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尔斯特拉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3255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维尔斯特拉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维尔斯特拉斯.docx

《维尔斯特拉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尔斯特拉斯.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维尔斯特拉斯.docx

维尔斯特拉斯

-维尔斯特拉斯

如果牛顿和莱布尼兹想到过连续函数不一定有导数(而这却是一般情形),那么微积分就决不会被创造出来。

——皮卡

分析算术化的过程开始了

19世纪的数学,发生了三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在30年代,罗巴切夫斯基和鲍耶挣脱欧几里得几何的束缚,创

造了和它同样相容的几何——非欧几何。

欧几里得几何的某些公理

在那里不再得到满足。

它打破了欧几里得几何是先验的、惟一的几

何真理的神话,为更多新几何创立打开大门。

几乎同时,代数学也发生了类似的革命。

以伽罗瓦、哈密顿、

格拉斯曼和凯莱为代表的数学家们创立了新的代数。

普通代数里

的某些公理在那里不再适用。

它为群、环、域、布尔代数、约当代

数和李代数等抽象代数的创立开辟道路。

第三个具有重大意义的

事件是分析的算术化。

微积分自牛顿、莱布尼兹创立以来,获得空前的发展。

但是,

它的许多概念还是含混不清的,它的基础仍旧薄弱。

达朗贝尔首先

察觉到需要有一个极限理论来消除混乱;拉格朗日则在《解析函数

论》中作了有益的尝试;高斯比同时代数学家更早排除直观,对严

密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是柯西把问题大大推进。

他的极限理论

对分析的发展和级数敛散性的判别都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使数学

家最终下决心摒弃凭直观推理而寻求更可靠基础的,是由于德国数

学家卡尔·维尔斯特拉斯在1874年发表的一个和直观相悖的惊人发

现:

一条连续曲线却处处没有切线!

一个艰巨而漫长的分析算术化的过程开始了。

早年的波折

人们总以为,一个人要想在数学上取得成就,成为第一流的数

学家,就必须从小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而且不能把大量的时间和

精力花在像中等教育这一类和数学创造无关的事务上。

不过,被誉

为“现代分析之父”的德国伟大数学家卡尔·维尔斯特拉斯可以说

是个例外。

卡尔·维尔斯特拉斯于1815年10月31日诞生于德国西北部威

斯特伐利亚区的奥斯坦菲尔德。

父亲威廉·维尔斯特拉斯是受法国

雇佣的海关职员,因为当时拿破仑的法国正统治着德国西部和大半

个欧洲呢。

威廉正直坦率,有一定文化素养,一度曾经当过教师。

不过,和高斯的父亲一样,威廉在家里十分严厉而且专断。

几乎一

直到卡尔40岁,父亲还在不顾儿子的才能和爱好,鲁莽地干预他的

事务。

幸好卡尔在意志和体格上都异常坚强。

父亲的干扰使他的事

业和生活走了一段曲折的弯路,但是终究没有挡住他登上光荣的顶

峰。

在卡尔后面,威廉和妻子肖朵拉·福斯特又生了彼得和两个女

儿:

