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3317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docx

钢结构设计方法与思路

 

钢结构设计简单步骤和设计思路

    

(一)判断结构是否适合用钢结构〔这个问题实际上一般和结构选型联系在一起〕。

      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

直观的说:

大厦、体育馆、歌剧院、大桥、电视塔、仓棚、工厂、住宅和临时建筑等。

这是和钢结构自身的特点相一致的。

〔材料的选用还应考虑:

材料的综合本钱,施工周期,是否就地取材,以及使用环境〕

    

(二)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此处仅简单介绍.详请参考相关专业书籍.由于结构选型涉及广泛,做结构选型及布置应该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指导下进行。

      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被强调的是"概念设计",它在结构选型与布置阶段尤其重要.对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标准未规定的问题,可依据从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设计思想,从全局的角度来确定控制结构的布置及细部措施。

运用概念设计可以在早期迅速、有效地进行构思、比拟与选择。

所得结构方案往往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确,并可防止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的繁琐运算。

同时,它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林同炎教授在?

结构概念和体系?

一书中介绍了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构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间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

[20]

      钢结构通常有框架、平面(木行)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型式。

      其理论与技术大都成熟。

亦有局部难题没有解决,或没有简单实用的设计方法,比方网壳的稳定等。

      结构选型时,应考虑它们不同的特点。

在轻钢工业厂房中,当有较大悬挂荷载或移动荷载,就可考虑放弃门式刚架而采用网架。

根本雪压大的地区,屋面曲线应有利于积雪滑落〔切线50度内需考虑雪载〕,如亚东水泥厂石灰石仓棚采用三心圆网壳。

总雪载释放近一半。

降雨量大的地区相似考虑。

建筑允许时,在框架中布置支撑会比简单的节点刚接的框架有更好的经济性。

而屋面覆盖跨度较大的建筑中,可选择构件受拉为主的悬索或索膜结构体系。

高层钢结构设计中,常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地震烈度高或很不规那么的高层中,不应单纯为了经济去选择不利抗震的核心筒加外框的形式。

宜选择周边巨型SRC柱,核心为支撑框架的结构体系。

我国半数以上的此类高层为前者。

对抗震不利。

[19]

     结构的布置要根据体系特征,荷载分布情况及性质等综合考虑.一般的说要刚度均匀.力学模型清晰.尽可能限制大荷载或移动荷载的影响范围,使其以最直接的线路传递到根底.柱间抗侧支撑的分布应均匀.其形心要尽量靠近侧向力(风震)的作用线.否那么应考虑结构的扭转.结构的抗侧应有多道防线.比方有支撑框架结构,柱子至少应能单独承受1/4的总水平力.

     框架结构的楼层平面次梁的布置,有时可以调整其荷载传递方向以满足不同的要求。

通常为了减小截面沿短向布置次梁,但是这会使主梁截面加大,减少了楼层净高,顶层边柱也有时会吃不消,此时把次梁支撑在较短的主梁上可以牺牲次梁保住主梁和柱子.

     〔钢结构整体布置应考虑结构的使用,荷载尽量均匀传递,支撑等耗能构件及连接的布置,结构的美学价值〕

    (三)预估截面

     结构布置结束后,需对构件截面作初步估算。

主要是梁柱和支撑等的断面形状与尺寸的假定。

      钢梁可选择槽钢、轧制或焊接H型钢截面等。

根据荷载与支座情况,其截面高度通常在跨度的1/20~1/50之间选择。

翼缘宽度根据梁间侧向支撑的间距按l/b限值确定时,可回避钢梁的整体稳定的复杂计算,这种方法很受欢送。

确定了截面高度和翼缘宽度后,其板件厚度可按标准中局部稳定的构造规定预估。

      柱截面按长细比预估.通常50<λ<150,简单项选择择值在100附近。

根据轴心受压、双向受弯或单向受弯的不同,可选择钢管或H型钢截面等.

