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077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docx

教学设计《诗词六首》语文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话文

九年级

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

I.yh'I

《诗词六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关雎: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也是十五国风的第一篇,选自《周南》,一般认为是写上层社会男女恋

爱的作品。

对这首诗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的解释是:

“诗人唱的是:

河边一个采荇菜的姑娘

引起一个男子的思慕,那’左右采之’的苗条形象使他寤寐不忘,他整天地想:

要是能热热闹闹地娶她到家,那该多么好!

”《关雎》是一首非常美好的爱情诗。

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的情感。

使用的语言简练而纯朴,唱来上口,便于流传,所以能传诵千古。

兼葭:

这首诗选自《国风》中的《秦风》,也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

诗中写被追求的人始终没有得到。

对“伊人”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指的是恋人。

余冠英先生说:

“这是一首情歌,男或女词(唱)。

诗中写的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芦苇上的露水还不曾干,诗人来寻找所谓‘伊人’。

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绕,好像藏身在洲岛之上,可望而不可即。

《关雎》、《兼葭》这两首诗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即一唱三叹,反

复吟咏。

每一小节内容基本相同,只是改换了几个不同的字。

这是因为民歌主要是口耳相传,这样吟唱的好处是便于记忆,便于传播开去。

黄鹤楼: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这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首、颔、颈、尾四联成起承转合之势,深得格律诗的要领。

“古来抒写思乡愁绪的诗

作不计其数,大多充满哀怨,可是崔颢的《黄鹤楼》却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使用的种种意象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境界,给人的感觉是愁而不怨。

无怪乎元代人辛文房说,李白登上黄鹤楼诗兴大发,但是见到崔颢的题作立即打消了写诗的念头,说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

颢题诗在上头。

”(《唐才子传》)这很可能只是一种传说,但却说明崔颢的这首诗确实是难得的好诗,的的确确,古来写黄鹤楼的诗作,少有能同崔颢这首《黄鹤楼》媲美的。

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古人云“上

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胜境,自古以来抒写赞美西湖美景的诗作不计其数,有不少名篇佳作,最为流传的如宋代苏轼诗中的名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

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实在是最恰当不过了。

西湖的美景天

下闻名,这里的春天就更加美不胜收了。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如同展开一幅精美的画卷,把西湖的春天之美抒写得淋漓尽致,令人神往。

全诗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前两联是先写

观景的处所,再写所见之景;后两联则是先写所见之景,再写观景之处,使得全诗首尾呼应,中间又集中写景,体现出一种结构的美。

相见欢:

这首词从内容上看应是写于南唐亡国之后,李煜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怎能甘心

囚徒般的生活?

对故国的依恋,一腔别愁离恨萦绕心头,作为一个“洞晓音律”的全面发展

的文学艺术家,自然会想到用诗词的形式来抒发心中的怨忿。

亡国之愁是激发他写出这首词

作的主要原因。

“无言独上西楼”,这里“无言”二字极写愁绪之重,重到无法言表,“独”

字尽显孤独之感。

“月如钩”一一一弯新月,点明了时间,古人惯用新月这一意象抒发离愁别绪。

“寂寞”、“深”、“锁”则呼应前面的“独”字,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

“剪不

断,理还乱,是离愁”采用倒装的手法,来突出离愁别恨是那样的深重,无法忘却,越想心里越乱,这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种“滋味”实在是难于言表,让人读来大有言

未尽意无穷之感。

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所作的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成功

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的形象。

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为何以“老夫”自称呢?

这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但在仕途上却屡遭坎坷,一腔报国之志难于施展,感岁月易

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一个“猎

人”的形象。

这里的“黄”、“苍”指代的是猎犬和猎鹰,这是典型的诗词语言。

如果直接用

“犬”和“鹰”则会使全词黯然失色。

“锦帽貂裘”写的是诗人的装束,“千骑卷平冈”,则

是写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全城的人纷纷追随诗人,为的是观看像三国时代的孙权一样的诗人去射杀猛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广阔、壮志满怀。

尽管鬓角已有了白发,“又何妨”一一又算得了什么呢?

