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疗法敷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339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疗法敷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间疗法敷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间疗法敷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间疗法敷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间疗法敷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民间疗法敷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间疗法敷脐.docx

《民间疗法敷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疗法敷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间疗法敷脐.docx

民间疗法敷脐

2.敷脐疗法

2.1.含义:

是将药物放在脐部,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敷脐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的范畴,可广泛应用于内、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常见疾病,不但见著于历代典籍,而且广泛流传应用于民间。

其疗效可靠,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作用迅速而痛苦小,尤适用于儿童、妇女、老人等畏针忌药者,是群众乐于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

(505神功元气袋、贴肚脐治痔疮的肛泰等).

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制成膏、丹、丸、散、糊等剂型敷于脐部,通过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特点:

简、廉、效、安全。

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脐法的记载,此可谓开脐疗实际运用之先河。

历代医家均有所发挥。

2.2.理论基础:

先天之根、胎儿营养来源。

“神阙”穴,认为“脐通百脉”.2.3.常用药物和剂型:

根据病情和体质不同而辨证之。

脐疗用药应遵循以下原则:

1脐疗用药必须遵循辨证施治、选方用药的原则。

2所用药均应有一定的刺激性,但又不致发泡溃破,损伤皮肤。

3所用药物应气味俱厚,但有毒之品一定要控制用量,做到低毒高效。

4应注意选择具有浓烈芳香走窜性味的药物,以便增强药剂的皮肤穿透性。

5一般选用醋、酒、油、水等作调和剂,或以其减缓药物性味,或以其增强药物通达走窜之性,或以其调

和赋形,也均是必不可少的。

散表寒:

葱白、生姜、荆芥、紫苏等;温里寒:

肉桂、附子、干姜等;消食积:

莪术、莱菔、莪术等;驱虫积:

乌梅、槟榔等;利尿:

猪苓、大戟、甘遂等;理气:

陈皮、木香等;活血:

当归、川芎、丹参、红花等;补虚:

人参、黄芪等;健脾:

党参、白术、甘草等;泻实:

大黄、巴豆等;泻火:

黄连、黄柏、山栀等;消肿解毒类:

蟾蜍、雄黄等。

剂型:

脐疗法临床和民间流行的药物剂型有以下5种:

1.散剂:

将所用药物碾研成极细的粉末,直接填入脐内,用胶布或敷料固定。

2.膏剂:

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加丹制成油膏,或将中药碾成极细末,配合香油、蜂蜡等炼制成膏,敷贴时加热烊化。

3•糊剂:

将所用中药碾成细末,然后选加水、油、蜜、鲜草药汁、酒、醋、凡士林等,调匀成厚糊状,摊于敷料上,或直接填脐,外用敷料固定。

4.丸剂:

以中药蜜丸直接填脐

固定。

5.药袋:

将中药碾成粗末,装入布袋内,缝制成一定形状的药袋,贴戴于脐部。

如:

丁桂散、玉枢丹、理中丸、暖脐膏等;

2.4•给药途径:

敷脐、贴脐、涂脐、熨脐、灸脐等。

2.5.适应症:

由于脐部解剖生理的特点和几千年临床应用经验的积累,脐疗法作用广泛,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温通阳气,回阳苏厥:

以温热药物敷脐,通过药物的温热刺激,或艾灸、热熨的传导作用,使病人达到阳复厥苏的目的。

对虚脱、晕厥、休克、中风昏迷病人急救有效。

2.调理冲任,固经安胎:

脐通冲、任、督、带四脉,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上述四脉与妇女经、带、胎、产诸疾息息相关,故脐疗在临床上可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及胎产诸疾。

3.健脾和胃,降逆止泻:

脐居中焦,为全身经络气机之总枢,脐疗可增强脾胃功能,使清阳升而浊阴降,故可用于腹痛、腹泻、呕吐及腹胀等消化道疾患。

4.通经活络,行气止痛:

脐部通行全身诸经,所以通过脐部治疗,

可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适用于寒湿痹阻、脉络不和所致的关节、肌肉疼痛麻木诸病症,及由于气血瘀滞所形成的瘕瘕积聚诸疾。

5.通调三焦,利水消肿:

三焦为周身水、气及元阳通行之道路,脐居三焦中枢,可转运阴阳之气,激发三焦气化功能,可治疗水肿、腹水、小便不通及湿热蕴结之黄疸。

6.强壮保健,养生延年:

神阙穴为先天之本源,又为后天之气舍。

脐疗既能温肾壮阳,又能补益中气,提高机体防病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适用于中老年人保健及虚劳疾患的治疗。

由于历代医家长期应用经验的积累,脐疗法已有较广泛的临床适用范围,涉及内、夕卜、妇、儿各科疾病,上至头面五官,下及四肢各部。

不过究其使用机率,还是以胸腹脏器的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用之最多,婴幼儿使用机率相对于成人较多。

临床资料报道较多的疾病有:

①急性病症,如晕厥、昏迷、休克、中风等;②传染病症,如脑炎、肝炎、痢疾、疟疾等;③消化系统病症,如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胆囊炎、溃疡病等;④呼吸系统病症,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⑤泌尿系统病症,如肾炎、肾盂肾炎、尿潴留等;⑥小儿病症,如疳积、腹泻、厌食、鹅口疮、自汗盗汗、夜啼、痘疹、惊风、遗尿、二便不通、脐患等;⑦妇科病症,如痛经、闭经、崩漏、带下、妊娠及产后诸疾等;⑧男科病症,如阳痿、遗精等。

