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3824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11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2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

六年级下册

全册说课稿

 

第一单元负数

认识负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进行说课的课题是《认识负数》。

(板书)首先,我将从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释。

 

一、教学内容 

接着,进入第一个环节,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二、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方面,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四个环节对本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个环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负数》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又一次扩展。

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大量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由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用已经学过的数(也就数正数)已不能明确地表达所需要的意思,从而产生了负数。

在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把运动引入到数学中来,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

数量的方向性和相对性。

通过对0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感悟到:

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分界线,或者两种相反变化的原始状态,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

学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经历通过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古代中国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情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数学发展的卓越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征出发,在教学重难点这一环节。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四)教法与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学生社会经验出发,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第一,合作探究法:

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负数的意义。

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2)第二,练习巩固法:

通过练习巩固,力求使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3)第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课件演示可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法指导上,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联系生活中应用负数的例子,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将从引出负数、认识负数、应用负数、拓展负数四方面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引出负数;  

第一方面引出负数。

课前我将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就叫做《截然相反》。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

比如:

 1、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 

2、转来了2名同学――转走了2名同学 3、存入300元――取出300元 

4、运进2吨苹果――运出2吨苹果等等 

这样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学生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课的开始,利用课件,我首先创设水果超市的情境:

运进苹果2吨,运出香梨2吨。

让学生分组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出“运进2吨”、“运出2吨”,比比哪一组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有的用“√”,“×”表示、有的用相反方向的箭头表示;有的用“笑脸”,“哭脸”表示;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

虽然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引导学生适时反思:

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最欣赏第几种?

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

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性,使学生由被动化为主动。

接着教师引出负数的数学史话,向学生展示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学家们对负数的探索与研究。

使同学们简约地经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符号化过程,使学生的认知逐渐清晰。

接着,我描述性的介绍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二)、认识负数;  

在认识负数环节中,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

在教学中我将利用天气预报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课件展示出某日南京、上海、北京三座城市的天气情况,从而引出问题:

人们是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温度的?

紧接着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并提出3个问题:

你对温度计还有哪些了解?

你认为温度计中哪一个刻度最重要?

温度计中的两个10表示的温度一样吗?

通过问题来激起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的欲望。

然后请同学们将看到城市的温度用正负数表示出来。

让学生知道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

唤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使学生明确感悟到:

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

使学生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既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又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

请同学们读出并写出水银柱所表示的温度,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初步感知正负数的大小比较。

  

(三)、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

在应用负数环节,我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信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三种练习:

  

1.首先,电梯中的正负数:

去五楼开会和到地下二楼,分别应按哪个键?

  2.接着,海拔中的正负数。

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请学生分组,分别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记录两地的海拔。

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也使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最后是存折中的正负数。

为学生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提出存折上还有多少钱这一问题。

本题渗透出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

 

(四)、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

在扩展负数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收获了什么?

并结合本节课知识适当的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负数,并以《我的生活和负数》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四、板书设计 

在板书的设计上,我将简洁的概括负数、0、正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

把知识的重难点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教学。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

 

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垭口场完小:

高云海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好!

 

一、 说教材及作用: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第一课时,本课知识点包括第2~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     《负数》是学生已经认识了的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负数的引入是数系的一次扩展。

通过学习,可以适当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观察和讨论,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3、通过实例巩固,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负数,理解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对0的认识以及理解正数、负数与0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很好的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四、说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巧设情景,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我们都知道,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他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呈现的室内室外温度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做和说具有意义相反的信息,接着出示三条意义相反信息,(课件出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强调要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等学生用形形色色的方式记录完以后,我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

刚才大家表达的只能自己明白,能不能找到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呢?

让学生利用小组交流,优化方法。

并结合介绍负数的发展史,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相反的量。

    

 创设这三个情景,其目的有两个:

一、这些情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温度的高低;生意的盈利亏损;学生的转进转出比教材中的单一的温度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这些情境中隐含了本节课的重点,用正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认识负数,用正负数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这里不禁让人觉得“负数”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这样的引入,使学生自身产生“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的内需,这时的学习,已化被动为主动。

引出负数后,我又适时的介绍有关负数的小知识,(课件出示)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环节:

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学习完了上一环节后,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负数,从每天都有的天气预报入手引入几个城市某日用温度计测出的天气情况,要求学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初步明确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

在介绍完温度计的基本知识后,让学生动手拨出5℃和零下5℃,(课件出示)学生在没有给出0刻度的温度计上轻易的拨出了5℃,但是学生在拨零下5℃时,发现应该确定0℃。

加深了他们对分界点0的认识。

设计学生拨一拨这个环节,其目的有两层意思:

一、由静态化为动态,通过小小的“拨”,唤起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学生明确感悟到:

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比0℃高的用正数表示,即正数都比0大,比0℃低的用负数表示,即负数都比0小。

其二、学生动手操作,兴趣盎然,即将正数、负数、零的概念有机的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中,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对0 的质疑,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难点。

 

   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方法时,通过领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巩固正负数的读法。

并指出正数书写时可以省略+号,通过提问强调负数在书写时不能省略负号。

 

第三个环节:

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 

   既然负数是在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使学习变得既有趣又有用。

    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

以书上做一做第一题为基础,我将题型以“快速抢读并判断”的游戏方式出现来刺激学生的思维,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知识。

再用书上做一做第二题作巩固,山峰的海拔高度和盆地让学生再次感受“负数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另外我还增加了一个类似的习题,多样化的练习,既不枯燥,又检查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2、形成性练习。

课件演示平时生活方位中的负数,向东走1米,向西走1米,这些不仅针对教学重点“用正负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而且又紧密联系生活,学生好学、乐学。

 

   3、拓展性练习。

我借助刘翔这个不仅是小学生会关注、大人会关注乃至全世界都会关注的任务的跨栏成绩的研究,把学生的积极性提到最高处。

刘翔比赛时风速是每秒-0.4米,-0.4米/秒是什么意思呢?

