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6412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彩构成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色彩构成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彩构成3.docx

《色彩构成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彩构成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色彩构成3.docx

色彩构成3

《色彩构成》教案3

                                             

 色彩的构成

教学目的:

使学生认识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和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对比效果,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教学重点:

以色彩的三属性为基础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

色彩调和的原理及其具体的几种常见的调和方式即共性调和,面积调和和秩序调和的具体实施效果。

教学难点: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的构成方法及其几种常见的采集与重构表现手法的区别与联系。

主要内容:

1、色彩的对比构成

           2、色彩的调和构成

           3、色彩的调性构成

           4、色彩的采集重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讲授、图片演示、实践学习

课程实训:

课程实训:

色彩构成练习

课后体会:

充分发挥老师在理论教学和训练辅导中的示范作用,形成正确的导向;理论讲述与专业训练相结合,通过学生做练习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完成作业。

色彩的对比构成

色彩的对比,就是指各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对立、差别,因为任何色彩在构图中都不可能孤立出现,总是处于某些色彩的环境之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处于同一画面时,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它们的差别,这样各色彩的形状、位置、面积、色相、明度、纯度、生理及心理的差别就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

色彩间差异越大,对比效果就越明显,色彩间差异越小,对比效果就越趋向缓和。

色彩的对比构成是色彩现象与色彩艺术中最具有普遍性的,在任何色彩构图中都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

因为没有对比,就不存在色彩的视觉效果,人的视觉只要能感觉到眼前的物象,就说明色彩差异和色彩对比的存在,只是这种存在有强、有弱、有积极的、有消极的。

在应用设计中,色彩诱人的魅力,主要就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妙用,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更要通过色彩来表情达意,通过强化色彩对比关系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下面主要介绍色彩的三属性对比关系:

1、以色相变化为基础的色彩对比构成

色彩对比是指因色相间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

各色相由于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远近不同,就形成强弱不同的色相对比。

如图:

在24色相环上任选一色,与此色相邻之色为邻接色;

与此色相间隔2—3色为同类色;(类似色)

与此色相间隔4—5色为邻近色;

与此色相间隔6—7色为中差色;

与此色相间隔8—10色为对比色;

与此色相间隔11—12色为补色。

同种色、邻接色,类似色为色相弱对比;

中差色为色相中对比;

对比色为色相强对比;

互补色为最强对比。

具体是:

(1)同种色的对比构成:

同种色的对比构成,不存在色相差别,只有不同明度与不同纯度的比较,在色立体中是一个单色相面内任意色调的组合对比。

其对比效果主要靠明度来表现,其对比效果:

单调、呆板、柔弱。

(2)同类色的对比构成:

同类色是在色环上紧挨着的色相对比,色彩对比非常微弱,有朦胧、不清楚的色相差别感。

如:

黄与略带绿味的黄、黄与略带橙味的黄,这样的配色显得单调,必须借助明度、纯度对比的变化来弥补色相感的不足。

这样效果才会有和谐、柔和、优雅之感。

(3)邻近色的对比构成:

邻近色对比是24色相环上间隔45°左右的色相对比,比邻接色相对比明显些,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蓝、蓝与紫、紫与红,邻近色相都含有共同色素、色相较单纯、对比差小,效果和谐、高雅、柔和、素净、色调明确。

但如不注意明度和纯度的变化,也容易显得单调、乏味、呆板、模糊,因此在对比构成中若能适当运用小面积的对比色或较鲜艳、饱和的纯度作点缀,会使画面更有生气。

如以蓝色为主色,绿为邻近色对比,再加进小面积黄或橙黄色,或以冷灰色用小块对比,就会觉得比较生动而丰实。

为什么“万绿丛中一点红”成为古今最佳配色方法。

万绿指各种深浅浓淡不同的绿,有黄绿、蓝绿、灰绿、翠绿与淡绿等等,有明度变化的粉绿和深绿,也有纯度变化的中绿和灰绿,也有色彩倾向的橄榄绿和蓝绿所组成,属类似色相。

万绿又指较大的面积,形成具有共同色素的整体,因此,一点红在万绿丛中所占位置很小,形成了整体调和统一,局部对比和重点突出的画面,又满足了视觉平衡的需要。

因此,中国传统配色中有着“红间绿,花簇簇”,“红配绿,一块玉”之说。

也有“红配绿,丑得哭”的说法。

这说明,在色彩配置中,色彩的整体对比关系,和面积大小对比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4)中差色的对比构成:

