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5928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x

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计划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建设方案

 

项目名称: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后续建设方案

所在学校: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部门:

自动化

项目负责人:

易谷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

二○一○年四月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依据

1.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后续建设的意义

随着各行业工艺日益复杂和控制要求的逐步提高,自动控制系统已由过去的单输入与单输出的单变量控制系统发展成为多变量、时变、非线性、分布参数控制系统和最优控制系统。

现代计算机控制技术又将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有机的融为一体,各种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在各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此,为使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教育能更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国家示范建设验收合格的基础,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扩展示范优势具有深远的意义。

学院在经过3年的示范专业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已经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型人才,深受企业的欢迎,受到企业的好评。

为了更好的适应企业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必须不断的进行改革、完善。

1.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现有条件

(1)人才培养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06年确定为国家示范建设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通过三年的示范专业建设,首先确定了较为先进的工学结合的“3+4”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三年培养期分成7个模块,其中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3个模块在学校进行,岗位认知、社会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4个模块在企业进行。

该模式从07年起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试行,实践证明该模式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具有先进性。

(2)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构建了以典型技术、典型生产过程为主线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解决了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与人才培养类型相适应的问题,构建了以项目为单元、以典型控制项目为载体的课程内容结构,解决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分割、教学内容与岗位脱节的问题,构建了以“任务为中心”的项目结构,实现了教学模式由老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换,构建了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实施体系,为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建设中,开发了8门课程教材,建成了3门重庆市精品课程。

(3)师资队伍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9名,兼职教师42名,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之比大于1.5:

1。

兼职教师包括4名重庆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专业建设顾问,16名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课教师,22名技术骨干为实习指导教师。

专职教师通过到国内外的师资培训和企业工程实践,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近3年,本专业教师为企业开发新设备8项,为行业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100余名,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近10篇,主编高职高专教材8本。

(4)共享专业教学资源

实验、实训基地资源:

以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满足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为前提,以符合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教学为目标,建设开放性、先进性、实用性、综合性的实习基地。

基地分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由基本技能实验实训中心设备、专业技能实训中心设备、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设备组成。

共有三十多个实验实训室,设备资产约883万元。

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重庆博森电气集团、重庆三木华瑞机电有限公司、重庆松藻煤电集团、重庆苏宁电器、中国铁通重庆分公司等16家企业建立起紧密校外实习基地。

课程教学资源:

现已建成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三门市级精品课程、电子整机设计与制作、电子线路辅助设计、程控交换技术三门院级精品课程,课程教学资源全部挂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所有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设计。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继续建设总体目标

按照具有工学结合的“3+4”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有效实施方法。

继续调研分析重庆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通过与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办学,进一步优化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重点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基础课程的系统化设计与实施,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对现有优质核心课程,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及行业、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不断优化课程,继续建设并实施理实一体化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对“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传感器技术”三门课程进行改革,以项目为驱动,按理实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教材开发等。

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打造市级以上的优秀教学团队。

通过培养和引进,建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行业技术骨干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教学能力,实行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互为师徒管理制度。

建设高水平专业共享型硬件和软件教学资源库,在硬件方面,进一步打造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基地,强化学生核心技能培养。

建设一个能在电气自动化技术领域进行电气产品生产、应用技术研发、新技术培训推广、专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高水平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验、实训设备资源的共享。

在软件方面,集成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及覆盖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库、课程教学设计库、具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库、精品课程库、专业信息资源库等共享资源。

注重对示范建设中购置现有设备的配套完善和设备的二次使用开发,完善实训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实现对薄弱教学环节资源的开发与共享。

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内容

3.1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基础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9名,兼职教师42名,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之比大于1.5:

1。

兼职教师包括4名重庆自动化领域的知名专家担任专业建设顾问,16名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课教师,22名技术骨干为实习指导教师。

专职教师中,现有专业带头人2人,课程建设专家3人,骨干教师11人。

有企业、行业1年经历以上的教师有15人。

基本具有“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

建设目标

根据“校企共建、专兼结合、分类培养、重点突出”的原则,采取国内外培训、企业锻炼、院校交流等方式,选派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继续推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选派6名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院校和企业培训,新聘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6名以充实兼职教师,加强“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

1,建成在重庆市具有较大影响的专业教学团队,进行市级级教学团队申报,争取能够进入市级以上级教学团队。

建设内容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不断完善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使其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专业“领军”作用。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采取国外进修、国内培训、企业锻炼、主持项目、开发课程、帮带教师等方式进行。

使其能够带领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带动专业及专业群的整体可持续性发展。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将继续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

骨干教师的培养

计划二年内分别在通信技术、电子产品开发、单片机应用技术、机器人设计、液压气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方面培养6名骨干教师。

主要途径除通过承担一门课程开发任务、参加科研、工厂实践锻炼、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参加行业调研、国内考察学习、短期技术培训等,使他们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和教学能力,既能够承担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又能主持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工作。

③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培养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素质教师10名。

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及教学任务较轻的时间到重庆四联集团、重庆博森电气公司、中冶赛迪电气工程公司、三木电子等企业进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电子产品的调试与监测、单片机开发及应用、可编程片上系统应用、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电气工程实践能力等技能培训或岗位训练,通过培训,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其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及实践教学中起重要作用。

