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3548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9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docx

赢在中考物理全真模拟卷十广东省教师版

【赢在中考】备战2020中考物理模拟试卷10

物理(广东)

(考试时间:

8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的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A.心脏跳动一次时间约为2sB.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C.人体密度约为1×103g/cm3D.体重约为500N

【答案】D

【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A错误;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B错误;C、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故C错误;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故D正确。

2.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的代步工具,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关于平衡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闭电机后,平衡车由于惯性仍能继续前进

B.平衡车的脚踏板上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压强

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平衡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平衡车立刻停止

【答案】A

【解析】A.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所以关闭电机后,由于惯性,平衡车能继续前进,A正确:

B.平衡车脚踏板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故B错误;C.人对平衡车的压力与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D.若平衡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平衡车的运动状态不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3.下列关于小粒子与大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烟上升,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围绕地球转动

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提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D.松软的馒头用手一捏,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答案】C

【解析】A.炒菜时油烟上升仍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在运动,分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的,故A错误;B.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围绕太阳转动,故B错误;C.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提出了: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故C正确;D.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缩小,这是物体结构松散,中间有气体,这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故D错误。

4.如图所示,在农业领域,一架普通无人机携带农药,一天可完成600亩农田农药喷洒任务,换作人工,则需要60人满负荷工作一整天,科技带来的优势非常明显。

假定无人机每次装20kg农药,喷洒的过程中是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无人机重力势能不变B.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无人机动能不变

C.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无人机动能增大D.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无人机的机械能减小

【答案】D

【解析】A.因为喷洒的过程中是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因此高度不变,喷洒药物质量变小,重力势能变小;BC.因为喷洒的过程中是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因此速度不变,,喷洒药物质量变小,动能减小;D.因为喷洒的过程中是在同一高度匀速飞行,因此速度不变高度不变,喷洒药物质量变小,因此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减小,机械能减小。

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们可以听到次声波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D.超声波清洗牙齿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答案】B

【解析】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都是人耳听不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只要有声音产生,一定有物体振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A.超声波和次声波都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都是人耳听不到的,则A错误;B.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则B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则C错误;D.超声波清洗牙齿是利用声波的能量,则D错误。

6.不属于利用如图所示实验原理工作的是(  )

A.动圈式扬声器B.动圈式话筒

C.变压器D.发电机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看到,有一个灵敏电流计,这是为了测量电流大小,所以这应该是磁生电现象,实验原理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动圈式扬声器是把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不是磁生电;动圈式话筒是把声音转化为变化的电流,这是磁生电;变压器是通过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这是磁生电;发电机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是磁生电;故选A。

7.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未断开电源的情况下更换灯泡

B.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

C.在家庭电路中安装空气开关或保险丝

D.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一定是短路造成的

【答案】C

【解析】A.在未断开电源开关的情况下更换灯泡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错误;B.把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改为两脚插头接在两孔插座上使用,这样当金属外壳漏电时,不能将电流及时导向大地,易发生触电事故,故B错误;C.为防止因为干路电流过大引起火灾,家庭电路中必须安装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故C正确;D.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可能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或短路造成的,故D错误。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3分)说明下列物体各具有哪种形式的机械能:

(1)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具有_____;

(2)被拉长的弹簧具有_____

(3)飞流直下的瀑布具有________。

【答案】

(1).动能

(2).弹性势能(3).动能和重力势能

【解析】

(1)水平路面上行驶的汽车有质量,因为运动能够对外做功,所以具有动能;

(2)正在拉长的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则说明具有弹性势能;(3)飞流直下的瀑布具有速度和高度,所以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

【点睛】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

(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

9.(3分)一壶水在炉火上加热,水温升高,其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0℃,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焦.[c水=4.2×103J/(kg·℃)]。

