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2665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docx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

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起一支教育思想端正、科研素养良好、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增强养成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

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实践磨练,对照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维护校园和公共场所卫生、自觉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对农村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也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独特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同时必将对培养科研型的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尤其要研究“认识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养成教育”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

它必须具备“三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

”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

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

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

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六.课题研究的评价办法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我们采用全员评价,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

无论谁评价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

自己评,每周一次;学生评,每周一次;家长评,每月一次;老师评,每月一次。

以班为单位进行。

学校少先队应结合日常工作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监督、管理和考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行动研究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动实践法”将成为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法。

研究人员将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更深刻反思原先养成教育方法的弊端,探寻养成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3.分析法:

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

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4.调查法:

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师生心态要求,及本地农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作全面了解:

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八.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

2.科学性原则。

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各个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实验研究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系统性原则。

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

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要发挥作用。

在校外,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阵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4.活动性原则。

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

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循序渐进原则。

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九.课题研究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 

(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

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利用班会、班队活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品生.品社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认真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强化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经常督促,直到巩固为止。

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

(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

具体包括班主任的班会课,少先队活动。

(2)寓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

(3)寓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

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操、课间活动、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活动。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

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如:

春游、秋游、扫墓、庆“六一”,庆元旦,特长生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献爱心”等活动。

二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如:

开展班级的小设计和小制作比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是利用每周的文体活动课,让小组轮流组织设计比赛项目,如:

拔河、跳绳、篮球、文艺小活动等等,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5.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及时总结,激励奋进。

  

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

一是树立现实生活中的榜样。

在班上多表扬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是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精神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不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

注意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起到推动作用。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11年9月----2012年7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

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良好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

2.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1.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

在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生实际,寓“良好的行为规范”迁移于各科教学之中。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养成教育在我心中”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严格的督促和训练。

同时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评定,进行反馈激励,学生的良好习惯也会随之得到巩固并向更高层次发展。

不断摸索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模式,完成质量较高的论文。

成果形式:

论文、结题报告。

第三阶段:

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3年8月----2014年7月)

1.汇总课题研究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有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2.准备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接受课题结题验收。

十一.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1.课题主持人王丽娟负责课题研究的论证,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报告的撰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教育随笔,教学反思,学术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等。

2.课题成员王永江完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验收阶段成果,经验汇编等。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势与方法的经验汇编。

十三.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

(一)内部条件:

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

从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较好的人员条件。

1.课题主持人:

教育学本科毕业,他对教育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经验。

2.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既包括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也有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小组,这样的研究小组,既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学会管理班级和学生,又有利于教学相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无论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3.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敬业爱岗,踏实肯干。

因此,能保证本课题在科学、高效的机制上进行。

(二)外部条件:

1.二道中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教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

2.随着家庭教育的深入人心,广大家长必将越来越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配合,能形成合力,促进该课题的顺利研究与实施。

3.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保证,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办学特色,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

十四.主要参考文献

1.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

2.青华编著《这样培养好习惯》延边大学出版社

3.邵夏珍编著《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国商业出版社

4.纪康保《细节教育》华文出版社

5.肖光畔《中国教育问题调查-问题教育》大众文艺出版社

 

二道镇中心小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类别:

文科

课题:

《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王丽娟

负责人所在单位:

二道镇中心小学

上报时间:

2012年7月

 

《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课题实施计划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

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我校申请的教育规划研究课题《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已获批准立项,现已开题进入研究阶段。

我有幸成为此课题的成员,我将在组长的带领下立足班级的实际,探索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

一、研究目标:

1、礼仪习惯

①孝敬父母,懂得感恩,上学离家或放学回家跟家长打招呼;

②尊敬老师,见面行礼问好;

③吃饭不独占独吃,先让长辈就座,吃完饭要对同桌吃饭的长辈或客人说“请慢用”;

④关心父母等长辈的身体,父母生病要问候,端水送药,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⑤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周到,要使用“欢迎光临”、“再见”、“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

⑥同学要互助,不以强欺弱,不叫同学绰号;

⑦升国旗、奏国歌要肃立、行队礼;

2、学习习惯

①课前要预习,中高年级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

②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③上课座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

手握笔的地方离笔尖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④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⑤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不边做边玩;

⑥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⑦学会先复习后完成作业,先审题再解答的习惯;

⑧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3、生活习惯

①认真值日,自觉保持教室、校园整洁卫生;

②遵守学校或班级纪律;

③遵守交通规则,乘坐公交车主动排队、主动让座;

④早晚涮牙,天天洗脚,经常洗澡,经常剪指甲,穿戴整洁——讲卫生;

⑤出入教室,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打闹。

有秩序上(下)操,站队不挤、不抢、不拖、听口令,动作快——守纪律;

⑥积极主动打扫教室,不带零食入校,不乱扔碎纸,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大小便——讲公德;

⑦看电视按照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有限度,不放任——讲理智;

⑧在家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爱劳动;

二、具体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1、充分利用班队、思品、晨会等课程,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2、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

3、讨论交流,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

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二)、家校联系,达成一致

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此,要取得实效,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精心策划、准备家长会。

在家长会上,教师把学校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要求一一告知,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习惯;讲明怎样遵守这些习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有时,孩子的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

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三)、寓学生常规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

大型的学校活动,是训练学生行为规范的好时机,活动中除要求学生排队出场、按次序就座、不吃零食、不扔果皮纸屑、认真听讲、有礼貌地鼓掌致谢外,对队员的敬礼、站立、以及红领巾的佩戴等均有所规定。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如:

庆“六一”、庆“元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献爱心、学雷锋等活动。

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如:

开展班级的小设计和小制作比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3.利用每周的活动课,让小组轮流组织设计比赛项目,如:

拔河、跳绳、文艺小活动等等,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

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值日制度:

值周值日人员,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

值周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

“值周值日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2、以值日生和卫生监督员为主要管理成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就餐、就寝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