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224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8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docx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

 

食品生物技术讲稿

 

食品学院

 

赵春燕

 

第一章绪论

生物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它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

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

生活将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

生物技术对于提高综合国力,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

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问题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

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它将是21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

生物技术产业将

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长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技术之

一。

我国政府同样把生物技术列为高新技术之一并组织力量攻关。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

传统的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酸奶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

当前所称的生物技术基本上都是指现代生物技术。

一、生物技术的含义

1、生物技术的定义

生物技术(biotechmlogy)也称生物工程(biengineering),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是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新技术。

改造生物体是指获得优良品质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品系。

生物原料则指生物体的某一部分或生物生长过程产生的能利用的物质,如淀粉、糖蜜、纤维素等有机物,也包括一些无机化学品,甚至某些矿石。

为人类生产出所需的产品包括粮食、医药、食品、化工原料、能源、金属等。

达到某种目的则包括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和食品的检验以及环境污染的检测和治理等。

生物技术是由多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新学科。

就生物科学包括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免疫学、育种技术等几乎所有与生命科学有关的学科,特别是现代分子生物学

的最新理论成就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

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已在分子、亚细胞、细胞、

组织和个体等不同层次上,揭示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从而使人们得以应用其研

究成就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或摸拟,并产生了巨大的生产能力。

2、生物技术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近几十年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多学科的方法

来解决各种问题。

这将导致综合性学科的出现,并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概念和方法的新领域。

生物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

根据生物技术操作的对象及操作

技术的不同,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项技术(工程)。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geneengineering)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其主

要原理是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

行切割、拼接和重组。

然后将重组了的DNA导人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

传品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基因)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得基因产物

(多肽或蛋白质)。

这种通过体外DNA重组创造新生物并给予特殊功能的技术就称为基因工

程,也称DNA重组技术。

细胞工程细胞工程(cellengmeenng)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

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

和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的物质的过程。

所以细胞工程应

包括动、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也称细胞杂交技术)、细胞器移植技术、

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等。

酶工程酶工程(enzymeengineenng)是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

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艺过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它包括

酶的固定化技术、细胞的固定化技术、酶的修饰改造技术及酶反应器的设计等技术。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生长速度快、生长条件简单以及代谢过程特殊等特点,在合适

条件下,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由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生产出人类所需的产品称为发

酵工程(fermentationenganeenng),也称微生物工程。

蛋白质工程蛋白质工程(protemengmeenng)是指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

结晶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蛋白质化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

手段,从而达到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拼接以产生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的技术。

上述五项技术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彼此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其中的基因

工程技术是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

比如通过基因工程对细菌或细胞改造后获

得的“工程菌”或“工程细胞”,都必须分别通过发酵工程或细胞工程来生产有用的物质;

又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酶进行改造以增加酶的产量、酶的稳定性以及提高酶的催化效率

等。

3、生物技术涉及的学科

现代生物技术是所有自然科学领域中涵盖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

它以包括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生物学、人体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生理

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等几乎所有生物科学的次级学科为支撑,又结合了诸如

化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生物学领域之外的尖端基础

学科,从而形成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

其中又以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为基础。

例如,没有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及阐明DNA半保留复制模式,没有遗传密码的破译以及DNA与蛋白质的关系等理论上的突破,没有发现DNA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等工具酶,就不可能有基因工程高技术的出现;没有动植物细胞培养方法以及细胞融合方法的建立,就不可能有细胞工程的出现;没有蛋白质结晶技术及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深入研究以及化工技术的进步,就不可能有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产生;没有生物反应器及传感器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就不可能有现代发酵工程的出现。

另外,所有生物技术领域还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精尖仪器,如超速离心机、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DNA合成仪、DNA序列分析仪等。

这些仪器全部都是由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的。

这就是现代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和渗透。

没有这些结合和渗透,生物技术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到分子水平,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现代生物技术。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迅速产

业化。

作为高技术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技术,必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大显身手并

做出特殊的贡献。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二元并存,面临着新

的机遇和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大知识经济在经济结构中的

比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新技术一样具有“六高”的基本特征:

高效益,可带来高额利润;

高智力,具有创造性和突破性;高投入,前期研究及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人;高竞争,时

效性的竞争非常激烈;高风险,由于竞争的激烈,必然带来高风险;高势能,对国家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扩散性,有着很高的态势和潜在

的能量。

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高额的利润也促使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生物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它包括医药、农业、畜牧业、食品、化工、林业、环境保护、采矿冶金、材料、能源等领域(图1—2)。