3kg焦碳完全燃烧放出9×l07J的热量,则焦碳的热值为_______。

【答案】

(1).增大

(2).8.4×104J(3).3×107J/kg

【解析】一壶水在炉火上加热,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水的内能,所以水温升高,其内能增大;

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0℃,水吸收的热量为:

;焦炭的热值为;q=

=3×107J/kg。

10.(3分)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上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水面成30°角,则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折射角______(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答案】

(1).60°;

(2).60°;(3).小于。

【解析】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

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的概念,知道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1]如图,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60°;[3]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1.(2分)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

一段时间后,灯L突然熄灭,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发生在灯L或电阻R处,为查找故障,现将与L规格相同且完好的灯L'接入a、b或c、d间。

①若接入a、b间并观察到L'发光,则可确定故障为_____________。

②若接入c、d间并观察到L'发光,请结合可能出现的其它现象分别写出对应的故障情况。

______。

【答案】

(1).L断路

(2).若只有L'发光,则L短路;若L'和L都发光,则R断路;若L'和L都不发光,则L断路。

【解析】[1]灯L突然熄灭,现在将L'接入a、b间并观察到L'发光,说明故障发生在L的位置,且L断路;[2]将灯L'接入c、d之间,若只有灯泡L'发光,则故障为灯泡L短路,若灯泡L和L'都发光,则故障为电阻R断路,若灯泡L'不发光,则故障为灯泡L断路。

12.(3分)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__________(选填“减慢”或“加快”)蒸发吸热.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经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1).减慢

(2).凝华(3).熔化

【解析】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脸上涂些护肤霜后感觉寒风没那么刺骨,因为护肤霜减慢了身份的蒸发;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鱼后凝华为小冰晶,又经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是固态的霜熔化为水,所以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华后熔化.

13.(4分)如图,一只圆柱形容器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320g,底面积为100cm2,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280g(ρ水=1.0×10kg/m3,ρ酒精=0.8×10kg/m3),则该容器的容积是_____cm3,容器的质量是_____g。

将冰块中有一小石块的冰放入盛有一定水的该容器中,冰和石块的总质量是116g,冰块完全沉入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面上升了1.1cm(未装满),当冰全部融化后容器里的水面又下降了0.1cm,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是_____g,石块的密度是_____g/cm3,(已知ρ冰=0.9×103kg/m3).

【答案】

(1).200

(2).120,(3).26(4).2.6

【解析】设空容器的质量为m,由密度公式ρ=

可知,水的体积V水=

酒精的体积V酒=

分别装满水与酒精时,水与酒精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则V=V水=V酒精,即

解得:

m=120g;瓶子的容积:

V=V水=

=

=200cm3;设整个冰块的体积为V总,其中冰的体积为V1,石块的体积为V2;冰和石块的总质量为m总,其中冰的质量为m1,石块的质量为m2.由题意可知,冰的体积减去熔化成水后的体积,就是水面下降的体积,即:

V1﹣

=0.1cm×100cm2=10cm3,则:

V1﹣

V1=10cm3,解得:

V1=100cm3.冰的质量:

m1=ρ冰V1=0.9g/cm3×100cm3=90g.则冰块中所含的石块质量:

m2=m总﹣m1=116g﹣90g=26g.由题意可得,冰块和石块的总体积:

V总=S△h1=100cm2×1.1cm=110cm3,石块的体积:

V2=V总﹣V1=110cm3﹣100cm3=10cm3,所以石块的密度:

ρ石=

=2.6g/cm3.

14.(3分)小刚用如图甲所示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定值电阻R1的阻值是____Ω.实验时,电源电压保持5V不变,当滑片P位于a端时,由图象可得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_____W.此时,电阻R1在10min内产生的热量为_____J.

