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671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docx

双重预防体系试题153

“双重预防体系”学习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A)的组合。

A.可能性和严重性B.频率和后果C.可能性和后果D.概率和和后果的严重性

2、隐患分级是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B)事故隐患。

A.一般、较大、重大B.一般、重大C.红、橙、黄、蓝D.简单、复杂

3、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

(C)的风险。

A.较小B.蓝色C.可容许程度D.可接受程度

4、企业应建立由(C)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A.法人代表B.安全总监C.主要负责人D.实际控制人

5、按照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要求,隐患分类是(B)。

A.生产类和管理类B.生产现场类和基础管理类

C.设备类和工艺类D.人的不安全行为类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类

6、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依次用(A)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A.红橙黄蓝B.红黄蓝绿C.红橙黄绿D.红黄橙蓝

7、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的是单位的(A)。

A.主要负责人B.安全管理负责人C.技术管理负责人D.设备管理负责人

8、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B),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

A.中心B.核心C.要素D.因素

9、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A)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A.危险源B.危险点C.风险D.风险点

10、(C)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A.危险源B.危险点C.风险D.风险点

11、(A)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A.危险源B.危险点C.风险D.风险点

12、(D)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A.危险源B.危险点C.风险D.风险点

13、设备设施危险源辨识应采用(A)进行危险源辨识。

A.SCLB.JHAC.HAZOPD.LEC

14、复杂的工艺应采用(C)或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A.SCLB.JHAC.HAZOPD.LEC

15、企业在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时,还要考虑(D)带来的影响。

A.时间B.地点C.人物D.环境

16、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应采用(B)等方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A.SCLB.JHAC.HAZOPD.LEC

17、不能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的是(D)

A.违反法律、法规的B.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C.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D.有重大环境影响的

18、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进行划分,并分别用“红、橙、黄、蓝”表示,其对应的风险等级为(A)。

A.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B.重大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低风险

C.较大风险、重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D.较大风险、重大风险、低风险和一般风险

19、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A),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A.合并B.减少C.分离D.合并和分离

20、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D)监护制度;

A.一人B.兼职C.两人D.专人

21、企业(B)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A.每月B.每年C.每季度D.每周

22、企业应建立(A)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

A.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B.相同职能和层级间的C.高层之间D.全员

23、(B)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A.安全负责人B.主要负责人C.生产负责人D.公司法人

24、对于复杂的化工工艺,应采用(A)等方法进行辨识。

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B.工作危害分析法

C.安全检查表法D.风险矩阵分析法

25、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C)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A.一种B.两种C.一种或多种D.多种

26、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D)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A.设备设施B.作业活动C.生产活动D.生产经营

27、(A)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A.风险控制措施B.风险评价C.危险源辨识D.风险分级管控

28、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A)、有效性。

A.可行性B.持续性C.真实性D.实用性

29、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B)措施,降低风险。

A.有效B.改进C.安全D.防护

30、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D)级

A.2B.3C.4D.5

31、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属于(C)

A.一般风险B.轻度风险C.重大风险D.稍有风险

32、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B)、橙色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A.黄色B.红色C.绿色D.白色

33、工作危害分析法是通过对工作(C)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A.内容B.步骤C.过程D.危害

34、造成人员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对应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为(C)。

A.1级B.2级C.3级D.4级

35、用LS法判定风险数值为11,则对应风险等级为(B)。

A.高度危险B.显著危险C.轻度危险D.稍有危险

36、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一般风险为(C)。

A.红B.黄C.橙D.蓝

37、设备设施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较大风险(B)。

A.红B.黄C.橙D.蓝

38、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A)

A.公司、车间、班组、岗位B.车间、班组、岗位C.班组、岗位39、企业要针对各个风险点制订(B)标准和清单。

A.考核依据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C.领导带班

40、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

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C)的核心

A.检查B.领导C.风险分级管控D.隐患排查治理

41、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

A.物理实体B.车间C.班组D.机械设备

42、危险源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B)

