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9555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doc

彩色分辨视野测定实验报告

学号:

02a14541姓名:

庄加华高意日期:

2014.10.27摘要:

本实验旨在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比较左右视野的异同并指出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并计算它的大小。

实验以一名大学生为被试,用彩色视野计测定被试的视野以及盲点范围。

研究结果表明:

(1)被试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2)被试左右两眼的视野范围都大致呈椭圆形,视野在不同角度上可以看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在鼻侧要小于颞侧,上方小于下方。

引言:

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

人的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扩大的视野范围为150°;在水平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80°,扩大的视野为190°。

人眼最佳视区上下,左右视野均为只有1.5°左右;良好视野范围,位于在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两侧各15°的范围内;有效视野范围,位于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

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直立时低15°,放松站立时低30°,放松坐姿时低40°,因此,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的下界限也应随放松坐姿,放松立姿而改变。

色觉视野,不同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

白色视野最大,黄﹑蓝﹑红﹑绿的视野依次减小。

方法:

2.1被试者

东南大学机械学院2013级一名本科生,男,年龄为20,视力正常

2.2仪器与材料

彩色分辨视野计,红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2.3实验设计

采用双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左右眼和角度,因变量为被试看到的视野范围。

2.4实验程序

2.4.1准备工作

1、把视野图纸安放在视野计背面圆盘上,学习在图纸上做记录的方法。

(记录时与被试反应的左右方位相反,上下方位颠倒)。

2、主试选择一种某一大小及颜色(如红色)的刺激。

3、让被试坐在视野计前。

被试戴上遮眼罩把左眼遮起来,下巴放在仪器的支架上,用右眼注视正前方的黄色注视点,一定不要转动眼睛。

同时用余光注意仪器的半圆弧。

如果看到弧上有红色的圆点,或者原来看到了红色后来又消失了,要求立即报告出来。

在红点消失前,觉得颜色的色调有何变化,也要及时报告。

4、主试将视野计的分度肖拔出,转动圆盘,将弧放到0-180°的位置上。

然后将肖插入相应角度位置的孔中,固定圆盘。

把弧上滑轮放在被试左边的半个弧靠近中心注视点处,并移动滑轮将红色刺激由内向外慢慢移动。

直到被试看不见红色时为止,把这时红色刺激所在的位置用笔记录在视野图纸的相应位置上。

然后再把红色刺激从最外向中心注视点移动,到被试报告刚刚看到红色时为止,用同样方法做记录。

5、再按同样的程序,用红色刺激在被试右边的半个弧上实验。

但有一点不同,当红色刺激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红色刺激突然消失和再现的现象。

把红色突然消失和再现当时的位置记录下来,这就是盲点的位置。

6、把视野计的弧依次放到45-225°、90-270°、135-315°等位置上,再按上述程序测定红色的视野范围。

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分钟。

7、安上述步骤分别测定黄、绿、蓝、白各色的视野范围,用相应颜色的笔把被试反应位置记在同一张视野图上。

8、将另一张视野图纸安放在视野计的背面,让被试戴上遮眼罩,用左眼注视中心黄色注视点,按上述同样程序进行测定和记录。

9、询问被试各彩色从视野中逐渐消失时感到颜色有何变化。

3结果

由图像可以判断:

此被试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4.1实验缺陷

由于对实验不太熟悉,在测量时并没有太注意盲点的变化,图像并不完美呈椭圆。

四、注意事项

在视野图上做记录要特别注意:

当刺激在左边时,所测得的结果应记录在图纸的右边;刺激在右边应记录在图纸的左边。

因为彩色视野图是表明对人体外部的不同彩色的可见范围,而不是视网膜上不同的彩色区域,所以视野图与视网膜上左右部位是相反的,上下部位是颠倒的。

五、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左右眼没太大变化,对于两眼视野0到90度上逐渐增大,90到180度上逐渐增大,180到270度上稍微增大,270到360度上基本不变,说明了视野在不同角度上可以看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在鼻侧要小于颞侧,上方小于下方,而且说明黄色视标的左右眼视野范围都是呈椭圆形形的,这与以往的实验是相符的。

篇二: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人体生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班级13应用心理

(1)班姓名王璐学号2013326670020实验日期2014年10月20号指导教师严璘璘

【实验目的】

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2、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背景】

一、视野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

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

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二、盲点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

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

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

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设备及材料】

一、视野

视野计,红色和绿视标,视野图纸,眼罩、铅笔自备。

二、盲点

白纸,铅笔自备,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实验方法】

一、视野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

它是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度。

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

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

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

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

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

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

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同法测出对测的度数。

4、将弧架一次转动45度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

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5、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

二、盲点

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罩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一“+”字记号。

令受试者注视“+”字。

实验者将视标由“+”字中心向被测眼颞侧缓缓移动。

此时,受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

当受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

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

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出并记录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到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个椭圆形的盲点投射区。