【答案】

(1).10

(2).0.4(3).60

【解析】当P在b端时R2=0Ω,此时电压示数和电流示数最大,且均为R1的数据,所以R1的阻值为:

R1=

=10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a端时,R2两端电压U2=U总-U1=5V-1V=4V,由图象知,当R1的电压是1V时,电流为0.1A,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I2=I1=0.1A,∴P2=U2I2=4V×0.1A=0.4W,Q1=W1=U1It=1V×0.1A×600s=60J。

三、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5.(2分)曲杆可绕固定点O转动,在一个最小的拉力F的作用下,在图所示位置保持静止,请在图乙中画出:

①拉力F的力臂和拉力F的示意图;

②所挂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由图知,从O到A点的距离最大,以此作为动力臂最长.此时作用在杠杆最右端的拉力最小,可以确定力的方向垂直于OA斜向上;物体的重力作用在重心,方向竖直向下,如图所示:

16.(2分)如图,在电路中的圆圈内填上电压表或电流表的符号,使R1、R2并联连接.

【答案】

【解析】要使两灯并联,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应分别流入两电阻,左边的“○”中应填入电压表,这样电流就分别经过灯泡L1和L2,流过两灯泡中的电流应汇合共同流回负极,右边的“○”中应填入电流表,如下图所示:

17.(2分)如图,画出条形磁体N极发出的一条磁感线及其方向、标出小磁针的S极。

【答案】

【解析】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小磁针的左端是N极,右端是S极,因为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发出,回到S极,所以磁感线的方向是指向右的,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18.(4分)

(1)如图甲所示所测圆柱体的直径为______cm;。

如图乙所示的时间为________s;

(2)图丙中体温计示数是________℃;图丁所示小金属块的质量为:

_____g;。

【答案】

(1).1.20

(2).92(3).39.7(4).62.4

【解析】

(1)[1]甲图中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则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物体直径为:

L=9.20cm-8.00cm=1.20cm;[2]分针超过一分半,则秒针读数为32s,故图乙所示时间为92s;

(2)[3]体温计分度值为0.1℃,故读数为39.7℃;[4]由丁图可以看出,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小金属块的质量为:

m=50g+10g+2.4g=62.4g;

19.(2分)如图所示,电能表的示数为kW·h;电阻箱的示数为Ω。

【答案】

(1)2020.1

(2)360

【解析】

(1)由图可知电能表的示数为2020.1kw·h,注意最后一位是小数;

(2)用各指针所指的示数乘以下面的倍数,然后将所有的数值相加,,即为该电阻箱的读数,固电阻箱的示数为360Ω。

20.(6)小吴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1)如图所示,小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块重,并把它慢慢放入烧杯内的水中。

(2)根据测力计的示数,小吴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物块的拉力和物块所受浮力随浸入水的深度变化的图象。

小吴分析图象可知:

①图线_____________(选填"a”或“b”)是描述物块所受浮力随浸入水的深度变化的图象;

②如果物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为0.7N,则F1=___________N、F2=_______N、F3=____N.

③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

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如果将水换成盐水再次进行实验(已知ρ盐水>ρ水),则F2’_______F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1).b

(2).2(3).1.3(4).0.7(5).无关(6).大于

【解析】第一空.由阿基米德原理

可知物块未完全浸没之前,浮力随浸入的深度增加而增加,物块完全浸没后,排开液体体积不再变化,因此浮力不变,即b是描述物块所受浮力随浸入水的深度变化的图象;第二空.由图所示,物块重力为2N,F1表示物块未浸入水时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即物块的重力为2N;第三空.F3表示物块完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0.7N;第四空.F2表示物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由称重法求浮力可知:

F2=F1-F3=2N-0.7N-1.3N;第五空.由阿基米德原理

可知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第六空.F2表示物块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由阿基米德原理

可知,液体密度变大,排开液体体积不变,因此所受浮力变大,即F2’大于F2。

21.(4分)为了用伏安法测定盐水的电阻,小忠同学选取一段塑料管,将其充满某种浓度的盐水,两端用金属塞(焊有接线柱)堵住管口,接在如图甲所示的部分电路中.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

(2)图甲中还有两处导线未画出,请在图中补画完整.已知电源电压为6V;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__________.