      初学者需注意,对应不同的结构,标准中对截面的构造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如钢结构所特有的组成构件的板件的局部稳定问题。

在普钢标准和轻钢标准中的限值有很大的区别。

      除此之外,构件截面形式的选择没有固定的要求,结构工程师应该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合理的选择平安经济美观的截面。

     〔初学者可以参考以前的设计,一定要多调整几次,积累概念〕

    (四)结构分析

      目前钢结构实际设计中,结构分析通常为线弹性分析,条件允许时考虑P-Δ,p-δ.

       新近的一些有限元软件可以局部考虑几何非线性及钢材的弹塑性能.这为更精确的分析结构提供了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结构都需要使用软件:

        典型结构可查力学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直接获得内力和变形.

        简单结构通过手算进行分析.

        复杂结构才需要建模运行程序并做详细的结构分析.

       〔建议应学习一些手算技巧〕

    (五)工程判定

      要正确使用结构软件,还应对其输出结果的做"工程判定"。

比方,评估各向周期、总剪力、变形特征等。

根据"工程判定"选择修改模型重新分析,还是修正计算结果.

      不同的软件会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初学者应充清楚了.此外,工程设计中的计算和精确的力学计算本身常有一定距离,为了获得实用的设计方法,有时会用误差较大的假定,但对这种误差,会通过"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的方式来保证结构的平安.钢结构设计中,"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是比定量计算更重要的内容.

      工程师们不应该过分信任与依赖结构软件.美国一位学者曾警告说:

“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注重概念设计和工程判定是防止这种工程灾难的方法.

    (六)构件设计

      构件的设计首先是材料的选择.比拟常用的是Q235(类似A3)和Q345(类似16Mn).通常主结构使用单一钢种以便于工程管理.经济考虑,也可以选择不同强度钢材的组合截面.当强度起控制作用时,可选择Q345;稳定控制时,宜使用Q235.

      构件设计中,现行标准使用的是弹塑性的方法来验算截面.这和结构内力计算的弹性方法并不匹配.

      当前的结构软件,都提供截面验算的后处理功能。

由于程序技术的进步,一些软件可以将验算时不通过的构件,从给定的截面库里选择加大一级.并自动重新分析验算,直至通过,如sap2000等。

这是常说的截面优化设计功能之一。

它减少了结构师的很多工作量。

但是,初学钢至少应注意两点:

     1.软件在做构件(主要是柱)的截面验算时,计算长度系数的取定有时会不符合标准的规定.目前所有的程序都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尤其对于节点连接情况复杂或变截面的构件,结构师应该逐个检查.

     2.当上面第(三)条中预估的截面不满足时,加大截面应该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1)强度不满足,通常加大组成截面的板件厚度,其中,抗弯不满足加大翼缘厚度,抗剪不满足加大腹板厚度。

       

(2)变形超限,通常不应加大板件厚度,而应考虑加大截面的高度,否那么,会很不经济。

     使用软件的前述自动加大截面的优化设计功能,很难考虑上述强度与刚度的区分,实际上,常常并不适宜。

    (七)节点设计

      连接节点的设计是钢结构设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结构分析前,就应该对节点的形式有充分思考与确定.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最终设计的节点与结构分析模型中使用的形式不完全一致,这必须防止.按传力特性不同,节点分刚接,铰接和半刚接.初学者宜选择可以简单定量分析的前两者.常用的参考书[2]有丰富的推荐的节点做法及计算公式.

      连接的不同对结构影响甚大.比方,有的刚接节点虽然承受弯矩没有问题,但会产生较大转动,不符合结构分析中的假定.会导致实际工程变形大于计算数据等的不利结果.

      连接节点有等强设计和实际受力设计两种常用的方法,初学者可偏平安选用前者.设计手册[2}中通常有焊缝及螺栓连接的表格等供设计者查用,比拟方便.也可以使用结构软件的后处理局部来自动完成.

      具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焊接:

对焊接焊缝的尺寸及形式等,标准有强制规定,应严格遵守.焊条的选用应和被连接金属材质适应.E43对应Q235,E50对应Q345.Q235与Q345连接时,应该选择低强度的E43,而不是E50.

       焊接设计中不得任意加大焊缝.焊缝的重心应尽量与被连接构件重心接近.其他详细内容可查标准关于焊缝构造方面的规定.