支持教师取得如德国EBG培训资格证书、澳洲电工资格证书,通过国外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学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④企业行业技术骨干

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等参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指导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协调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与质量监控。

聘请企业具备教学能力的工程师、技师和技术能手担任校内生产性实训及“理实一体”课程的任课教师,并参与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教学做”一体化教材的编写、校内实习实训项目的开发等教学工作。

聘请企业中实践能力强、有一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才为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及生产性实训的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校外生产性实训及顶岗实习教学任务。

拟聘请既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又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6名。

师资队伍分年度建设计划及资金分配如下表1

表1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及资金预算

序号

项目

人数

培养形式及主要途径

责任人

资金预算(万元)

2010年

2011年

1

专业带头人培养

2

国内外进修及培训、企业锻炼、专业建设、主持项目、帮带教师等

易谷、毛臣健

1.5

1.5

2

骨干教师培养

6

骨干教师培训国内外进修学习、企业实践、主持项目、课程开发等

易谷

3.5

3.5

3

教师职业能力培养

10

相关科研院所进修、企业实践、取得德国EBG培训资格证书、澳洲电工资格证书

易谷

2

2

4

企业行业技术骨干

6

从企业聘请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高级工程师、技术能手、能工巧匠

易谷

1

1

小计

8

8

合计

16

3.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现有基础

通过示范建设,探索并初步形成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3+4”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三年培养期分成7个模块,其中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3个模块在学校进行,岗位认知、社会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4个模块在企业进行。

本人才培养模式已于07年在07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全面实施,通过对07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座谈和问卷调查,以及企业对07级学生顶岗实习反映,该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有很大提高。

现已确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以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满足行业需求,建成核心技能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突出应用,强化技能,提高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技术现状,不断更新,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减少模拟实训,增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将生产性实习比例逐步提高到80%。

建设目标

进一步实施和探索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3+4”模块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的总结实施经验,规范管理,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

同时重点推广到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改革。

建设内容

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行业调研、毕业生信息反馈、行业专家座谈等形式,收集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表2电气人才专业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已获市教委立项)

序号

项目名称

预期完成时间

责任人

建设经费(万元)

2010

2011

1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1.12

易谷

0.2

0.2

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2011.12

毛臣健

0.2

0.2

3

合计

0.8

通过企业行业调研、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制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使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系统化、具体化,探索并形成素质与技能并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分年度建设实施计划及资金预算见表3。

表3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分年度建设实施计划及资金预算

专业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年度

负责人

建设资金(万元)

2010年

2011年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2)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

(3)“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010-2011年

易谷

毛臣健

1

1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2)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3)“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010-2011年

张晓琴

肖前军

1

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2)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3)“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010-2011年

郭选民

黄戎

1

1

小计

3

3

合计

6

3.3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

现有基础

确立以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满足行业需求,建成核心技能一体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突出应用,强化技能,提高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技术现状,不断更新,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

减少模拟实训,增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将生产性实习比例逐步提高到80%。

已建成《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三门核心技能课程,并成为了重庆市精品课程。

开发并出版了《模拟电子技术应用及项目训练》、《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及项目训练》、《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及项目训练》、《PLC应用技术及项目训练》、《液压气动技术》、《电子整机设计与制作》《计算机控制技术》、《程控交换技术》8门课程教材。

构建了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保证了课程有效的教学实施。

建设目标

继续建设并实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已有的6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并对《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三门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要求,对课程网上部分资料进行更新。

《电子整机设计与制作》、《程控交换技术》、《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三门课程按照院级精品课程要求,对课程网上部分资料进行更新和完善。

在此基础上,扩展《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产品调试与检测》、《传感器技术》三门优质课程建设,以工程案例为载体,按照项目驱动,以行动导向对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方法、教材进行改革。

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对核心技能课程《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单片机应用技术》等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必要的教学环境和设施、配套的教材和学材、师资队伍、考核标准。

建设内容

现有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坚持以行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道德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真实产品为载体,以产品生产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深入开展对重庆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仪器仪表行业调研,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掌握课程在企业行业技术应用动态和发展动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已建的6门优质核心课程,按照省级精品课程和院级精品课程的要求,完善网络视频教学,课程标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课程信息资料库等,重点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能力。

扩展优质课程建设

《单片机应用技术》:

该课程是目前电子产品开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课程。

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包含单片机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编程,而以往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困难。

根据目前单片机编程语言主要以C或C++语言为主,课程以C语言编程为基础,选择典型电子产品开发为载体,按照从简单到复杂项目的完成,学习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的方法。

强调讲练结合,提高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

该课程是应用电子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之一。

是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硬件电路分析调试、电子产品制作与检验必备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以单元电路、半成品电子产品、整机电子产品项目,选择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作为教学内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电子产品调试、检验的步骤方法和项目,具备企业产品调试与检验的能力。

《传感器技术》:

本课程以传感器技术在火灾自动报警器、机器人运行控制、数控机床加工、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工程应用项目为载体,介绍各种常见热工量、机械量、物性和成分量以及状态量等工程量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方法和技术,拓展组成工业检测过程控制系统的相关设备等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自学、讨论,使学生在掌握常用传感器的设计、制作、调试、维护等工程应用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利用传感器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及资金预算见表4。

表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优质课程建设情况

课程名称

主要措施

课程规划

责任人

建设资金(万元)

2010年

2011年

2010年

2011年

单片机应用技术

学习课程开发能力,开展行业调研,收集工程案例,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

与企业专家研究制定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大纲,按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编写特色教材,完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视频资料、试题库等资源。

吴德操

敖朝华

2

2

电子产品调试与检测

学习课程开发能力,开展行业调研,收集工程案例,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

与企业专家研究制定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大纲,按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编写特色教材,完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视频资料、试题库等资源。

邓皓

马玉利

2

2

传感器技术

学习课程开发能力,开展行业调研,收集工程案例,根据企业要求和技术发展变化,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

与企业专家研究制定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大纲,按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编写特色教材,完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视频资料、试题库等资源。

沈燕卿

杨乐

2

2

电子技术

开展行业调研,确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动态,完善和补充课程建设资源。

行业调研、理实一体化实施。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对课程网上部分资料进行完善和更新。

张晓琴

0.5

0.5

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

开展行业调研,确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动态,完善和补充课程建设资源。

行业调研、理实一体化实施。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对课程网上部分资料进行完善和更新。

赵淑娟

0.5

0.5

PLC应用技术

开展行业调研,确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动态,完善和补充课程建设资源。

行业调研、理实一体化实施。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对课程网上部分资料进行完善和更新。

毛臣健

0.5

0.5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

开展行业调研,确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动态,完善和补充课程建设资源。

行业调研、理实一体化实施。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对课程网上部分资料进行完善和更新。

肖前军

0.5

0.5

程控交换技术

开展行业调研,确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动态,完善和补充课程建设资源。

行业调研、理实一体化实施。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对课程网上部分资料进行完善和更新。

陈媛媛

0.5

0.5

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开展行业调研,确定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动态,完善和补充课程建设资源。

行业调研、理实一体化实施。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实施、对课程网上部分资料进行完善和更新。

裴玉玲

0.5

0.5

小计

9

9

合计

18

④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的一种教学法。

推进理实一体化不仅仅是体现在对实践环节的重视,更是为了改变过去理论、实训割裂的教学方式,以工作任务构建情境,打乱原有的按学科知识单元组织授课的章节序列,围绕一个工作任务或项目来组织教学,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做学合一。

电气自动化专业选择《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三门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对教学环境和设施、配套的教材和学材、师资队伍和课程评价方案进行建设。

其分年度建设计划及资金预算如下表5。

表5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计划及资金预算

序号

项目

建设内容

责任人

资金预算(万元)

2010年

2011年

1

教学环境与设施建设

根据理实一体化要求配置多媒体设备、增设实训台套,布置一体化的教室等

郭选明

4

2

2

教材和学习材料材建设

按照工作任务或项目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教学设计、工作任务单等

张晓琴、赵淑娟、毛臣健

1

1

3

双师师资建设

制定双师师资培训计划,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培养和配备师资

易谷

1

1

4

理实一体化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制定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学生学习的考核评价标准

易谷、张晓琴、赵淑娟、毛臣健

1

1

小计

7

5

合计

12

3.4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现有基础

实验、实训硬件教学资源:

基地分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习基地由基本技能实验实训中心设备、专业技能实训中心设备、综合技能实训中心设备组成。

共有三十多个实验实训室,设备资产约883万元。

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与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重庆博森电气集团、重庆三木华瑞机电有限公司、重庆松藻煤电集团、重庆苏宁电器、中国铁通重庆分公司等16家企业建立起紧密校外实习基地。

课程教学软件资源:

现已建成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三门市级精品课程、电子整机设计与制作、电子线路辅助设计、程控交换技术三门院级精品课程,课程教学资源全部挂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目前,已完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设计。

建设目标

为发挥示范效应,充分利用示范建设的硬件教学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对现有设备进行二次开发,由本系教师通过立项形式完成,使设备能有效的使用,完善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实现实验、实训教学资源的共享。

集成精品课程库、专业信息文献库、课程标准库、教学设计库、多媒体课件库、工程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并将其全部挂网。

建设内容

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设备的二次开发与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实训室功能,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通过立项形式,在现有设备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使用。

其立项计划和资金预算如下表6。

表6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二次开发立项计划及资金预算

项目名称

主要功能

负责人

完成时间

资金预算总价(万元)

电子综合实验装置升级传感器实验模块二次开发

开发的传感器教学实验升级模块能与“电子综合实验装置”实验台搭配使用,使现有的“电子综合实验装置”实验台具备进行教学任务中相应传感器教学实验。

张晓琴

2011

1

电子实训项目开发及教学设计(两个项目)

用于学生电子实习项目,制作实物、达到技术指标要求,完成实训教学设计。

马玉利

2010

0.4

无线电调试工考证项目开发及教学设计

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