中差色对比是24色相环上间隔90°左右的色相对比,如:

黄与红,红与蓝,蓝与绿,黄与蓝绿,橙与红紫等。

它界于类似色相与对比色相之间,色相差比起类似色有明显的改善,色彩对比效果较丰富、明快、活泼,同时又保持统一和谐、雅致的特点。

弥补了类似色对比的不足,但应注意的是:

红与蓝、蓝与绿的明度差较小,在对比时就需要在明度、纯度和面积等方面加以调整。

不然也会产生沉闷的感觉。

(5)对比色相的对比构成:

对比色相是指24色相环上间隔120°左右的色相对比。

如红与黄绿、红与蓝绿、橙与紫、黄与蓝等色组,它比中差色更强烈、鲜明、具有明快、饱满、华丽、活跃,使人兴奋激动的特点,但由于色相缺乏共性因素,容易出现散乱的感觉,也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

色彩的倾向性也较复杂,不容易形成主色调,要取得好的视觉感应,则需要用一些调和手段来统一对比效果。

(6)互补色相的对比构成:

互补色相是色相环上间隔180°左右的色相对比,是最强色相对比。

如红与蓝绿、黄与蓝紫、绿与红紫,蓝与橙、绿与红紫等色组。

互补色相配能使色彩对比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

对人的视觉具有最强的吸引力,并获得生理上的满足。

由于视觉效果较好,在标志、广告、包装、招贴等视觉传达中广泛运用。

从三原色看,补色关系就是一种原色与其余两种原色调和产生的间色的对比关系,

即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三对互补色

在明度上,黄与紫对比最强烈,蓝与橙居中,红与绿明度接近

在冷暖上,蓝与橙对比最强烈,红与绿居中,黄与紫弱一些。

互补色的相配最能满足人的视觉对全色相的需要。

歌德在《色彩论》中说:

“当眼睛看到一种色彩时,便会立即行动起来,它的本性就是必然地和无意识地立即产生另一种色彩,这种色彩同原来看到的那种色彩一起完成色轮的总和。

”这种关系就是指补色关系。

瑞士色彩学家伊顿则在《色彩艺术》中进一步阐明:

“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会在视觉中建立起一种精神的平衡。

”这说明互补色的对比强烈、鲜明、充实,有运动感的特点不仅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同时也能改变单调平淡的色彩效果。

但如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杂乱、不协调、刺激、生硬等缺点,因此许多人在研究充分利用补色优点的同时,也在设法克服他的弱点,使画面色彩效果得到改善,取得最佳视觉效果。

在色彩的世界中,对比处处存在,在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中,色相对比是最富有魅力的,人们从一开始认识色彩便从光谱色相开始,人们喜爱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喜欢有一定纯度的色相。

不同程度的色相对比,有利于人们对不同程度色相差别的识别,也能满足人们对色相感不同的要求。

不管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年画、刺绣图案、敦煌壁画、建筑彩画,还是欧洲的近代的绘画作品,都积累了使用高纯度的色相对比经验。

在现代的设计作品中也屡见不鲜,欧洲绘画大师凡高在描绘他的油画作品《在阿尔的卧室》写道:

“墙壁是淡紫色的,地板由红色方块所组成,木床和椅子是黄色,黄油色的,床单和枕头很亮,是柠檬黄绿色的,椅子是大红色的,窗子是绿色的,梳妆台是橙黄色的,脸盘是蓝色的,门是淡紫色的,如此而已,此外在这紧闭的房间里,再也没有什么,一切都是用均匀的纯色画出,就象彩色木刻那样。

”可见,色相对比在艺术作品中的强大的表现力,它即可描绘世间尘世万物和生命的美丽,又能表达情感的精致和圣神复杂的精神。

2、以明度变化为基础的色彩对比构成

明度对比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是将不同明度的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所呈现的结果。

