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5775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docx

北京中考化学专题复习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及酸碱盐反应的图像

1.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错误的是

A.

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B.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

C.

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

D.

向一定量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当加热一段时间以后,生成氧气、氯化钾,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作催化剂,质量不变。

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所以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所以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再增大,此选项正确;

B.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动性差距越大,反应越易发生。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粉,锌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2AgNO3=2Ag+Zn(NO3)2,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和硝酸铜溶液反应,Zn+Cu(NO3)2=Zn(NO3)2+Cu,每65份质量的锌能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变大,图像应先降后升,此选项错误;

C.向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使pH值逐渐变大,盐酸刚好完全反应时,pH=7,再继续滴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7,此选项正确;

D.向H2SO4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氯化镁都能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开始时就生成沉淀,当H2SO4和MgCl2完全反应后,再加入Ba(OH)2溶液也不再产生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此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不合理的是

A.

向MnO2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铝

C.

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D.

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故A正确;

B、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反应的关系式为

,54份的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192份的铜,则溶液的质量减少,反应完全,溶液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

C、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再增加,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向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反应完全,沉淀的质量不变,故D不正确。

故选D。

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H2SO4下列图象中V表示加入稀H2SO4的体积,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此选项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生成水与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错误,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4.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先冒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

B.滴至bg时,溶液中的含HCl、NaCl两种溶质

C.滴至cg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滴至dg时,溶液pH>7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正确;

B、滴至bg时,溶液中不含HCl,含有反应生成的NaCl和没有反应的氯化钙两种溶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滴至cg时,沉淀质量不再增加,说明此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正确;

D、滴至dg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因此溶液显碱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B.

相同质量的铁和锌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反应

C.

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

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少量MnO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后再与硫酸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错误;

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由于盐酸是足量的,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锌的相对原子质量,要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需要的铁就较少,所以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多,水平线靠上,故选项图象正确;

C、向一定量氯化钡与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pH逐渐增大,稀盐酸消耗完,溶液显中性,pH=7;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这一过程中pH=7;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故选项图象错误;

D、用两份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

故选B。

6.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是()

A.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B.

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

C.

少量硫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D.

常温下将足量的Na2CO3、块状CaCO3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氨水易挥发,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氨水质量减小;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溶解度所温度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分别加热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硝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不变,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

C.硫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不符合题意;

D.常温下将足量的Na2CO3、块状CaCO3固体放入少量的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因为碳酸钠是粉末,碳酸钙是块状的,所以碳酸钠反应速率较快;根据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每73份质量的氯化氢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加入的盐酸少量,盐酸完全反应,盐酸的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所以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一样,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也一样,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

B.向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的质量

C.向一定量氧化铁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稀盐酸前不能产生氢气,起点应从原点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当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氧化铁不断溶解,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不断减少,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8.已知CO2+H2O+CaCO3═Ca(HCO3)2,下列图象表示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某些量随通入二氧化碳质量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发生如下反应:

,故溶质的质量先逐渐减小,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时,减小至零,后逐渐增大,待碳酸钙完全反应时,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待氢氧化钙完全反应后,二氧化碳会继续与碳酸钙沉淀、水反应,故沉淀的质量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C、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无碳酸氢钙生成,后碳酸氢钙的质量逐渐增加,碳酸氢钙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将二氧化碳气体缓缓通入到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一开始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至零,后生成碳酸氢钙,溶液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题意。

故选D。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往氢氧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

C.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

D.

将等质量金属分别与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煅烧石灰石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稀释氢氧化钾溶液时,溶液碱性减弱,pH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7,更不能减小到小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随着硝酸钾的溶解,硝酸钾质量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硝酸钾不能溶解,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镁比铁活泼,和稀硫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等质量的镁铁和足量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小的镁生成的气体多,,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10.已知某混合溶液由NaCl、HCl、K2CO3、H2SO4、CuCl2、MgSO4溶液中的两种混合而成。

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加入Ba(OH)2溶液的关系如图。

则混合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A.HCl、CuCl2B.HCl、MgSO4

C.CuCl2、H2SO4D.NaCl、K2CO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HCl、CuCl2,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沉淀生成,然后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相符,选项正确;

B、HCl、Mg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所以氢氧化钡和盐酸,氢氧化钡和硫酸镁的反应同时进行,即:

加入氢氧化钡后立即生成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C、CuCl2、H2SO4,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D、NaCl、K2CO3,向该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只与碳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和氯化钠不反应,图像与事实不相符,选项错误。

故选A。

11.如图实验(装置气密性好),三种固体质量相同,分别滴入相同体积的浓度8%盐酸,a处连接压强传感器,压强随时间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溶于水也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瓶内压强会增大,后又因随着时间的推移烧瓶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也随着减小;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也放出热量,但是没有稀盐酸和氧化钙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它的曲线在氧化钙的下面,而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了大量气体CO2导致瓶内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结束加强增大最大后不再返回。

根据上述分析选项中压强变化图,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

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D.

