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230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三明一中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生物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三明一中2018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卷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器膜是细菌进行代谢的结构基础

B.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但细胞膜却是细胞的边界

C.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赤道板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D.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2.下列相关实验中变量的处理或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名称

处理

分析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

性的影响

将唾液和淀粉液混合后,将每

一组温度控制在37℃

控制无关变量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组密封,一组通入空气

控制自变量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

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比较各组插条生根的长度

检验因变量

探究影响人工生态瓶稳定

的因素

生态瓶应放在阳光下直接照射

控制因变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酶能大幅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是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

B.不同生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所含酶的种类不同

C.基因的表达需要酶和消耗ATP,暗反应也需要酶和消耗ATP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脂肪和双缩脲试剂可以检测酶的专一性

4.科研人员利用蓝色光脉冲促进了一种名为Brn2基因的表达,当Brn2蛋白足够多时,干细胞就会快速转化为神经元。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干细胞增殖受基因严格控制,是迁移到特定组织才分化的

B.Brn2基因的表达就可以使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

C.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干细胞与神经元相比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5.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中可以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

B.肝脏中①的葡萄糖浓度一定高于③

C.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均可与②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D.③和细胞内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物质交换

6.网络上有人将用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过的水果称之为“激素水果”,并众说纷纭。

乙烯和乙烯利都常被用于对水果进行催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乙烯由植物体内成熟的部位合成,并受植物基因组控制

B.用乙烯利催熟比用乙烯催熟具有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特点

C.人体内不存在乙烯和乙烯利的受体,所以吃用乙烯或乙烯利催熟的水果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

D.农业生产上应用乙烯利等植物上生长调节剂时,要遵循低浓度、少残留的原则

二、非选择题:

29.(10分)科研人员为探究高温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做了相关实验并测得部分数据结果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只研究图中五组数据,30℃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则30℃(填“是”或“不是”或“不一定是”)真光合速率的最大值,理由是。

(2)从气孔导度和叶肉细胞间隙C02浓度的角度分析,30℃培养条件下与40℃培养条件下相比,其光合作用固定C02速率,理由是。

(3)该实验结论是。

30.(8分)在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的潮间带,是一个以红树、半红树为主体的特有木本植物群落,这些植物根系非常发达,盘根错节屹立于滩涂中,具有保护海岸的作用,是内陆的天然屏障,素有“海岸卫士”之称。

回答下列问题:

(1)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护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调节气候等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白鹭落枝头,鱼蟹栖根底”,这体现了红树林群落的结构。

从群落水平上研究红树林,可以从群落的组成、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等方面展开研究,由此可见,研究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3)红树林能有效防止海洋赤潮的发生,其原因是。

31.(14分)为探究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配制4组灵芝多糖溶液,分别为低、中、高和最高剂量组。

将实验小鼠平均分组,每组10只,每天按20ml/千克体重灌胃灵芝多糖溶液。

对照组的处理是。

(2)30天后,测量实验小鼠的各项指标:

①测量并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脏器/体重比值)。

②测定溶血空斑数:

溶血空斑技术是一种用来测定B淋巴细胞数量和分泌抗体功能的体外实验方法。

具体操作为:

将绵羊红细胞作为注射到小鼠腹腔,4天后取其脾脏用处理并制成细胞悬浮液,与已知浓度的绵羊红细胞溶液混合,倾倒于琼脂薄层上,放入含(气体)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计数溶血空斑数。

③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指数:

DTH的发生与抗体无关,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强度正相关。

(3)实验结果如下:

剂量

胸腺指数(%)

脾指数(%)

溶血空斑数(×103)

DTH指数

0

0.26

0.35

3.17

19.5

0.25

0.38

3.52

20.8

0.29

0.35

3.78

20.7

0.29

0.35

3.84

23.2

最高

0.27

0.35

3.81

22.3

结果显示:

不同剂量的灵芝多糖溶液对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不显著。

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影响最显著的是剂量组。

(4)综上所述,灵芝多糖通过提高正常小鼠的功能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本实验所用小鼠均为徤康小鼠,若能增设的模型组,能更充分证明灵芝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

