石、沙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涂痕颜色最深的是黏土。

6.观察土壤

1.岩石的微粒有黏土、沙砾、沙、粉沙。

2.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其次是沙,比沙还小的是粉沙,颗粒最小的是黏土。

3.科学课上,我们准备了一.些土壤,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寻找土壤成分的实验。

第一步:

把土壤放在手上捻-一捻,感觉到了土壤的湿润,这说明土壤中有水分;

第二步:

把土壤放人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第三步:

搅拌水中的土壤,静置-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沉积下来的土壤出现分层。

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5.将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会闻到有烧焦的羽毛味,这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7.比较不同的土壤

人们按照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

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沙质土,透水性好,适合花生、薯类农作物生长;

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透水性差,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

沙和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壤土,透水性居中,适合水稻生长。

8.岩石、土壤和我们

1.地球上的宝贵资源不可能再生,因此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

2.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和保护土壤。

3.煤是重要的能源矿产。

4.计算机里的许多芯片是由硅制成的,硅来自石英和其他矿物。

5.用图表示岩石、矿物和土壤之间的关系。

6.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资源,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我们要好好保护、合理利用。

人类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不被污染和浪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