     2.栓接:

       铆接形式,在建筑工程中,现已很少采用.

       普通螺栓抗剪性能差,可在次要结构部位使用.

       高强螺栓,使用日益广泛.常用8.8s和10.9s两个强度等级.根据受力特点分承压型和摩擦型.两者计算方法不同.高强螺栓最小规格M12.常用M16~M30.超大规格的螺栓性能不稳定,设计中应慎重使用。

       自攻螺丝用于板材与薄壁型钢间的次要连接.国外在低层墙板式住宅中,也常用于主结构的连接.

     3.连接板:

可简单取其厚度为梁腹板厚度加4mm.然后验算净截面抗剪等.

     4.梁腹板:

应验算栓孔处腹板的净截面抗剪.承压型高强螺栓连接还需验算孔壁局部承压.

     5.节点设计必须考虑安装螺栓、现场焊接等的施工空间及构件吊装顺序等。

构件运到现场无法安装是初学者长犯的错误。

此外,还应尽可能使工人能方便的进行现场定位与临时固定。

     6.节点设计还应考虑制造厂的工艺水平.比方钢管连接节点的相贯线的切口需要数控机床等设备才能完成.

    (八)图纸编制

      钢结构设计出图分设计图和施工详图两阶段,设计图为设计单位提供,施工详图通常由钢结构制造公司根据设计图编制,有时也会由设计单位代为编制。

由于近年钢结构工程增多和设计院钢结构工程师缺乏的矛盾,有设计能力的钢结构公司参与设计图编制的情况也很普遍。

      1.设计图:

是提供制造厂编制施工详图的依据.深度及内容应完整但不冗余.在设计图中,对于设计依据、荷载资料〔包括地震作用〕、技术数据、材料选用及材质要求、设计要求〔包括制造和安装、焊缝质量检验的等级、涂装及运输等〕、结构布置、构件截面选用以及结构的主要节点构造等均应表示清楚,以利于施工详图的顺利编制,并能正确表达设计的意图。

主要材料应列表表示。

      2.施工详图:

又称加工图或放样图等.深度须能满足车间直接制造加工.不完全相同的另构件单元须单独绘制表达,并应附有详尽的材料表.

     设计图及施工详图的内容表达方法及出图深度的控制,目前比拟混乱,各个设计单位之间及其与钢结构公司之间不尽相同。

初学者可参考他人的优秀设计并参考相关的工具书[3],并依据标准规定编制。

北岭地震和贩神地震后美日钢框架节点设计的改良

   

 摘要:

本文介绍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和1995年日本限神地震引起的钢框架梁柱节点破坏情况,坏原因探讨,设计改良措施,两国构造的异同和我国的相关对策等。

 关键词:

钢框架震害节点设计衬板

1.前言

 1994年1月17日发生在美国加州圣费南多谷地的北岭地震〔NorthridgeEarthquake〕和正好一年后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兵库县南部地区的阪神地震(Hyogoken-NanbuEarthquake)是两次陆域型强震,都导致了焊接钢框架梁-柱附性连接节点的广泛破坏。

震后两国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揭示了破坏的原因,在此根底上提出了改良钢框架节点设计的技术措施。

两国在此期间都发表了不少论文,所作的讨论开拓了人们的眼界,提供了对钢框架的节点设计的更多了解,对今后钢框架节点设计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委托,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和归纳,现将其主要内容在此作一介绍。

2.美日两国钢框架节点的破坏情况

 两国钢框架破坏情况的报导,主要集中在梁柱混合连接节点上,因此本文也以梁柱混合连接为主要对象。

混合连接是一种现场连接,其中梁翼缘与柱用全熔透坡口对接焊缝连接,梁腹板通过连接板与柱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美国惯常采用焊接工字形柱,日本那么广泛采用箱形柱,仅在一个方向组成刚架时采用工字形柱。

在梁翼缘连接处,工字形柱腹板上要设置加劲肋(美国称为连续板),在箱形柱中那么要设置隔板。

 美、日两国梁柱混合连接节点的典型构造。

在节点设计上,两国都采用弯矩由翼缘连接承受和剪力由腹板连接承受的设计方法,美国还规定,当梁翼缘承受的弯矩小于截面总弯矩的70%或梁腹板承受的弯矩大于截面总弯矩的30%时,要将梁腹板与连接板的角部用角焊缝焊接。

