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2798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docx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

Safety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productionmanagement.Safetyandproductionareintheimplementation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安全防范系统的工程施工规范(标准版)

备注说明:

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1.1安全防范系统的线缆选型

  应根据系统各部分的不同功能要求分别采用不同规格的线缆。

  闭路电视监控部分

  摄像机采用75Ω同轴视频电缆。

  

(2)解码器与视频矩阵切换主机之间连线采用2芯屏蔽通信线缆(RVVP)或3类双绞线UTP,每芯截面积为0.3mm2

  ~0.5mm2

  。

  防盗报警及声音监听部分

  采用4芯屏蔽通信线缆(RVVP),每芯截面积为0.55mm2

  。

  3.门禁控制部分

  

(1)门磁开关采用2芯普通通信线缆(RVV),每芯截面积为0.55mm2

  。

  

(2)读卡机与现场控制器连线采用4芯通信线缆(RVVP)或3类双绞线,每芯截面积为0.3mm2

  ~0.5mm2

  。

  (3)读卡机与输入/输出控制板之间可采用5~8芯普通通信线缆(RVV)或3类双绞线,每芯截面积为0.3mm2

  ~0.5mm2

  。

  (4)输入/输出控制板与电控门锁、开门按钮等均采用2芯普通通信线缆(RVV),每芯截面积为0.75mm2

  。

  4.巡更管理部分

  现场控制器至巡更开关之间连线采用2芯普通通信线缆(RVV),每芯截面积为0.5mm2

  。

  各类线缆规格如表1.1~1.4所示。

  表1.1仪器仪表连接用通信电缆的型号规格

  线缆规格

  线缆型号

  芯线×标称截面积/mm2

  导线电阻/Ω/km

  耐压/V

  频率

  RVV

  2×0.5/2×0.75

  39Ω/26Ω

  300/500

  低频

  RVV

  4×0.5/4×0.75

  39Ω/26Ω

  300/500

  低频

  RVVP

  2×0.5/2×0.75

  39Ω/26Ω

  300/500

  低频

  RVVP

  4×0.5/4×0.75

  39Ω/26Ω

  300/500

  低频

  表1.275Ω同轴线缆型号规格

  线缆规格

  线缆型号

  电缆外径/mm

  特性阻抗/Ω

  衰减量/dB/m

  5MHz

  30MHz

  200MHz

  SYV-75-2

  2.9±0.10

  75±5

  0.10

  0.22

  0.579

  SYV-75-3

  5.0±0.25

  75±3

  0.045

  0.122

  0.308

  SYV-75-5-1

  7.1±0.30

  75±3

  0.026

  0.0706

  0.190

  SYV-75-5-2

  7.1±0.30

  75±3

  0.032

  0.0785

  0.211

  SYV-75-7

  10.2±0.30

  75±3

  0.02

  0.0510

  0.140

  SYV-75-9

  12.4±0.40

  75±3

  0.017

  0.0369

  0.104

  表1.3综合布线(PDS)3,4,5类双绞线型号规格

  线缆规格

  线缆型号

  支持网络速率

  频率衰减量/dB/100ft

  1MHz

  10MHz

  16MHz

  20MHz

  Cat.3

  10Mbps/Ethernet

  7.8

  30

  40

  Cat.4

  20Mbps/Ethernet

  6.5

  22

  27

  31

  Cat.5

  155Mbps/ATM/FDDI

  6.3

  20

  25

  28

  表1.4标准光纤电缆特性参数

  线缆规格

  线缆型号

  波长/mm

  带宽/MHz/km

  衰减/dB/km

  线数

  单模9/125μm

  1300/1550

  0.80/0.50

  2,4,6,10,16

  多模50/125μm

  850/1300

  400/400

  3.50/1.25

  2,4,6,10,16

  多模62.5/140μm

  850/1300

  160/500

  3.50/1.25

  2,4,6,10,16

  100/140μm

  850/1300

  100/100

  5.0/3.0

  2,4,6,10,16

  1.2安全防范工程的线管安装

  室内线管安装

  室内线路的布线设计和施工应以短捷和安全可靠为原则,并昼减少与其它管线的交叉跨越,避开环境条件恶劣的场所,以便于施工维护。

施工时要遵守下列规定。

  线缆保护管

  传输线路采用绝缘导线时,应采取穿金属管、硬质塑料管、半硬质塑料管或封闭式线槽保护方式布线,优选穿钢管或电线管。

  报警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保护,并宜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或吊顶里,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cm。