这些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带来经济上的巨大利益,所以各种与生物技术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概括地说,生物技术相关的行业可分为八大类型。

二、生物技术发展简史

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

而来的。

1、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

传统生物技术应该说从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以造福人类。

在石器时

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

在公兀前221年,周代后期,

我国人民就能制作豆腐、酱和醋,并一直沿用至今。

公元10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天花的

活疫苗;到了明代,就已经广泛地种植痘苗以预防天花。

16世纪,我国的医生已经知道被

疯狗咬伤可传播狂犬病。

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

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制作面包。

1676年荷兰人LeeuwenHoek(1632—1723)制成了能放大170~300倍的显微镜并首先观

察到了微生物。

19世纪60年代法国科学家Pasteur(1822—1895)首先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首先建立了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从而为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发酵技术纳入了科学的轨道。

到了20世纪20年代,工业生产中开始采用大规模的纯种培养技术发酵化工原料丙酮、丁醇。

20世纪50年代,在青霉素大规模发酵生产的带动下,发酵工业和酶制剂工业大量涌现。

发酵技术和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制革和农产品加工等部门。

20世纪初,遗传学的建立及其应用,产生了遗传育种学,并于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

细胞学的理论被应用于生产而产生了细胞工程。

在今天看来,上述诸方面的发展,还只能被视为传统的生物技术,因为它们还不具备高技术的诸要素。

2、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

1944年Avery等阐明了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

由于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包括酶和非酶蛋白质行使其功能的结果,所以遗传信息与蛋白质的关系就成了研究生命活动的关键问题。

1961年Khorana和Nirenberg破译了遗传密码,揭开了DNA编码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给蛋白质这一秘密。

基于上述基础理论的发展,1972年Berg首先实现了DNA体外重组技术,标志着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始。

它向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使人们可以按照意愿在试管内切割DNA、分离基因并经重组后导人其他生物或细胞,藉以改造农作物或畜牧品种;也可以导人细菌这种简单的生物体,由细菌生产大量有用的蛋白质,或作为药物,或作为疫苗;也可以直接导人人体内进行基因治疗。

显然,这是一项技术上的革命。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带动了现代发酵工程、现代酶工程、现代细胞工程以及蛋白质工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和战略价值的现代生物技术。

三、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都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产生一次飞跃;每一次技术

革命浪潮的兴起,都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物技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它的发展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1、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

目前,世界人口已达60

亿,而耕地面积不但不会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

所以在今后几十年的发展中如何满足人

们对食品增加的需求,将是各国政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其品质

(1)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转移,使生物体获

得新的优良品性,称之为转基因技术。

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生物体称为转基因生物,例如

转基因植物,就是对植物进行基因转移,其目的是培育出具有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

等抗逆特性及品质优良的作物新品系。

至1996年,全世界推广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250万公顷,到了2000年已达4420万公顷。

据预测2010年全世界转基因植物的交易额将达280亿美元。

涉及的作物种类包括马铃薯、油菜、烟草、玉米、水稻、番茄、甜菜、棉花、大豆、苜蓿等。

转基因性能包括抗除草剂、抗病毒、抗盐碱、抗旱、抗虫、抗病以及作物品质改良等。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多地少,粮食问题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键。

我国政府

对农业生物技术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培育了包

括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甘蔗、橡胶等一大批作物新品系。

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开发的转

基因植物多达刃余种,涉及的基因达100多种(不含标记基因)。

研究成功了两系杂交水稻,

平均亩产达800kg以上,累计推广面积已达1000万亩,创造产值10多亿元。

自1996年11月我国正式公布实施《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来,我国已批准6种转基因植物商品化,其中5种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包括抗虫棉、耐贮番茄、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等。

(2)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

殖,实现工业化生产。

该项技术又称植物的微繁殖技术。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一个植物细

胞犹如一株潜在的植物。

利用植物的这种特性,可以从植物的根、茎、叶、果、穗、胚珠、

胚乳、花药或花粉等植物器官或组织取得一定量的细胞,在试管中培养这些细胞,使之生长

成为所谓的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在试管内大量繁殖。

在一定的植物

激素作用下,愈伤组织又可分化出根、茎、叶,成为一株小苗。

利用这种无性繁殖技术,可

在短时间内得到遗传稳定的、大量的小苗(这种小苗称之为试管苗,以区别于种子萌发的实

生苗),并可实现工厂化生产。

一个10m2的恒温室内,可繁殖1万~50万株小苗。

所以该项技术可使有价值的、自然繁育慢的植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和有限的空间内得到大量的繁殖。

