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6409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自然界的水解析版.docx

陕西省咸阳市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自然界的水解析版

陕西省咸阳市2016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自然界的水

一、选择题

1.能正确表示2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

A.H2B.2HC.HD.2H2

2.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32gB.32

C.5.314×10﹣26kgD.32kg

3.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都是带电的粒子

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B.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气体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5.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

A.氯clB.氖NaC.镁MgD.铜Ca

6.原子结构中一定不存在的粒子是(  )

A.质子B.中子C.核外电子D.离子

7.在化学知识抢答赛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张卡片,标有“Cu”,要求学生说出其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表示铜这种物质B.表示一个铜原子

C.表示铜元素D.表示一个铜分子

8.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表示

氧原子,表示

氢原子,表示

水分子,表示

氧分子,表示

氢分子.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构成

9.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10.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少或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D.碘原子核外有53个电子

11.水族馆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  )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12.已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

B.

C.

D.

13.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14.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

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

A.体积小、质量小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隙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15.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3+HCl═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氯化铵微粒不运动

D.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二、我会填空

16.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氩元素      ;

②氯原子      ;

③2N      ;

④2S2﹣      ;

⑤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

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17.根据结构示意图回答:

(1)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则X值为      .

(2)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则X值为      .

(3)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则X值为      .

18.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      ;D中x=      .

19.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1)Sr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图1表示的粒子的化学符号是      ;

(3)图2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填序号,下同),S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2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认真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周期

IA

0

1

1H氢

1.008

2He

4.003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

1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3

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质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通过分析,同一周期元素之间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如:

      (填字母序号)、…

A.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C.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关系密切.

 

三、我会探究.

21.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3﹣4﹣11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陕西省咸阳市2016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自然界的水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能正确表示2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

A.H2B.2HC.HD.2H2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A、H2表示1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B、2H表示2个氢原子,故选项正确.

C、H表示1个氢原子,故选项错误.

D、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32gB.32

C.5.314×10﹣26kgD.32kg

【考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就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其单位为“1”,但是通常不写,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解: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就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它是一个比值,其单位为“1”,但是通常不写,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A、B、D中都带有单位,所以可以判断它们都是错误的.

故选B.

【点评】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才能顺利解题.

 

3.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都是带电的粒子

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都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离子的电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原子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分子、原子均不显电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原子的概念可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三者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B.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气体分子间有间隔,固体分子间无间隔

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各成分的化学性质都不变;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气体、固体、液体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没有变化.

【解答】解: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故选项正确;

B、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各成分的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错误;

C、气体、固体、液体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故选项错误;

D、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原子没有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微粒的性质、分子原子的区别等,要加强记忆有关知识点,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

A.氯clB.氖NaC.镁MgD.铜Ca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各元素的元素符号和书写元素符号的规律回答,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解:

A、氯cl,错误,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应该是Cl;

B、氖Na,错误,和钠的元素符号混淆了,氖的元素符号是Ne;

C、镁Mg,正确,符号元素符号书写规律.

D、铜Ca,错误,和钙的元素符号混淆了.

故选C

【点评】熟练牢固的记忆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很重要,这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6.原子结构中一定不存在的粒子是(  )

A.质子B.中子C.核外电子D.离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因为原子是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因为原子是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因为原子是原子核和电子构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原子得失电子能形成离子,原子中一定不存在离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的构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7.在化学知识抢答赛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张卡片,标有“Cu”,要求学生说出其含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表示铜这种物质B.表示一个铜原子

C.表示铜元素D.表示一个铜分子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解答】解:

A、Cu可表示铜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Cu可表示一个铜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Cu可表示铜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铜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Cu可表示一个铜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有三层含义(宏观:

表示一种元素、一种单质,微观:

表示一个原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图中表示

氧原子,表示

氢原子,表示

水分子,表示

氧分子,表示

氢分子.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

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由图中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化学变化前后没有改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解答】解:

A、由图中可知,分子由原子构成,正确.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正确.

C、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正确.

D、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不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9.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分析是原子还是离子,根据质子数与电子数的数值大小分析带电荷的数目.

【解答】解:

A、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8,不带电,故A错误;

B、质子数11大于核外电子数10,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故B正确;

C、质子数12大于核外电子数10,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C错误;

D、质子数17小于核外电子数18,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

 

10.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少或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3D.碘原子核外有53个电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碘,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而不是中子数为5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碘原子核外有53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1.水族馆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  )

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氧分子可以再分

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氧分子之间存在间隔以及气体间隔比较大容易被压缩进行解答;

【解答】解:

任何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且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之间的间隔是比较大的,在加压的条件比较容易被压缩.故氧气可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容易被压缩.

故选D.

【点评】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固体和液体都要大,所以气体物质很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物质则较难压缩.

 

12.已知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元素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A.

B.

C.

D.

【考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由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可知其最外层电子数,则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与之相同.

【解答】解:

因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由上图可知,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与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6,故D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13.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

C、根据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分析;

D、分析镁离子和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并进行比较.

【解答】解:

A、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有2个电子,易失去变成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

B、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意义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B正确;

C、由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故C错误;

D、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变成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成8;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8.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了解及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14.如图,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1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

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

A.体积小、质量小B.在不断运动

C.相互之间有间隙D.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特征进行分析,分子是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速率越快.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

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由此可知:

A、该对比实验不是主要说明微粒体积小、质量小,故A错误;

B、该对比实验不是主要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故B错误;

C、该对比实验不是主要说明微粒相互之间有间隙,故C错误;

D、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微粒随温度升高运动速度加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时很容易错选微粒在不断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

 

15.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钟后玻璃管内有一团白烟(如图所示),白烟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NH3+HCl═NH4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

C.氯化铵微粒不运动

D.该反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再分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从反应的宏观现象判断分子的性质,两种物质没有直接接触但能发生反应,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答】解:

A、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正确;

B、从出现白烟的位置可以说明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不相等,氨分子运动的要快,此项说法错误;

C、任何分子都是不断运动,故此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生成了新的分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此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根据反应现象判断粒子性质方面的内容.

 

二、我会填空

16.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氩元素 Ar ;

②氯原子 Cl ;

③2N 2个氮原子 ;

④2S2﹣ 2个硫离子 ;

⑤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O ;

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①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③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⑤地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