克拉拉和爱丽丝。

爱丽丝出世不久,肖朵拉不幸病故。

母亲的

为人鲜为人知,只知道她对自己的婚姻似乎不大满意。

父亲于第二

年再娶。

继母是个典型的德国家庭妇女,对子女智力的发展说不上

有什么影响。

维尔斯特拉斯兄弟姐妹四人亲密无间,和睦相处,并

且都没有结婚。

可怜的彼得一度有过这种念头,可是很快被父亲的

厉声斥责所吓退。

卡尔降生不久,维尔斯特拉斯全家搬到威斯特伐利亚的韦斯特

康登村。

父亲在那里任制盐厂的海关官员。

韦斯特康登是个默默无

闻的小村。

一条坑洼不平的道路,两旁疏疏落落居住着二三十户人

家,连一所小学也没有。

小村今天在德国以至全世界出了名,只因

为维尔斯特拉斯在这里度过他的青少年时代,而且他的处女作也是

在这里完成的。

14岁,卡尔进附近帕德博恩城的一所天主教预科学

校学习。

在学校里,他如鱼得水,自由自在。

他和善的性格和过人

的智慧深得老师们的喜爱。

学习规定的几门功课,他毫不费力,而

且每年稳拿7项以上奖赏。

通常首先是德语,其次是拉丁语、希腊

语和数学。

所以,在笛卡儿、费马等一大串数学家的后面又加上了

维尔斯特拉斯的名字,他们不但是数学的巨匠,而且是语言学的大

师。

只有书法一项,维尔斯特拉斯没有获过奖。

可是,具有讽刺意

味的是,命运却安排他要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教那些刚刚脱离

妈妈怀抱的孩童们写字!

卡尔学习出色,在实际工作中也身手不凡。

从15岁开始,他就

一边学习,一边在一位经营火腿黄油的女商人那里当会计。

他把账

目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女主人的赏识,以致他的口袋里总不缺零

花钱。

可是,这一连串的成功给卡尔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从预

科学校一毕业,不容卡尔有半句分辩,父亲就把他送到波恩大学去

学法律。

威廉的理由很简单:

卡尔能赢得这么多奖状,又能把账目

管理得有条有理,表明他聪明过人而且是出色的簿记员。

什么是簿

记员的顶峰?

当然是在普鲁士民政部当一名文官。

要出任文官,不学法律怎么行呢?

卡尔没有欧拉幸运。

欧拉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伯努利一家出来

为他说情,使父亲最终打消要他从事神职工作的念头。

卡尔孤掌难

鸣。

他不能指望恭顺的彼得和两个神经脆弱的妹妹给他帮什么忙。

何况老维尔斯特拉斯比欧拉的父亲固执得多。

到波恩去的决定,已

经没有商量的余地。

不过卡尔不是那种性格温顺、可以任人摆布的

人。

任何外力休想随意规定他生活的道路。

父亲精心为他安排的生

活到头来被他搞得面目全非,虽然他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反

抗父亲的意志。

波恩是座美丽的城市。

鹅卵石铺筑的街道,绿树成荫,红白相

间的房舍,到处是丁香、紫罗兰和不知名的鲜花,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维尔斯特拉斯心绪恶劣,哪有心思欣赏!

他恨不得到旷野里

大喊大叫一场,或者让暴风雨淋个浑身湿透!