A.危险源B.作业行为C.隐患D.精神行为

43、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A)两个部分。

A.作业环境的状态B.高空作业C.动火作业D.人的行为

44、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分级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可采用(C)评价法。

A.班前会B.班后会C.风险矩阵评价法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45、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其中有:

(A)。

A.红色B.黑色C.白色D.绿色

46、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工程控制措施包括(B)。

A.班前会教育B.消除或减弱危害C.操作规程

47、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中应急控制包括(A)。

A.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B.班前会C.班后会D.进行风险分析

48、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49、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D)。

A.安全措施B.消防措施C.卫生防护措施D.应急处置措施

50、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C)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B.所在单位、责任人C.责任单位、责任

D.各级单位、责任人

51、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B)。

A.效果验证B.效果验证与更新C.效果评价D.效果验证与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

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B)和(C)相关要求的深化。

A.目标管理体系B.安全管理体系C.安全生产标准化D.安全生产责任制

2、重大风险是发生事故(AC)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A.可能性B.严重性C.后果D.结果

3、危险源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ABCD)四类。

A.人的因素B.物的因素C.环境因素D.管理因素E.管理因素

4、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BD)的过程。

A.位置B.分布C.特征D.特性

5、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ABC)三个层级。

A.通则B.细则C.实施指南D.实施导则

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标准体系应包括(BCD)。

A.总则B.通则C.细则D.实施指南

7、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ABCD)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A.名称B.所在位置C.可能导致事故类型D.风险等级

8、风险点划分原则包括(ABCD)。

A.大小适中B.功能独立C.直接判定D.范围清晰

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应包括(ABCD)。

A.原则要求B.任务目标C.基本程序D.建设内容

10、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应包括(ABC)。

A.具体任务目标B.具体要求C.常用的方法D.具体措施

11、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ABCDE)。

A.工程技术措施B.管理措施C.培训教育措施D.个体防护措施E.应急处置措施

12、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ABC)

A.可行性B.安全性C.可靠性D.人的因素

13、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ABCD)

A.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B.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接受风险

C.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D.是否已选定最佳的解决方案

14、涉及重大风险时,其(ABCD),应单独建档管理。

A.辨识B.评价过程记录C.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D.改进记录

15、企业应主动根据(ABCDE)情况变化对风险管控的影响,及时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A.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

B.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C.补充新辨识出的危险源评价

D.风险程度变化后,需要对风险控制措施的调整

E.发生事故后,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对相关危险源的再评价

16、企业应明确(ABD)的主管部门,明确其组织及成员职责、目标与任务。

A.危险源辨识B.风险评价C.风险管控D.分级管控

17、企业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成员应包括(ABCDE)、仪表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岗位人员。

A.安全B.生产C.设备D.工艺E.电气

18、对化工装置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可按照(ABCD)等功能分区进行。

A.生产装置B.储存罐区C.装卸站台D.作业场所E.设备设施

19、化工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包括(BCD)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为下一步进行风险分析做好准备。

A.危险源名称B.风险点名称C.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

20、依据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ABCD)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A.人的不安全行为B.物的不安全状态C.环境缺陷D.管理缺陷E.设备缺陷

21、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至少应包括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登记台账、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记录,以及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登记台账等内容的文件化成果;涉及(BD)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A.橙色B.红色C.绿色D.灰色

2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见细则或导则附录A.6,包括全部风险点和风险信息),逐级(ABCD)、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A.汇总B.评审C.修订D.审核

23、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CD)

A.实用性B.真实性C.可行性D.有效性

24、化工企业风险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

1、2、3、4、5或A、B、C、D、E。

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B)级或(D)级为最低风险。

A.4B.5C.AD.E

25、根据化工企业生产特点,除5.5.2中分析判定的风险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ABCD)

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根据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D.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

26、工作危害分析法的步骤包括(ABD)

A.作业活动划分B.选定C.评价D.危险源辨识

27、常用的风险分级方法有(ABCD)。

A.JHAB.SCLC.LSD.LEC

28、编制安全检查表包括以下哪些步骤(ABCD)

