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51955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docx

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届北京市通州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摸底考试

生物试题(解析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中的酶都属于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ATP的含量受光照强度影响

C.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

D.纤维素可以为植物细胞直接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少数酶灭的化学本质是RNA,A项错误;植物叶肉细胞可以通过光反应合成ATP,ATP的含量受光照强度影响,B项正确;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承担者,C项错误;纤维素作为植物的结构多糖,不参与提供能量,D项错误。

2.乙肝病毒是能够侵染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细胞的DNA病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接种到灭菌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分离

B.乙肝病毒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病毒进入肝脏细胞只能合成一种蛋白质

D.病毒的繁殖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

【答案】D

【解析】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内才能表现生命现象,繁殖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物质和能量,A项错误,D项正确;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B项错误;病毒进入肝脏细胞,需要合成外壳蛋白和多种酶,C项错误。

3.下列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催化的专一性时,可用碘液进行鉴定

B.低倍镜下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疏松不规则

C.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观察

D.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

【答案】C

【解析】碘液只能检测淀粉的有无,不能检测蔗糖的有无,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催化的专一性时,应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A项错误;低倍镜下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B项错误;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时,叶绿体位于原生质层中,可作为原生质层收缩的标志,C项正确;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会导致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滤纸条上不出现色素带,D项错误。

【点睛】探究酶的的专一性实验设计: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反应物

淀粉溶液(等量)

淀粉

蔗糖

淀粉酶

蔗糖酶

淀粉酶

检测试剂

碘液

斐林试剂

现象

不出现蓝色

出现蓝色

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4.科学家利用酵母菌突变体进行研究,发现了参与囊泡运输的sec基因,其中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的差异如下:

酵母突变体

与野生型酵母的差异(电镜照片)

sec12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sec17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据表格中所给信息,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sec基因的突变促进分泌蛋白向细胞外分泌

B.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

C.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与内质网小泡的形成有关

D.细胞内的囊泡运输依赖于遗传信息的正常表达

【答案】A

【解析】sec12基因突变体中内质网特别大,应是无法形成囊泡向高尔基体转移,说明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与内质网小泡的形成有关,C项正确;sec17基因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说明内质网形成的囊泡无法与高尔基体结合,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能参与囊泡与高尔基体的融合,B项正确;sec基因的两种突变均会抑制分泌蛋白向细胞外分泌,A项错误;细胞内的囊泡运输依赖于sec基因的正常表达,D项正确。

5.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

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是甲、乙、丙、丁、戊

B.物种A比马铃薯更耐干旱

C.物种A在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

D.在丙溶液中物种A和马铃薯幼根细胞均发生渗透失水

【答案】C

【解析】幼根在高浓度溶液中会失水,质量减轻;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水,质量增加。

据图可知,丙溶液中幼根质量增加最大,则丙溶液浓高度最低,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由低到高依次是丙、戊、甲、丁、乙,A项错误;在同一种丙溶液中,马铃薯幼根吸水量大于物种A的幼根,说明马铃薯细胞液浓度大,马铃薯更耐旱,B项错误;物种A在与马铃薯幼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吸水,不能正常生长,C项正确;在丙溶液中物种A和马铃薯幼根细胞均发生渗透吸水,D选错误。

【点睛】本题容易判断A项正确,错因在于思维定式,认为横坐标甲、乙、丙、丁、戊浓度依次增大。

应根据不同溶液中细胞失水或吸水情况判断五种溶液的浓度。

6.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德里亚斯·鲍施教授研究小组构建了一些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类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也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物质。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类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

B.“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特性

C.“类细胞”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

D.“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TP

【答案】B

【解析】“类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基本支架应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A项正确;“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项错误;“类细胞”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物质,有能量供应,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C项正确;ATP可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TP,D项正确。

7.如图表示在最适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限制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酶量

B.若温度上升5℃,b点向下方移动

C.减少麦芽糖量,c点的催化速率一定下降

D.本实验能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

【答案】B

【解析】ab段催化速率随麦芽糖量增加而增加,说明限制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酶量,A项正确;图示曲线是最适条件下的催化速率曲线,温度上升5℃,超过了最适温度,催化速率下降,b点向下方移动,B项正确;减少麦芽糖量到b点对应的麦芽糖量,催化速率不会下降,C项错误;麦芽糖与其分解产物葡萄糖均为是还原糖,均可以与斐林试剂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本实验不能选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项错误。

8.科学家从动物的胰脏中分离到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Ub),能对细胞中的异常蛋白(靶蛋白)贴上“标签”,被贴标签的靶蛋白随即被蛋白酶水解,其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注:

AMP为一磷酸腺苷)

A.Ub为靶蛋白贴标签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B.靶蛋白水解过程与人消化道内蛋白质水解过程不同

C.Ub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D.Ub在靶蛋白水解过程中起到催化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Ub与靶蛋白的结合过程需要消耗ATP,A项正确;靶蛋白水解过程需要消耗ATP,人消化道内蛋白质水解过程不需要消耗ATP,B项正确;细胞中的异常蛋白被水解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Ub在靶蛋白水解过程中起到“标签”的作用,而不是催化作用,D项错误。

