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2628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docx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2015年6月5日绥宁县11岁女学生因争座位闹矛盾跳楼自杀。

2015年12月22日陕西高一女生因压力太大喝敌敌畏自杀。

2016年1月7日赣州市一小学生因被父母严厉批评上吊自杀。

2016年2月24日西安某中学史学天才林嘉文因抑郁症自杀。

血的事实告诉我们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一、及时发现,避免恶化

据《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显示:

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大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中小学生心理困扰的发生率为21.6%-32%,且有上升的趋势。

国民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报告指明:

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初一最佳,初二初三次之,高中最低;成年阶段,心理健康指数逐渐上升,年龄越大心理越健康。

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

1、中小学生面临人生多次重大抉择。

2、中小学生对自己、社会、职业、教育的认识尚浅。

3、中小学生“三观”、志趣、特长尚在发展变化中。

4、中小学生发展需求与选择可能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

可以用雨中人投射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压力状况

简介:

雨中人测验是最早由爱布拉姆斯及阿姆钦提出,雨代表着主观感受到的压力或困扰,雨的密度和量表达了压力或困扰的严重程度。

雨中之人是否有遮蔽物以及遮蔽是否完好,与压力应对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是否有效有关。

指导语:

在一张A4纸上任意画一幅一个人在雨中的画。

人(画全身像)想怎样画就怎样画,要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

分析:

总的来说,雨点画得越大、越多,说明自己目前面临的各种生活和学习压力就越大。

在大雨中没有任何可遮蔽的地方,没有任何雨具保护自己。

这种人在遇到压力时,常感到无力、无助,有一定的依赖性,既不满意环境,但又没有离开环境的行动。

用雨具来遮风避雨,但又觉得雨具不是很有效,或是雨伞被风吹翻,或是身上依然被淋湿。

这种人可能会有一定的焦虑,对压力会有一些适应不良。

用雨具把自己保护的很好,脸上的表情也非常沉着和乐观。

这些人对压力有足够的信心,有良好的应对压力的方法。

自杀有信号,细心能救命

自杀前,人们常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和行为表现,实际上是向他人发出求救信号,如能及时实施干预,自杀是能预防的。

1、经常谈到自杀或想到死亡,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等中流露出来。

2、对绝望、无助或无价值感发出议论,经常说“我不在这里就好了”或“我要离开”。

3、日渐严重的抑郁,深度悲伤、兴趣丧失,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

4、神态反常,突然的、出乎预料的由悲伤情绪转为平和安详,甚至表现出愉快的样子。

5、有“死的愿望”,并尝试导致死亡的冒险行为。

6、拜访或打电话与别人告别。

7、把事情安排停当、整理要丢掉的东西、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等。

8、专心考虑自杀的方法,寻找付诸实施的有关信息(如自杀网站),同时寻求获得自杀的手段。

当一个学生危坐教学楼栏杆,扬言要自杀,说:

“学习及生活非常难过困苦,我要跳下去﹗”如何对企图跳楼自杀者喊话?

1、你有困难请下楼来告诉我如何帮助你。

2、亲人朋友如何联络?

能告诉我吗?

3、让我们一起走下楼梯,研究解决方法。

4、你若这样死了,事情可能不明不白。

5、请说出来,让我知道如何帮助你。

6、我会尽力帮助你。

我会跟你一起面对。

7、继续关怀,并请相关单位共同协助。

若你先发现企图自杀者时,应该这样做:

1、迅速通知校长、德育主任、心理老师;

2、说明企图自杀事件地点;

3、紧急处理、获得对方关于安全的承诺;

4、打电话给120、110、119。

如果当事人只找你:

1、对当事人说:

某某某,我来啦,你是下来跟我聊呢?

还是我上去呢?