虽然是学法律的,他

对法律毫无兴趣。

他对法律惟一的一次接触,是他坚决反对一个不

学无术却善于巴结钻营的家伙被提名为法学博士候选人。

每星期他

难得去听几次课。

他上教室听课远不及到大学对面的小酒馆频繁和

准时。

因此,他在学业上的进展与他在酒馆里所取得的成功相比,

实在是微不足道。

几乎每天晚上6点钟一敲,维尔斯特拉斯就出现

在酒馆临街的一张小桌子上,风雨无阻。

他用的是那种半加仑装的

特大号啤酒杯,喝的时候,谁也不能用一只手轻易地把它举起来。

他的烟斗是堪与酒杯匹配的特制的大烟斗。

一只大酒杯,一支大烟

斗,和他巨人般的身躯一起,显得十分匀称。

由于他生性粗犷随和,

隔不多久,老主顾们都和他交上了朋友。

小酒馆每天顾客盈门,生

意兴隆,光顾的大多是波恩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

屋子里烟雾迷漫,

酒香四溢。

不过,和那晶莹透明的琥珀色的当地土制啤酒相比,顾

客间为各种热门的话题进行辩论,似乎更吸引他们。

辩论是这样紧

张精彩,所有的顾客,甚至连酒店老板,都被吸引了过来。

这时候,

好像这里成了世界的中心。

激动起来,有的干脆跳到椅子上去发言。

但是,交锋激烈并不伤和气;气氛炽热仍不失诙谐。

这正是辩论最

为可贵的地方。

在这种机智和智慧的较量中,维尔斯特拉斯很快以

敏锐的洞察力、闪电般的反应、非凡的准确性和无懈可击的逻辑力

量赢得不可战胜的名声。

说到他的酒量,同样所向无敌。

如果有人

竟敢和他比试酒量,那么最后不省人事被抬着回去,谁也不会感到

意外。

维尔斯特拉斯超群的才智和强壮的体魄得到充分的表现,可

惜不是在有用的方向。

著名数学家兼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当时倒是

在波恩;可是他正忙于他自己的事务。

维尔斯特拉斯没有机会拜见

他,更无法向他讨教。

不过,维尔斯特拉斯在雄辩和痛饮之余,还是阅读了不少数学

名著。

他和阿贝尔一样,“直接向大师们而不是他们的学生学习”。

拉普拉斯的《天体力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这部巨著曾经引导哈

密顿走上数学家的光荣道路。

这一次,它使维尔斯特拉斯一生对动

力学和微分方程组发生兴趣。

不过,对卡尔在这方面的进展,父亲

并不理解。

他只感到深深的悲哀和失望:

一家人精打细算,省吃俭

用,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最聪明能干的卡尔身上,谁想到4年以后,

1838年夏天,当他从波恩回来,肚子里装满啤酒,两手却空空如也,什么学位也没有得到!

良师指路

一片一筹莫展的愁云笼罩着维尔斯特拉斯一家。

父亲喋喋不休

的说教已经毫无效果。

看到卡尔麻木不仁的神态,吓得两个妹妹直

担心哥哥的神经是不是出了毛病。

要给“从身体到灵魂”都被病魔

缠住的卡尔安排一条出路真不容易。

父亲经不住这次打击,病倒了。

一天,一位海关的老朋友闻讯前来慰问。

他是个数学业余爱好者,

对卡尔的才能和爱好略知一二。

他同情卡尔的处境。

他以老朋友的

身份向老维尔斯特拉斯出主意:

让卡尔到附近的蒙斯特学院去学习

两年,为参加国家教师资格的考试作准备。

虽然这种学习得不到博

士学位,如果考试合格,却可以找到一份教师工作。

假如卡尔在数

学上真有才能,在业余时间还可以花些功夫。

老朋友的话说得头头

是道,老维尔斯特拉斯动心了。

1839年5月22日,卡尔被蒙斯特

学院正式录取。

一块天然的璞玉只有经过精心雕琢才能成为璀璨夺目的瑰宝。

维尔斯特拉斯事业的真正转机是遇到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克里

斯托夫·古德尔曼。

古德尔曼先生是蒙斯特学院的数学教授,身材

矮胖,光脑袋,有一双和善的、若有所思的眼睛,使人感到亲切。

他是函数论的热心研究者,特别对椭圆函数有独到的见解。

受到大

名鼎鼎的克列尔的鼓励,他在克列尔创办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杂志》(《克列尔杂志》)上发表过一系列这方面的论文。

可惜,他

把一切都基于函数的幂级数展开上这一数学思想,没有引起人们的

重视。

古德尔曼根据这条思路辛辛苦苦研究了一辈子,没有取得最

后成功。

但是,这个重要的思想确实哺育了维尔斯特拉斯。

函数的

幂级数展开成为他在分析中一切工作的核心。

他在晚年谈到自己在

分析中所采用的方法的时候常常说:

“没有别的,只有幂级数。

它的意义是不难理解的。

有一次格丁根大学的一个学生向数学

家费利克斯·克莱因请教数学发现的秘密。

克莱因告诉他:

“挑选好一个确定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

你可能永远达不到

终点,但是一路上准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古德尔曼向维尔斯特拉斯提供了这样的研究对象;这是一座使