日本那么规定腹板螺栓连接应按保有耐力即框架到达塑性阶段时的承载力设计,螺栓应设置2-3列,也是为了考虑腹板可能承受的的弯矩。

梁翼缘处的柱加劲肋,美国过去根据传力的需要由计算确定,其截面较小。

日本根据构造要求采用,其截面较大。

2.1美国北岭地震后对刚框架节点破坏的调查

 从70年代以来,美国采用高强螺栓联接钢框架已很普遍,北岭地震后出现破坏的有100多幢[3](有的报导说90多幢[7]、150多幢[1]或200多幢[5])。

为了弄清破坏的原因,北岭地震后不久,在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资肋下,有加州结构工程协会(SEAOC)、应用技术研究会(ATC)和加州一些大学的地震工程研究单位(CU)等组成了被称为SAC和联合动机构,对此开展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以便弄清破坏原因和提出改良措施。

 美国的钢框架梁-柱连接,在50年代多采用铆钉连接,60年代逐步改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为了评估栓焊混合连接的有效性,曾进行过一系列试验,这种由翼缘焊缝抗弯和腹板螺栓连接抗剪的节点,美国以前规定其塑性转角应到达O.015rad(≈1/65),但大量试验说明,塑性转角的试验结果很离散,且出现了早期破坏,总的说来性能很不稳定。

北岭地震前,德州大学教授Engelhardt就曾对这种连接在大震时的性能产生疑问,指出在大震时要密切注意,对它的的设计方法和连接构造要进行改良[7]。

 北岭地震证实了这一疑虑,为此SAC通过柏克莱加州大学地震工程研究中心(EERC)等4个试验场地,进行了以了解震前节点的变形响应和修复性能为目的的足尺试验和改良后的节点试验。

对北岭地震前通常做法的节点及破坏后重新修复节点的试验说明全部试验都观察到了与现场裂缝类似的早期裂缝,试验的特性曲线亦与以前的试验结果相同,梁的塑性转动能力平均为0.05弧度,是SAC经过研究后确定的目标值0.03弧度的1/6,说明北岭地震前钢框架节点连接性能很差,这与地震中的连接破坏是吻合的。

而且破坏前没有看到或很少看到有延性表现,与设想能开展很大延性e6钢框架设计意图是违背的。

焊接钢框架节点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梁的下翼缘,而且一般是由焊缝根部萌生的脆性破坏裂纹引起的。

裂纹扩展的途径是多样的,由焊根进入母材或热影响区。

一旦翼缘坏了,由螺栓或焊缝连接的剪力连接板往往被拉开,沿连接线由下向上扩展。

最具潜在危险的是由焊缝根部通过柱翼缘和腹板扩展的断裂裂缝。

 从破坏的程度看,可见裂缝约占20-30%,大量的是用超声波探伤等方法才能发现的不可见裂纹。

裂纹在上翼缘和下翼缘之间出现的比例为1:

5-1:

20,在焊缝和母材上出现的比例约为1:

10到1:

100。

一般认为,混凝土楼板的组合作用减小了上翼缘的破坏,也有人认为上翼缘焊缝根部不象下翼缘那样位于梁的最外侧,因此焊根中引起的应力较低,减少了上翼缘破坏的概率[1]。

 美国斯坦福大学Krawinkler教授对北岭地震中几种主要连接破坏形式作了归纳,由下翼缘焊缝根部开始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破坏,最多的是沿焊缝金属的边缘破坏,另有沿柱翼缘外表附近裂开的剥离破坏,也有沿腹板板切角端部开始的梁翼缘断裂破坏,或从柱翼缘穿透柱腹板的断裂破坏。

 北岭地震虽然没有使钢框架房屋倒塌,也没有因钢框架节点破坏引起人身伤亡,但使业主和保险公司支付了大量的修复费用。

仅就检查费用而言,不需挪动石棉时为每个节点800-1000美元,需挪动石棉时为每个节点1000-2000美元,对于有石膏抹灰和吊顶的高级住宅,每个节点达2000-5000美元,修复费用更高211。

