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4755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docx

图表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七类选择题专项突破精校解析Word版

【题型特点】

(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了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技巧】

1.“三看”

①看图表头及出处:

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②看图表中的项目:

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③看图表中的数据:

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

2.“四注意”

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3.具体操作:

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真题过关】

1.(2018全国Ⅰ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之后的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约1/5),大部分都是由朝廷任命、上供或者少供,由朝廷驻重兵(区别于“拥重兵”),功能主要是“防骄藩”(防范骄纵的藩镇)。

结合材料“安史之乱”后唐朝延续“百余年”的信息可以判断出,D选项正确。

A、B根据材料都无法得出。

C选项片面解读了材料,这一时期的“藩镇”设置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对其权力进行了限制,但“藩镇”对中央集权的消极影响依旧存在,只是比之前有所降低而已。

2.(2018全国Ⅱ卷,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欧洲向美洲贩运奴隶数量(单位:

百万)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3.(2018全国Ⅲ卷,25)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B

4.(2018全国Ⅲ卷,31)表2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

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表2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答案】A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故D项错误。

5.(2018全国Ⅲ卷,34)表3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答案】C

【解析】美国工人最低工资标准是在1933年罗斯福新政中订立的,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不断下降,劳资矛盾加剧,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与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

6.(2018北京卷,15)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

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

松江市镇数量

1550年以前

59

1551—1722年

113

1723—1861年

167

1862—1911年

369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答案】B

7.(2018北京卷,22)读图9,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

8.(2018海南卷,6)表1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时间

国家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

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17~19世纪的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总数的不断增加,故A项正确;自然经济加速解体表现为,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分离及日益商品化的过程,与材料中国迁往海外的人口的不断增加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局面,故C项错误;17~19世纪的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日益萎缩,故D项错误。

9.(2018江苏卷,10)右侧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

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

【答案】C

10.(2018天津卷,1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1956、1969、1982、1992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高频词

会议

社会

主义

阶级

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57

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62

179

14

25

209

184

173

102

76

118

59

84

335

288

27

24

28

121

38

68

56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11.(2017全国Ⅰ卷,25)表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195年

15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年

24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144年

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106年

108郡、国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知,郡国的数量不断增多,结合所学知识,这应该是汉朝削弱封国设置郡县的结果,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只诸侯国的面积越来越小,诸侯国的实力也越来越小,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日益削弱,中央与地方权力之间的矛盾逐渐缓和,A项错误。

材料反应的是地方郡国并行制,不是中央官制,B项错误。

结合汉武帝时期的时代特征可知,当时匈奴对边境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缓解了内部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国家综合国力明显上升,有利于解决对外抵御匈奴侵略的问题,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汉景帝时期就开始削弱藩国,地方王国控制的区域只可能越来越小,不会越来越大,D项错误。

故选C。

12.(2017全国Ⅰ卷,33)表3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D

13.(2017全国Ⅲ卷,26)表1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

20以下

24

17.3%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答案】A

14.(2017北京卷,18)据图8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答案】C

【解析】材料中仅仅涉及是1959年的百货零售网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完成是1956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1957年,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我;根据材料中1994年,北京的百货零售网点急剧增多,主要是因为1992年深化改革开放,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C项正确;加入世贸组织是2001年,与图表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5.(2017江苏卷,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主题时间

1880—1889

1890—1899年

1900—1907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答案】D

16.(2017江苏卷,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1990年

2003年

低收入

32

24

28

27

40

49

中等收入

14

9

39

36

47

55

高收入

3

2

33

27

64

71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答案】D

【解析】高收入国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减少是因为高收入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是对农业的忽视,故A项错误;中低收入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最高,其次是工业,农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中低收入国家产业没有实现均衡发展,故B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没有实现平衡发展,如高收入国家农业比重太低,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都是农业和工业的比例减少,服务业的比例增加,表明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故D项正确。

17.(2016海南卷,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

1950年

1970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

【答案】A

18.(2016上海卷,23)右图反映了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的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改订新约运动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民族经济发展D.北伐战争爆发