他一生受益无穷的宝库。

怪不得维尔斯特拉斯在成名以后,总要利

用各种机会来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感激。

古德尔曼是受之无愧的,因

为并不是每个教授都能给自己的学生作出这样有价值的启发啊。

古德尔曼讲授椭圆函数的第一堂课,教室里一共坐着13名学

生。

他感到相当满意,不由得微微一笑。

要知道在一年以前,只有

两名学生,而且不到一个月,他们都“逃之夭夭”了。

他阖上讲

义,眼睛一闭,把头微微抬起。

这是他开始讲课的习惯姿势。

一接

触到椭圆函数这个心爱的课题,他的思想就像决堤的洪水,排山倒

海,一泻千里。

他讲课充满热情,打着激动的手势,可是没有条理。

学生们很快被远远抛在后面。

他们注视着黑板上一串串龙飞凤舞的

公式,显得垂头丧气。

只有一个人例外。

他就是卡尔·维尔斯特拉

斯。

他瞪大眼睛,感到从来没有过的兴奋。

古德尔曼向他展示了一

个崭新的天地。

他可以发挥无穷的精力和才智,在这片美丽的一望

无际的土地上尽情驰骋啦!

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只剩下维尔斯特拉斯一人。

其余的学生再

也不敢问津这块神圣的领地。

如果说,偶尔还有人敢于站得远远地

向教室窥视,那完全是出于好奇。

头两个月,只看见古德尔曼手舞

足蹈地对着入了迷的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解。

后来,讲课变成了讨论。

古德尔曼站在讲台上,维尔斯特拉斯则坐在课桌上而不是椅子上,这样,魁伟的学生和矮胖的老师讨论起来恰好处于“平等”的地位。

半年以后,维尔斯特拉斯开始在黑板上大段大段地推导公式了。

1841年,也就是在中学试教一年以后,维尔斯特拉斯为取得教

师正式证书接受考试。

考试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书面考试,要求

考生在半年内写出三篇规定的论文;论文通过以后,再接受面试。

维尔斯特拉斯提交的论文中有一篇是对中学教学中一问一答式

的苏格拉底教授法的总结。

这位古希腊伟大学者采用这种方法吸引

广大学生,造就了大批人才。

后来,维尔斯特拉斯遵循这种方法取

得巨大成功,成为全世界高等学府中最优秀的数学教师。

最值得注意的是另一篇论文。

这是古德尔曼给维尔斯特拉斯出的

一个真正的数学难题:

把椭圆函数表示成幂级数。

这无疑是教师合格

考试史上最艰深的问题。

古德尔曼在给教育局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这个问题是应考生本人要求并得到考试委员会的同意提出的,

一般来说,它对于一个年轻的分析学者是过于困难了。

古德尔曼在叙述了维尔斯特位斯所取得的成果以后指出,从工

作的开创性和某些结果的戏剧性可以充分看出作者的数学天才,“只要不被浪费,他必定会对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为了作者,也为了科学,不要让他去当中学教师而让他在大学中任教,那里的良好条件将使这一点成为可能。

……该考生将根据天赋的权利而跻身于著名发明家的行列。

古德尔曼为了强调,特地在有的句子下面划上一道粗粗的横线。

这样一份热情的评语本来可以改变维尔斯特拉斯的生活进程。

可惜,

它在正式报告中竟被人莫名其妙地删掉了!

这样,维尔斯特拉斯通

过考试,除了一张中学教师合格证,什么也没有得到。

26岁的维尔

斯特拉斯从此开始长达15年的中学教书生涯,其中包括30岁到40

岁这一段通常被认为是科学发明创造的黄金岁月。

只问耕耘

1842年,维尔斯特拉斯到西普鲁士一个偏僻小村的一所大学预

科学校预备班任数学和物理课的助理教师,不久晋升为正式教师。

除了数学和物理,他还要教德文、地理和写字。

过了3年,学校又

给这个精力充沛的小伙子加上一份工作:

教体操。

工作繁重不说,住在偏远的小村,生活是难以想像的艰辛。

薄的薪水只够维持最简单的生活。

饮酒不得不大大克制;有时候甚

至连寄信的邮资都没有。

交通不便,一天只有一次驿车。

带来的不

外是哪个地方的教堂失火或者某公爵的女儿成亲一类的消息。

遇上

天气不好,交通就十天半个月被堵塞。

生活单调得使人窒息。

但是,

维尔斯特拉斯没有怨言。

这不仅是因为他脾气好,他实在没有时间

抱怨。

古德尔曼向他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

宫殿中无比神奇的景

象使他目不暇接。

白天,他忙着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和孩子们一起

嬉戏;一到晚上,他就关上房门,点起蜡烛,通宵达旦地在数学之

宫神游。

只有像维尔斯特拉斯这样具有坚强意志和强壮体魄的巨人

才能这样工作。

他直接向大师们学习,而给他印象最深、也是他最

为推崇的是阿贝尔。

这位终身为贫困和疾病所困扰的挪威数学家所

迸发出来的天才光芒使他赞叹不已。

在维尔斯特拉斯成为世界最著

名的分析学家和最杰出的数学教师以后,他给学生们第一个和最后

一个忠告就是:

“读读阿贝尔!

他对阿贝尔丝毫没有嫉妒的成分。

他喜欢说:

“阿贝尔是个幸运儿。

他完成了名垂千古的工作。

他的思想对

我们科学将始终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其实,这个评价对维尔斯特拉斯本人同样适用。

他的道路在不

少方面也和阿贝尔相似。

他们在早年都受到过挫折;维尔斯特拉斯

是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偏僻的小村,独立地展开独创性的研究,就像

阿贝尔在完全不了解高斯关于椭圆函数工作的情况下,独立开拓自

己的道路。

维尔斯特拉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展各种理论,而很少

参考其他经典著作。

实际上,他当时的条件也确实无法找到这样的

著作。

这种特点往往使后来的编辑者感到困惑:

究竟谁是真正的经

典作家呢?

维尔斯特拉斯在这期间写了一篇有关解析函数的论文。

他独立

地得到了今天被誉为分析基本定理的柯西积分定理。

第二年,也就

是1842年,柯西发表了和维尔斯特拉斯同样的结果,引起巨大的轰

动。

维尔斯特拉斯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因为这是不朽之作;

它的作者将在数学史上占有光荣的一席。

维尔斯特拉斯默不作声。

虽然科学史上关于优先权的争论司空见惯,他不打算对柯西的优先

权提出争议。

他当然明白,这意味着他将在西普鲁士的一个小村继

续默默无闻地当一名教师。

这使人想起数学王子高斯。

早在30年前

高斯就发现了这个结果。

不过他嫌不够成熟,没有拿出来发表。

们不计名利得失的豁达态度成为科学家的楷模。

他们在当时是受到

了委屈。

但是历史是公正的。

历史公正地评价了他们的品格、才能

以及他们在数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1842年,维尔斯特拉斯利用自己创造的方法来求解微分方程

组;这种方程组在三体问题中是经常遇到的。

他的方法成熟而且严

格。

这一次他同样没有拿出来发表,因为这只是他为一生的事业、

为下一步更大的飞跃作准备。

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完成由阿贝尔

定理和雅可比对多变量多重周期函数的发现所肇始的阿贝尔和雅可

比一生的工作”。

早在17世纪,人们在天文学中就遇到求椭圆的弧长问题,在力

学上也开始研究弹性细杆在端点受力情况下的形状。

这些问题导致

所谓椭圆积分的产生。

这类积分不能用我们所熟悉的初等函数表示

出来。

雅各布·伯努利、约翰·伯努利和欧拉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

作。

花费最大精力的是勒让德。

但是,这个问题一直到阿贝尔和雅

可比通过椭圆积分的反演构思椭圆函数,才有真正的突破。

这使勒

让德透彻地、也难免有点痛苦地认识到,阿贝尔和雅可比的工作使

自己40年所做的一切黯然失色。

他错过了他所处时代的一项最伟大

的发现!