宋人写词极爱用典,“孙郎”是古人

对三国时孙权的昵称,诗人以孙权自喻,是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也正因为如此,前面

才自称“老夫”;并由此引出了下面的典故:

希望像汉代的魏尚一样,有冯唐为之请命,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那么自己将要挽起强有力的弓箭,去戍守边疆,大败西

夏。

词的后四句是诗人的一种想象和盼望。

“何日”,写出了诗人急切盼望的心情。

“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高度艺术化的语言,表现出诗人豪放的气概。

这首词表面上看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壮志和豪放的气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并背诵默写这六首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了解诗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诗词的意境,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背诵,体会六首诗词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的意境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关睢》和《兼葭》)

一、导语激趣

作为一个中国人,谁不会背几首唐诗呢!

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顶峰,诗人数以千计,诗歌浩如烟海,汇成了诗的洪流。

同学们想过没有,形成唐诗这巨大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呢?

最古老的诗歌是什么样子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踏上探索古代诗歌源头的旅行吧。

、学习《关睢》和《兼葭》

1、自主学习:

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明确: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

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历史的作品,共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其中“风”有十五国风,是各诸侯国向周王室进献的民歌,“雅”是周王室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宗庙的乐歌。

这些歌辞没有明确的作者,是当时在民间传唱,由文人采集而来的。

2、合作探究学习:

(1)学习《关雎》

1解题:

《关雎》这首诗是305首中的第一首。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是我国爱情诗歌的“开山之作”,表现一个痴情男子对美丽女子的思慕和追求。

2老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自读一遍,把握节奏和韵律。

3

词语识记:

关关雎鸠:

雎鸠鸟在彼此和鸣。

洲:

水中的陆地。

窈窕淑女:

美丽善良

 

4

诗文理解:

5

 

 

6

小结艺术特色:

 

歌颂美好的爱情)

 

表现相思之苦)

 

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

蒹葭的意思是“芦苇”,

表现思极之幻)

2)、学习《蒹葭》

1解题:

兼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属秦国民歌。

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皆生于水边。

2老师范读这首诗,学生自读一遍,把握节奏和韵律。

3词语识记:

苍苍:

茂盛的样子。

伊人:

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

逆流而上。

洄:

上水,逆流。

从:

追寻。

阻:

艰险。

溯游:

顺流而下。

宛:

好像、仿佛。

凄凄:

现作“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

干。

湄:

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

跻:

高。

坻:

水中高地。

采采:

茂盛,众多。

未已:

还没有完。

已:

停止。

涘:

水边。

右:

弯曲。

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

4诗文理解:

的观点,

A.诗中描写了哪些意象?

特点是什么?

诗以清秋为背景,抒发了诗人企慕和怅然若失之情,揭示了人类永存的企慕情感。

钱钟书在《管锥篇》中引用陈启源“夫说之必求之,然为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解说了《蒹葭》的这一艺术情境。

“在水一方”揭示了人类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伊人”之境让我们感到希望与理想乃是一个若有若无、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E、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

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

C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著的爱情追求的?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D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

为什么?

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注意景与情的结合。

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

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

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

三、小结比较《关雎》《蒹葭》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有何异同?

明确:

相同点:

《关雎》《蒹葭》都有一唱三叹的音韵美。

不同点:

《关雎》重在“叙事”,它描写的是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便在幻想中得到她的过程。

而《蒹葭》主要以抒情为主,抒发了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而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之情。

《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伊人”的形象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蒹葭”“水”和所要描绘的对象“伊人”形成一个迷茫、朦胧的艺术世界,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四、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诗歌

第二课时《黄鹤楼》《钱塘湖春行》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黄鹤楼图片)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位道士为了感谢她的千杯之恩,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

来,曲笛吹奏,道士跨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仙翁,在其地起楼,取名为“黄鹤楼”。

2013年初冬,黄鹤楼迎来首次大修,历经两年多时间,首次大修终于结束。

如今,在晴朗的天空下,焕然一新的黄鹤楼重现了“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的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和《钱塘湖春行》去体会古代诗人眼中的别样景致。

、走近作者

崔颢(约704-754),唐代诗人,曾从军出塞,诗风清新质朴,有的作品接近民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

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三、合作探究

(一)《黄鹤楼》。

1、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诗词,体会诗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

应读出“寂寞”“惆怅”之感。

2、诗意理解

明确:

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

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乡?