(3)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5.0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A,则测得盐水的电阻为__________Ω.

【答案】

(1).

(2).

(3).0.50(或0.5)(4).10

【解析】

(1)该实验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电压,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应“一上一下”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使用的是PA段电阻丝,应接A接线柱.

(3)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故读数为0.50由

22.(2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电磁学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中,当闭合开关后,可观察到磁场中金属棒ab在导轨上运动,该实验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与________(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一致.

(2)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闭合开关,保持蹄形磁体不动,若使金属棒ab沿________(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运动,则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发生偏转.

【答案】

(1).电动机

(2).水平

【解析】甲装置有电源,闭合开关后,能观察到导体ab运动,这个现象说明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此发明了电动机;乙装置无电源,闭合开关后,如果让导体ab沿水平方向运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流表的指针就会发生偏转,此实验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根据此原理发明了发电机.

【点睛】这两个实验装置很相似,有电源的是因电流而产生运动,是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实验装置;有电流表的是因运动而产生电流,是电磁感应现象装置.

五、计算题(本大题2小题,共13分)

23.(7分)为保障残障人土通行安全和便利,有关部门要求公共场所配套无障碍设施。

如图为一种残疾人专用通道(相当于斜面),长12m、高1.5m。

某人乘坐电动轮椅在此通道上沿直线匀速向上行驶至水平台面,用时10s。

人和电动轮椅的总质量为96kg。

求:

(1)电动轮椅沿通道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2)此人乘坐轮椅静止在水平台面时,轮胎与台面的的总接触面积为30cm2,则台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3)上行过程中,若该电动轮椅上坡时牵引力的功率为200W,则该通道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答案】

(1)1.2m/s;

(2)3.2×105pa;(3)72%

【解析】

(1).电动轮椅沿通道运动速度为

(2).

;台面受到压强为

;(3).

通道机械效率为

答:

(1)电动轮椅沿通道运动速度为1.2m/s。

(2)台面受到压强为

(3)通道机械效率为72%。

24.(6分)图甲是一种电子测温仪,图乙是其内部简化电路图。

测温仪探头内有一热敏电阻Rt,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R为阻值可调的电阻箱,其最大电阻为20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3A。

电流表的量程为0~0.02A,电源电压恒为6V。

(1)某次测试时,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200Ω,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01A,此时环境温度是多少?

电路的总功率是多少?

(2)若环境温度为40℃,为保证电流表安全,电阻箱允许的阻值调节范围是多少?

【答案】

(1)20℃;0.06W

(2)100-200Ω

【解析】

(1)当电流为0.01A时,电路总电阻为:

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

Rt=R总-R1=600Ω-200Ω=400Ω,由图丙可知,此时对应的环境温度为20℃;电路的总功率为:

(2)由图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的阻值Rt′=200Ω,为保证电流表安全,电路允许的最大电流为I大=0.02A,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为:

;电阻箱允许的最小电阻为:

R小=R小总-Rt′=300Ω-200Ω=100Ω,故电阻箱允许的阻值调节范围是100-200Ω。

答:

(1)此时环境温度是20℃,电路的总功率是0.06W;

(2)若环境温度为40℃,为保证电流表安全,电阻箱允许的阻值调节范围是100-200Ω。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3小题,共21分)

25.(9分)实验室常用蜡烛完成以下光学实验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利用如图乙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a)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b)如图丙是小王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c)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丁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①”或“②”)处。

(3)如图戊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示位置时,可在光屏上得到淸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  移动到35cm刻度线处,此时可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若不移动光屏,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适当的  透镜(选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

(1)光的直线传播;

(2)(a)虚;(b)3.50;不变;(c)②;(3)右;右;放大;凸。

【解析】

(1)如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2)(a)光屏不能接收虚像,只能接收到实像,而平面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