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420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二鲁科版化学选修4练习册13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本质原因是(  )

A.原电池中溶液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有两根导线将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连接

C.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生成物为电子

D.电极上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会有电子的转移

2.关于如图1-3-1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图1-3-1

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3.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附近的SO

浓度逐渐增大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正极有O2逸出

D.铜片上有H2逸出,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

4.图1-3-2是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

卡号:

No.28 时间:

2014.1.18

实验后的记录:

①Zn为正极;Cu为负极

②H+向负极移动

③电子流动方向为Zn→Cu

④Cu极有H2产生

⑤若有0.2mol电子流过导线,锌片

溶解了6.5g

⑥电解质溶液pH不变

图1-3-2

卡片上的描述合理的是(  )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④

5.实验室中欲快速制取氢气,最好的方法应该是(  )

A.纯锌与稀H2SO4

B.纯锌与浓H2SO4

C.粗锌与稀HNO3

D.粗锌与稀H2SO4

6.某原电池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正确的组成是(  )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Cu

Zn

HCl

B

Zn

Cu

CuSO4

C

Cu

Zn

CuSO4

D

Cu

Zn

ZnCl2

7.盛NaOH溶液的烧杯中,用导线和电流表连接成原电池,装置如图1-3-3所示。

此电池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3-3

A.Mg比Al活泼,Mg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条表面虽有氧化膜,但可不必处理

C.该电池的内外电路中,电流均是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D.Al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

8.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

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某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Fe+2Fe3+===3Fe2+,与此电池反应不符的原电池是(  )

A.铜片、铁片、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B.石墨、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C.铁片、锌片、Fe2(SO4)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D.铜片、铁片、Fe(NO3)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

10.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后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图1-3-4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电子沿外导线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mol电子通过

11.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

下列不正确的是(  )

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Al+4OH--3e-===[Al(OH)4]-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Cu-2e-===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负极反应式为:

Cu-2e-===Cu2+

12.在如图1-3-5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泼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1-3-5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pH变大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流向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13.将图1-3-6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3-6

A.Cu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K+)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

14.如图1-3-7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1-3-7

A.Y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B.X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Y与滤纸接触处有氧气生成

D.X与滤纸接触处变红

15.根据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一个原电池:

2FeCl3+Fe===3FeCl2。

要求:

(1)画出此原电池的装置图,装置可采用烧杯。

(2)注明原电池的正、负极和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

(3)写出两个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16.

(1)将锌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

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

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

 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锌片和银片洗净干燥后称重,总质量为47g,试计算产生氢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第1课时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D [解析]电荷的定向移动产生电流,D项正确。

2.D [解析]在原电池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作负极,活泼性相对较弱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

在题给装置中,Zn作负极,负极反应:

Zn-2e-===Zn2+,Cu作正极,正极反应:

2H++2e-===H2↑,故A、B项错误;电子由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电流方向与之相反,C项错误,D项正确。

3.D [解析]A项SO

向负极移动,SO

浓度并不增大;B项电子应从锌片(负极)经导线流向铜片(正极);C项正极上有H2逸出。

4.B [解析]构成原电池的正极是Cu,负极是Zn,故①错误;电子从负极流出,流向正极Cu,H+向正极移动,在Cu上得电子:

2H++2e-===H2↑,故②错误,③、④正确;此原电池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Zn-2e-===Zn2+,当有0.2mole-通过时,锌片溶解6.5g,故⑤正确;总反应方程式:

Zn+2H+===Zn2++H2↑,反应中消耗H+,溶液中H+浓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⑥错误。

5.D

6.C [解析]根据方程式来看,Zn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排除B。

正极为Cu2+得电子,所以电解质溶液含Cu2+,答案C。

7.B [解析]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应为Al失电子,Al为负极,故A项错;铝条表面的氧化膜为Al2O3,Al2O3能与NaOH反应,故不必处理,B项正确;在内电路中是阴、阳离子定向移动,C项错;开始工作时,无沉淀,D项错。

8.C [解析]Cu作负极,Ag作正极。

负极:

Cu-2e-===Cu2+;正极:

Ag++e-===Ag。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Cu电极流向Ag电极,而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所以①错。

没有盐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③错。

无论是否为原电池,反应实质相同,均为氧化还原反应,④对。

9.C [解析]从原电池的电池反应知,铁应做原电池的负极,电解质溶液含有Fe3+,故C项不符合。

10.D [解析]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够组成原电池,但不能因此说构成原电池电极的材料一定都是金属,例如锌和石墨电极构成的干电池;在原电池中,较活泼金属中的电子流向较不活泼的金属,因此活泼金属是负极;但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应该是氢离子在铜极上得到由锌沿外导线转移过来的电子;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为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Zn-2e-===Zn2+,1molZn失去2mol电子,0.2mol锌(质量为13g)被溶解,电路中有0.4mol电子通过,故选D。

11.C [解析]Al比Cu活泼,在由Al、Cu、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其电极反应为Al-3e-===Al3+,A正确;虽然Mg比Al活泼,但由于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由Mg、Al、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Al为负极,其电极反应为Al+4OH--3e-===[Al(OH)4]-,B正确;Fe比Cu活泼,由Fe、Cu、FeCl3溶液组成的原电池,Fe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2e-===Fe2+,C错;Al在浓硝酸中被钝化,因此Al、Cu、浓硝酸组成的原电池中,Cu为负极,D项正确。

12.B [解析]电极a、b与电解质溶液稀H2SO4组成原电池。

因活泼性a>b(碳棒),所以a为电池的负极,b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

a(负)极:

a-ne-===an+(氧化反应)、b(正)极:

nH++ne-===

H2(还原反应),由于正极放电消耗H+,溶液中c(H+)减小,pH增大,在外电路中,电子由a极流出经电流计A流向b极。

13.D [解析]Zn为负极,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电子由负极经导线到正极,电子不能经过电解质溶液,B项错误;K+移向原电池的正极,C项错误;a做电解池的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H++2e-===H2↑,a点显碱性,遇酚酞变红,D项正确。

14.A [解析]左图为原电池,Zn为负极,Cu为正极。

右图为电解池。

X接原电池的正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4OH--4e-=O2↑+2H2O;Y接原电池的负极,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2H++2e-=H2↑。

15.

(1)装置图如下:

(2)电池的正、负极及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如图所示。

(3)负极(Fe):

Fe===Fe2++2e-;正极(C):

2Fe3++2e-===2Fe2+。

16.

(1)Zn-2e-===Zn2+ 2H++2e-===H2↑

(2)锌片与银片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氢气所消耗的锌的质量,设产生的氢气体积为x。

Zn +2H+=== Zn2++H2↑

65g        22.4L

60g-47g=13g    x

x=13g×22.4L/65g=4.48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