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3289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x

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2018新疆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10个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选对得3分,多选、不选、错选不得分)

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信息。

A.一切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D.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如医生给病人做B超检查身体的病变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超声波粉碎体内结石等,故CD正确。

答案:

B

2.利用干冰(固态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人工降雨过程中,在高空云层中撒播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迅速吸热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使周围的温度降低,部分水蒸气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

答案:

A

3.扩散现象可以说明(  )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定向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扩散现象。

物体的扩散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能进入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故也能说明分子间是有间隙的,故C正确。

答案:

C

4.为了确保用电安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应断开电源开关

C.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D.发生电器火灾应立即泼水救火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安全用电原则。

A、安全用电的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A正确;

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故B正确;

C、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以防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

D、由于水是导体,所以当由于电热引起的火灾,在没有切断电源之前是不能用水来救火的,故D错误。

答案:

D

5.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橡胶棒(  )

A.得到电子

B.失去电子

C.得到正电荷

D.失去正电荷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当一个物体失去电子时,物体的电子比质子少,带正电;当得到电子时,物体的电子比质子多,带负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说明橡胶棒得到电子。

答案:

A

6.如图所示,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力,G1=60N,G2=38N,甲乙两种情况下绳子在相等拉力F作用下静止。

则每个动滑轮的重力为(  )

A.3N

B.6N

C.11N

D.22N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分别为:

n1=3,n2=2,

每个滑轮的重力相等,设动滑轮的重力为G轮,

不计绳重和摩擦力,则拉力分别为:

F1=

(G1+G轮),F2=

(G2+G轮),

由题知F1=F2,

所以

(G1+G轮)=

(G2+G轮),

即:

(60N+G轮)=

(38N+G轮),

解答动滑轮的重力:

G轮=6N。

答案:

B

7.你站在地球表面,大气对你正面的压力大约是(  )

A.60N

B.600N

C.6000N

D.60000N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大气压强的存在。

人体正面的高1.5m左右,宽40cm左右,面积约为S=1.5m×0.4m=0.6m2,

根据p=

可得大气对人体正面的压力大约:

F=pS=105Pa×0.6m2=60000N。

答案:

D

8.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由于萤火虫发出的光向四面传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说明萤火虫是远离放大镜的;故CD错误;

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向远处移动,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萤火虫的移动速度要大于像的移动速度,故A正确,B错误。

答案:

A

9.高层建筑的墙体中有三根绞在一起的电线,可以用如图乙所示的“测量仪”把它们区分开。

小华将A、B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接在X、Z两端,灯泡发光;小华将B、C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在X、Y两端,灯泡发光。

则(  )

A.A和Y是同一根电线,B和Z是同一根电线

B.B和Z是同一根电线,C和Y是同一根电线

C.A和Y是同一根电线,B和X是同一根电线

D.B和X是同一根电线,C和Y是同一根电线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电路的三种状态。

(1)小华将A、B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接在X、Z两端,灯泡发光,如图1所示;

图1中上面只剩下C端,下面只剩下的是Y端,则说明C和Y是同一根电线;

(2)小华将B、C连在一起时,小明将“测量仪”连在X、Y两端,灯泡发光,如图2所示;

图1中上面只剩下A端,下面只剩下的是Z端,则说明A和Z是同一根电线;

综上分析,C和Y是同一根电线,A和Z是同一根电线,则剩下的B和X是同一根电线,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

D

10.如图所示,轻质杆可绕O点转动。

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纯金块、纯银块、金银制作的王冠悬

挂于杆的最左端并浸没水中,将质量与王冠相同的重物对应地悬挂在杆上的A、B、C处(图

中未标出),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

测得A、C两点间的距离为7cm,B、C两点间的距离为3cm。

则王冠中金和银的质量比为(  )

A.3:

7

B.7:

3

C.2:

5

D.5:

2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杠杆的平衡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设纯金块、纯银块、金银制作的王冠以及重物的质量为m,

纯金块、纯银块、金银制作的王冠的密度分别为ρ1、ρ2、ρ3,体积分别为V1、V2、V3,

由于ρ1>ρ3>ρ2,根据V=

可知,三者的体积关系:

V1<V3<V2,

浸没在水中时,三者排开水的体积与各自的体积相等,

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三者的浮力关系:

F浮1<F浮3<F浮2,

当质量相同(重力相同)的纯金块、纯银块、金银制作的王冠悬挂于杆的最左端并分别浸没水中时,杆的最左端受到的拉力:

F拉=G-F浮,由于F浮1<F浮3<F浮2,则F拉1>F拉3>F拉2,且左边拉力的力臂相同,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相同的重物对应地悬挂在杆上的A、B、C处,如下图所示: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杠杆平衡条件得,当纯金块悬挂于杆的最左端并浸没水中时有:

(mg-ρ水gV1)LOD=mg(LOB+LBC+LAC)-----①

当纯银块悬挂于杆的最左端并浸没水中时有:

(mg-ρ水gV2)LOD=mgLOB------②

当金银制作的王冠悬挂于杆的最左端并浸没水中时有:

(mg-ρ水gV3)LOD=mg(LOB+LBC)------③

用①-②得,(ρ水gV2-ρ水gV1)LOD=mg(LBC+LAC)------④

用③-②得,(ρ水gV2-ρ水gV3)LOD=mgLBC------⑤

用④÷⑤得,

=

=

=

化简整理得,10V3-3V1-7V2=0-----⑥

设王冠中金和银的质量分别为m1、m2,

则王冠的体积:

V3=

+

-----⑦

纯金块的体积:

V1=

-------⑧

纯银快的体积:

V2=

---------⑨

将⑦⑧⑨代入⑥整理得,

+

=0,

由于ρ1>ρ2>0,所以,10m1-3m=0;10m2-7m=0;

解得:

m1=

m;m2=

m;

则王冠中金和银的质量之比:

m1:

m2=

m:

m=3:

7。

答案:

A

二、填空题(本题有4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1.(10分)汽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对我们十分必要。

(1)家用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主要是为了防止车内物体经过玻璃成的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对司机的干扰。

深秋季节,车窗玻璃内侧有时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的水蒸气会___________成雾附着在玻璃上,这个过程水蒸气___________热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液化及液化现象;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热机的效率。

根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小汽车前面玻璃是倾斜的,汽车内物体的像在汽车的上方,司机看前面道路时,物体的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深秋,汽车内的人会呼出很多水蒸气,而玻璃的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上,使玻璃变模糊,此过程放出热量。

答案:

①虚②液化③放出

(2)道交法规定汽车过隧道不能超车,是因为超车过程中两车之间的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变___________,容易发生事故。

汽车在加速过程中___________(选填“安全带”或“座椅靠背”)对司机起到保护作用。

解析:

两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应尽量避免并排行驶,因为两车之间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在座位的靠背上安装“头枕”,当轿车加速或被后面的车撞击时速度加快,乘客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此时头枕可以起到防止乘客颈椎受伤。

答案:

①小②座椅靠背

(3)汽车以最大功率在山路爬坡时,可以通过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的速度来增大牵引力。

在山路的急转弯处安装___________镜可以扩大司机的视野。

某些路段采用测量汽车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来判断车辆是否超速,这种方法叫区间测速。

区间测速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车辆通过测速区间内的任意路段是否超速。

解析:

根据公式P=Fv可知,在爬坡时减慢车速目的是汽车的牵引力;街头拐角处的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司机的视野;利用区间测速只能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而不能判断车辆通过测速区间内的任意路段是否超速。

答案:

①减小②凸(面)③不能

(4)由于汽油密度的变化需要对油价调整。

夏季汽油的密度为0.7g/cm3,价格是6.65元/升,冬季汽油的密度为0.74g/cm3,油价应调整为___________元/升。

解析:

夏季每吨汽油的体积V=

=

≈1.43m3≈1.43×103dm3≈1.43×103升,每吨汽油的总价为1.43×103升×6.65元/升=9509.5元;

冬季每吨汽油的体积V=

=

≈1.35m3≈1.35×103dm3≈1.35×103升,则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冬季汽油的油价应为

=7.03元/升。

答案:

7.03

(5)某汽车的热机效率为η1,若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效率为η2,则这些机械能转化成有用机械能的效率为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η=

可得热机效率η1=

可得W有用=η1Q;

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效率η2=

,可得W机械=η2Q;

则这些机械能转化成有用机械能的效率:

η=

=

=

答案:

12.(6分)同步通信卫星是在离地面高度为3.6×107m,绕地心转动的圆轨道(同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运行周期跟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1)同步通信卫星绕地球运行时___________(选填“受”或“不受”)地球的引力,周期是___________h。

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的建筑物是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颗同步通信卫星基本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卫星中继通信。