2、准备水和事物(生理方面的满足最重要)

3、慢慢接近当事人,先请其吃东西,再做其安抚工作,就会更容易。

可能诱发学生非健康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外显负性生活状态有:

1、学业问题:

起伏较大、大考受挫、长期不交作业、厌学休学、沉迷手游、成绩垫底、长期缺课等。

2、躯体问题:

体重下降、身体残疾、饮食障碍、睡眠障碍、身患重病、身体缺陷、身体瘦弱等。

3、人际问题:

遭受排挤、同性恋爱、同伴欺凌、交友复杂、多角恋爱、恋爱不顺、孤僻自闭等。

4、家庭问题:

经济困难、隔代养育、父母离异、专制家庭、家人病故、亲属养育、家庭暴力等。

5、其他问题:

外地搬入、外地转学、自然灾害、公共危机、全家蜗居、好友去世、封建迷信等。

可能因以上外显负性生活状态而出现哪些非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

情绪表现:

情绪忧郁、情绪亢奋、情绪多变、情绪崩溃、经常哭泣、悲观绝望、情绪障碍等。

行为表现:

敌意暴力、装扮怪异、成瘾行为、离家出走、自伤自残、企图自杀、自杀行为等。

精神表现:

遭遇他伤、胡言乱语、恋爱妄想、幻视幻听、思维迟缓、精神恍惚、精神分裂等。

如何快速对非健康心理与行为问题学生分级?

三级预警:

凡是以上“非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下的行为表现且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下的须班主任采取家访、谈心、开导等形式给予学生及监护人及时帮助。

二级预警:

凡是以上“非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下的行为表现持续时间在半年以上的应由本校专业心理教师给予学生及监护人进行心理辅导。

一级预警:

凡是以上“非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下的行为表现勾选了3个以上的不论持续时间长短,均应由本校专业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心理辅导。

特级预警:

凡是以上“非健康心理与行为表现”下加粗的行为表现不论时间多久,均应由本校专业心理教师进行心理辅导,疑似异常心理的应转介到医院心理科诊疗。

心理危机干预原则

对心理危机事件要做到及时发现,第一时间报告,有效控制,快速处理。

要坚持一个原则,即是:

对信息员反映的问题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虚惊一场,也不可麻痹大意。

二、正常与否,识别有据

身体无疾病不虚弱、心理无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只有当这三方面的状态都达到良好时,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健康。

夸张的行为≠不正常,不顺从规范≠不正常,暂时的压力≠不正常,偶发的情绪≠不正常。

心理危机四大指标

1、危机有促发因素

内在或外在的因素,可能包含压力、创伤、急性事件、心理状态等,被这个人知觉到是痛苦、危险、具威胁性或极度心烦的事件。

2、必须破坏心理平衡

这些因素必须造成心理的混乱,才能引发个体危机反应个体此时会尝试应对。

3、惯⽤的应对失效

当个人无法用他熟悉的应对方式解决混乱的状态,才会出现危机反应。

4、必须伴随明显功能损伤

个体在危机反应后必须伴随功能损伤,包括自我功能、学业功能、职业功能、家庭功能、社会功能等。

辨别心理正常和异常三原则

1、统一性原则

若一个人听到了别人在议论他,说他的坏话,并坚信有人在害他、攻击他、诽谤他,所以这个人感到非常愤怒,痛不欲生。

在我们看来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基础,这种人所想所反应的情感不被人理解,故评价这个人心理不正常,他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不统一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协调性原则

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一致表现在内心体验与环境的一致,如该笑的场合就笑,该哭的场合就哭,儿子结婚办喜事喜气洋洋,已故亲人办丧事痛哭流涕。

这就是情感与所处的环境协调一致。

病态相反,该哭的不哭,该笑的不笑,这就是反常、病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稳定性原则

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

这种人格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若一个人没有明显的外界因素而出现性格的反常,如平素开朗外向,突然沉默寡言,孤僻不接触人,我们认为是破坏了他性格的稳定性,是反常,如抑郁症。

抑郁症与抑郁情绪

在全世界,受抑郁影响的人数占全部妇女的25%,全部男性的10%,以及全部青少年的5%。

这是美国常见的心理问题,每年大约有一亿七百万人因此而苦恼。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持久的情绪低落至少持续发作两周以上。

心境低落与处境不相称,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等。

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

而抑郁症则通常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的条件,或者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不足以真正解释病理性抑郁征象。