当必须明敷时,应在金属管上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一般可采用壁厚大于25mm的硅酸钙筒或石棉、玻璃纤维保护筒。

  布线使用的非金额管材、线槽及其附件采用不燃或阻燃材料制成。

  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的电线保护管,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加橡胶垫等)。

  当管子长度每超过45m无弯曲、每超过30m有一个弯曲、每超过20m有2个弯曲、每超过12m有3个弯曲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

  在吊顶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应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用支撑物固定。

线槽的直线段每隔1.0m~1.5m设置吊点或支点。

在线槽接头处,距接线盒0.2m处、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处等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

  建筑物内横向布放的暗管管径不宜大于G25,天棚里或墙内水平、垂直敷设管路的管径不宜大于G40。

穿线管的弯曲半径,在放线缆时不小于线缆外径的10倍,在穿放普通导线时不小于导线外径的6倍。

  线缆走线

  弱电线路的电缆竖井最好与强电电缆的竖井分别设置,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合用时,弱电和强电线路应分别布置在竖井两侧。

两者间距应在30cm以上。

  管内或线槽的穿线,要求在空线前管内无铁屑及毛刺,切断口应锉平,管口应刮光。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传输线路采用耐压不低于250V的铜芯绝缘多股电线,空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

敷设于封闭或线槽内的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的净截面积的50%。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空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而系统中控测信号传输线、图象、声音复核传输线,不得与照明线电力线同线槽、同出线盒、同连接箱安装。

  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墙面宜采用吊挂方式,室内墙面宜采用卡子方式。

墙壁电缆沿墙角转弯时,应在墙角处设转角墙担。

电缆卡子的间距在水平路径上宜为0.6m;在垂直路径上宜为1m。

  导线敷设后,应对每个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

防盗控测器传输线路应选用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同一工程中相同线路的绝缘导线颜色应一致,接线端子应有标号。

  室外线管敷设

  室外电缆或光缆线路有管道内、直埋、架空和隧道缆线等途径,室外电缆线的路径选择应以现有地形、地貌、建筑设旗为依据,并按以下原则确定。

  

(1)线路应避开易使电缆受机械或化学损伤的路段,养活与其它管线等障碍物的交叉。

  

(2)线路应短宜,安全稳定,施工维修方便。

  (3)直埋电缆的埋深不得小于0.8mm,并应埋在冻土层以下。

紧靠电缆处应用沙或细土覆盖,其厚度应大于0.1m,且上压一层砖石保护。

通过交通要道时,应空钢管保护。

电缆应采用具有铠装的直埋电缆,不得用非直埋式电缆作直接埋地敷设。

转弯地段的电缆地面上应有电缆樗。

  (4)管道电缆或直埋电缆在引出地面时,均应采用钢管保护。

钢管伸出地面不宜小于2.5m;埋入地下宜为0.3m~0.5m。

  (5)具有可供得用的架空线路时,可同杆架空敷设,但同电力线(1kV以下)的间距不应小于1.5m,同广播线间距不应小于1m,同通信线的间距不应小于0.6m。

  (6)架空电缆时,同轴电缆不能承受大的拉力,要用钢丝绳把同轴电缆吊起来,室外电线杆的埋设一般按间距40m考虑,杆长6m,杆埋深1m。

室外电缆进入室内时,预埋钢管要进行防雨水处理。

架设架空电缆时,应将电缆吊线固定在电杆上,再用电缆挂钩把电缆卡挂在吊线上。

挂钩的间距宜为0.5m~0.6m。

根据气候条件,每一杆档应留出余兜。

  (7)需要钢索布线时,钢索布线最大跨度不要超过30m,如超过30m应在中间加支持点或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

跨距大于20m,用直径4.6mm~6mm的钢绞线;跨距20m以下时,可用三条直径4mm的镀锌铁丝绞合。

  (8)光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敷设光缆前,应对光纤进行检查,光纤应无断点,其衰耗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核对光缆的长度,并根据施工图的敷设长度来选配光缆。