由万有引力可知同步通信卫星绕地球运行时受球的引力,地球的自传周期为24h,同步通信卫星绕地球运行周期也是24h,同步通信卫星相对于地面的建筑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是静止的,在地球的周围均匀配置3颗同步通信卫星,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答案:

受;24;静止;3

(2)理论和实践表明,质量不同的同步通信卫星都以相同的速度在同步轨道上运行,若同步通信卫星上的天线脱落,天线___________(选填“仍然”或“不会”)在同步轨道上运行。

解析:

同步通信卫星上的天线脱落,由于惯性天线仍然在同步轨道上运行。

答案:

仍然

(3)地面上的甲乙两人用卫星电话通过同步通信卫星联系,从甲发出信号到他收到乙自动回复的信号至少需要___________s。

解析:

离地面高度为3.6×107m,甲发出信号到他收到乙自动回复的信号,信号传的距离是4×3.6×107m=1.44×108m,由v=

可得,t=

=

=0.48s。

答案:

0.48

13.(8分)早期的风光互补发电巧妙利用太阳光强时风速小,光弱时风速大的自然特点,使风能、光能互补,从而基本保证发电功率稳定。

(1)风能和光能都来源于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能源。

若太阳光弱的时候风速小,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实现风光互补发电。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太阳能的转化。

根据能源分类的标准可知,太阳能、风能都来源于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源源不断的获得,属于一次能源或可再生能源;

风光互补发电是利用太阳光强时风速小,光弱时风速大的自然特点,使风能、光能互补,如果太阳光弱的时候风速小,不能实现风光互补发电。

答案:

①太阳;②一次(可再生);③不能

(2)风机功率和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风速加倍,其功率增加到原来的___________倍。

光伏功率和光的辐射量有关,单位面积光能的功率叫光的辐射量,其单位是___________。

解析:

风机功率和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风速加倍,其功率增加到原来的23=8倍;

单位面积光能的功率叫光的辐射量,即光的辐射量

,其中光能功率的单位是“W”,故光的辐射量的单位是W/m2。

答案:

①8;②W/m2

(3)用风光互补发的电对额定功率P的用电器供电,风机功率为P1,光伏功率为P2,当P1+P2=___________,用电器正常工作。

如图乙是某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一段时间内功率变化的图线,在___________(选填“9”或““11”)点钟左右,光伏功率最大。

对于额定功率为1kW的用电器,在13点~16点这段时间里,风光互补发的电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满足其工作。

解析:

用风光互补发的电对额定功率P的用电器供电,风机功率为P1,光伏功率为P2,当P1+P2=P,用电器正常工作;

根据图象知光伏功率最大的时间是11点;

根据图象知在13点~16点风光互补发的电能的和大于1kW,能满足额定功率为1kW的用电器工作。

答案:

①P;②11;③能

14.(6分)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简易温控装置,变阻器R的最大电阻为200Ω,Rt是热敏电阻,其阻值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当电磁继电器(电阻不计)的电流超过18mA时,衔铁被吸合,加热器停止加热,实现温控。

加热器的功率是1000W,所用电源为家用交流电。

t/℃

30.0

40.0

50.0

60.0

70.0

Rt/Ω

219.5

164.5

128.1

101.8

82.9

(1)电磁继电器是利用___________(选填“电生磁”或“磁生电”)来工作的。

Rt的阻值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

电磁继电器的核心部件是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即利用电生磁来工作的。

由表格数据可知,温度t越低,热敏电阻Rt的阻值越大,即Rt的阻值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

答案:

电生磁;增大

(2)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路有断路的地方。

该同学将一个电压表接到ab两点时指针不偏转,接到ac两点时指针偏转,断路处在___________之间(选填“ab“或“bc“)。

解析:

该同学将一个电压表接到ab两点时指针不偏转,说明ab两点之间是连通的,断路在ab两点之外的位置;将电压表接到ac两点时指针偏转,说明电压表与电源两极是连通的,其断路处在bc之间。

答案:

bc

(3)为使该装置能对30℃~70℃之间任意温度进行控制,电源E用___________节干电池。

若在50℃时衔铁被吸合,应将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调到___________Ω。

将调节好的装置(50℃衔铁被吸合)放在容积为100m3的密闭保温容器中,已知空气的比热容为1000J(/kg•℃),密度为1.3kg/m3,则容器中的空气从30℃加热到空气达到的最高温度至少需要___________s。