9.Calvin等人研究光合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在某种绿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时间的光照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在一定时间内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B.光照时间越长,固定积累的三碳化合物越多

C.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D.只要给予光照,放射性就会出现在[H]中

【答案】A

【解析】14CO2首先被固定为C3,C3经还原过程被用于合成各种有机物,在一定时间内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A项正确;C3不断被还原,光照时间长,固定积累的三碳化合物不会越来越多,B项错误;固定、还原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短时间光照,放射性物质不会出现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C项错误;用14CO2进行标记实验,光照短时间内放射性不会出现在NADOH中,D项错误。

10.为研究某植物对盐的耐受性,进行了不同盐浓度对其最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根相对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盐浓度

(mmol·L-1)

最大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呼吸速率

(μmolCO2·m-2·s-1)

根相对电导率

(%)

0

31.65

1.44

27.2

100

36.59

1.37

26.9

500

31.75

1.59

33.1

900

14.45

2.63

71.3

(相对电导率表示处理细胞与正常细胞渗出液体中的电解质含量之比,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

A.低盐环境下,细胞中有机物积累量高于高盐组

B.高盐环境可能破坏了生物膜结构导致电解质外渗

C.高盐环境通过影响细胞吸水进而影响光合速率

D.随着盐浓度的提高,细胞呼吸速率会持续增大

【答案】D

【解析】据表可知,盐浓度为100mmol·L-1时,最大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即细胞中有机物积累量最高,说明低盐环境下,细胞中有机物积累量高于高盐组,A项正确;高盐环境下,根相对电导率增加,说明高盐环境可能破坏了生物膜结构导致电解质外渗,B项正确;高盐环境下根细胞吸水困难,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减慢,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C项正确;盐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失水死亡,导致呼吸作用停止,D项错误。

11.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消耗的能量往往多于分裂期

B.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

C.DNA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

D.分裂末期DNA含量恢复的原因是着丝点发生了分裂

【答案】D

【解析】在分裂间期,需要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消耗的能量往往多于分裂期,A项正确;据图可知,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B项正确;DNA含量的相对稳定、细胞体积与表面积的关系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两个因素,C项正确;分裂末期DNA含量恢复的原因是染色体平均分配进了两个子细胞,D项错误。

12.下图为某人体中肌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过程中部分基因表达情况的模式图,据图推断关于这三类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的遗传信息相同

B.含有的mRNA相同

C.含有的蛋白质种类完全不相同

D.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丢失

【答案】A

【解析】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保证了母细胞和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A项正确;人体中肌细胞、未成熟红细胞和神经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含有的mRNA不同,B项错误;不同细胞中有相同的基因表达,如呼吸酶基因,含有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C项错误;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项错误。

13.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在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神经细胞一般是过量的

B.神经细胞能够存活可能与获得生存因子有关

C.神经细胞的凋亡与基因表达无关

D.细胞凋亡能够调节神经细胞的数量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神经细胞一般是过量的,A项正确;神经细胞能够存活可能与是否获得靶细胞释放的生存因子有关,B项正确;神经细胞的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与基因表达有关,C项错误;细胞凋亡使神经细胞的数量保持一定水平,D项正确。

14.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

A.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

B.测交实验预期结果是高茎:

矮茎≈1∶1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

【答案】B

【解析】“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若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则测交实验预期结果是高茎:

矮茎≈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演绎推理内容的验证。

选B。

【点睛】本题易错选D项。

错因在于对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理解不清。

“若F1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则测交实验预期结果是高茎:

矮茎≈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属于演绎推理内容的验证。

15.某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植株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雌雄同体的植物细胞中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

B.基因型为BBEE和bbEE的植株杂交,应选择bbEE作母本

C.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9/16

D.在可育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BBEE和bbEE

【答案】C

【解析】雌雄同体的植物细胞中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A项正确;基因型为bbEE的植株没有雄蕊,只能作为母本,B项正确;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包括野生型和双雌蕊的可育植物,所占比例为(9/16)+(3/16)=12/16=3/4,C项错误;在可育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BBEE和bbEE,D项正确。

16.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以下说法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从功能看,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其上携带与性别相关的基因

B.从形态结构看,人类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存在着同源区段

C.从来源看,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

D.从减数分裂中的行为看,二者都能够联会、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答案】A

【解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都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其上携带与性别相关的基因,不能说明它们是一对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和Y染色体存在着同源区段可以说明二者是同源染色体;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方,Y染色体来自父方,可以说明二者是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联会、分离,说明二者是同源染色体。

选A。

17.对某种动物(2n=2)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以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丁细胞均为初级精母细胞B.乙、丙细胞都不含有染色单体

C.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乙、丁细胞内的两条染色体都发生了部分互换

【答案】D

【解析】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体,甲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丁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二者均为初级精母细胞,A项正确;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二者都不含有染色单体,B项、C项正确;乙中的两条染色体只有一条发生了部分互换,D项错误。