更重要的当然是对过去长期沿用的节点在抗震中的平安问题提出了疑问,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

2.2日本贩神地震后对钢框架节点破坏的调查

 阪神地震后,日本建设省建筑研究所成立了地震对策本部,组织了各方面人士屡次参加的建筑应急危险度和震害的调查,民间有关团体也开展了各类领域的震害调查,但因钢结构相对于其它结构的震害较少,除新发现了钢柱脆断或柱脚拔起外,钢框架节点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扇形切角(scallop)工艺孔部位,但因结构体被内外装修所隐蔽,一般业主、设计或施工人员对此震害调查不太积极,对钢框架系统震害的调查遇到一定困难。

仅管如此,日本学者还是就腹板切角工艺孔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如日本建筑学会结构连接委员会和钢材俱乐部等单位,专就工艺孔破坏状态等问题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日本对于混合连接的研究,早在1978年以后的石油危机中,就曾利用建筑处于低潮时机结合自屏蔽电弧焊的出现和应用,系统地开展过。

进入90年代后,随着高层、超高层和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的增多,梁柱截面增大,假设采用过去的梁悬臂段形式,由于运输尺寸上的限制,悬臂长度大致不能超过1m;另一方面,由于梁翼缘板厚增大,拼接螺栓增多,结果梁端至最近螺栓的距离只有500mm左右,截面受到很大削弱,对保证梁端塑性变形很不利。

这样,在大型钢结构工程中,现在较多采用梁与柱的混合连接。

图1是采用箱形柱时的混合连接示意图梁翼缘与箱形柱隔板直接焊接[7]。

日本在美国北岭地震前不久,曾对此种连接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说明,梁端翼缘焊缝处的破坏几乎都是在梁下翼缘从扇形切角工艺孔端开始的,没有看到象在美国试验中和地震中出现的沿焊缝金属及其边缘破坏的情况,通过试验和版神地震观察到的梁端工艺孔处的裂缝开展情况。

 日本钢材俱乐部研究了扇形切角工艺孔带衬板及底部有焊缝的两种节点试验。

 美、日两国钢框架在地震中的梁柱节点破坏形式是有区别的,北岭地震中的裂缝多向柱段范围扩展,而阪神地震中的裂缝那么多向梁段范围开展。

对两国节点破坏情况的这种差异与其与构造差异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3.节点破坏原因与分析

 北岭地震后,美日两国学者就节点破坏原因,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和现场检验,进行了结构响应分析、有限元分析、断裂力学分析等,还作了很多补充试验,结合震前研究,对节点破坏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

首先认为节点破坏与加劲板、补强板腹板附加焊缝等的变动,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也并不是仅由设计或施工不良所能说明的,而是应从节点本身存在根本性缺陷方面去找原因。

有以下几方面因素,被认为是决定和和影响节点性能而导致了破坏。

3.1焊缝金属冲击韧性低[3]

 美国北岭地震前,焊缝多采用E70T-4或E70T-7自屏蔽药芯焊条施焊,这种焊条提供的最小抗拉强度480MPa,恰帕冲击韧性无规定,试验室试件和从实际破坏的结构中取出的连接试件在室温下的试验说明,其冲击韧性往往只有10-15J,这样低的冲击韧性使得连接很易产生脆性破坏,成为引发节点破坏的重要因素。

在北岭地震后不久所作的大型验证性试验,对焊缝进行十分仔细的操作,做到了确保焊接质量,排除了焊接操作产生的影响。

焊缝采用E70T-4型低韧性焊条,尽管焊接操作的质量很高,连接还是出现了早期破坏,从而证明了焊接缝金属冲击韧性低,是焊接破坏的因素之一。

3.2焊缝存在的缺陷[3]