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

盲点距中央凹的距离=盲点投射区至“+”字距离×15/500(mm),盲点直径=盲点投射区直径×15/500(mm)

【观察项目】

一、视野

被试:

许洁主试:

王璐被测眼:

右眼

二、盲点

被试:

许洁主试:

王璐被测眼:

左眼

根据测量,盲点投射区至“+”字的距离=236mm,垂直径=60mm,横径=20mm

【实验结果】

一、视野

视野图如下:

二、盲点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7.08mm,盲点横径=1.8mm,盲点垂直径=0.6mm,实验结果与正常盲点值相比,不符合生理性盲点垂直径7.5cm±2cm,横径5.5cm±2cm的规律。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视野

1、视野测定时,被试的眼睛没有一直盯着中央的小圆片,眼睛有所转动,使被试提前或者延后看见亮片。

2、仪器问题。

金属刻度感的角度不精确。

3、被试有个心理期望,导致测量数据偏差很大。

4、主试对是否看到红点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

5、在测量期间,被试反映由于没有中间的休息,眼睛过度疲劳。

也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二、盲点

1、实验者与“+”的距离不能始终保持在50cm

2、实验者对于看到与看不到“+”的界定是模糊的,主观判断不是很标准明确,所以测量结果还是误差极大。

3、移动白纸时,保持水平的移动。

4、只测量了一次,如果多次测量,应该会相对提高准确性。

5、实验操作时,没有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影响被试的判断。

篇三:

测定视野范围实验报告

第页共4页1

第页共4页2

第页共4页3

第页共4页4篇四: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视野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二.原理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

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

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三.材料

1.实验对象:

2.实验仪器:

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四.方法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

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

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

视野界线即以此角度表示。

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

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至于托颌架上。

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视标(视标颜色任选),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

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

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同法测出对侧相应的度数。

4、将弧架一次转动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所选颜色视野的范围。

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五.实验结果

个人视野相应经纬度原始数据

【思考题】

视觉实验时,刺激图片选用多大的视角合适?

答:

视角不宜太大,控制在普通人的视角范围之内。

盲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二.原理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

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

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

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三.材料

1.实验对象:

2.实验仪器:

白纸,铅笔,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四.方法

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罩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一“+”字记号。

令受试者注视“+”字。

实验者将视标由“+”字中心向被测眼颞侧缓缓移动。

此时,受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

当受试者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

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视标时记下其位置。

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出并记录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到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个椭圆形的盲点投射区。

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

五.实验结果篇五:

实验五视野的测定

实验五视野的测定

〔目的要求〕

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

2、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基本原理〕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即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

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力传导通路及视觉中枢的机能。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

在相同的亮度下,白光的视野最大,红光次之,绿光最小。

〔实验器材〕

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方法与步骤〕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很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

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形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

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

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

在圆弧内面中央装一个固定的小圆镜,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

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

托颌架上方附有眼眶托,测定时附着在受试者眼窝下方。

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

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的刻度。

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

4、将弧架依次转动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

5、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

〔注意事项〕

1、在测试中,要求被测眼一直注视圆弧形金属架中心固定的小圆镜。

2、测试视野时,以被测者确实看到视标为准,即测试结果必须客观。

〔作业〕

将测试得到的视野图贴到实验报告纸上。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目的要求:

1、掌握气导和骨导的检测方法。

2、比较两种出入途径的特征。

动物与器材:

音叉;棉球。

实验分组与要求:

2、每人都要检测到声波传入内耳的两种不同的途径。

方法与步骤:

1、叩响音叉,至于外耳道口,听不到声音后马上将音叉柄置于颞骨乳突,能

否听到?

反之再进行,比较二者有何不同?

(气导>骨导)

2、用棉球塞住外耳道口,再重复上述实验。

(气导≤骨导)

3、叩响音叉,至于前额正中,比较音响。

(正常人应该两侧相同;若某一侧

声响增强,表明该侧骨导增强)

4、用棉球塞住一侧外耳道,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如何?

注意事项:

1、室内必须要安静。

注意保护音叉。

2、测定时要细心,这样才能找出差别。

实验提问与思考:

(用于课堂上提问学生)

1、声波传入内耳有几种途径?

2、为什么正常人的气导要大于骨导?

3、怎样证明骨导传入形式的存在?

4、除了实验中的方法以外,你还能举例说明有骨导存在的方式吗?

5、耳聋都有哪几种?

6、为什么鼓膜穿孔后人的听力下降?

7、为什么患中耳炎后人的听力下降?

视觉调节与瞳孔对光反射

目的要求:

观察瞳孔对光反射。

动物与器材:

手电筒

实验分组与要求:

本实验要与其它实验一起配合,穿插进行。

方法与步骤:

1、观察瞳孔对光反射。

2、观察互感性的瞳孔对光反射。

注意事项:

1、暗室环境要适宜。

2、被测试者不要错动眼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