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3512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9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

人教版2019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在世界舞台,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局面,以下外交活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美建交

②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2.下列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这次会议于1954年在北京召开

B.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D.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展开于()

A.西部地区

B.大中城市

C.农村

D.沿海地区

4.昔日“宁要浦西张床,不要浦东间房”,今朝“拥有浦东一张床,胜过浦西一间房”,这一变化得益于

A.上海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B.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C.上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

D.上海自由贸易区建立

5.2015年1月21日,培育出肉质鲜嫩,抗病能力强的“湘云鲫”的湘籍科学家不幸去世。

你知道他是谁吗()

A.袁隆平

B.刘筠

C.齐白石

D.黄伯云

6.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下列图片中为此做出过重大贡献的的人物是

A.

B.

C.

D.

7.中国人的名字有着鲜明的时代记忆,下列名字依据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王建国

②马文革

③王援朝

④张跃进

⑤赵特区

A.①④③②⑤

B.⑤①③④②

C.①③④②⑤

D.①②③④⑤

8.在中共十九大上指出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是

A.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B.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C.新发展理念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9.处在网络时代的我们都很关注头条。

如果时间穿越到1964年10月16日,那么这一天的头条应该是()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B.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D.我国第一颗中远程导弹实验成功

10.中国近代经历了从“夷物”到“洋务”、从“淫巧”到“长技”、从“臣民”到“国民”的历程。

下列主张体现了由“臣民”到“国民”转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民族、民权、民生”

11.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年份和增长率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年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2.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

独立梦、回归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国家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

C.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D.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3.21世纪初我国承办上海APEC会议、加入了WTO、承办北京奥运会,这说明()

A.中国已经成为体育强国

B.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C.中国已成为经济发达国家

D.中国的外交达到顶峰

14.1950年,周恩来指出:

“中国人民……决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这里的“帝国主义者”和“邻人”是指()

A.日本、苏联

B.越南、蒙古

C.韩国、朝鲜

D.美国、朝鲜

15.2017年8月10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

量子纠缠分发、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隐形传态。

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1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17.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

A.社会主义国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制度

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18.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的和平解放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9.“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

”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祖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B.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

C.“一国两制”构思适合港澳区情

D.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0.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处理各民族关系的建议是()

A.各少数民族都服从汉族的领导

B.各民族一律平等

C.由汉族同化其他的少数民族,实现民族统一

D.按照各民族人数多少排定地位次序

二、综合题

21.当今中国已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

(2)据材料二请回答:

这个忙碌的身影是谁?

提出了哪一外交政策成为日后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据图二,说说他在这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哪一方针推动会议的圆满成功。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

如:

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

请回答:

(3)20世纪70年代,为我国外交新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的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4)请结合所学,说出中国特色大国怎样的外交布局,并分别列举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5)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材料五:

在上海科技馆前

(6)结合材料和图三以中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7)如果把上述材料概括为一个学习主题,请你简要拟出一个名称。

22.   材料一:

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歌颂的“大救星”是谁?

(2)材料二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

歌词中的“当家做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描绘的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

(3)材料三中的“老人”是谁?

怎样评价他?

(4)“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喻意是什么?

“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指什么?

(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哪一事件?

它有何重要意义?

23.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寻梦、追梦,并为实现这些美丽的梦而努力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独立梦:

是中国人民在战争年代最大的梦想,中国人民获得独立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统一梦:

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在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我们党和政府表示有能力、有经验解决台湾问题,这里的“有能力、有经验”分别指的是什么?

(3)飞天梦:

中国人的飞天梦做了几千年,到了今天,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终于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请举例说明。

24.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

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做出过有益的探索。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12月,安微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材料二 议会在整个事件(光荣革命)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

接下来在确立新国王的时期,议会经过讨论,折中了两派意见,最终决定威廉夫妇共同为英国国王。

材料三:

我们的政策具体是这样实行的:

就是在中华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 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唯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小岗村农民冒着风险创造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这一历史事件对英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邓小平所述的政策。

并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的目的。

(4)材料四中“新制度之创建,唯秦为最有功焉”是指战国时期的哪场变法?

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变法的主要作用。

(5)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新能力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

1、

2、

3、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