 对破坏的连接所作调查说明,焊接质量往往很差,很多缺陷可以看出明显违背了标准规定的焊接质量要求,不但焊接操作有问题,焊缝检查也有问题。

很多缺陷说明,裂缝萌生在下翼缘焊缝中腹板的焊条通过孔附近,该处的下翼缘焊缝是中断的,使缺陷更为明显。

该部位进行超声波检查也比拟困难,因为梁腹板阻碍探头的设置。

因此,主要的连接焊缝中由于施焊困难和探伤困难出现了质量极差的部位。

上冀缘焊缝的施焊和探伤不存在梁腹板阻碍的问题,因此可以认为是上翼缘焊缝破坏较少的原因之一。

3.3坡口焊缝处的衬板和引弧板造成人工缝[4]

 实际工程中,往往焊接后将焊接衬板留在原处,这种做法已经说明,对连接的破坏具有重要影响。

在加州大学进行的试验说明,衬板与柱翼缘之间形成一条未熔化的垂直界面,相当于一条人工缝,在梁翼缘的拉力作用下会使该裂缝扩大,引起脆性破坏。

其它人员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果。

 1995年加州大学Popov等所作的试验,再现了节点的脆性破坏,破裂的速度很高,事前并无延性表现,因此破坏是灾难性的。

研究指出,受拉时切口部位应力最大,破坏是三轴应力引起的,表现为脆性破坏,外观无屈服。

他们还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得出最大应力集中系数出现在梁缘焊接衬板连接处中部,破坏时裂缝将从应力集中系数最大的地方开始,此一结论已为试验所证实。

研究说明:

大多数节点破坏都起源于下部衬板处。

引弧板同样也会引发裂缝。

3.4梁翼缘坡口焊缝出现的超应力[3]

 北岭地震后对震前节点进行的分析说明,当梁开展到塑性弯矩时,梁下翼缘坡口焊缝处会出现超高应力。

超应力的出现因素有:

当螺栓连接的腹板缺乏以参加弯矩传递时,柱翼缘受弯导致梁翼缘中段存在着较大的集中应力;在供焊条通过的焊接工艺孔处,存着附加集中应力;据观察,有一大局部剪力实际是由翼缘焊缝传递,而不是象通常设计假设的那样由腹板的连接传递。

梁翼缘坡口焊缝的应力很高,很可能对节点破坏起了不利影响。

Popov[4]采用8节点块体单元有限元模拟分析发现,节点应力分布的最高应力点,是在梁的翼缘焊缝处和节点板域,节点板域的屈服从中心开始,然后向四周扩散。

岭前进行的大量试验说明,当焊缝不出现裂纹时,节点受力情况也常常不能满足坡口焊缝近处梁翼缘母材不出现超应力的要求。

日本利用震前带有工艺孔的节点,在试验荷载下由应变仪测得的工艺孔端点翼缘内外的应变分布,应变集中倾向出现在翼缘外侧端部,内侧那么在工艺孔端部,最大应变发生在工艺孔端点位置上.应变集中的原因,不仅大于工艺孔造成的不连续性,还在于工艺孔局部梁腹板负担的一局部剪力由翼缘去承当了,使翼缘和柱隔板上产生了二阶弯曲应力。

这些试验与分析均指出,今后对节点性能的改良,不仅应改善焊缝,而且还应降低梁翼缘坡口焊缝处的应力水平。

3.5其它因素[3]

 有很多其它因素也被认为对节点破坏产生潜在影响,包括:

梁的屈服应力比规定的最小值高出很多;柱翼缘板在厚度方向的抗拉强度和延性不确定;柱节点域过大的剪切屈服和变形产生不利影响;组合楼板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进行争论,才能弄清楚。

4.改良节点设计的途径

4.1将塑性铰的位置外移[2][3][4]

 在北岭地震之前,美国UBC和NEHRP两本法规对节点设计的规定,都是根据在柱面产生塑性铰的假定提出的。

由于在北岭地震中发现梁在柱面并没有产生塑性变性,却出现了裂缝。

切口处的破坏是由三轴应力引起的,从而导致了脆性破坏。

过去采用的焊接钢框架节点标准构造,不能提供可靠的非弹性变形。

试验说明,其节点转动能力不超过O.005rad,大大小于SAC建议的最小塑性转动能力0.03rad。

另一方面,从受力情况看,塑性铰出现在柱面附近的梁上,还可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