配盘时应使接头避开河沟、交通要道和其它障碍物,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在杆旁1m以内。

  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

光缆的牵引端头应进行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有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

牵引力应加于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庆超过150kg;牵引速度应为10/m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

  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

  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

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行接续。

  (9)架空光缆应在杆下设置伸缩余兜,其数量应根据所在冰凌负荷区级别确定,对重负荷区每杆设一个;中负荷区2~3根杆设一个;轻负荷区可不设,但中间不得绷紧,光缆余兜的宽度应为1.52m~2m;深度应为0.2m~0.25m。

  光缆架设完毕,应将余缆端头用塑料胶带包扎,盘成圈置于光缆预留盒中,预留盒应固定在杆上。

地下光缆引上电杆,必须采用钢管保护。

  (10)在桥上敷设光缆时,应采用牵引机绺牵引和中间人工辅助牵引。

光缆在电缆槽内敷设不应过紧,在桥身伸缩接口处应作3~5个“S”弯,并在每处预留0.5m。

当空越铁路桥面时,应外加金属管保护。

光缆经垂直走道时,应固定在支持物上。

  (11)光缆敷设后,应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

  1.3供电与接地

  供电网络常用制式

  三相五线供电(TN-S系统)这种供电方式仅有一根保护线PE一点接地,用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导线接到PE线上。

其优点是PE线在正常工作时不呈现电流,因此设备外露部分也不呈现对地电压,有事故发生时,容易切断电源。

因此,这种方式有较强的电磁适应性,适用于数据处理、精密检测装置等供电系统。

  三相四线(TN-C系统)与TN-S相比,其差别在于将NT和PE合并成一根PEN线,当三相不平衡或仅有单相用电设备时,PEN线上有电流。

如选用合适的开关保护装置和有足够的导线截面,在一般情况下也能达到安全要求。

  四线半系统(TN-C-S系统)即在TN-C末端将PEN线分成PE线和N线,分开后不允许再合并。

这种系统兼有TN-C系统价格便宜和TN-S系统安全可靠电磁适应比较强的特点,常用于线路末端环境较差的场所或有数据处理设备的供电系统。

  2.系统接地的种类

  

(1)功能性接地为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或电气系统低噪声的接地,称为功能性接地。

其中有:

  中心点接地即将电气设备的中性点或TN系统中性线接地。

  工作接地是利用大地作导体,在正常情况下有电流通过

  逻辑接地将电子设备的金属板作为逻辑信号的参考点而进行的接地。

  屏蔽接地将电缆屏蔽层或金属外皮接地,达到电磁适应性要求。

  

(2)保护性接地为防止人或设备因电击而造成伤亡或损坏的接地称保护性接地。

其中有:

  外壳保护接地将电气设备的外壳接地或接到PE,PEN线上。

  建筑物接地将建筑物内的金属架、构件与地相连接。

  防雷接地是为引导雷电流而设备的接地。

  静电接地使静电流流入大地。

  重复接地在PE上或PEN线上一点或多点接向大地。

  在以上这些系统中直流接地与其它接地必须分开,而且至少相距15m~20m。

  3.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的接地种类

  逻辑地电子设备信号回路中,其低电位点要有一个统一的基准电位,将此点接地叫逻辑接地。

  功率地电子设备中的大电流电路、非灵敏电路、噪声电路,如机柜中的继电器、指示灯、交直流电源都需要接地,这种接地称功率接地。

  安全地为了人身和设备安全,把正常运行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如机柜、面板接地称安全接地。

  4.接地系统的形式

  一般可根据接地引线长度与电子设备的工作频率来确定接地系统的形式,具体地有:

  辅射式接地系统当频率在1MHz以上时采用。

辅射式接地系统即把电子设备中的信号接地、功率接地和保护接地分开敷设的接地引下线,接到电源室的接地总端子板,在端子板上信号接地、功率接地和保护接地接在一起,再引至接地体。

