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912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33 大小:23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3页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2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docx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1.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王大将军始下①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乘中鸣云露车径前②,曰:

“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

“事克,当相用为荆州。

”既而忘之,以为南郡。

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

后兼三公③,署④数十人为官属。

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

于时称其知人。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始下”:

指晋明帝时王敦起兵造反,东下京都一事。

②中鸣云露车:

一种车子,车上有望楼以窥敌进退。

中鸣,指云车中设置鼓锣,指挥军队进退。

③三公:

指三公尚书。

④署:

任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进而捷/捷足先登

B.事克,当相用为荆州/攻无不克

C.明帝收朗,欲杀之/收放自如

D.帝寻崩,得免/寻欢作乐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4.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杨朗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阅读下列语段。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阮光禄:

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

地名,在浙江嵊县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意欲借而不敢言(________)

(2)遂焚之(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7.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后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④尊君在不________

10.11.翻译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

12.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干,字雄飞,桐庐人。

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

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

家贫,蓄古琴①,行吟醉卧以自娱。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

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

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

“弟子已折桂②,先生犹灌园。

”咸通末卒。

门人相与论德谋迹。

谥曰玄英先生。

古黔娄先生死③,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

“先生终,何以谥?

”妻曰:

“以‘康’。

”参曰:

“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

”妻曰:

“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④,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

”方子,韦布之士⑤,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

(注):

①蓄:

保存。

②比喻科举及第。

③黔娄:

春秋时齐国的贤士。

④钟:

中国古代计量单位。

⑤指平民。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见干器之(__________)

(2)辄造主人(__________)

(3)门人相与论德谋迹(__________)(4)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

15.给下列句子断句(限断2处)

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

1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

(2)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粟三十钟,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17.结合文章分析,方干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操行介洁①,为邑人所敬。

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家至贫,常终日绝食②,邻里或以薄少③致馈。

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

隆寒披纸裘④,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

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

“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勤耳,受之无伤也。

”日章笑答曰:

“一衣与万钟⑤等耳傥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卒辞之。

(选自《容斋随笔》)

(注)①介洁:

耿介高洁。

②绝食:

没有吃的。

③薄少:

微薄的东西。

④纸裘:

像纸一样薄的棉裘。

⑤万钟:

优厚的俸禄。

⑥傥:

假如。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家至贫(________)

(2)县尉谢生遗以袭衣(________)

(3)先生未尝有求(________)

(4)卒辞之(________)

1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一衣与万钟等耳傥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2)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21.无论是“卒不以求人”,还是“卒辞之”,周日章都遵循着自己做人的准则:

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22.联系全文,“县尉谢生遗以袭衣”的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谓沛父兄曰:

“游子悲故乡。

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①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②,道旧故为笑乐。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高祖曰:

“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

”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③。

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沛父兄皆顿首曰:

“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高祖曰:

“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④故反我为魏。

”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复,免除赋税徭役。

②驩,同欢。

③献,敬献牛、酒等礼物。

④雍齿,原是刘邦部将,后反叛刘邦,被杀。

23.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相同的一项是()

A.立三丈之木B.曾子之妻之市

C.楚王闻之D.实是欲界之仙都

2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B.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C.因为沛县的百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D.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25.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悉召故人(____)

②吾虽都关中(____)

③沛父兄诸母故人(_____)

④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_____)

2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出自《答谢中书书》)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小题。

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

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仆,俟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

“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节选自《北史·祖莹传》)

2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②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28.根据选段内容,概括说说祖莹“声誉甚盛”的原因。

29.《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卒或有所闻”,本文中祖莹成为“圣小儿”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3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3)是亦不可以已乎

3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说理,以“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舍生取义。

B.文中提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见孟子也在宣扬“性本善”的思想。

C.文中提到“一箪食,一豆羹”,意图以行道之人不接受的事实从反面论证“义重于生”,进而体现“舍生取义”。

D.孟子散文气势充沛,善用排比。

如第二段就运用排比句对“不辩礼义而贪图富贵者”给予有力的批判,极具鼓动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33.解释下面句中的词。