明度变化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指同一色相不同的明度变化,另一种是指不同色相的明度变化。

明度对比对视觉的影响力最大,在色彩构成中明度对比占有重要位置,它是色彩的骨骼,是色彩对比的基础。

在画面中,色彩的层次、体态、空间关系主要是通过色彩的明度来实现。

在进行基础训练时画的素描就是利用物体的明度层次来表现画面的深度、体积、空间关系,在绘画上,当我们把复杂的色彩关系还原成素描,把丰实的色彩关系拍成黑白照片时,就会发现复杂的色彩关系,变成了不同层次的明度关系。

因此在你要表现的色彩画面当中,如果只有色相对比而无明度对比,那么图形的轮廓将会难以辨别,如果只有纯度的区别而无明度的对比,那么图形的光影与体积更难辨别,只有正确地表现出明度关系,你所表现的画面,才会充满体积感和空间层次感。

阿恩海姆在《色彩论》中说:

“所有的视觉现象都是由色彩和明度造成的,规定形状的界限来自眼睛对属于不同明度和颜色的面积进行区分的能力。

康德曾说:

“装饰外表的色彩刺激,可以使物体生色,但不能使它成为经得起观摩注视的美好对象……只有通过形,才能提高色彩的作用。

可见,形和色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但形、色是要依靠明度关系来表现的。

据日本大智浩估计:

色彩明度对比的力量是纯度对比的三倍,在色彩对比中它比其它任何对比感觉都要强烈些,其视觉效果是最显著的。

因此说色彩的明度对比在色彩构成中起到主导作用。

如果用黑色和白色按等差比例相混合建立一个9个等级的明度色标。

根据明度色标可以划分为3个明度基调,1为最深,9为最亮,以表为列:

如图所示:

靠近黑色的3级(1、2、3),暗色组成叫低明度调。

低明度调(暗调)具有沉着、厚重、强硬、压抑的特点

中间3级(4、5、6)由中明度色组成叫中明度调。

中明度调柔和、含蓄、明确、庄重的特点。

靠近白色的3级(7、8、9)由亮色组成叫高明度调。

高明度调具有明亮、兴奋、高雅、柔美的特点。

以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色调:

9

8

高长调

9

8

高中调

9

8

1

5

7

 

 

 

高明基调(以亮色为主)                                高短调

5

4

中长调

5

4

中中调

5

4

9

2

8

6

 

 

 

中明基调(以中明度为主)                              中短调

1

2

低长调

1

2

低中调

1

2

1

9

5

3

 

 

 

低明基调(以暗色为主)                                低短调

如图:

在明度对比中,如果其中面积最大作用也最强的色彩或色组属高调色,色的对比属长调,那么整组对比就称高长调;如果画面主要的色彩属中调色,色的对比属短调,那么整组对比就称中短调。

以此类推,便可划分10种明度调子。

(1)高长调,

(2)高中调,(3)高短调,(4)中长调,(5)中中调,(6)中短调,(7)低长调,(8)低中调,(9)低短调,(10)最长调,第一个字代表画面中的主要明度调子。

明度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彩的明度差别跨度的大小。

我们按色阶分为明度弱对比,明度中对比,明度强对比,其对比特征:

(1)明度弱对比——指明度相差三个色阶以内的对比,由于这种对比的关系在明度轴上距离比较近,所以又叫短调,短调对比包括高短调、中短调、低短调。

·高短调——大面积明度色阶8,小面积明度色阶7和9,属高调弱对比,形象分辨力差,有优雅、柔和、高贵、软弱等特点,有女性色彩的感觉。

·中短调——大面积明度色阶4,小面积明度色阶5和6,属中调弱对比,其有朦胧、含蓄、模糊、沉稳的感觉,易见度不高,有些呆板。

·低短调——大面积,明度色阶2,小面积明度色阶3和1,属低调弱对比,具有厚重、低沉、有分量、深度的感觉,但因清晰度差,有沉闷、透不过气的感觉。

(2)明度中对比——指明度相差3个色阶以外,6个色阶以内的对比,又称中调。

中调对比包括高中调、中中调、低中调。

·高中调——大面积明度色阶8,小面积明度色阶5和9,是以高调色为主的中强度对比,具有明快、活泼、开朗、优雅的特点。

·中中调——大面积明度色阶4,小面积明度色阶5和8,或5和2。

属不强也不弱的中调中对比,具有丰实、饱满、庄重、含蓄等特点。

·低中调——大面积明度色阶2,小面积明度色阶5和1,属低调中对比。

具有朴素、厚重、沉着、有力度的特点。

(3)明度强对比——指明度色阶在5个以外的对比,由于这种对比关系在明度轴上距离比较远,又叫长调。

长调对比包括:

高长调、中长调、低长调、最长调。

·高长调——大面积明度色阶8,小面积明度色阶1和9,属高调强对比,此对比反差较大,形象轮廓高度清晰,具有积极、明快、活泼、刺激、坚定的感觉。

·中长调——大面积明度色阶4,小面积明度色阶5和9或5和1,属中调强对比,此对比具有明确、稳健、坚实、直率具有男性色彩的特点。

·低长调——大面积明度色阶2,小面积明度色阶9和1,属低调强对比,其效果与高长调相似,具有对比强烈、刺激的感觉,但又带有苦闷、压抑的消极情绪。

·最长调——大面积明度色阶1,小面积明度色阶9或大面积明度色阶9,小面积明度色阶1,或者,明度色阶9和1各占一半。

属最强对比,其效果具有强烈、刺激、锐利、暴露的特点。

此对比视觉效果较强烈,但若处理不当,会产生生硬、过分刺激,动荡不安的感觉。

·最长调:

9

1

 

 

1

9

 

 

1

9

 

 

通过以上对各种明度关系的分析: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将明度调子,和常用的10种明度对比基调,以明度对比的强弱之间的关系例出,以帮助学习和理解。

 

 

高调

中调

低调

明度强对比

长调

高长调5:

1:

9

中长调4:

5:

9(4:

5:

1)

低长调2:

9:

1

明度中对比

中调

高中调8:

5:

9

中中调4:

5:

8(4:

5:

2)

低中调2:

5:

1

明度弱对比

短调

高短调8:

7:

9

中短调4:

5:

6

低短调2:

3:

1

最长调10:

1

在实际运用当中,以上明度对比调式往往很少单独使用,一般均与色相结合。

在孟塞尔色立体中,可清楚地看到:

无彩色的中心轴顺着纯度系列逐渐向外扩散,色彩会越来越纯,也就是说按照以上明度调式,任何一种色相都可以混合出各种明度色阶,若不同色相的明度对比调式相互组合,就会产生无数的色彩表情。

这些丰实的色彩关系又是以原有简单的明度调式为基础,因此说:

“在色彩三要素中,明度作为各种色彩对比关系的内骨架,在色彩构成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3、以纯度变化为基础的色彩对比构成

纯度对比是指因纯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是指较饱和的纯色与含有黑、白、灰的浊色的对比。

纯度对比可以是纯色与含灰的色彩的对比,也可以是各种不同色彩倾向的灰色间的对比,还可以是纯色之间的对比:

与明度对比方法相似,我们把一个纯色和一个同明度的无彩色灰色按等差比例相混合,建立一个9个等级的纯度色标,并根据纯度色标,可以划分为3个纯度基调:

1为最低,9为最纯,以表为列:

三要素中,明度作为各种色彩对比关系的内骨架,在色彩构成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低纯基调,平淡、消极、无力、陈旧的感觉,但有时也有自然、简朴、安静、随和的感觉,如处理不当,会引起肮脏、含混、悲观感。

构成时可适量加入点缀色,以提高画面效果。

中纯基调具有柔和、中庸、文雅、可靠的感觉,可少量运用高纯色或低纯度进行配合。

高纯基调具有积极、强烈而冲动、膨胀、快乐、灵气、活泼的感觉,如处理不当,也会产生恐怖、嘈杂、低俗、生硬等弊病。

因此可少量调入黑、白、灰配合。

纯度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彩的纯度差别跨度的大小,与明度对比为构成的色调相似,我们按色阶分为纯度弱对比、纯度中对比、纯度强对比。