  环状接地系统当频率在10MHz以上时采用。

环状接地系统即将信号接地、功率接地和保护接地都接在一个公用的环状接地母线上。

环状接地母线的设置地点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设在电源处。

  混合式接地系统当频率在1MHz~10MHz之间时采用,混合式接地系统为辐射式和环关接地相结合的系统。

  5.技术要点

  中央监控室应有专用接地干线引入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应使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其芯线截面不小于16mm2

  。

  监控室内接地母线的路由、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接地母线的表面应完整,无明显损伤和残余焊剂渣,铜带母线光滑无毛刺,绝缘线的绝缘层不得有老化龟裂现象。

  接地母线应铺放在地槽或电缆走道中央,并固定在架槽的外侧,母线应平整,不得有歪斜、弯曲。

母线与机架或机顶的连接应牢固端正。

  电缆走道上的铜带母线可采用螺丝固定;电缆走道上的铜绞线母线,应绑扎在横档上。

  所有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应进行测量,经测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在接地极回填土中加入无腐蚀性长效降阻剂。

当仍达不到要求时,应经过设计单位的同意,采取更换接地装置的措施。

  系统的工程防雷接地安装,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拉寻安装应配合土建施工同时进行。

  中央监控室报警控制器的接地宜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体,但此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若与防雷接地系统分开,两接地系统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摄像机宜采用集中供电,当供电线与控制线合用多芯线时,多芯线与电缆可一起敷设。

  防盗报警控制器的接地应根据控制器的运行方式来确定。

小型报警控制器如为多线制系统运行频率也不高,可用辐射式或混合接地方式。

采用混合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而大容量的区域报警控制器和集中报警控制器则应采取环状接地系统,采用单点接地,其工作接地电阻值应小于4Ω。

  1.4安装须知

  摄像机的安装

  摄像机安装前应进行如下检查:

  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粗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

  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检查摄像机座与支架或云台的安装尺寸。

  在室外应用时摄像机要加防护置,以起到防水和防尘的作用。

此时应检查摄像机在防护置内的坚固情况,检查防护置的雨刷动作。

  普通摄像机在夜间使用时,要保证有足够的照明,应采用自动光圈镜头,有自动聚焦功能则更为理想。

  微光摄像机使用时应配用与视场相适应的红外光源,以便在明光情况下可用。

  室内用摄像机一般可配定焦固定圈镜头,必要时可加云台与防护置。

  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1m的余量,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

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均应固定,不得用插头随电缆的自重。

  先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象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报警探测器的安装

  报警探测器安装正确与否将直接决定系统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

不同性质的探测器有不同工作方式,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安装时要给以充分的注意。

  安装被动红外控制测器时,应该充分注意探测背景的红外辐射情况。

应避免正对阳光或阳光反射的地方,也应避开窗户。

  主动红外探测器安装在室外要注意警戒范围内的干扰物,如纸张树叶。

用于周界警戒时,每个边界使用一套,若控制距离不够时,可以采用两套以上接力完成。

  安装微波多普勒探测器时不能对准可能活动的物体,如门帘、窗帘。

它们一但被风吹动或运动,就相当于目标移动,会引起误报。

微波多普勒探测器也不能对准闪烁的日光灯、水银灯等冷光源。

闪烁的灯相当于运动的反射体,而冷光源内的电离气体也会反射微波,所以都可能引起误报。

  微波多普勒探测器必须安装在比较高的地方向下照射,以免小动物窜入后产生强反射,引起误报。

  玻璃破碎声探测器应靠近保护目标,灵敏度应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超声波移动探测器安装时应注意:

防范区域要求密闭,不随外界因素而晃动,室内不应有流动空气。

  声控探测器只能在十分安静的地区内使用,安装时应远离嘈杂的地区,远离繁华路段,尽可能靠近被探测对象,否则应该适当调整控测器的灵敏度。

地音探测器用于相对安静库区的周界防范,不仅可降低造价,而且能区别人、动物、汽车通过的不同情况。

  震动探测器应安装在远离如电机、水泵和冰箱等震动源的地方。

震动探测器应远离马路,以免汽车行驶引起误报警。

振动电缆报警装置主要用于地面起伏较大、国界不规则而又需要对整个建筑物周界布防的情况。

  报警接收控制器的安装

  报警接收控制器是接收探测电传感信号的报警装置。

其安装的好坏,直接影响系统的功能。

  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面不应小于1.5m;落地安装时,其底边宜高出地面0.1m~0.2m。