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A正确;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

1,故B正确;

C、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至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故C正确;

D、锌的活动性大于铁,铁的活动性大于铜,向一定质量

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先与氯化铜反应,当氯化铜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65份的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64份的铜,65份的锌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56份的铁,锌和氯化铜反应溶液增加的幅度小于锌和氯化亚铁反应,没有加锌粒时,溶液中的氯化锌质量应为零,图像应从原点开始,故D不正确。

故选D。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3.A、B、C、D、E、F、G、Y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C、E、G属于单质,Y是一种有毒气体,反应①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E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此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

(3)X是_____和_____(均写化学式)的混合溶液,当_____的情况下将没有E生成。

(4)反应②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CuOH2Fe2O3+3CO

2Fe+3CO2COHClCuCl2无HCl时Fe+CuCl2=FeCl2+Cu

【解析】

【分析】

由反应①是炼铁的主要反应,且Y有毒,所以Y是一氧化碳,则A是氧化铁,生成的B可能是二氧化碳,C是铁;由G是红色固体可知G可能是铜,G与氧气反应生成D,则D为氧化铜,D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则X中有氯化铜和过量的稀盐酸,X与C反应生成E是单质,G是铜,F为浅绿色溶液,所以F中有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的氯化亚铁,E为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代入检验推断正确。

【详解】

(1)由分析知D物质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E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反应①是炼铁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2Fe+3CO2,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的氧元素,所以一氧化碳被氧化,其化学式为CO;

(3)由题意知,X是氯化铜与稀盐酸的混合物,氯化铜的化学式为CuCl2,稀盐酸中溶质的化学式为HCl,当无稀盐酸时将没有氢气生成,即无HCl时,无E生成;

(4)反应②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反应是铁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14.A~G是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物质,其中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量)依次减小,G与碱反应有气体生成.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l)从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A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D、E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物质,E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C:

__________________;B→G: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盐H2O2H2O+CaO=Ca(OH)2H2SO4+2NH3•H2O=(NH4)2SO4+2H2O

【解析】

(1)A~G是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物质,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量)依次减小,G与碱反应有气体生成,所以G是铵态氮肥,可以是硫酸铵,所以B是硫酸,C可以是氢氧化钙,D可以是水,A是碳酸钠,F是二氧化碳,E可以是氧气,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钙、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碳酸钠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水和氢氧化钙可以相互转化,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二氧化碳、硫酸、硫酸铵反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从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A属于盐;

(2)D、E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物质,E的化学式是H2O2;

(3)D→C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H2O+CaO=Ca(OH)2;B→G的反应是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H3•H2O=(NH4)2SO4+2H2O。

15.某校实验室有一无色澄清溶液,其中除了硝酸钠以外,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去一定量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无色废液呈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操作l的名称为_______。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_____________。

实验活动二:

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将溶液A和原无色废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接下来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______,试剂①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碱性过滤

(2)CuSO4+Ba(NO3)2=Cu(NO3)2+BaSO4↓或其它合理答案

(3)硫酸钠、碳酸钠(4)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

【解析】

实验活动一“探究该废液的组成。

(1)原无色废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

操作l的名称为过滤。

(2)生成固体甲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NO3)2=Cu(NO3)2+BaSO4↓。

(3)原无色澄清废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碳酸钠。

实验活动二:

处理废液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钠溶液。

(4)混合后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试剂①是碳酸钠或碳酸钠溶液。

16.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已知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

试回答:

(1)写出A、B、G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G_____。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

(3)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H2SO4FeBa(OH)2配制波尔多液2NaOH+CO2=Na2CO3+H2O

【解析】

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所以B是铁,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中含有铜离子,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硫酸铜,G是氢氧化钡,F可以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E是二氧化碳,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七种物质,且A、B、C、D、E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物质中含有三种元素,B是单质,其组成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四,所以B是铁,物质C的溶液呈蓝色,所以C中含有铜离子,反应①②的现象相同,都产生白色沉淀;D、G两种物质类别相同,且都易溶于水,A会转化成C,所以A是硫酸,C是硫酸铜,G是氢氧化钡,F可以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E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H2SO4,B是Fe,G是Ba(OH)2;

(2)物质C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配制波尔多液;(3)D与E的反应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7.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其中A、B、C、E、F、G含有同一种元素,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1)G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C→D+E+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微观的角度分析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6H12O6化合NH4HCO3

NH3↑+CO2↑+H2OH++OH﹣=H2O

【解析】

【分析】

D和F在通常情况下为气体,两者分别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相反,故D和F为二氧化碳或是氨气中的一种,C能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故C可能是碳酸氢铵,生成的E为水,水和F能反应生成G,故F可能是二氧化碳,A、B、C、E、G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G为C6H12O6,B能与F反应,故B可能是氢氧化钠,A能与B反应,A可能是盐酸,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G是葡萄糖,故填:

C6H12O6;

(2)A与D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填:

化合;

(3)C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NH4HCO3

NH3↑+CO2↑+H2O;;

(4)从微观的角度A与B能发生反应是因为氢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产生水,故填:

H++OH﹣=H2O.

18.下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甲、乙、丙均为气体,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