顺便指出,高斯早在阿贝尔出世以前已经得到椭圆函数论

中许多关键性的结果。

这些结果是他去世以后在他没有发表过的遗

稿中发现的。

椭圆积分和相应函数的研究成就激励数学家们去处理

一种更难类型的积分——超椭圆积分,以及由此产生的阿贝尔积分

和阿贝尔函数。

阿贝尔因为英年早逝没有来得及把自己的惊人发现

研究到底;雅可比没有能看出自己在阿贝尔定理研究中的真正含义。

维尔斯特拉斯决心发展出必要的工具,以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把这些成果统一起来并加以推广——实际表示出函数并找出它们

的性质。

但是进展并不顺利。

中学的繁重工作耗去他大量时间和精力;

而资料缺乏,同科学界的隔绝,更使研究困难重重。

不过,困难已

经无法阻挡维尔斯特拉斯前进。

他凭着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毅力,

默默地坚韧不拔地开拓着前进的道路。

一朵浪花

1848年,维尔斯特拉斯调到勃朗斯堡大学预科学校任教。

这是

一次小小的晋升。

老校长知道维尔斯特拉斯精力充沛而且极有才能,

对他十分关怀和器重。

最使维尔斯特拉斯满意的是学校有一个满不

错的图书馆。

图书馆虽然不大,它的数学和科学藏书却是本本精选

过的。

这说明管理学校的是一位有造诣的学者。

大师们的经典著作

给他启发,也使他鼓舞;先驱者光辉的榜样坚定他前进的决心和信

心。

有名的《克列尔杂志》的风格和质量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杂志的创始人克列尔以超人的眼力发现了阿贝尔的天才。

《克列

尔杂志》头三卷一共刊登了阿贝尔22篇论文,尽管有些内容克列

尔本人不一定完全看得懂。

在羽毛未丰的年轻人的前进道路上,多

么需要克列尔般的扶持啊!

1848年在欧洲是个重要的年头。

那一年,法国的二月革命推翻

路易·菲力普七月王朝,成立共和国。

它鼓舞德国人民为结束封建

的分崩离析状态,推翻霍亨索伦王朝,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主共

和国,而积极行动起来。

维尔斯特拉斯也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时间,各地报刊要求民主和自由、要求统一的呼声纷纷出现。

保皇

党慌忙对报刊实行严格的检查制度。

它不能容忍“法律”和“秩序”遭到破坏。

勃朗斯堡也不例外。

政府任命一名文官来负责检查

当地的各种刊物。

幸好这位检查官对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尤其是

诗歌,毫无兴趣。

他从老校长那里了解到,维尔斯特拉斯有无穷精

力而且对文学相当精通。

他决定把文学作品统统交给维尔斯特拉斯,

自己只负责检查政论文章。

得到这样一份美差,维尔斯特拉斯异常

高兴。

他知道检查官对诗歌不会瞧上一眼,就放心地把那些最大胆

的诗篇毫无保留地送去发表。

刊物引起公众的巨大兴趣,发行量急

剧上升。

可惜好景不常。

这一情况终于被更高一级当局察觉。

检查

官被免职;维尔斯特拉斯又回到学校干他的教书本行。

德国1848年革命中泛起的一朵小浪花消失了。

但是,维尔斯特拉斯为完成阿贝尔-雅可比未竟事业的工作热情

并没有熄灭。

德国的中小学当时出版一份刊物,它不定期地刊登中

小学教师的论文。

刊物在1848年-1849年刊载了维尔斯特拉斯的

《阿贝尔积分理论》一文。

如果这篇文章有机会让德国专业数学家

看到,肯定会引起巨大反响。

可是,谁能指望他们会在中学教师的

论文汇编中去寻找纯粹数学方面的划时代的突破呢?