利用植物微繁殖技术还可培育出不带病毒的脱毒苗。

由于植物的根尖或茎尖分生细胞常

常是不带毒的,用这种细胞在试管中进行无菌培养而繁育的小苗也是不带毒的,减少了病毒

感染的可能性。

植物的微繁殖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花卉、果树、蔬菜、药用植物和农作物快速繁殖,实

现商品化生产。

我国已建立了多种植物试管苗的生产线,如葡萄、苹果、香蕉、柑橘、花卉

等。

(3)提高粮食品质生物技术除了可培育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的新品系外,还可培

育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作物新品系。

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者将菜豆储藏蛋白基因转

移到向日葵中,使向日葵种子含有菜豆储藏蛋白。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西红柿可延缓其成

熟变软,从而避免运输中的破损。

大米是我们主要粮食,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8种必

需氨基酸,但其蛋白质含量很低。

人们正试图将大豆储藏蛋白基因转移到水稻中,培育高蛋

白质的水稻新品系。

(4)生物固氮,减少化肥使用量现代农业均以化学肥料,如尿素、硫酸铵作为氮肥

的主要来源。

化肥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地的板结,肥力的下降;化肥的生产将导致环

境的污染。

科学家们正努力将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的固氮基因转移到作物根际周围的微生物

体内,希望由这些微生物进行生物固氮,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例如日本学者将固氮基因转移

到水稻根际微生物中,使这些微生物提供了水稻需氮量的五分之一。

我国已成功构建了12株水稻粪产碱菌的耐胺工程菌。

施用这种细菌可节约化肥五分之一,平均增产5%~12.5

%。

(5)生物农药,生产绿色食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意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

人与环境的协调,特别是由于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及筛选新农药的艰难,使得企业和研究人

员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与使用。

因其不污染环境、对人和动植物安全,

不伤害害虫天敌,所以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保障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在国际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中,将面对苛刻的农药残留标准,而这

同时也为生物农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当前,国际上生物农药占全部农药的市场份额

仅2.5%左右,其中仅苏云金杆菌(Bt)杀虫剂就占了90%。

在我国,Bt杀虫剂只占市场

2%,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占0.2%,农用抗生素占9%。

今后10年内,生物农药将取代20

%以上的化学农药。

因此,生物农药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3.发展畜牧业生产

(1)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植物细胞有全能性,所以可采用微培养技术大量快速

无性繁殖,达到工厂化生产的目的。

那么,动物细胞是否可能呢?

这在1997年之前,还只

能证实高等动物的胚胎2细胞到64细胞团具有全能性,可进行分割培养,即所谓的胚胎分割技术。

1997年2月英国Roslin研究所在世界著名的权威刊物《自然》杂志上刊登了用绵羊乳腺细胞培育出一只小羊——“多莉”。

这意味着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同样有可能进行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

(2)培育动物的优良品系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与动物优良品质有关的基因转移到动

物体内,使动物获得新的品质。

人类第一例转基因动物是1983年美国学者将大鼠的生长激

素基因导人小鼠的受精卵里,再把受精卵转移到借腹怀胎的雌鼠内。

生下来的小鼠因带有大

鼠的生长激素基因而使其生长速度比普通小鼠快50%,并可遗传给下一代。

除了小鼠外,

科学家们已成功地培育了转基因羊、转基因兔、转基因猪、转基因鱼等多种动物新品系。

我国在转基因动物研究方面,同样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后培育了生长激素转基因猪、抗猪瘟病转基因猪、生长激素转基因鱼(包括红鲤、泥鳅、镜

鱼、鲫鱼)等。

4.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

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中最活跃、产业发展最迅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

其投资比例及产品市场均占生物技术领域的首位。

这是因为生物技术为探索妨碍人类健康的因素和提高生命质量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涉及到新药

开发、新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及新的治疗技术。

5.开发制造奇特而又贵重的新型药品

抗生素是人们最为熟悉、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技术药物。

目前已分离到6000多种不同

的抗生素,其中约100种被广泛地使用。

每年的市场销售额约100亿美。

1977年,美国首先采用大肠杆菌生产了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人生长激素释放

抑制激素,开辟了药物生产的新纪元。

该激素可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用来治疗肢端肥大症和急性胰腺炎。

如果用常规方法生产该激素,50万头羊的下丘脑才能

生产5mg,而用大肠杆菌生产,只需9L细菌发酵液,其价格降至每克300美元。

由于细菌与人体在遗传体制上的差异较大,许多人类所需的蛋白质类药物用细菌生产往

往是没有生物活性的,人们不得不放弃用细菌发酵这种最简单的方法而另找其他方法来生

产。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或转基因动物来生产这些蛋白质药物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另一种生产