(1)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

(2)陶后鲜有闻闻(________)

(3)待到山花烂漫时待(________)

34.翻译下面的句子。

莲,花之君子者也。

35.请你说说(乙)词的情感基调。

36.(甲)文用______、______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______、______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37.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3)去后乃至

39.翻译句子

(1)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综合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等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B.文中的“友人”言而无信却有指责他人,但受到批评后知错能改。

C.远方的言行表现出良好的家庭教养和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D.本文语言朴实、剪裁得体,没有刻意地运用写作技巧,给人真实自然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41.解释下面句中画横线的词。

⑴公亦以此自矜

⑵睨之久而不去

⑶但微颔之

⑷康肃笑而遣之

42.翻译下面句子。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⑵尔安敢轻吾射!

43.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44.这则文言文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不可久居

4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7.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8.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9.《爱莲说》中提到菊和牡丹的用意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文定以左拾遗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文定自帘下熟视不语。

后文定三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皆得班①行,而此奴竟不沾禄。

奴乘问再拜曰:

“某事相公最久,凡后于某者皆得官矣,相公独遗某,何也?

”因泣下不止。

文定曰:

“我欲不言,尔乃怨我。

尔忆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事乎?

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吾备位②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以盗贼辱荐耶?

念汝事我久,予汝钱三百千,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宜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

”奴震骇,泣拜而去。

(注释)①班行:

朝官位次,这里指官位。

②备位:

徒在其位,只是凑数,自谦。

5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中(________)

(2)相公独遗某(_________)

51.下列对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本不想说,你又会恨我

B.我欲望不多,你又会恨我

C.我本不想说,你不会恨我

D.我欲望不多,你不会恨我

52.对家奴偷银器,张文定的表现是______(用原文回答);张文定的用人原则是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述)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5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

约定。

B.太丘舍去:

离开。

C.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D.下车引之:

引路。

54.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5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陈元方当时才七岁,只是在门口玩,而不是在等父亲的朋友。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自己的父亲。

(题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56.(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心乐之(以……为乐)

B.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凄神寒骨(使……感到凄凉)

D.以其境过清(凄清)乃记之而去(离开)

57.(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乃记之而去”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而望B.学而时习之

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D.出淤泥而不染

58.(小题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59.(小题4)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

60.(小题5)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

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小石潭是一个僻静幽深的地方。

C.作者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

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接着又写潭周围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实则以乐衬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鸟说

(清)戴名世

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声官官②然者。

即而视之,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③,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觳⑤,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

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奚⑥不深山之适⑦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⑧!

(注释)①日:

有一天,②官(guān)官:

拟声词,二鸟相和之声。

③盏:

杯。

④掬,捧。

⑤觳(hú):

初生的小鸟儿。

⑥奚;为什么。

⑦适:

到。

⑧彼其以世路为甚宽也哉:

意思是,人生的道路并不很宽。

6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

(1)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去(_____)

(2)小不能盈掬盈(_____)

(3)辄息于屋上辄(_____)

(4)手下,鸣乃已已(_____)

62.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读书之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则二鸟巢于其枝干之间/皆以美于徐公

C.不知其何鸟也/其真不知马也

D.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好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

(2)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64.请谈谈读了本文后你感悟到了什么。

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来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间隔)B.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C.公将驰之(驱车追赶)D.望其旗靡(倒下)

6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公与之乘

C.公将鼓之D.登轼而望之

6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曹刿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B.文章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鲁庄公求胜欲望强烈,善于把握战机的形象表现得神情毕现。

C.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大国难测,怕有埋伏,所以要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D.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①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②,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③,虽多忌克④,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⑤循默⑥,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太祖:

指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

②薨:

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做“薨”。

③岸谷:

形容人严肃刚正。

④忌克,为人妒忌刻薄,也作“忌刻”。

⑤龌龊:

这里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⑥循默:

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