其对比特征如下:

(1)纯度弱对比——是指纯度差间隔3级以内的对比。

此对比虽然容易调和,但缺少变化,非常暧昧,具有色感弱、朴素、统一、含蓄的特点,易出现模糊、灰、脏的感觉,构成时注意借助色相和明度的变化。

(2)纯度中对比——是指纯度差间隔4、5级的对比,纯度中对比具有温和、稳重、沉静、文雅等特点,但由于视觉力度不太高,容易缺乏生气,在构成时可通过明度变化,并在大面积的中纯度色调中,适当配以一、两个具有纯度差的色,使画面效果生动些。

(3)纯度强对比——是指纯度差间隔5级以上的对比,是低纯度色与高纯度色的配合,其中以纯色与无彩色黑、白、灰的对比最为强烈。

纯度强对比具有色感强、明确、刺激、生动、华丽的特点,有较强的表现力度。

色彩的模糊与生动是纯度对比所引起的,在大面积的纯色与小面积的灰色对比中,灰色会倾向于该纯色的补色,纯度对比越强纯色的色感就越鲜明,灰色就越显柔和,画面效果就有明快,富有变化而统一之感。

纯度强对比由于具有色彩明快、容易协调的特点,在设计中是常用的配色方法之一,但具体运用时仍要注意避免生硬、杂乱的毛病。

降低色彩的纯度有以下4种方法:

1)加白:

纯色混合白色,可以降低纯度,提高明度,同时也会因白色的混合使其色相的色性偏冷。

如:

曙红加过量白色会变为带蓝味的浅红色,中黄加白变为带冷的浅黄。

2)加黑:

纯色混合黑色,在降低明度的同时又降低了色彩的纯度,所有色相都会因加黑后而失去原有的光彩,变得沉着、幽暗、伤感,黄色最小气,一旦黑色侵入,立马变得阴沉,紫色加黑,即保持了稳定的优雅,又显得沉静、暗淡、格调高雅,大多数色彩因加黑色使得色性转暖。

3)加灰:

纯色混入灰色后,纯度降低,纯色的特征立即消失,色彩变得浑厚、含蓄,虽然不能够活泼、开朗,但具有柔和、软弱和古香古色的典雅,若纯色与相同明度的灰色混合,可以得到丰富的明度相同、纯度不同的含灰色。

4)加互补色:

纯色混和相应的补色,使纯色变为浊色,因为一定比例的互补色相混合产生灰色,相当于纯色混合无彩色的灰,如黄色加紫色可得到不同程度的黄灰色,红色混合绿色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红灰色。

如果互补色相混合后用白色提高明度,便可得到各种微妙的灰色,这种灰色都带有暧昧的色彩倾向。

利用纯色的变化可以衍生出无数个不同程度的灰色,可构成极其丰实的色调,这在应用色彩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灰色带有色彩倾向,其有柔和而悦目的视觉效果和含蓄,耐人寻味的心理效应,因此在设计中经常被应用。

二、色彩的调和构成

所有色彩对比的结果都要归结为调和。

色彩调和是指两个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协调统一地组织在一起,能使之心情愉快、喜欢、满足等的色彩组合就是色彩的调和。

色彩的调和有两层含义:

一种是指有差别的对比的色彩为了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所需经过调整与组合的过程,这是把调和作为一种手段的解释;另一种指有明显差别的色彩或不同的对比色彩组织在一起时要求得到的和谐效果。

色彩的和谐是就色彩的对比而言的,有对比才会有调和。

两者是矛盾的统一,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不过色彩的对比是绝对的,因为两种以上的色彩在构成中,总会在色相、纯度、明度、面积等方面或多或少地有所差别,这种差别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对比,过于刺激的对比配色则需要加强共性来进行调和,过于暧昧的配色需要加强对比来进行调和。

从美学意义上讲:

美的事物总是和谐的、统一的,这种和谐与统一是构成世界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本法则之一,在统一与变化中求得的和谐是任何对比、差别、矛盾的最后归宿。

对色彩和谐的解释历来就有种种看法:

如“调和就是近似”、“调和等于秩序”、“调和包含着力量的均衡”、“调和是视觉生理最能适应的感觉,即视觉生理平衡”、“和谐是符合目的的需要”、“调和即愉悦、舒适、好看的色彩”、“调和是形和色的统一”等等,这种种论点,都从不同的侧面反应了对调和美感的要求。

这些论点的展开论述便构成了色彩调和的原理。

原理一:

从色彩视觉的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合是调和的。

因为视觉在接受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一些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平衡。

也就是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不能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

正是因为这种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则中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蒙赛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补色理论为依据的。

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放在回转盘上混合),能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色,那么,色彩配置是调和的。

他曾从多种名画的色彩分析证明此种理论的正确性。

原理二:

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色和连续性,就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

自然界物体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等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

如:

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必然会产生高光部——明部——明暗交界部——暗部——反光部——投影部。

其变化是有秩序、有节奏、非常协调的。

人们都会不自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判断设计的优劣。

因此,色彩的调和是一种色彩的秩序。

原理三:

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配色才是调和的。

配色好比谱曲,没有起伏的节奏,则平板单调,一味高昂强烈则噪杂、反常。

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

过分刺激的配色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过分暧昧的配色容易产生模糊、朦胧,以致分辨困难,同样也会导致人产生视觉疲劳、不满足、乏味、无兴趣。

因此,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

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完美配色。

原理四:

配色的调和与色相、明度、纯度和面积有关。

不同颜色的知觉度也是不同的。

按照歌德纯色明度数比,用黄与紫两个纯色来构图的话,面积比是1:

3;用红与绿两纯色来构图的话,面积比是1:

1。

蒙赛尔认为:

色彩和谐的面积比同时与纯度有关。

如:

红(R5/10)与青绿(BG5/5)同等的面积在色盘旋转中混合不会得到明度5的灰,这显然是红的纯度高,而绿的纯度低。

只有把红色纯度降低或红色面积减少为青绿色的一半,才能取得和谐。

因此,配色中较强的色要缩小面积,较弱的色要扩大面积,这是色彩面积均衡的一般法则。

当然,色彩的面积均衡取得是一种创造色彩静态美的方法。

如果在色彩设计中使用了与和谐比便不同的配色,有意识地将一种色彩占支配地位,那么将取得各种富有感染力的配色效果。

原理五:

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配色是调和的。

由于各个民族以至每一个人的生理特点(如年龄、性别等)、心理变化(如欢乐、喜悦、悲哀、愤怒等)和所处的社会条件(如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教育等)与自然环境的不同,表现有气质、性格、爱好、兴趣、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不同的,在色彩方面则各有偏爱。

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时期,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要求、审美理想也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一种新颖时髦的流行色是人们所追求的配色。

不同的色彩配合能形成富丽华贵、热烈兴奋、欢乐喜悦、文静典雅、含蓄沉静、朴素大方等不同的情调。

当配色反映的情趣与人的思想情绪发生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配合的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形式结构相对应时,那么人们将不由自主地感到色彩和谐的愉悦。

因此,色彩设计必须研究和熟悉不同对象的色彩喜好心理,分别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针对性设计。

原理六:

合目的性的配色是调和的。

配色必须考虑到用途(实用性)和目的(目的性)。

用于警示路标的色彩要求醒目突出,因此,对比强烈的色相配置是适合的。

生活环境的色彩一般选用柔和明亮的配色,避免使用过分刺激容易导致视觉疲劳的色彩。

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商业设计、工业设计等,由于使用功能的区别,都对配色有特定的要求。

由于对比与调和是互为依存和矛盾的两个方面,在减弱对比的同时就会出现调和的效果。

因此,在前面我们讲色彩对比的时候也就讲了调和,在强调各种对比时,应避免和注意一些效果和方法时,虽然讲的是对比方法,实际得到的却是调和的效果。

色彩调和的方法,各家有各家的见解,我们就不一一罗列这些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