18.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用DNA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再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肺炎双球菌生长。

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细菌生长不需要DNA

B.补充R型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做“以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对照

D.直接证明S型细菌的DNA不是促进R型细菌转化的因素

【答案】C

【解析】用DNA酶处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再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可以与以S型细菌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实验形成对照,以证明是S型细菌的DNA,而不是其他物质使R型菌发生转化,选C。

19.下列关于遗传的分子基础的说法,错误的是

A.DNA和RNA都可以贮存遗传信息

B.DNA不能以RNA为模板合成

C.细胞中组成核酸的嘌呤数和嘧啶数不一定相同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

【答案】B

【解析】DNA和RNA的碱基排列顺序均可以贮存遗传信息,A项正确;DNA可以以RNA为模板经逆转录过程合成,B项错误;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双链DNA中嘌呤数与嘧啶数相等,RNA一般为单链,嘌呤数和嘧啶数比一定相等,所以细胞中组成核酸的嘌呤数和嘧啶数不一定相同,C项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判断D项错误。

错因在于对基因概念理解不全面。

教材中基因概念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理解时不应局限于这一表述,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20.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如果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则复制一次获得的2个DNA分子都各含有1条白色链和1条灰色链,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则第二次复制形成的4个DNA分子都含有一条黑色链,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白色链,2个DNA分子含有灰色链。

21.反义RNA是指与mRNA或其他RNA互补的小分子RNA,当其与特定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时,可阻断该基因的表达。

研究发现抑癌基因的一个邻近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其作用机理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将该反义RNA导入正常细胞,可能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B.反义RNA不能与DNA互补结合,故不能用其制作DNA探针

C.能够抑制该反义RNA形成的药物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

D.该反义RNA能与抑癌基因转录的mRNA的碱基序列互补

【答案】B

【解析】抑癌基因可以抑制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将该反义RNA导入正常细胞,可能使抑癌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导致正常细胞癌变,A项正确;反义RNA是由DNA转录形成,可以与DNA互补结合,可以用其制作DNA探针,B项错误;抑制该反义RNA形成的药物可以使抑癌基因正常表达,有助于预防癌症的发生,C项正确;该反义RNA与抑癌基因转录的mRNA可以进行碱基互补配对,阻止抑癌基因表达,D项正确。

22.人类2l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

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

据此所做判断正确的是

A.该患儿致病基因来自父亲

B.卵细胞21号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了该患儿

C.该患儿异常的原因是其父亲提供了含2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

D.该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为50%

【答案】C

【解析】该21三体综合征患儿含有两个“++—”标记,双亲中只有父亲含有“+”标记,正常精子中应只含有一个“+”,该患儿异常的原因是其父亲提供了含2条21号染色体的精子,但不含有致病基因,A项、B项错误,C项正确;无法预测该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D项错误。

【点睛】关于遗传病的“不一定”:

(1)患有遗传病不一定带有致病基因,如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

(2)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

(3)后天性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2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

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

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

A.显性突变B.隐性突变

C.Y染色体显性突变D.X染色体隐性突变

【答案】A

【解析】一条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可判断为显性突变,突变型为显性性状.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选A。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型、表现型

【名师点睛】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判定方法

(1)显性突变:

aa→Aa(当代表现)。

(2)隐性突变:

AA→Aa(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即为纯合体)。

(3)判定方法:

①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②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

24.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下列关于其变异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很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前者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扦插为无性繁殖,进行有丝分裂,没有基因重组,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种子为有性生殖形成,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结合,发生基因重组,也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C错,B正确。

二者表现型都会受环境影响,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5.下列有关几种育种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改良缺乏某种抗虫性状的水稻品种可采用基因工程育种获得

B.单倍体幼苗一般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成可育植株

C.人工诱变育种可产生新的基因,进而获得新性状

D.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优点的超级水稻是多倍体育种的结果

【答案】D

【解析】可通过基因工程把其他生物的抗虫基因转移到缺乏某种抗虫性状的水稻品种中,A项正确;单倍体幼苗一般高度不育,经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成为可育植株,B项正确;人工诱变育种可产生新的基因,进而获得新性状,C项正确;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优点的超级水稻是杂交育种的结果,D项错误。

2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个体遗传物质的改变

B.环境条件的改变会导致有利变异的发生

C.生物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C

【解析】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选择适应性的变异,而不是导致有利变异的发生,B项错误;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项错误。

27.下图为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属于效应器

B.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存在兴奋的传递和传导

D.在a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答案】B

【解析】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和屈肌,A项正确;膝跳反射不受大脑皮层控制,完成膝跳反射的反射中枢位于脊髓,B项错误;膝跳反射完成过程中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在突触处完成从一个神经元到下一个神经元的传递,C项正确;在a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未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

错因在于对感受器和效应器理解不正确。

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效应器不仅包括传出神经末梢,还包括传出神经末梢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8.下图是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