【答案】A

【解析】改订新约运动,国民政府逐渐实现关税自主,有利于提高关税收入,故A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是前提条件但不是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民族经济发展出现在1913年之前,因此不是近代中国关税总收入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爆发于1926年,在1913年之后,不是关税总收入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19.(2016上海卷,28)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日建交

【答案】A

20.(2016江苏卷,9)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A

21.(2016江苏卷,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答案】D

【解析】从上图可知,从1801年到1901年,英国农业、林业、渔业发展总体来说变化不大,但略有起伏,因此不能说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故A项错误;从上图可知,贸易和运输业,制造业、煤矿业和建筑行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收入的增长明显高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说明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相符,故B项错误;从上图可知,来自政府、专业机构、国内服务行业以及海外的收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收入远远高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体现了工业化的阶段特征,故C项错误;从上图可知,英国从1801年到1901年,国民经济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显著增加,国民总收入也显著增加,两者是相一致的,故D项正确。

【模拟演练】

1.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

万两)

分类

1686年

1753年

1812年

全国关税总额

122.0

459.6

481.0

运河诸关税额

61.6

150.5

140.0

沿海诸关税额

18.2

103.2

177.5

长江诸关税额

37.3

114.6

134.7

上表主要表明()

A.近代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

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

【答案】C

2.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

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出现的频度

0.78%

2.45%

25.14%

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革命”一词出现频度最高的时段为1923~1926年,由于国共合作出师北伐,因此“革命”成为了一个高频度词,故选C项。

3.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

该表可以说明()

1960年第一季度

1975年第一季度

1985年第一季度

积极报道

0

2

51

消极报道

323

81

88

中性报道

16

10

224

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

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

【答案】A

4.读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

公担)

年代

茶叶

蚕丝

大豆

棉花

1871~1873年

1022159

37529

57506

8486

1891~1893年

1055064

59946

760522

290417

上表信息反映了()

A.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B.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

【答案】A

【解析】据题干数据,可知19世纪后期外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要农产品对外出口不同程度出现增长,导致中国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故选A项。

5.读下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

【答案】B

【解析】观察图中数据变化,可知清中晚期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政府工商业税收显著增加,故选B项。

6.对1950~1956年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变化趋势的原因解读,准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答案】C

7.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增速趋势示意图。

下列有关解读正确的是()

A.总体上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1958年后基本实现工业化

C.60年代出现农业反超工业

D.国家方针政策影响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依据数轴反映的信息:

从1958年,至1960年,农业和工业比例失调;从50年代至60年代,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以经济的发展由国家统一管理,因此深受国家方针政策的影响,故选D项。

8.下图为《中国(1952~2008年)城市化率曲线图》,其中城市化率出现最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三年经济困难人口大量减少B.国民经济调整精简城镇人口

C.城市知识青年大量上山下乡D.“左”倾错误导致工业生产缩减

【答案】B

9.下面是1929年至1932年中国进口日本胶鞋数量变化示意图(单位:

万双)。

导致图中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受政治形势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影响

B.世界局势突变,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

C.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关税大幅度减少

D.国内政局动荡,市场对胶鞋需求量缩减

【答案】A

【解析】观察题干时间及数据变化,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对日本的经济扩张起到抵制作用,故选A项。

10.读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

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

时间

结果

1832年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1867年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884年

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

1918年

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

1928年

21岁以上女子获得选举权

1969年

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

A.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B.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

C.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D.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

【答案】B

【解析】观察表中变化,从1832年到1969年英国的民主范围不断扩大,体现了民主的渐进性特点,故选B项。

11.历史学家统计了英国1700年到1959年城市化发展进程,对下面曲线图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A.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20世纪初期发展最为迅速

B.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发展较为迅速

C.城市化发展较为迅速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英国大量向海外移民导致了农村人口减少

【答案】C

12.下图是英国部分年代棉纺织品出口价值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B.棉纺织业部门的系列创新

C.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D.棉纺织手工工场不断增多

【答案】B

【解析】从1765年珍妮纺纱机出现之后,图表中棉纺织品出口价值连年攀升,说明棉纺织部门的机械创新成果显著,故选B项。

13.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

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

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

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答案】D

14.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促进图中①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B.与苏联“冷战”的升级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答案】A

【解析】观察图中时间,可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这是图中①时段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选A项。

15.素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