32.(10分)已知某开两性花的二倍体植物,其花色白色(a)与红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

育种工作人员在一株开满白花的植株上偶然发现了一朵红花,现欲对这朵红花变异性状进行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朵红花性状仅由环境条件改变所致,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加以验证。

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则假说成立。

(2)若该朵红花性状是由基因突变所致,则该突变最可能在过程中发生。

(3)育种人员让该朵红花进行自交得F1,F1中红花与白花的比值为5:

1,请尝试分析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4)要想快速获得纯合的红花植株品系,可采用的育种方法是,请简要叙述其育种过程。

38.【生物一一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已正式实施。

一些高龄产妇希望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圆二胎梦。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促性腺激素,而不通过服用雌激素来直接促进更多的卵泡发育,原因是。

(2)在体外受精前,医生借助超声波探测仪等工具用吸卵针从某女士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随后将取出的卵母细胞置于与中相似的环境,让它进一步发育成熟。

受精过程中,精子顶体内含有的顶体酶能协助精子穿过,接触卵黄膜。

(3)胚胎的早期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一样,都需要满足及相应的气体环境、营养等条件。

(4)对移植的胚胎进行性别鉴定时,要先从胚胎细胞中提取DNA,下列关于“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A.DNA在2mo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0.14mol/LNaCl溶液中的

B.实验中用冷却的酒精,可以进一步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C.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5)若做试管婴儿的夫妇中,妻子患有线粒体疾病(线粒体DNA缺陷),丈夫正常,则子女患病情况为。

若要获得健康的孩子,可通过特殊的设计试管婴儿技术即“三亲婴儿”(医生要去除女性捐赠者卵子中的细胞核,接着用母亲卵细胞中对应的遗传基因取而代之,最后再按照标准的试管婴儿技术进行培育)。

“三亲婴儿”的获得过程,除运用胚胎工程的技术手段外,还要特别运用技术。

三明一中2018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生物部分参考答案

1—6BBDDCA

29.(10分)

(1)不一定是没有测定相应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无法确定真光合速率数值

(2)大30℃培养条件下,气孔导度更大,外界环境中C02进入到叶肉细胞间隙更多,而滞留在叶肉细胞间隙C02浓度更低,则光合作用固定C02速率更大

(3)在20—40℃温度范围内,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降低趋势

30.(8分)

(1)间接

(2)垂直种群

(3)红树林中的植物能通过发达的根系有效吸收水体中的N、P等元素,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有害藻类进入红树林会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从而防止赤潮发生

31.(11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每天灌胃等量蒸馏水(清水)

(2)抗原(1分)胰蛋白酶(1分)二氧化碳和空气(02和CO2)(1分)

(3)高

(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低下

32.(10分)

(1)让这朵红花进行自交获得种子,将种子种下,若子代均为白花

(2)体细胞有丝分裂(合理都给分)

(3)含有a基因的花粉(或卵细胞)50%不育(或死亡)造成(合理都给分)

(4)单倍体育种取该朵红花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二倍体植株,选择开红花的植株即为所需的选育品种,收集其自交的种子即可留种。

38.(15分,除注明外,每空2分)

(1)过量的雌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影响卵巢的发育(3分)

(2)输卵管放射冠和透明带

(3)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和pH

(4)ABC

(5)全患病动物细胞核移植

赠送试卷:

2019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错误;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中[H]和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

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面积增大,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

海拔

(m)

土壤含

水量(%)

光照(%)

物种数目

灌木

草本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1050

29.8

20.9

3.1

3

5

16

1140

34.1

34.6

5.9

2

17

6

1160

7.9

28.3

15.8

1

9

20

1160

9.4

15.4

0.5

2

3

6

 

A.调査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

B.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

C.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D.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①研究对象:

同一时空内不同种群的集合体。

②研究问题:

物种组成(即丰富度和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群落的空间结构、各种群占据的位置、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问题。