  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电线应配线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端子板与每个接线端的接线不得超过2根。

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电源连接,严禁用电源插头。

  防盗报警控制器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当采用联合接地时,应使用专用接地线,专用接地干线应用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其芯线面积不应小于16mm2

  ,引到其它各防盗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软线,其芯线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

  。

  门禁系统的安装

  读卡机和开门按钮等装置要特别注意防电磁干扰,如照明开关、计算机等干扰源。

  读卡机安装位置应离开强电源30cm以上,并用屏蔽线缆良好接地。

  门禁控制器的安装要考虑到控制器和读卡机间的距离,以50m以内为宜,需要更远的传输距离时,应采取技术措施,但一般不要超过1000m。

选择电锁的电源线时要考虑到远距离传输带来的信号衰减。

  感应卡读卡机短距离型的有效感应蹁为12cm~30cm,远距离型可达70cm。

  正确选择控制器的感应卡设计容量,及系统的可使用卡数量。

  人员进出流量大的场合,应选用通道式门和感应卡控制系统。

  五、中央监控室

  机架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应竖直平稳,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机架的座应与地面固定;几个机架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两个机架中间缝隙不得大于3mm。

对于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隙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mm。

  控制台安装应安放竖直,台面水平,台内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安装应牢固,内部接线应符合设计要求,无扭曲脱落现象。

  在监控室内,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用地槽或墙槽时,电缆应从机架、控制台底部引入,将电缆顺着所盘方向理直,按电缆的排列次序放入槽内,拐弯处庆符合电缆曲率半径要求。

  电缆离开机架和控制台时,应在距起弯点10mm处成捆空绑,根据电缆的数量应隔100~200mm空绑一次。

  采用架槽时,架槽宜每隔一距离留出线口。

电缆由出线口从机架上方引入,在引入机架时应成捆绑扎。

  采用电缆走道时,电缆应从机架上方引入,并应在每个梯铁上进行绑扎。

  采用活动地板时,电缆在地板下可灵活布放,并应顺直无扭绞;在引入机架和控制台处还应成捆绑扎。

  引入、引出房屋的电(光)缆,在出入口处应加装防水罩。

向上引入、引出的电(光)缆,在出入口还应做滴水弯。

其弯度不得小于电(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电(光)缆沿墙上下引入、引出时应设支持物。

电(光)缆应固定(绑扎)在支持物上,支持物的间隔不宜大于1m。

  监控室内光缆的敷设,在电缆走道上时,光端机上的光缆宜预留10m,余缆盘成圈后应妥善放置,光缆至光端机的光纤连接器的耦合工艺,应严格按有关要求进行。

  监视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监视器可装设在固定的机架和柜上,也可装设在控制台操作柜上,当装在柜内时,应采用通用散热措施;

  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光时,应加遮光置遮挡;

  监视器的外部可调节部分,应暴露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可加保护盖。

  六、综合布线系统的安装

  配线设备机架安装采用下走线方式。

  信息插座安装在墙壁体上时,宜高出地面300mm;或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插座面板有直立和水平等形式,接线盒可开启,并应严密防水、防尘。

  非屏蔽4对双绞电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8倍;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光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光缆处径的15~20倍。

  对绞电缆芯线终端时,每对对绞电缆应昼保持抿绞状态,非扭绞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对于4类线不大于25mm。

  对绞线在与RJ45信息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

  屏蔽对绞电缆的线缆屏蔽层与接插件屏蔽罩应圆周状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用固定式或抽屉式光纤连接盒对光缆芯线进行接续和保护,在盒中光纤应有足够的弯曲半径。

  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良好,跳线长度对绞电缆不应超过5m,光缆不应超过10m。

  七、施工技术文件

  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施工应严格按已批准的设计图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施工前,必须具有设备平面布置图、安全防范的区域图、系统图、接图、安装图以及其它必要的技术文件。

  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提交:

  竣工图

  设计变更文字记录

  施工记录(主要为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

  检验记录(绝缘电阻、接地电阻)

  调试记录

  操作、维护手册

  竣工报告

  重庆力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00年5月1日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CreativeDesignCo.,Lt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