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4993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docx

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模拟卷5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避,那就是浮躁的风气。

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

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喧嚣的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

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

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

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

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

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

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

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心躁”而无法“心一”。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

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

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

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

《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为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

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

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

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

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

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几乎让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这也是许多人欲言难言的一种困惑。

B.浮躁是喧嚣的本质,它会让人们内心失衡、不沉稳,失去定力,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

C.一些地方的工程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是因为工程负责方一心求快而忽视了施工的细节和质量。

D.如果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这就会使社会中多个行业的人们变得急于求成,最终结果却往往是大事难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具有辩证的色彩,作者引用了社会上的某种说法,认为“这话虽有些偏激”,既表明了对这种说法的态度,也自然地引出了话题。

B.文中多处使用引用论证,如第三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形象地讽刺了表面勤奋忙碌的人,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具有感染力。

C.文中多处使用排比,如第四段“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就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深化了中心论点,得出“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这一结论,号召人们应在喧嚣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浮华世界,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无可非议的追求和欲望,而且这种追求和欲望也会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

B.尽管今天的社会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但人们不应忘掉的是“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这一恒定不变的规律。

C.作者引用《道德经》“静为躁君”“躁则失君”,是为了证明静与躁有着一种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

D.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进而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的宁静心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静夜品瓷

程应峰

夜静时分,忽地就想到了景德镇,想到了多年前不经意打碎的一只来自景德镇的薄胎青花瓷瓶,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首诗,想到了诗中所写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牵动心中万千愁绪”的情景,这情景,竟然一直存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都是因为瓷器。

瓷器这东西,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故事,每一片温润都是一种情怀,每一缕光泽都闪烁着离奇的色彩,它总是古色古香、不着痕迹地将生活的美和好嵌入一个人的生命。

我有两次抵达景德镇的经历,一次是在梦里,一次是在梦外,这两次都披着夜色,悄悄的,静静的,没有喧闹和喧哗,我却分明听见质地优雅的瓷器的声音天籁般传来。

这声音,沾染着浓重的人文气息,漫溢华宇,贯穿古今,美轮美奂,直入心扉。

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景德镇总是陷在瓷器里。

这里的花盆是瓷的,灯杆是瓷的,景观是瓷的,图案装饰也是瓷片镶嵌而成。

比比皆是的商铺,摆放着五花八门的瓷器,旅馆、饭店、广场、游乐园,哪里都泛现着瓷器的光泽。

那些看起来无处不在的,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瓷器,总是旗帜鲜明地撞入眼帘,令人心怡而感叹。

就像有人说的,景德镇的瓷,比汉语里的词还要多得多哩。

灯影笼罩下的瓷都,是值得慢慢品味的。

无须外在的叩击,这满街满巷遍布的瓷,就可以层层叠叠地在心中回响起来,回响起千年的美丽和沧桑。

如此美妙的去处,如此美妙的音韵,是值得在静夜中、在灯影月色里、在行云流水处细细品味的。

走过一家乐器店,我看见了各种瓷乐器:

瓷排箫、陶埙、瓷琴、瓷二胡、瓷唢呐、蓝斑腰鼓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我不知道它们究竟能散发出怎样不同凡响的音韵,但在我的想象中,它们一定有着或厚重,或悠远,或美丽多姿,或情意绵绵的音韵,这音韵,有着不可抵御的诱惑力。

回转,静坐宾馆大堂,入目的博物架上,“荷花碗”“旋纹樽”“荷叶口瓶”……在声光电的策动下呈现出古朴、娴雅、沉静、大气之神韵,那优美的形态、别致的釉色、含蓄的花纹生动而传神,教人观之再三,不舍移步离去。

是啊,最美的瓷器如淑女,最精致的瓷器如少女,就算在幽幽暗暗里,明明灭灭中,也能感受其晶莹剔透的质地,滑润如玉的釉面,以及迷离状态下所具有的神秘温润的气息。

这聚集着东方女性纯洁、温柔、细腻、内敛品性的瓷器啊,究竟蕴涵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命美丽?

