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746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下册课外阅读训练含答案

 

1.请认真阅读选段,然后完成

(1)—(4)题。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根据短文内容补充完整下表。

荷花的三种状态

荷花的状态

刚开时

________

全开时

________

未开时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挨挨挤挤:

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①傍晚,“我”到公园玩,闻到荷花的香味。

________

②荷叶的特点是又绿又大又圆。

________

③“白荷花在这些大国盘之间冒出来。

”这里的“冒”字用得非常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荷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________

④短文主要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

________

(4)用文中划线的词“有的…有的…有的…”仿写一句话。

【答案】

(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

(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

(3)错误;正确;正确;错误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错误;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②正确;③正确;③错误,短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花和荷叶的。

(4)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

“有的…有的…有的…”这是排比句。

故答案为:

(1)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还是花骨朵儿;

(2)形容人多混杂,这里指的是荷叶密密麻麻的,非常拥挤。

(3)①错误;②正确;③正确;③错误(4)略,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4)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这是一个________结构的段落。

(   )

A. 总—分                                   

B. 分—总                                   

C. 总—分—总

(2)请你用“____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本段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 语意未尽                      B. 引文的省略                      C. 说话时断断续续                      D. 列举的省略

(5)请你用“________”画出表现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句子。

【答案】

(1)A

(2)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悠闲溜达的

(4)D

(5)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解析】【分析】

(1)总分结构式很简单的,也就是说先总的概括然后再详细逐点描写。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了解省略号的作用,依据句意分析可知,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插说。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A

(2)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3)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悠闲溜达的。

(4)D(5)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对“总-分”方法的掌握。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1)这段话描写的是火烧云的另一个特点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描写。

(静态动态)

(2)这段话中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展开想象,仿照语段写一段话。

这时,天空出现了________,过了一会儿,________。

【答案】

(1)形状变化多而快;动态

(2)一会儿;两三秒钟;一眨眼;一瞬间

(3)一只鹰,头向下,尾向上,张开双翅,像要俯冲下来似的鹰的一只翅膀不见了;好像合拢了一样,接着伸出两只锋利的爪子。

看的人正期待它展翅飞翔时,它又变得模糊起来

【解析】【分析】

(1)考查按课文内容的填空。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语段整体感知语段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寻找文句中描写时间很短的词语相对简单,细读语段从文句中挑出来即可。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模仿题中所给的语段,将自己想说的话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形状变化多而快、动态

(2)一会儿、两三秒钟、一眨眼、一瞬间(3)一只鹰,头向下,尾向上,张开双翅,像要俯冲下来似的鹰的一只翅膀不见了;好像合拢了一样,接着伸出两只锋利的爪子。

看的人正期待它展翅飞翔时,它又变得模糊起来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描写时间很短的词语的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模仿时言之有理即可。

4.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①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海参(shēn cān)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pēn pèn)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②海底的植物差(chā chà)异也很大。

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

最小的单细胞海藻,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1)给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参________(shēn cān)   喷________(pēn pèn)水

差________(chā chà)异

(2)第①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请用“________”画出来。

(3)第①段具体写了________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

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这些贝类的活动方式是________。

(5)第②段的起始句“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中的“也”字能去掉吗?

为什么?

(6)第②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写出了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

【答案】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

(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

(5)不能去掉。

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大小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第①段,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把“贝类”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

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6)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第②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1)shēn、pēn、chā

(2)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3)五、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有些贝类(4)拟人、巴在轮船底下(5)不能去掉。

因为“也”字承上启下,说明了不仅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同样差异很大。

(6)色彩、大小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6)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联系上下文,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Ⅰ回首遥望________

①第一    ②头    ③首领

Ⅱ双龙戏珠________

①戏剧,也指杂技    ②开玩笑,嘲笑    ③玩耍,游戏

(2)这段话主要是围绕赵州桥的________这一特点来写的。

(   )

A. 坚固                                      B. 美观                                      C. 坚固、美观

(3)画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 画龙点睛                                         B. 承上启下

(4)把文段中具体描写图案雕刻精美的句子画上“________”,并读一读。

(5)“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成语:

________。

【答案】

(1)②;③

(2)B

(3)B

(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丽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5)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回首遥望:

就站着只是侧身回头,看向离当事人比较远的人或者事物。

首:

头。

双龙戏珠:

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

戏:

玩耍,游戏。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本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成语及意思。

故答案为:

(1)Ⅰ②、Ⅱ③

(2)B(3)B(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丽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5)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3)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过渡句有承接上文、引起下文的作用。

承上句是上段的段意,起下句为下一段的段意。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滨小城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这里的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______(安稳 寂寞)地躺在那里。

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______(喧闹 热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树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______(喧闹 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______(层层叠叠 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El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口。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2)用横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3)短文依次写了小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滨小城的特点是________。

7.【答案】

(1)着急;悲伤;高兴;快乐

(2)和太阳赛跑;和西北风比赛;十天做完一个暑假的作业;三年级时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

故答案为:

(1)着急;悲伤;高兴;快乐

(2)和太阳赛跑、和西北风比赛、十天做完一个暑假的作业、三年级时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

为什么哭?

   _____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_____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_____中年时代打麻将_____家产都败光啦_____如今我一无所有_____我真后(悔 诲)呀_____流浪汉说_____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式 试)探地问:

“假如你能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

”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衰 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好吧!

”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

路上,看到几个孩子正在玩玻璃球,他就觉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

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玩电子游戏,打麻将……到了老年,他又懊(恼 脑)地哭了起来。

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

他“扑通”一声跪下,乞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

   “我做了一件蠢事!

”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

后________(悔 诲)    (式 试)________探

(衰 哀)________求    懊________(恼 脑)

(2)给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________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________青年时代玩电子游戏________中年时代打麻将________家产都败光啦________如今我一无所有________我真后(悔 诲)呀________流浪汉说________

(3)流浪汉的家产都败光了,是因为他少年时代________,青年时代________,中年时代________。

(4)联系上文,说说文章最后时光老人说的“蠢事”指的是什么事。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流浪汉说点什么?

【答案】

(1)悔

;试

;哀

;恼

(2)“;,;,;,;!

;,;!

”;。

(3)玩玻璃球;玩电子游戏;打麻将

(4)时光老人重新给了不懂得珍惜生命的流浪汉一个青春,而流浪汉依旧浪费掉了。

(5)醒醒吧,好好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

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悔;试;哀;恼

(2)“,,,!

,!

”。

(3)玩玻璃球、玩电子游戏、打麻将(4)时光老人重新给了不懂得珍惜生命的流浪汉一个青春,而流浪汉依旧浪费掉了。

(5)醒醒吧,好好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2)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掮枪的生活(节选)

叶圣陶

   我当中学生的时候厉行军国民教育,所以我受过三年多的军事训练。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掮枪的生活倒是颇有兴味的。

   我们那时候掮的是后膛枪,上了刺刀,大概有七八斤重。

腰间围着皮带。

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

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这样装束起来,俨然是个军人了。

   我们平时操小队教练、中队教练,又操散兵线,左右两旁的伙伴离得特别开,或者直立预备放,或者跪倒预备放,或者卧倒预备放。

当卧倒预备放的时候,胸、腹、四肢密贴着草和泥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

待教师喊出“举枪——放!

”的口令的时候,右手的食指在发弹机上这么一扳,更是极度兴奋的举动。

   有时候我们练习冲锋,斜执着上了刺刀的枪,一拥而前。

不但如此,还要冲上五六丈高的土堆;土堆的斜坡很是陡峭,我们不顾,只是脚不点地地往上冲。

嘴里还要呐喊:

“啊!

——啊!

”宛然有千军万马的气势。

谁第一个冲到土堆的顶上,就高举手里的枪,与教师手里的指挥刀一齐挥动,犹如占领了一座要塞。

(1)“我们”当时的装束是怎样的?

请你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2)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我们”(   )的场景。

A. 整理装束                           

B. 练习打枪                           

C. 练习冲锋                           

D. 练习队列

(3)结合画线句子,你体会到了“我”当时怎样的感情?

(4)读新闻,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体能现状让老师和家长们大跌眼镜:

仰卧起坐只能做3个,200米跑着跑着就晕倒了……为了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多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每天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认真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

请你写几句宣传语,呼吁同学们都来参加体育活动。

【答案】

(1)腰间围着皮带。

皮带上系着两个长方形的皮匣子,在左右肋骨的部位,那是预备装子弹的。

后面的左侧又系着刺刀的壳子。

(2)C

(3)“我”有自尊自信的民族情感。

(4)同学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壮,我们才能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做贡献。

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动起来,好好锻炼身体吧。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结合选项判断。

(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4)答题时首先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