其他如头面五官科的一些病症,也都可选用脐疗法。

除上述适应症外,临床凡遇不愿、不便、不能服用中药或施用针灸的情况,也都可酌情选用脐疗法。

临床上还应纠正脐疗法包治百病”无所不能”的错误认识,对一些急危重症一定要配合一切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积极救治,千万不可拘泥一法,坐失良机。

对皮肤过敏的患者,或脐部感染溃烂的患者,脐疗法也都属禁忌使用之列。

常用的适应症有:

胃痛腹痛、呕吐腹泻、便秘、水肿、淋证;

小儿厌食、夜啼、遗尿、二便不通;痛经、崩漏、带下;

遗精、阳萎;

2.6.操作方法:

将所选药物研成极细末,或作散剂用,或作膏剂用。

如用新鲜药物,可直接捣如泥,作膏剂用。

先将患者脐部洗净擦干,然后将配制好的药粉或药膏置入脐中,再用胶布或纱布敷盖固定。

根据病情需要,或一二天换药1次,或3-5天换药1次。

2.7.注意事项:

(1).患者仰卧位取穴、用药;

(2).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询问病史,预防过敏、毒性反应;

(4).小儿贴药以1〜2小时为宜。

临床应用:

广州军区总医院以甜瓜蒂为主进行脐疗,治疗150例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升高者降酶有效率达79.33%。

李忠等以脐部敷药治疗高血压,中西药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4.44%和82.35%。

宁选等以五倍子为主药敷脐治疗自汗、盗汗,40例全部治愈。

杨侃以中药脐疗治疗小儿腹泻663例,治愈419例,好转185例,总有效率达91.1%。

孙世福用干姜、艾叶、小茴香、川椒敷脐治小儿积滞、腹胀98例,有效率为94%。

罗忠用玄明粉、胡椒敷脐治小儿积滞、腹胀100例,经3〜5天痊愈。

还有报道以二甘散贴脐治疗疟疾者,三味止带散敷脐治疗白带者,还有报道用脐疗治疗前列腺炎、荨麻疹、肠梗阻、脐疝等均获得满意效果。

1.暖脐散敷脐治疗小

儿腹泻158例

1.1制备吴茱萸、公丁香、肉桂、小茴香、梔子各10g,芒硝15g,胡椒3g,冰片1g。

将芒硝、冰片共研,其余药物粉碎成粉。

两者混合均匀,装入密封袋,15g/袋,备用。

1.2用法每次1袋,醋调匀外敷脐部,塑料薄膜覆盖,纱布包扎固定,24h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少数腹泻次数多,有脱水的患儿给口服补液盐或适当静脉补液。

伴有发热、大便有粘液者适当加用抗生素或小儿奇应丸。

神阙穴位于脐部,属任脉。

任脉维系诸阴经,督脉总督诸阳经,二脉互为表里,共理人体诸经百脉。

同时,冲脉乃十二经脉之海,“任,督、冲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具有溢蓄经脉气血的作用,故脐与全身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都有密切

的联系。

研究表明,药物可通过皮肤表面结构进入细胞间质,再通过皮肤微循环,从细胞外液迅速地将药物分子弥散而进入血液循环。

而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屏障功能最弱,最有利于药物分子穿透而被吸收。

另外,脐部皮肤除了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经过脐部,可见药物在脐部穿头皮肤后可直接扩散到静脉网或腹下动脉分支进入体循环二发挥作用。

2.消臌散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

肝硬化腹水治疗组加用"消臌散"敷脐疗法,将大戟、甘遂、商陆、牵牛子、冰片以2:

2:

2:

2:

1的比例共研细末成散剂,每次用5g,以米醋调和成糊状,以纱布包裹,外敷病人神阙穴,每日换药

2次,以腹水消退为度。

神阙穴为任脉要穴,可治疗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诸脏腑疾病。

"消臌散"中大戟、甘遂、商陆、牵牛子4药性味苦寒,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之功效,治疗肝硬化腹水可起到利二便,消除浮肿及腹水的作用。

这类药物口服具有较大毒性,但通过神阙穴的局部吸收毒性变小安全可靠。

方中冰片开窍醒脑,清热止痛,可促进诸药通过穴位吸收,同时可刺激神阙穴发挥其温阳回阳,理气化湿之功效。

穴位刺激及药物的吸收可起到双重调节作用,使阴阳、寒热平衡,适用于各证型肝硬化腹水病人。

应用此疗法可使患者尿量明显增加,大便易于排泄,腹胀症状明显改善,腹水迅速消退。

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证实神阙穴外敷"消臌散"的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疗程明显缩短,同时可减少血浆、白蛋白及利尿剂等药物的应用,节省医疗费用。

3.温脾止泻散敷脐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配方:

吴茱萸、苍术、车前子、白胡椒、肉桂、丁香(3:

3:

3:

2:

2:

1),药物研末过筛,每袋5g分装。

v6个月

取1.5〜2g,6〜12个

月取2.5g,1〜3岁取

5g,温开水或米醋调

成糊状,敷脐,外贴伤

湿止痛膏固定,24h更

换1次,连用3〜4次。

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

使用抗生素、病毒唑,

有脱水者给予补液,补

充电解质。

4.中药敷脐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方法:

王不留行、红花、茜草、菖蒲、黄柏、滑石、桂枝、艾叶、香附、枳壳各等份。

上药研细后过120目筛,高压灭菌后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其适量,以少量白酒调成糊状,置于洗净的

脐窝,外用胶布固定。

更换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d。

5.盐酸丙米嗪加葱白硫磺散敷脐治疗遗尿症的疗效观察

6.中药敷脐在腹部手术后对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