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3、小组合作,解读诗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首联:

用典引出黄鹤楼。

颔联:

感慨仙人已去。

颈联:

描写登楼所见。

尾联:

抒发思乡之情。

《黄鹤楼》写作者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怀念家乡的愁思。

4、作者带我们去黄鹤楼“神游”了一番,对同学说说你对黄鹤楼的总体印象以及“神游”时的感受。

你从下列诗句中如何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生分小组,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明确:

首联和颔联中都出现了“空”字,“空”即空空荡荡,给人一种惆怅之感。

诗人登上此楼,发现仙人已去,只留下一座楼宇,天地间也只有缥缈无依的浮云,所以此时诗人的内心是孤寂而又惆怅的。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明确:

烟波浩渺的江面,使诗人联想到前途

的迷茫,也想到了家乡。

这一句用烟波浩渺的江面烘托乡思。

(二)《钱塘湖春行》。

1.背景介绍

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

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2、反复朗读诗词,整体感知。

(1)《钱塘湖春行》写的是什么?

明确:

写的是诗人在早春时节游览西湖的所见所闻。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紧扣“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

(2)《钱塘湖春行》除了描写西湖的早春风光外,有没有抒发什么情感?

明确: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最爱”“不足”两词充分体现出了诗人当时喜悦的心情。

(3)《钱塘湖春行》是如何动静交错进行描写的?

明确:

颔联中的莺燕是飞的,而诗人则基本不动,在那里左顾右盼,四处打量。

颈联中花草是静止不动的,而诗人仍不肯作静止的描写。

他反客为主,让自身动起来,走马观花,于是不动的花草也动了起来。

为了解诗人与景物之间这一动与不动位置的变化,就不能理解花为何是“乱花”,花是怎能迷人眼;为何是“浅草”来“没马蹄”,而不是“马蹄”踏“浅草”。

其实花并不“乱”,也没有有意来迷人眼,这只是诗人骑马一路穿行而产生的主观感觉。

前四句画面中的景物都是动的,但整个画面本身没有动。

颔联画面中的景物则基本不动,而整个画面快速切换,构成一种动静交错之势。

3、小结: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于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四、作业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黄鹤楼》和《钱塘湖春行》,背诵诗词。

2.根据你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写为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第三课时《相见欢》《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一、新课导入

我们常说:

“唐诗,宋词,元曲。

”可见宋词在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而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恰恰是两位词人的代表作,它们分别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和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简介两大诗词流派

诗。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它以情动人,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

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现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

婉约词也往往抒写感时伤世之情。

豪放词派的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所以豪放派词作的题材极其广阔,它多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

境界宏大,气势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三、合作探究

(一)、《相见欢》。

1、作者及背景简介。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2、阅读这首词,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上阕写景,写深秋月夜词人独处时的情景。

下阕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把离愁比喻成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3、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词人的“愁”?

明确:

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而是亡国之愁。

词人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到的生活滋味。

这个比喻深刻地反映出词人的切身感受,即无可解脱的愁苦。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将人物引入画面。

“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

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多少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啊!

4、全词赏析

明确: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寥寥12个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

“如钩”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

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人的离愁别恨呢?

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

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

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

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

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

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师生互动,研读《江城子?

密州出猎》。

1.找出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并说一说太守有什么特点。

2.找出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并说一说出猎队伍的特点是什么。

3.请你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4.概括上阕的内容。

5.请你找出表现词人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

6.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

7.找出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的句子。

8.找出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的句子。

9.概括下阕的内容。

明确:

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威风凛凛。

2、千骑卷平冈;威武雄壮。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4、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

(叙事)

5、酒酣胸胆尚开张。

6、鬓微霜,又何妨。

7、“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

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四、小组讨论,比较阅读。

两首词,一首是婉约派的词,一首是豪放派的词,请从写景、语言、情感等方面比较

它们的不同。

明确:

写景:

《相见欢》侧重于描写凄清的环境,用以烘托人物悲凉的心境。

而《江城子?

密州出猎》以壮阔的场景描写刻画出一个胸怀壮志、英勇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语言:

《相见欢》的语言比较凄婉,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语言比

较豪放,表现了宏大的场面。

情感:

《相见欢》以情感人,抒写感时伤世之情。

词人把家国之恨、身世之感融于“愁”字上。

《江城子?

密州出猎》纵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五、作业

有感情的背诵病默写两词。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组文本,展开同主题、同流派间的联系比较阅读的方法。

将六篇

诗词分为三个课时来讲,两篇一课并且对类似诗词进行比较学习。

我注重了多角度引导学生

体会作品的异同。

探究问题,问题不琐碎,条理清晰,学生品析的方向明确并且有自己发挥的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