【详解】统计该风景区的草本植物丰富度采用的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A错误;据表格数据分析,影响灌木层物种数目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和光照强度,B错误;据表格数据可知乔木层的丰富度为(3+2+1+2)/4=2;灌木层的丰富度为(5+17+9+3)/4=8.5;草本层的丰富度为(16+6+20+6)/4=12。

因此该景区植物丰富度由大到小依次是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C错误;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布,分布的对象是群落而不是种群,而乔木层中不同高度的喜鹊巢的分布对象是种群,因此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为素材,考查了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影响群落物种数目的因素、群落的结构等方面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6.6.无子西瓜是由二倍体(2n=22)与同源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植株。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杂交时,常选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二倍体植株作父本

B.三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

C.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若在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采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用四倍体植株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取其花粉涂在四倍体植株的柱头上,四倍体植株(44条)上产生的雌配子含有2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植株上产生的雄配子(11)结合,形成含有22+11=33条染色体的合子。

三倍体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理论上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

【详解】利用多倍体育种培育无子西瓜时,在二部体西瓜的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四倍体植株,以其作母本,用二倍体植株作父本,A正确;由分析可知,三倍体无籽西瓜含有33条染色体,其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不是成对存在的,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含有66条染色体,而不是含有33对同源染色体,B错误;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等植株均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短期内大量繁殖三倍体植株,可以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其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因为是无性繁殖,还可以保持三倍体无籽西瓜的优良性状,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后的练习题的变式应用,课后的练习题往往是精选的一些习题,甚至一些高考题就是课后练习题的一个变形,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课后习题精研、吃透。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多倍体育种的过程。

二、非选择题

7.7.下图为人口腔上皮细胞中某双链核酸分子的一小段核苷酸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中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一个核苷酸。

(2)人口腔上皮细胞中合成该类核酸的场所有__________。

有些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性。

(3)假设该核酸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

将其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则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____个G。

(4)若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__________;判断图示核酸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氧核糖

(2).4、2和3(3).细胞核、线粒体(4).核孔(5).选择(6).1200(7).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8).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

【解析】

【分析】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分为两大类: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G、C、T,核糖核苷酸的五碳糖为核糖,碱基为A、G、C、U。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核苷酸链中含有的碱基是A、T、C、G,说明其是脱氧核苷酸链的一部分,即组成该链的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含有的2和5代表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一分子核苷酸是由一分子4(磷酸)、一分子2(五碳糖)、一分子3(含氮碱基)构成。

(2)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及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核酸,但人体无叶绿体,因此核酸的合成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

mRNA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核膜上的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核孔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性,比如mRNA可以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中,而细胞核中的DNA则不能通过核孔。

(3)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40%,则C+G占60%,C+G=1000×60%=600个,则C=G=300个,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产生8个DNA分子。

其中第二次复制完成后,产生4个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完成后,产生8个DNA分子,从第二次复制完成到第三次复制完成,增加了4个DNA分子,因此该核酸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G碱基为300×4=1200个。

(4)利用染色法观察核酸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分布的状况,常使用的染色试剂是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液,由于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高,DNA分布的部位呈现绿色(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高,RNA分布的部位呈现红色),因此通过观察颜色判断DNA及RNA在细胞内的分布。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对于核酸的分类、基本组成单位和组成成分之间关系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要求学生识记核酸的组成及核苷酸组成、种类及水解产物。

8.8.人体在平静状态下,血液中一定浓度的C02对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是必要的。

人剧烈运动后,血液中C02浓度升高,通过刺激相关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产生兴奋,进而使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加速C02的排出。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中C02产生的场所是_________,以________方式排出细胞。

排出细胞的C02可通过____运输到达其作用部位,进而对呼吸活动进行调节。

(2)C02浓度升高时导致呼吸加快,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_。

人体深呼吸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人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这是一种_________(填“正反馈”“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严重肺气肿病人C02长时间潴留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对刺激作用产生适应,此时低02对相关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成为调节呼吸的主要刺激。

临床上治疗该类病人常常需要吸氧来缓解症状,但吸氧时不能吸入纯氧或氧浓度过高的氧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线粒体(基质)

(2).自由扩散(3).血液(体液)(4).神经一体液调节(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