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5062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docx

南京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

南京市2009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

生  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第Ⅰ卷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第Ⅰ卷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Ⅱ卷答案写在答卷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下列关于蛋自质的论述,正确的是

A.每种蛋白质都含有C、H、O、N、S等元素

B.每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都有肽键

C.蛋白质是调节新陈代谢的唯一物质

D.酶都是蛋白质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以储存能量的形式存在的糖类分别是

A.葡萄糖、淀粉B.葡萄糖、糖原C.纤维素、淀粉D.糖原、淀粉

3.下列生物中结构与其他3种显著不同的是

A.乳酸菌B.蓝藻C.大肠杆菌D.酵母菌

4.细胞中具有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膜结构有

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内质网④核糖体⑤中心体⑥染色体⑦核膜⑧高尔基体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⑧D.①②③⑦⑧

5.右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亚显教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B.⑦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C.②与⑥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D.②产生O2的被①利用,穿过了4层磷脂分子

6.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表示一个腺嘌呤

B.分子中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

C.其结构简式为A—T~P~P

D.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7.下图为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的速率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c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Ⅱ比Ⅰ反应速率慢的原因是温度低使酶活性降低

C.bc段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是底物浓度

D.在a点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8.细胞中的葡萄糖只有通过有氧呼吸才能产生的是

A.丙酮酸B.CO2C.H2OD.ATP

9.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C.细胞凋亡是因为环境因素的突然变化所导致的细胞死亡

D.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10.将3种植物组织细胞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如下状态,请推测在未发生如图变化情况之前,3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

A.a>b>cB.aa>cD.b

11.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A.核苷酸B.核酸C.DNAD.RNA

12.关于染色体、DNA、基因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是染色体的唯一成分B.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C.基因是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D.三者的基本结构单位都是核糖核苷酸

1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

A.显性性状B.性状分离C.相对性状D.隐性性状

14.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同源染色体联会B.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着丝粒分裂

l5.某纯合红花植物与另一纯合白花植物杂交,F1在低温强光下开红花,在高温荫蔽处则开

白花,这一实例说明

A.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B.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D.表现型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16.欲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杂交B.观察C.测交D.自交

17.人的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下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图中Ⅱ—10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

A.Ⅰ—1B.Ⅰ—2C.Ⅱ—4D.Ⅱ—6

18.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用纯种的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作亲本,F2中选育出矮秆抗病类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为

A.1/16B.3/16C.2/3D.1/3

19.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有关的是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个别染色体增加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0.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体属于单倍体

B.“猫叫综合症”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

D.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1.下列控制遗传病最有效的方法是

A.改善人类生存环境B.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C.提倡和实行优生D.实行计划生育

22.某种群中,基因型AA个体占25%,Aa个体占60%,那么基因A和a的频率为

A.50%和50%B.25%和75%

C.55%和45%D.30%和70%

2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B.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C.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困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4.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糖尿病B.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C.细胞代谢紊乱D.渗透压下降

25.下列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B淋巴细胞B.效应B细胞C.T淋巴细胞D.效应T细胞

26.下列实验中,甲、乙表示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表示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右生长B.乙向右生长C.丙向左生长D.丁向左生长

27.下列关于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

B.在突触间传导是单向的

C.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电信号

D.在突触间传导是电信号

28.右图是某种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

B.图中d点表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

C.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a点

D.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主要是因为食物减少,天敌增加

29.以下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B.过量砍伐的森林上的演营

C.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D.裸岩上的演替

30.下列信息传递的类型中.属于物理传递形式的是

A.警犬嗅寻毒品B.蜜蜂跳舞

C.昆虫性外激素引诱异性前来交尾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

31.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温上升B.全球性水资源短缺

C.植被的破坏D.频繁的沙尘暴

32.在“草→兔→红弧→狼”这条食物链中,红狐所属的消费者类别及所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

A.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D.三级清费者,第二营养级

33.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A.解离—染色—漂洗—制片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制片—染色—解离—漂洗D.制片—解离—漂洗—染色

34.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

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cm处

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④调节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⑤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⑦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正中央

A.①③②④⑤⑦⑧⑥B.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④③①⑦②⑥⑤⑧D.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3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变量(自变量)

反应变量(因变量)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是否通入氧气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程度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

淀粉、蔗糖

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有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60℃热水、沸水、冰块)

加碘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0.3g/mL的蔗糖溶液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6分)根据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图回答:

(1)图甲中①过程的能量转化是____▲___;科学家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

(2)[H]在图乙中的____▲___处被利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于乙图中的___▲___处。

(填字母)

(3)由图丙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生态因子有___▲__;在图中的a点时,突然停止光照,细胞中C5含量变化是____▲____。

37.(6分)左下图是某个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右下图是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请分析回答:

(1)该动物体细胞内有染色体_▲_条。

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示意图是__▲___。

(2)曲线图中a~b段DNA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

示意图A、B、C中,

与曲线图c~d段相对应的细胞是__▲___。

(3)若该动物体细胞内有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它们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B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组成为__▲__;若该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杂交,则产生基因型为YyRr个体的概率是__▲__。

38.(6分)研究与“遗传物质”、“生物进化”及“人体稳态”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1)在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过程中,科学家以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在此实验中,用32P、35S标记的分别是噬菌体的__▲__,通过此研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

(2)下图是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

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4个

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物种A进化为物种B、C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和地理隔离;甲岛上的物种B迁到乙岛后,不与物种C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B与C之间形成了__▲__。

(3)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稳态的维持主要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控。

例如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__▲__等的分泌量会减少,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

39.(6分)下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图B为食物网示意图,图C为某地区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__▲__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填数字序号)等。

(2)若②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

若兔体内有机物增加10克,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_▲___克。

(3)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__▲___。

(4)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图C所示的人口年龄组成属于__▲___型。

40.(6分)萘乙酸(NAA)是科学家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和筛选的在结构和生理作用方面与生长素相似的物质,其生理作用也与浓度密切相关,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原理:

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性,即__▲__。

二、实验过程与方法:

(1)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2)实验:

①将插条分别甩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②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3)记录:

小组分工,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2)插条若没有生出不定根,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

(3)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__▲__。

(4)每组都选取10根插条,其目的是__▲__。

南京市2009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调研卷

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D

D

A

D

C

C

A

A

C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D

D

D

B

D

B

A

C

C

C

C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D

C

D

D

C

C

B

B

A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

(1)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2)B   A

(3)CO2浓度、光照强度     减少

37.

(1)4B

(2)在间期完成DNA的复制B和C

(3)YyRr1/4

38.

(1)DNA和蛋白质    DNA是遗传物质

(2)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

(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

39.

(1)光合     ③④

(2)竞争和捕食50

(3)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4)增长

40.两重  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

三、

(1)300—500mg/L萘乙酸是促进山茶花插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2)萘乙酸的浓度过高

(3)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减少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