透过眼前的瓷器,所能体验的,除了窑变的神奇,还有空明无尘的人间趣味。

无论读瓷还是听瓷,都需要慢慢慢慢地品。

用心品了,就能品出它的源远,品出人类卓越的智慧,品出属于它的春花秋月,品出它所承载的历史蕴含。

用心品瓷,可以让人沉入或清新或愉悦或凝重的人生境界里,继而在思想的枝丫上,长出簇新的可以自由飞翔的芽叶来。

(选自《文学与人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夜静时分想到的一只薄胎青花瓷瓶”及因此而想到的“一根白发,掉落在洁白的瓷盘上”的诗句开头,既呼应题目,又增添了文化气息。

B.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就像大都市总是陷落在繁华里一样”“最美的瓷器如淑女”,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

C.文章开头从夜静时分想起瓷器写起,然后展开梦里梦外听瓷与读瓷的经历,随之触发人生的思考,构思巧妙,感情真挚。

D.文章总体上运用了象征手法,字面上写品瓷,实际上是借品瓷写人生,强调人们要像品读瓷器一样品读人生独特的滋味。

5.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全文看,作者静夜品瓷“品”出了哪些韵味?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所谓地震烈度,反映的是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影响遭受破坏的程度,包括建筑物损毁、自然景观变化等。

我国地震烈度分为12个等级,等级越高破坏越重。

其中6度及以上,建筑物将有被破坏现象。

一般而言,离震中越近,烈度值越大;离震中越远,烈度值越小。

地震烈度调查与评定是地震事件应对与处置工作的基础和依据。

一是为抗震救灾工作部署提供依据;二是为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奠定基础;三是为灾区恢复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摘编自《四川新闻网》)

材料二:

地震烈度

涉及地区

涉及面积

9度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

139平方千米

8度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大录乡、黑河乡、陵江乡、马家乡

778平方千米

7度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绵阳市平武县

3372平方千米

6度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红原县,绵阳市平武县;甘肃省陇南市文县,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迭部县

14006平方千米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裂度图

材料三:

根据大量现场调查数据、仪器观测,以及对本地区历次地震震害相关研究的归纳,本次九寨沟地震灾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此次地震震级大,达到了7.0级;震源偏深,有20千米;地震影响范围除四川外,还包括甘肃部分地区。

但重灾区除景区人口集中外,其他区域村寨稀疏,总体人口密度较低,加之当地防震减灾能力近年来不断提升,因而本次地震人员伤亡和建筑物损毁程度都远低于青海玉树7.1级、四川芦山7.0级、云南鲁甸6.5级地震。

二是九寨沟县及附近区域设防烈度为8度,震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水平较高,抗震性能总体较好,特别是经过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后的新建建筑达到了抗震设防要求,经受住了此次地震的考验。

四川省地震、住建等有关部门近年来加强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和指导,从建筑设计、工匠培训、宣传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工作,在这次地震中充分显现了成效。

景区及城镇建筑物多采用了框架结构,乡村传统民居多采用穿斗木结构,抗震性能较强,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的比例很低,有效减少了人员伤亡。

三是本次地震对九寨沟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旅游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造成较严重破坏,对当地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当地政府正在科学审慎地制定自然遗产保护和恢复重建方案。

四是震区属于高山峡谷区,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导致人员伤亡和部分道路交通中断,增加了救援和人员转移安置难度。

(摘编自《经济观察网》)

材料四:

地震不仁,九寨沟火花海和诺日朗瀑布,都是“造化钟神秀”,孕育不止几千年(诺日朗瀑布形成时间至少数万年),而今却近乎被毁于一旦,实在令人惋惜。

去过这两个景点的人或许会“痛其失”,而没去过的人则普遍遗憾还没去过,毕竟今后这两个景点能否恢复如初,还很难说。

网上很多人讨论该不该对震后受损景点进行人工修复。

就目前看,学界专家倾向于以自然修复为主:

九寨沟景色形成于自然地理演化过程中,有些决口或漏点固然可以进行人工修补,道路系统、旅游接待系统等也可适度修复,但生态恢复则要看“天”。

受损景区恢复,没法“一键修复”、一蹴而就,还得尊重自然规律。

无论是当地政府、景区管理者还是社会大众,对此都应有起码的预估。

在九寨沟景区对外开放摁下“暂停键”之后,要有供其自然修复的时间。

九寨沟是旅游胜地,当地财政收入也形成了“旅游依赖”。

景区进入恢复期,意味着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来源被切断,有些民众生活也面临“断炊”风险。

饶是如此,景区修复也得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当地政府、景区管理方也得抑制住“靠景吃景”的冲动,有些该“慢慢来”的争不得,对于什么时候能恢复开放,要眼光长远、作长远打算,其规划也要和重建及生态恢复的进度统筹考虑。

(摘编自《新京报》)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震烈度能够反映地震发生地建筑物的损毁、自然景观变化的严重程度,破坏越严重,地震烈度值越大。

B.对九寨沟地震烈度的调查与评定能为其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并且能为四川省的地震防范提供帮助。

C.虽然四川九寨沟地震为7.0级地震,但并不是受灾地区都是7.0级,九寨沟县漳扎镇地震烈度达到了9度。

D.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舟曲县、迭部县因为离震中相对较远,所以地震烈度值相对较低。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旅游基础设施破坏严重,近期九寨沟景区很难对外开放,当地财政应该会受到影响。

B.此次地震虽然影响范围较大,但因所处区域村寨稀疏,人口密度较低,所以造成的破坏与之前的几次同级别地震相比并不大。

C.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加强了抗震设防管理和指导,九寨沟景区及周围城镇建筑物都采用框架结构,所以房屋倒塌和严重损毁的比例很低。

D.此次地震,诺日朗瀑布、火花海景点几乎完全被毁,令人痛惜,之前没有去过九寨沟的人将再也看不到这样的美景。

E.九寨沟所处地区属于高山峡谷区,所以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较为严重,这给灾后救助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做好景区的灾后重建工作。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

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

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

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

正德六年,入为御史。

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

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

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

“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暱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

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

”不报。

出按凤阳。

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

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

“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

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

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

”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

钱宁素暱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

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倖,尤善宁。

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

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

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

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

久之,擢知州。

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

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

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

贼无所容,遂就擒灭。

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

卒于官。

(选自《明史·张士隆传》,有删改)

 ①梃:

棍棒。

②驺:

古代驾车的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暱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暱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暱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暱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试,亦称秋闱,明清两代在京城举行的每三年一次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为“会元”。

B.正德为年号。

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

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侍卫亲军和仪仗队。

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

明代中叶后期,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从弟,即堂弟。

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中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倖,尤善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秋风辞

刘彻[注]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E.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情感丰富深沉。

15.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师说》中韩愈感慨从师的风尚没有得到流传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认为有的老师只能教孩子们读书断句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个别地方酿出了一届领导班子近三成被查、“政治塌方”的恶果,让人痛不欲生。

②受强冷空气影响,黑龙江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空中喷温水秒变冰雾,地面倒水瞬间结冰,人们在室内座位上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③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④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⑤风骨不仅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些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

⑥“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A.①②⑤B.①②④C.③④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位年轻司机在经过斑马线时不仅不礼让行人,还和行人发生了争吵、推搡,交警及时赶到,对这件事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他的这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得知这一消息,几个科研所的朋友纷纷打来电话对他表示祝贺。

C.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公益会逐渐成为重要的慈善渠道,人们的公益之心也会不断被激活、聚集、重塑,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D.农作物纯净度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在土壤污染较重的地区,如何避免污染元素在作物中不被代际传播,是育种家们面临的难题。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