技术,如利用转基因羊生产人凝血因子Ⅸ、转基因牛生产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转基因猪生产

人体球蛋白等。

用基因工程生产的药物,除了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外,还有人胰岛素、人生长激

素、人心钠素、人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等。

从1982年重组胰岛素批准上

市以来,现已有近40种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投放市场,主要用于治疗癌症、血液病、艾滋

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细菌感染、骨损伤、创伤、代谢病、外周神经病、矮小症、心血

管病、糖尿病、不孕症等疑难病。

另外还有约400多种生物制剂正在进行临床试验,2000

多种处于前期实验室研究阶段。

1987年所有亡市的基因工程药品产值约5.4亿美元,到

了1993年,10种主要基因工程药品的经销额已接近77亿美元。

专家们预测到2003年全球基因工程药物产值将达到130亿美兀,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

医药行业是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1978~1998年间年均增长率达18%,生物药品也保持高速增长,1990年中国生物技术药品产值为18亿元,1997年则超过30亿元,到2000年已达100亿元。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环境变化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全球肿瘤、心血管病和遗传性疾病患者大幅增加,中国也不例外,以上疾病已经成为中国患者人数最多的病种,患者人数年增长速度超过10%,由于生物药品在治疗以上疾病方面比传统药品效果更显著,因此对生物药品的需求日益增大,专家预测,2005年中国生物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

这清楚地表明,基因工程药物的产业前景十分光明,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将进行更新换代。

6.疾病的预防和诊断

前面提到,我国人民早在公元10世纪就已开始种痘预防天花,这是利用生物:

手段达到

疾病预防的最早例子。

但由于传统的疫苗生产方法对某些疫苗的生使用,存在着免疫效果不

够理想、被免疫者有被感染的风险等不足,科学家们在寻找着新的生产手段和工艺,而用基

因工程生产重组疫苗可以达到安全、高目的,如已经上市或已进入临床试验的病毒性肝炎疫

苗(包括甲型和乙型肝炎肠道传染病疫苗(包括霍乱、痢疾等);寄生虫疫苗(包括血吸虫、疟

疾等);流行血热疫苗、EB病毒疫苗等。

1998年初,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

首个艾滋病疫苗进入人体试(后又有多个新型疫苗进入人体试验。

这预示着艾滋病或许可以

像乙型肝炎、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那样得到有效的预防。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单克隆

抗体。

单克隆抗体既可用于疾病治疗,又可用于疾病的诊断。

如用于肿瘤治疗的“生物导弹”,

就是将治疗肿瘤的药物与抗肿瘤细胞的抗体联结在一起,利用抗体与抗原的亲和性,使药物

集中于肿瘤部位以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单克隆抗体更多地是用

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目前在生物制药领域中单克隆抗体占了31%,有人预

2010年单克隆抗体药物的销售额可达200亿美元。

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生产诊断用的DNA试剂,称为DNA探针,主要用来诊断遗传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

基因芯片是生物芯片的一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高特异性的DNA-诊

断新技术。

基因芯片(genechip)又称寡核苷酸芯片(oligonucleotidechip)、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或DNA芯片,它是通过把大量DNA片段以可寻址的方式,高密度地固定到一

块指甲大小的玻璃片或硅片上,利用核酸碱基之间的配对,进行样品DNA高通量、高特异

性、并行的分析信息的工具。

基因芯片具有广泛的用途,它可用于包括遗传性疾病、传染性

疾病及肿瘤等疾病的诊断、DNA序列分析、药物筛选、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等领域。

7.基因治疗

导入正常的基因来治疗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

但由于其技术难度很大,困难重重。

一直到1990年9月,美国FDA批准了用ada(腺苷脱氨酶基因)基因治疗严重联合型免疫缺陷病(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这标志着人类疾病基因治疗的开始。

目前已有涉及到恶性肿瘤、遗传病、代谢性疾病、传染病等多个治疗方案正在实施中。

我国则有包括血友病、地中海贫血、恶性肿瘤等多个基因治疗方案正在实施中。

8.人类基因组计划

1986年美国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Dulhecco首先倡议,全世界的科学家联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