A.确定编制人员B.熟悉系统C.收集资料D.编制表格

29、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风险等级分为(ABCD)

A.重大风险B.较大风险C.一般风险D.低风险

30、风险矩阵法的判定依据是(AD)

A.事故发生的可能性B.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事故后果严重性

31、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A)、精准监管、(B)、科学预防。

A.关口前移B.源头治理C.本质安全D.过程监督

32、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A),将风险分为1、2、3、

4级其中(C)级最危险。

A.严重性B.可能性C.1D.4

3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CD)的组合。

A.结果B.后果C.可能性D.严重性

34、(A)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和财产损失的(D)、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A.危险源B.风险C.结果D.根源

35、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ABC)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A.危险危害因素B.后果C.事故预防D.管控措施

36、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B)、场所、(C)、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D)、作业等总称。

A.地点B.设施C.区域D.作业过程

37、风险分级是指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A)或(C)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进而实现分级管理。

A.定性B.识别C.定量D.半定量

38、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ABCD)。

A.人B.机C.物D.环境

39、一般事故隐患是指(AB)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A.危害B.整改难度C.风险D.漏点

40、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A),应当全部或者局部(B),并经过一定时间(C)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D)的隐患。

A.较大B.停产停业C.整改治理D.难以排除

41、隐患治理就是指(A)或(B)隐患的活动或过程。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C)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D),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A.消除B.控制C.等级D.信息档案

42、隐患排查是指企业组织(A)人员、(C)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过程。

A.安全生产管理B.管理C.工程技术D.操作

43、风险辨识和评价的方法很多,公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常用的方法分别是:

(ABC)。

A.工作危害分析B.安全检查表分析法C.危险与可操作分析法D.矩阵分析法

44、隐患的分级是根据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为标准而进行的级别划分可分为(AB)

A.一般事故隐患B.重大事故隐患C.较小事故隐患D.特大事故隐患

45、工作危害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A)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作业步骤中的(D)找出来,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

A.任务B.工作C.风险D.危险源

46、隐患治理实行分级治理、分类实施的原则。

主要包括(ABC)等。

A.岗位纠正B.部门治理C.公司治理D.厂级治理

47、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包括(ABCD)。

A.下发隐患整改通知B.验收等环节C.治理情况反馈D.实施隐患治理

48、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至少应包括:

(ABD)。

A.隐患排查治理制度B.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C.隐患排查治理过程D.隐患排查项目清单等内容的文件成果

49、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书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ABCD)。

A.治理的目标和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D.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50、化工企业应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隐患(ABCD)的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A.自查B.自改C.自报D.考核

三、判断题

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可以不再管控。

(×)

2、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不必及时向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

3、企业在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时,应单独建立一套文本,以区别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文件。

(×)

4、完成风险分析不只是辨识出工厂中的危险,还需要确定事故发生的概率。

这常称为频率分析,因为概率常表示为事故发生的频率。

现在有许多频率分析办法。

一方面,有对事件发生频率的定性评定(例如,很可能、可能、不可能和极不可能)。

另一方面,有对某一事件概率的定量描述。

(√)

5、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

6、“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岗位人员可以不参加,但是“双重预防体系”运行后,岗位人员应参加。

(×)

7、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

8、企业应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每一个岗位辨识分析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并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

9、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是规范山东省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

10、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1、企业应建立由中层管理干部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

12、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隐患排查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

13、风险信息是指: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1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

15、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

16、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低到高原则。

(×)

17、企业应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不需考虑环境带来的影响。

(×)

18、操作及作业活动应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

19、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接受风险,不需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但需要制定新的文件(程序或作业文件)或修订原来的文件,文件中应明确规定对该种风险的有效控制措施,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措施。

(√)

20、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也可以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

21、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

22、企业应在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新辨识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

23、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24、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

25、风险点排查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

(√)

26、危险源辨识中对于作业活动,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

(×)

27、对于设备设施,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

(×)

28、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