焦虑症与焦虑情绪

人群中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90%的焦虑症患者在35岁以前发病,女性往往多于男性。

我国全国约有5千万以上的焦虑症患者。

焦虑症是以焦虑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和坐立不安。

本症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形式。

焦虑情绪是与处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每一个人都会存在着焦虑情绪,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

强迫症与强迫动作

普通人群中强迫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2%,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强迫症已成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中造成疾病负担最重的20种疾病之一。

强迫症是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础特征的一类神经心理障碍。

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没有现实意义,不必要或多余的,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非常苦恼。

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为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精神分裂症

我国精神分裂症的人群患病率达1%,即平均每100人中就有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

目前我国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已超过8300万人,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达1600万人。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的损害。

病程一般迁延,呈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但有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如果怀疑学生存在严重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应尽快要求家长带孩子去专门医院诊断和治疗。

三、积极支持,重回正轨

任何人在失去所爱的或所依附的对象时所陷入的悲哀、悲伤、悲痛、哀悼的境况,这种境况既是一个状态,也是一个过程。

广义的哀伤:

任何由于丧失带来的情绪状态。

狭义的哀伤:

由于死亡带来的情绪状态。

哀伤情绪发展必经的过程:

危机事件、高度焦虑、否认、后悔、生气、压抑、接受、情绪平缓。

哀伤辅导注意事项

1、不要去设想学生曾经或正在经历的一切。

2、不要假设每个学生都会受到精神创伤。

3、不要使用疾病诊断,哀伤不是心理问题。

4、不要用救世主跟学生交谈,专注于他们帮助别人的举动。

5、不要假设每个学生都愿意甚至需要与你交谈,安静陪伴就行。

6、不要询问事件过程中的细节。

7、不要猜测甚至提供不准确的信息。

哀伤辅导应该做的

1、保护和提供安全场所。

2、给予认同。

3、调动所有支持系统。

4、有关创伤的心理教育。

5、给予持续的关注。

6、不要试图打破心灵创伤者的内疚感。

哀伤辅导不能做的

1、大事化小。

2、埋怨遇难者。

3、开玩笑。

4、寻求刺激(快说说,当时是什么情况?

)。

5、不公正的猜疑(我觉得她就是„„)。

6、忘记,不再关注。

不能说这些安慰话

1、做个勇敢的男孩/女孩!

2、生活是为了活下去

3、一切很快就会结束

4、你会站起来的

5、一切将在一年内过去

6、你会变好的

7、坚忍到底

哀伤辅导过程与任务

1.接受丧失:

丧失已经发生;接受丧失,不扭曲;接受丧失不可逆转。

2.经历哀痛:

哀痛是必须的;哀痛是正常;接触、感受哀痛。

3.重新适应:

适应生活中的缺少;新的正面自我形象;生活观、信念调适。

4.投注于新关系:

爱的保留;社会系统;生涯任务;希望在明天。

哀伤辅导原则和程序

1、帮助学生界定并表达情感;

2、帮助学生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下活下去;

3、将感情从逝者身上转移(爱、安全);

4、允许时间去哀伤;

5、阐明正常的哀伤行为;

6、持续的支持;

7、检查防卫和适应方式;

8、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

学生死亡后班级哀伤团辅

1、介绍宗旨:

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2、心灵对话:

填写《心灵对话》单。

3、宣泄哀伤:

面对逝者照片相互表达。

4、内疚处理:

“如果我做了„„的话,X也许就会活着”

5、走出哀伤:

同学、老师分享经验。

6、重思生命:

引导大家珍惜生命,快乐生活,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丧失。

7、告别逝者:

每人写一封信给逝者,默哀3分钟。

8、畅想未来:

请大家畅谈自己今后的人生规划。

9、传递拥抱:

“我们相互支持,我们共同走过!

”“告别悲伤,拥抱未来。

心理危机出现并不可怕,只要当事学生能得到及时的、专业的心理服务与援助,就可以化危机为发展,促进其在心理上更快地走向成熟与完美。

正确认识,生命的责任在于本人手中,如果其真的要结束自己的生命,那谁也没办法帮他!

只要我们之前已经尽力帮他就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