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666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docx

专题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

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2006年度

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前言

“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本着“增加储量、高效开发、综合防治、改善环境”的原则,重点突破100项资源与环境关键技术;形成深部及复杂条件下油气和固体矿产高效勘探开发的技术能力,全面提高我国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水平;针对区域性、复合型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强化污染全过程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大幅度提高传统污染防治的技术水平,重点突破20-30新型污染物防治关键技术,开发30-4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技术支撑能力。

根据以上总体考虑,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将在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进行部署,设立“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和“环境监测及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四个专题,将分年度公开发布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以下是本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专题一、矿产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围绕我国对复杂地质条件下资源勘探和提高复杂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需求,瞄准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在高效勘探与矿产资源评价、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清洁选冶加工利用和非传统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批前瞻性研究成果。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4200万元左右。

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拟对矿产资源快速勘查与评价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经费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多功能车载野外实验分析装备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经费强度为5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本批指南拟支持探索导向类课题不超过38项,每项课题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

1.矿产资源快速勘查与评价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现场成矿元素定量分析和浅覆盖区矿化信息快速提取技术;特殊矿床类型、特殊矿种(铀、铂、钯等)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评价技术;地质数据的数字采集及数字填图技术;快速钻探采样和地质岩心提取技术;多分量高精度磁力仪(可进行总场、分量、梯度、矢量测量);复杂景观区地球化学快速评价技术;矿床化探预测与定位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60万元。

2.高精度地球物理矿体定位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复杂地形重、磁三维反演技术;起伏地形条件下二维和三维电磁法反演技术;重磁电震多参数联合及约束反演技术;地球物理数据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反演技术;金属矿多波地震处理解释新技术、新方法;井中高精度地球物理测量和探测新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60万元。

3.区域多元信息矿产资源综合评价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区域成矿多元信息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基于GIS的定量、定性成矿预测新技术和新方法;高(多)光谱遥感矿物蚀变信息提取技术及软件开发;矿产资源评价智能专家系统。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10万元。

4.地下无人采矿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井下无人采矿工艺仿真技术;采场地压和井下灾害智能监测与预报技术;井下复杂物理场环境中数据和图像的无线传输技术;矿石原位快速取样与成份分析技术及仪器;井下大型设备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60万元。

5.新型高效选冶药剂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高效低毒选冶药剂绿色合成技术;新型高效选冶辅助药剂清洁合成技术;选冶药剂环境性能评价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60万元。

6.低污染冶金新技术新工艺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重金属、复杂金矿和复杂稀有金属冶金新技术;伴生稀贵金属元素富集提取新技术;高效分离与提取反应器的研制;生物冶金新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40万元。

7.难利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非传统采矿新方法;极低品位金属矿经济利用技术;伴生矿物高质增值化利用技术;矿物的高纯化与功能化材料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1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本批指南拟支持目标导向类课题不超过5个,课题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

1.多功能车载野外实验分析装备

目标:

研发野外快速地球化学取样设备及现场测试技术,引进和研制相结合,进行集成创新,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型野外流动实验室,为矿产勘查与评价提供野外现场快速分析手段。

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模块化设计,研制集成轻便钻探采样、制样和分析于一体的车载野外“实验室”。

重点研究不同介质的钻探采样和地质岩心提取技术、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形成可进行功能模块化组合的、具野外现场气液固三态分析能力的移动实验装备。

主要技术指标:

能够分析主要成矿元素Au、Ag、Cu、Ni、Pb、Zn、W、Sn、Mo、Sb、Fe、V、Ti、Cr;以及As和Hg等重要指示元素;H2、He、CO2、O2、Ar、CH4等重要气体组分;检测下限和精度基本接近实验室水平。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2.井-井多方式高分辨率地球物理测量技术

目标:

研制适用于井间或坑道间的大透距地下电磁波/声波层析成像系统,为深部找矿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勘查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探测深度、大透距高分辨率精细勘查技术设备。

主要研究内容:

研制井-井多方式高分辨率地球物理电磁波/声波测量技术。

重点研发井中大透距电磁波/声波层析成像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井中大功率发射机、井中高灵敏度接收机、地面收录控制器、地下天线等,井中大透距电磁波/声波层析成像数据处理解释系统。

主要技术指标:

探测距离500-1000m;下井深度大于1500m。

电磁波系统频率范围10kHz-30MHz,发射功率大于50W,灵敏度优于0.1μV,动态范围120-150dB。

声波系统:

能量大于6000J,频带响应宽度4-3000Hz以上,采样率可达50μs。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3.地下无人采矿设备高精度定位技术

目标:

针对地下无人采矿系统,开发井下采矿设备的高精度定位与定向技术,建立工业应用集成系统,为实现地下矿山无人开采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井下设备的高精度定位与定向技术,包括井下三维空间自动识别、环境精确定位、定点跟踪和导航、制导技术与装置,无人驾驶铲运机和矿用汽车的自动控制技术等。

考核指标:

完成无人开采全过程的模拟,提出高精度自动化定位、定向与导航技术的原理和实施方案,完成技术模拟试验和设备模型试验。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4.选冶药剂分子结构与绿色合成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CAMD)技术

目标:

确立新型选冶药剂结构-性能的科学判据,初步建立新型选冶药剂结构和环境间的评判体系,初步形成选冶药剂分子结构和绿色合成工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新技术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

计算机推演分子结构-效能-环境间的构效关系,确立选冶药剂分子结构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MD)新技术,完成新型选冶药剂绿色合成工艺路线、强化催化、过程耦合的计算机模拟及合成技术优化验证,新型选冶药剂的性能验证、评判和工业应用。

考核指标:

建立选冶药剂分子结构模型数据库,建立选冶药剂分子设计和绿色合成平台技术,研制出8-10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低毒选冶药剂,开发出3-5项绿色合成工艺,降低选冶药剂用量20-30%,提高金属回收率1-3%。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专题二、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围绕我国各类复杂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集输和处理等方面的技术与设备需求,加强技术的自主创新,力争在复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方面获得一大批世界领先水平的重要成果,尤其是在高精度油气物化探预测、钻井与井筒测试、特低渗透油气田高效开发、油气高效集输与处理、以及煤层气、稠油及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等方面的技术研发。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4100万元左右。

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拟对“高精度油气物化探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经费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低渗透油气田高产富集带识别和预测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经费强度为5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本批指南拟支持探索导向类课题不超过35项,每项课题支持额度1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

1.高精度油气地球物理与化学勘探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高密点地震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处理技术,高精度全波地震成像及反演技术,高精度地面、井中地震检波器研制关键技术,以及重、磁、电、震综合勘探和化探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2.钻井与测井前沿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高温高压钻井及井筒测试技术,压力控制钻井技术,新型破岩技术与工具,特殊储层测井识别与地层参数定量评估技术,以及随钻井下钻井参数测量、传输、控制技术与仪器研制,新型钻井液、固井液及储层保护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3.老油区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弱碱与多元泡沫复合驱油新技术,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快速预测技术,井底油气水多相分层计量技术,微生物驱油新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4.低渗透油气田高效开发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低渗透油藏注气开采技术,低渗透油气田储层高效改造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5.稠油、油砂开发利用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稠油、超稠油油藏经济高效开采新技术,油砂经济开采与综合利用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6.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深部煤层气开采技术,煤层气增产新技术,弱含水煤层煤层气排采工艺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7.油气安全输送技术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油气管道安全自动监测和检测技术,油气管道维抢修与应急抢险技术,以及原油降粘、降凝与脱水新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本批指南拟支持目标导向类课题不超过3个,支持年限不超过3年。

1.压力管理钻井技术

研究目标:

针对深水钻井、高温高压钻井和山前窄泥浆密度窗口条件下的安全钻进问题,探索压力管理钻井的概念,形成压力测量、扭矩测量、泥浆帽等专利技术,为压力管理钻井实施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

(1)泥浆帽钻井技术研究,确定泥浆帽的体积、密度,解决易于漏失地层的安全钻井问题;

(2)压力测量技术与分析解释软件,研制环空与管内压力测量技术;(3)井下扭矩测量技术及相应的分析软件;(4)高密度泥浆条件下沿程当量静态密度、当量循环密度、井底波动压力的模型建立。

主要指标:

(1)压力测量系统:

环空压力测量范围0-80MPa,测量精度≤±1%FS,适用于8-1/2英寸井眼。

(2)扭矩测量系统:

环空压力测量范围10000-25000Nm,测量精度≤±1%FS,适用于8-1/2英寸井眼。

(3)高密度泥浆条件下沿程当量静态密度、当量循环密度、井底波动压力的模型预测精度≥90%。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50万元。

2.中心频率随入射角变化流体识别技术

研究目标:

研究地震流体阻抗和中心频率等属性在不同流体条件下随入射角变化的规律,开发流体阻抗和中心频率流体识别新技术。

研究内容:

(1)理论模型研究及公式推导;

(2)流体阻抗和中心频率等属性在不同流体条件下随入射角变化量提取方法研究;(3)流体阻抗和中心频率等属性随入射角变化流体识别新技术软件研发。

主要指标:

(1)形成发明专利技术一项,软件著作权登记一项;

(2)在试验区进行试验性应用,预测成功率高于70%。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3.油气管道安全预警技术

研究目标:

通过监测油气管道沿线的土壤振动情况,分析判断可能威胁管道安全的破坏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定位,形成长距离管道安全预警技术。

研究内容:

(1)管道沿线振动信号获取、分析、判断和定位系统设备研制;

(2)管道沿线振动引起的破坏事件识别技术。

主要指标:

完成一套管道安全预警系统样机,实现对事件类型进行判断和定位的功能;系统单机监测长度大于100公里,定位精度小于50米,误报率小于5%。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400万元。

专题三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专题指南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围绕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需求,瞄准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重点突破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和材料瓶颈,在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批前瞻性研究成果。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5500万元左右。

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拟对“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经费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经费强度为5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本批指南拟支持探索导向类课题不超过69个,每项课题支持额度100万元以下,研发周期不超过3年。

1.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水厂强化常规处理技术、饮用水预处理与深度处理技术、饮用水安全消毒技术、给水管网的水质保持技术、水中特殊污染物的去除技术、分散型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630万元。

2.污水处理、回用及污泥处置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高效微生物处理技术、新型物化处理技术、物化-生化组合技术、污水源分离及处理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540万元。

3.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库)河流水质氮、磷净化技术,底泥污染控制技术,水体控藻除藻技术,水生植物修复的生境改善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4.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地下水污染的局地防护技术、原位修复技术、异位处理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50万元。

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细粒子等污染控制的前沿技术。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6.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机动车冷启动排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柴油车尾气四效催化技术、稀燃发动机的排气NOx净化技术、机动车排放控制在线诊断(OBD)技术、生物柴油、LPG等替代燃料机动车的非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70万元。

7.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有机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放射性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生物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450万元。

8.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新技术、工业有毒废物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废旧电子产品处理与资源化新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80万元。

9.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与去除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工业有毒有害废气控制技术、室内空气主要污染物控制技术、城市污水及养殖废水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控制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80万元。

10.环境污染控制先进功能材料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用于污染物分离和转化的先进功能材料,如催化剂、吸附剂、载体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20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本批指南拟支持目标导向类课题不超过4个,研发周期不超过3年。

1.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技术

研究目标: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资源利用和保障安全为重点开展单元技术、组合技术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处置与利用的集成技术系统。

主要研究内容:

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性能的污泥强制浓缩和脱水技术;并选择污泥沼气及热能的回收技术,污泥厌氧与好氧堆肥、焚烧发电、制造建材等技术,或污泥资源化的其他利用方式及相关配套技术;形成整套污泥处理技术系统。

并开展相应污泥处置技术的安全性评价。

主要技术指标:

浓缩和脱水后污泥含固率20%以上;污泥资源化90%以上;并进行污泥处置与利用的应用示范。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2.脱硫副产物资源化技术

研究目标:

开发出具有代表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钙法烟气脱硫副产物资源化技术,进行技术集成,建立中试装置,所得副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主要研究内容:

(1)与钙法烟气脱硫工艺匹配的制备高强度α-半水石膏的温和工艺技术;

(2)α-半水石膏定向结晶控制技术;(3)α-半水石膏改性工艺技术;(4)α-半水石膏制备关键设备;(5)高强度α半水石膏生产技术集成。

主要技术指标:

(1)α-半水石膏产品纯度>95%,飞灰<5%、氯离子含量低于100ppm,抗折强度>20MPa,抗压强度>40MPa。

(2)建立中试装置,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

(3)拟订脱硫石膏制取α半水石膏的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50万元。

3.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修复技术

研究目标:

重点针对我国复合污染的农田土壤,研发提高多种污染协同修复效率的修复技术。

形成污染土壤的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集成体系并进行技术集成。

主要研究内容:

开展污染修复植物的筛选及繁育,提高协同效率、筛选与制备高性能、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新型修复材料、强化修复剂以及组合式土壤修复菌剂,研发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协同修复技术(包括物化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土壤根际调控技术),并进行技术集成与现场试验,建立相关修复技术的效益与风险评估方法。

主要技术指标:

1)开发3-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材料,提供针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修复集成技术;2)农药类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物年去除率不低于10%,重金属去除率达到5-10%;3)筛选低积累作物(对污染物积累低于传统品种70%)3-5种;4)修复试点区农作物中污染物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4.工业污染源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工业污染源中二恶英的排放特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恶英控制技术,进行综合减排应用示范,制订行业二恶英减排的技术导则。

主要研究内容:

针对我国二恶英排放的重要工业污染源,从生产原料、生产过程到末端排放,研究全过程削减二恶英排放的关键材料、技术和工艺,在企业建立综合减排的应用示范,并制订适合我国国情和具有行业推广意义的最佳可行技术/最佳环境实践导则。

主要技术指标:

1)开发3-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污染源中二恶英减排技术和材料;2)建立工业规模的二恶英减排应用示范,总减排率不低于80%,排放烟气中二恶英浓度小于0.5ng-TEQ/Nm3。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50万元。

专题四、环境监测及环境风险评价技术专题指南

一、指南说明

本专题围绕未来环境管理对环境监测技术和方法的重大需求,重点瞄准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前沿,加强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以取得服务于国家未来环境管理需要,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样机为目标,实现环境监测及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环境管理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高技术支撑手段。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2400万元左右。

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拟对“新型污染物监测方法与技术”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经费强度为1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拟对“大气细粒子及其成份的在线监测技术与仪器”等研究方向进行支持,课题支持经费强度为5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

(一)探索导向类课题

本批指南拟支持探索导向类课题不超过24个,每项课题支持额度100万元以下,研发周期不超过3年。

1.新型污染物监测方法与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溴系阻燃剂等新发现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环境介质中病原微生物监测方法,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新型采样技术与装置,新型污染物高通量生物检测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50万元。

2.优先控制污染物监测新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优先控制污染物监测技术和在线监测设备、工业有毒废气等特殊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20万元。

3.环境污染快速监测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现场生物监测技术与事故污染物快速诊断试剂盒、便携式监测技术、污染事件的快速检测新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4.环境遥感遥测新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地基(定点)、船(车)载、机载大面积污染遥感、遥测监测新技术,环境污染遥感、遥测信息的提取和反演技术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00万元。

5.环境风险预测预警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暴露和效应评估新技术、基于风险管理的污染源解析技术、环境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及预测模型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330万元。

6.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评价技术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影响健康的重要污染物筛选、暴露途径和生物有效性评价技术,复合污染物生物毒性测试、生物效应标记及健康评价方法等。

本方向2006年拟安排经费260万元。

(二)目标导向类课题

本批指南拟支持目标导向类课题不超过2个,研发周期不超过3年。

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监测技术

研究目标: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和环境检测新技术,建立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样品处理,化学检测和生物活性评价的方法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建立适用于环境中微量或痕量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分析的样品富集新技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离体生物测试方法,确认内分泌干扰活性的模式生物及相关测试方法;建立评价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的技术体系。

主要技术指标:

建立4-5套针对不同类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化学检测和离体生物测试技术;开发1-2种模式生物及相关测试方法;建立一套评价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的技术体系。

本方向拟支持课题不超过1项,支持强度不超过300万元。

2.大气细粒子及其成份的在线监测技术与仪器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大气细粒子的特点和研究需要,开发高性能、快速、不需预处理的小型化大气细粒子粒径及成分实时在线监测技术,研制飞行时间质谱仪器样机。

主要研究内容:

开发高效的空气动力学测径及电离技术,提高细粒子检测灵敏度;开发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提高质量分辨率;研制新颖的质量分析器结构,实现仪器小型化。

主要技术指标:

能同时监测正负离子;仪器分辨率大于1500;质量检测上限高于1500;粒径检测范围50nm~5000nm;检测频率最高达到20个/秒;70%以上部件实现国产化;设备重量小于150kg。

本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