解析:

由于电磁继电器(电阻不计)的衔铁被吸合的电流I=18mA=0.018A不变,

当温度为30℃时,热敏电阻Rt的阻值最大,其阻值Rt=219.5Ω,

由I=

得,热敏电阻Rt两端的电压:

Ut=IRt=0.018A×219.5Ω=3.951V,

由于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所以需要的干电池的节数:

n=

=2.634,

所以,n取3节,即电源E用3节干电池。

电源E的电压:

U=3×1.5V=4.5V,

此时电路总电阻:

R总=

=

=250Ω,

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温度为50℃时,热敏电阻Rt′=128.1Ω,

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特点可知,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

R=R总-Rt′=250Ω-128.1Ω=121.9Ω。

由ρ=

得,密闭保温容器中空气的质量:

m=ρV=1.3kg/m3×100m3=130kg,

则容器中的空气从30℃加热到空气达到的最高温度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1000J(/kg•℃)×130kg×(50℃-30℃)=2.6×106J,

由题意知,加热器消耗的电能W=Q吸=2.6×106J,

由P=

得,需要的加热时间:

t′=

=

=2600s。

答案:

3;121.9;2600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6分)

15.(2分)如图所示,OC是折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当光线射向两种介质的界面上时,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将向靠近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答案:

如下图所示:

16.(2分)如图所示,画出斜面上下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示意图(O为两个力的作用点)。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弹力;重力示意图。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作用点均在O点上。

答案:

如图所示:

17.(2分)如图所示,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线垂直于纸面放置,向右运动时能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请画出磁感线的大致方向。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电磁感应。

只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故磁感线在竖直方向或稍为倾斜时,导体向右运动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答案:

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本题有3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8.(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转动。

(1)如图甲,当硬纸板在同一平面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方向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

当入射光EO向ON靠近的过程中,发现反射光OF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

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角大小等于入射角,若将EO向ON靠近,则OF靠近ON;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需要测量角度,记录数据,列出表格,故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笔和量角器。

答案:

靠近;笔;量角器

(2)如图乙,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板绕ON转动,此时在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的结论。

解析:

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将右侧纸板绕ON转动,此时在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结论。

答案:

在同一平面内

19.(5分)绳子的抗断拉力是绳子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超过这个拉力,绳子就会断裂。

某实验小组用“加沙子法”测量一根细轻绳的抗断拉力,主要过程如下:

将小桶悬挂于细绳下,缓慢在桶中添加沙子,直到绳子断裂。

取下小桶,用弹簧测力计测小桶和沙子的重力。

(1)某次测量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得桶和沙子的重力如图所示,细绳的抗断拉力为___________N。

本实验的原理中用到了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和___________的知识。

这种方法测量出的抗断拉力比绳子实际的抗断拉力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2N,则细绳的抗断拉力为48N;

实验中,小桶和沙子受到的重力,与测力计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还用到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此方法中实际测量的力是将绳子拉断后的力,因此,测量出的抗断拉力比绳子实际的抗断拉力大。

答案:

48;二力平衡;大

(2)改变绳子的长度,其抗断拉力___________改变;用绳子拉着重物加速上升,其抗断拉力___________改变。

(均选填“会”或“不会”)

解析:

绳子的抗断拉力只与绳子本身的特点(即绳子的材料和粗细)有关,而与绳子的长度无关;同时,用绳子拉着重物加速上升,只是拉力大于重力,但其抗断拉力是不会改变的。

答案:

不会;不会

20.(5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铅笔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是该实验的电路图。

(1)闭合开关,向右移动铅笔芯上的滑片P1,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由图知,铅笔芯和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片P1左侧部分铅笔芯的电压,因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所以可知整个铅笔芯连入电路,则向右移动滑片P1时,不能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不变。

答案:

不变

(2)如果滑片P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2向___________移动。

解析:

如果滑片P1滑动到铅笔芯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很小,说明滑动变阻器分压太大,应该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即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2向右移动。

答案:

(3)移动铅笔芯上面的滑片P1,记录铅笔芯AP1之间的距离和电压表的示数,数据如下:

AP1/mm

0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U/V

0

0.4

0.8

1.2

1.6

2.0

2.4

通过数据反映出的规律和___________可以推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___________比的结论。

若图示位置时电压表示数为0.9V,滑片P2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电压表示数变为1.2V,滑片P2再向右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___V。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电压表的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