迟到的春天

时光在维尔斯特拉斯不知疲倦的工作中悄悄流逝。

经过近10年

的潜心准备,他决定对阿贝尔函数发起总攻了。

1853年夏天,他回

到韦斯特康登,在家里过暑假。

父亲已经年过花甲,不过身体依旧

硬朗。

弟弟和妹妹看到卡尔没日没夜地工作,虽然不了解他在研究

什么,却知道要尽力使他不受干扰。

在假期,维尔斯特拉斯的研究

取得重大进展;回到勃朗斯堡,工作进入最后也是最紧张的阶段。

一天上午,学生们的大声喧闹惊动了办公室里的老校长,一了

解,原来他们的老师维尔斯特拉斯已经两天没有来上课了。

校长气

喘吁吁来到维尔斯特拉斯的房间,敲门进去一看,窗帘遮得严严实

实,维尔斯特拉斯借着微弱的烛光正坐在桌旁聚精会神地工作。

已经工作了两个通宵。

校长告诉他,外面红日高照,他的学生正在

教室里大叫大闹。

维尔斯特拉斯从沉思中抬起头来,回答道:

“对不起,先生。

我正在完成一项重要发现;我无法中断工作。

一篇关于阿贝尔函数的划时代的论文完成了!

维尔斯特拉斯以

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方法完备、改写和美化了椭圆函数理论,从而使

他和柯西、黎曼一起成为函数论的主要奠基者。

他决定以阿贝尔为

榜样,把它寄给柏林的《克列尔杂志》发表,他相信这将引起轰

动。

《克列尔杂志》没有使他失望。

第二年也就是在1854年第47卷

上,杂志全文刊登了维尔斯特拉斯的这篇论文。

这是《克列尔杂志》对数学发展作出的又一个重大贡献。

论文立刻引起巨大的轰动。

使人惊讶不已的是,这么一篇伟大

杰作竟出自一位不知名的偏远的乡村教师之手。

这是一项规模宏大

的工程,包含大量创造性的成果。

人们还感到不解:

为什么即使其

中某项单独的成果也从来没有披露过?

这几乎是没有先例的啊。

柯尼斯堡大学是椭圆函数的发祥地之一。

当年雅可比教授在这

里对椭圆函数作出过重大贡献。

现在,理查劳特教授是雅可比多周

期函数理论的出色继承者。

他一看到维尔斯特拉斯的论文立刻就明

白,这位中学教师完成了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工作。

他敦促学校授予

维尔斯特拉斯博士学位,并且立即启程,亲自把证书送到勃朗斯堡。

在老校长举行的宴会上,理查劳特满怀激情地大声宣布:

“我们终于找到我们的大师——维尔斯特拉斯!

参加庆祝活动的教育部长当场提升维尔斯特拉斯并且慷慨地给

他一年假期来继续完成他的研究。

这大概是教育部为了弥补多年来

对维尔斯特拉斯不公正的待遇吧。

《克列尔杂志》编辑勃恰特也兴

冲冲赶到勃朗斯堡来向这位世界最伟大的分析学家祝贺,从此开始

了这两位朋友令人难忘的友谊,直到25年以后勃恰特去世。

一切是来得这么突然。

对自己的工作这样迅速得到毫无保留的

承认,使维尔斯特拉斯深深感动,也不无感触。

正如他晚年的时候

所说:

“生活中的一切来得太晚啦!

两年以后,《克列尔杂志》刊登了维尔斯特拉斯早年在西普鲁

士偏僻小村写的另一篇论文:

《评解析阶乘》。

提到这篇论文,不是

因为阶乘是一个使老分析学家感到头痛的问题,而这一次维尔斯特

拉斯抓到了问题的核心;值得一提的是克列尔可贵的品格。

要知道

克列尔本人,作为数学的业余爱好者,在《克列尔杂志》上发表过

一系列有关阶乘的论文,维尔斯特拉斯的论文实际上正是针对克列

尔的错误而写的。

为此,克列尔在维尔斯特拉斯的论文前面写了一

段令人难忘的按语。

他在坦率地承认维尔斯特拉斯所指出的错误以

后,真诚地接着写道:

“我决不把我的作品看做是个人的私事,也不追求名誉和赞美。

我只是为真理的进展竭尽所能。

是我还是别的什么人,对我来说无

关紧要,重要的是它更接近于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