这里给予学生讨论的空间,并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借助两位同学的表演相对而跑,造成风向阻力,揭示出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数。

再让学生想想如果风速是每秒+0.4米,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这些有价值的问题,我想,学生是愿意去思考的。

 第四个环节:

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并说说有那些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这种生生互动,效果远比教师总结好得多。

为了提高学生对负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问:

你还想了解那些与负数有关的知识?

这样,不仅能让课堂画上圆满的句号,还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第五环节:

 学以致用、独立解决 

这个环节我巧设了两个作业,层层递进。

第一题较为简单,学生应该没有问题,从而给学生一个充满自信的信心。

第二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及学生原因的知识经验,学生应该也没有问题。

由于本题的思考空间较大,且是写具有相反意义的句子,可能给学生语言表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的说课内容完毕。

请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负数的大小比较说课稿

屈鸿雁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负数的大小比较》。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三方面来说明。

 

一、说教材:

 

(一)编写思路、结构特点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标准》第二学段这部分内容的具体目标是: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以往负数的教学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安排在本单元主要是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负数,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为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负数,初步理解负数意义基础上学习的。

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例3安排了一个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

例4进一步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借助数轴来比较数的大小。

利用学生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理解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根据以上认识,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式数的比较完整的认识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初步认识数轴,建立数轴的模型,并且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

 

教学难点:

能够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二、说学情 :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整数、小数、分数、正数、负数基础上学习的,0他们虽然很熟悉,但他们并不知道0与正数、负数的关系。

还不认识数轴及在数轴上如何表示正数、负数和0,不清楚如何比较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以及负数和负数之间的大小,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本部分知识是新鲜有趣的,学习起来兴趣应该是很浓厚的。

 

三、说教学过程:

 

遵循对各环节的分析,本课教学我大致分为5个环节:

口算练习;复习引入;自主学习;展示汇报;反馈练习。

 

(一)口算练习。

 

0.01×50=  720÷800=  816-315=  0.42÷6=     50×0.03=  30×0.05=  11+0.05=   0.3×1.1=  8.9-1.2=    8.2-0.7=      460×10=    322-85=  130×50=    0×0.01=      7.2-3.5=    0.2×60=    288÷12=   147÷30=    790+104=   0.12×5=     150-7.4=   720÷300=      1.4×0.6=  

设计意图:

提高速度和准确率。

 

(二)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85   +31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什么?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____ 摄氏度。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三)自学 教学例3:

  1、出示例3:

  独学:

带着这些问题独立思考。

 

(1)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几位同学与树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

 2、对学、群学 

小组交流上面的问题。

 

3、展示汇报 

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总结:

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5、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

从0起往左依次是?

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

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6、练习:

做一做的第1、2题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呈现了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画出直线的形象示意图,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让学生把数轴上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感受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然后通过在数轴上表示出-1.5的位置,让学生思考在数轴上如何表示负小数或负分数,这样对在数轴上表示数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接下来思考如果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思考-1.5中的“-”号与“1.5 ”各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再次感受正负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 〉6,但是-8〈 -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

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设计意图:

例4教学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由于有例3的基础,学生比较容易在数轴上表示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

这里数的大小比较包括两类情况:

一类是正数和正数、正数和0;另一类是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以及负数和负数。

第一类情况的比较学生比较熟悉,第二类情况的比较学生容易借助温度的高低来对照比较。

事实上如果由低到高的排列这些温度,对应数轴上的各点正好是从左到右的顺序。

因此我在学生交流比较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的规定: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这样就把数的大小比较和数轴上的点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这里重点突出负数与负数的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并且还通过另一位学生的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这里还没有出现绝对值的概念,只是让学生借助和负数相对应的正数初步体会)。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反馈 

1、课后第3题。

(让学生通过数轴再次感受正数、负数、0之间的大小关系。

)     

2、思考题:

小明从点0出发,先向东走2米到达A点,再向西走5米到达B点,又向东走6米到达C点,最后向西走8米到达D点。

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试在下面的直线上标出A、B、C、D四个点的位置,并说出D点在0点的什么方向?

与0点的距离是多少?

(此题具有挑战性,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画出数轴,分析出A、B、C、D四个点的位置。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池湖小学 李义军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到12页《圆柱的认识》。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处理、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处理

1、地位作用

圆柱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的认识,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感性认识了圆柱,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圆柱的基本特征,它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下一步学习圆柱表面积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思考,我结合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把“做数学”这一理念贯穿于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认知过程,形成圆柱的表象。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特征和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圆柱模型。

(2)能力目标:

在做圆柱的活动中进一步探索圆柱的特征,体会圆柱侧面和底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同学间合作做圆柱,共同进步,体验成功。

4、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难点确定为体会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和底面之间的关系。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柱、小旗、彩色卡纸、小剪刀、透明胶等教具和学具。

二、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应用知识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

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教学程序设计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这张纸站起来”的有趣游戏。

(1)课前我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告诉学生老师想让这张纸站起来,接着给学生演示这张纸横站、竖站都不行的情况。

 提问:

谁有办法能让这张纸站起来呢?

(2)学生动手让纸“站起来”。

(3)引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

圆柱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非常熟悉的几何体,如果课始再拿出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辨认,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分散,会失去学习新课的最佳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