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749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docx

1951安徽高考作文题

历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回顾

1951年高考作文题目:

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

1952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记一件好人好事

1953年高考作文题目:

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1954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的母亲

1958年高考作文题目:

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记整

风运动中的一件事

1959年高考作文题目:

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大跃进中的新事物

1961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

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

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高考作文题目:

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高考作文题目:

谈革命与学习/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

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高考作文题目:

缩写:

“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年高考作文题目:

改写:

“陈依玲的故事”

1980年高考作文题目:

读后感:

《画蛋》达·芬奇的故事

1981年高考作文题目:

读后感:

《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高考作文题目:

命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高考作文题目:

看图作文:

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年高考作文题目:

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年高考作文题目:

“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年高考作文题目:

“树木·森林·气候”一段报道,副标题自拟

1987年高考作文题目:

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

习惯

1989年高考作文题目:

“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年高考作文题目:

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

素材为:

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年高考作文题目:

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

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年高考作文题目:

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年高考作文题目:

广播稿:

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年高考作文题目:

尝试

1995年高考作文题目:

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6年高考作文题目:

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

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高考作文题目:

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

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

以“诚信”为话题

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

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

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

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

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

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

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

(注:

从2006年起,安徽实行语数外自主命题)

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

读(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独立命题)

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

提篮春光看妈妈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

带着感动出发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

弯道超越的联想或感悟

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

吴兴杂诗的思考或联想

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

时间在流逝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萧伯纳的名言

安徽自主命题高考作文题回顾

   高考语文安徽省独立命题是从2006年开始的。

06年以来安徽高考作文命题已经初步显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色,比如命题、话题作文的审题障碍,材料作文供料的窄狭,等等。

从学生复习迎考,提高应试作文水平来说,对历年来安徽高考作文题认真回顾、分析一下,无疑将会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2006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

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⑥不得抄袭。

   简析: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也要认真审题,写作时的随意性必须克制。

像这个话题中的“读”,必须注意其引申义,如果粗看一下,就写成“谈读书”、“我爱读的一本书”之类的文章,显然不附合题意。

因为“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这些暗喻提示已经明确指出“读”的对象是无字书,不是纸质的书。

此话题材料具有指向功能,提示可以读自然,读社会,读人生,立意、选材还是比较宽的。

该话题既强调理性思考,又注重情感体验,泛泛而谈很难拿高分,应写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品读,议论应有思想的深度,记叙应有真切的情感体验和独到的人生感悟。

 

2007年: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④不得抄袭。

   简析:

命题作文。

这是一个有点诗意、别具一格的题目。

诗歌有诗歌的独特的审美规范。

如果对于诗歌语言的变形(“诗家语”)不具备一点常识、素养,题目都有可能误读。

(如五花八门的对于此题的误读:

提篮和春光兄妹俩一起去看妈妈,一个名叫提篮春光的日本小伙去看妈妈,一个名叫提篮春的人光看妈妈不看爸爸,提着蓝春光去看妈妈,在提篮里看春光中的妈妈,透过提篮的孔隙看春光中的妈妈)其实在《雨巷》、《再别康桥》中,都有语言变形的例子: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等,“太息”与“眼光”、“悄悄”与“笙箫”、“沉默”与“康桥”,这种远距离的词语零距离的变异组合,“反常合道”,“无理而妙”。

《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通感手法,也是“远取譬”,也是一种奇异的变形。

夏宇的《甜蜜的复仇》: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影子能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还能下酒。

这简直是胡话、疯话、痴话、梦话。

然而,我们细细领会,这奇异的语言却表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爱的创伤,它比平常语、通用语更令人心灵为之颤动。

“提篮春光看妈妈”这个作文题中就有语言的变形,“春光”在这里已经不是它的词典义“春天的景致”,而是借喻,是丰硕的成果、骄人的成绩等的变形,在篮子里提着的,可以是具体可感的物品,也可以是抽象的“春光”,这就要善于发散,有丰富的诗意的想象了。

“妈妈”可实指,也可虚指,如可以将“妈妈”引申为“家乡”、“黄河”、“祖国”、“地球”等。

题眼应是“看”,“看”具有丰富的延展性,看望、报答、反哺和回馈等。

谁“提篮春光看妈妈”?

主体是有选择性的,可以是“我”也可以是“非我”,给考生留下了选择的空间。

2007年的安徽高考作文评分细则规定,同样水平的作文,将“妈妈”这一意象合理引申的得分要稍高一些。

这是因为这样的立意较为高远、新颖。

在开头一段,用苏芮的《奉献》:

“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

”快捷入题,既有文采,又一目了然。

 

2008年: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

同07年一样,命题作文,这也是一种对付猜题的较好策略。

“感动”是一种情感,怎么装在行囊里“带着”?

这也是一种语言变形。

不过这种变形不是太难理解。

“出发”是中心词,是题眼,但这次“出发”不是一般的“出发”,是一次“感动”之后的“出发”,是带着情感力量的“出发”,必须写出真正令人感动的内容。

2008年先是南方雪灾,接着汶川大地震,这给立意、选材带来方便,但千文一面,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会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感动不了阅卷老师;阅卷老师不“感动”,很难给你打高分。

所以应该独辟蹊径,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选材,以小见大。

该题有过于时政化的偏颇。

 

2009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

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

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

 

    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

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

新材料作文。

2006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卷1: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

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

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

“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卷2: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

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

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

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

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沿着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就是新材料作文题。

新材料作文是取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长而避其短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也称“题意作文”。

其特点是,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

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一个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而不一定有一个所谓的“最佳立意”,有较大的选择、发挥空间。

安徽07年、08年的题目,偏重于感性,情感,限制较死。

2009年侧重考察学生的理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的用语,现在被广泛借用,似窄实宽,有较大的开放性。

但是也要注意审题,比如不能把“弯道”误解为“弯路”。

注意分析材料层次,从开头到“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是“实”,后面的内容是“虚”,立意不宜仅仅停留在“实”的层面,应把眼光放在“弯道超越”的启示意义方面。

“社会进程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提示考生应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生。

可以引用柳青名言作为题记: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2010年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吴兴杂诗》[清]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

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

材料作文。

材料是一首古诗,阅读、理解有一点难度。

提示语说蕴含哲理,给出了审题立意的方向。

开放度较小。

侧重考察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

审题时应根据提示,从诗中找出“哲理”之所在,也就是最关键的题眼。

立意抓住“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两句,引出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可强求一律搞一刀切的道理,才符合题意。

如果只抓住“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大谈“环保问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或者只抓住只言片语,如围绕“水”或“植物“”立意,做人当如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做事要像水一样洒脱,要“散作千溪遍万家”等等,都是偏题、离题的。

也有人(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认为安徽这个作文题太容易了,“对于学生的智商,没有挑战,难度太小,结论太浅,停留在常识层次,高水平的考生发挥的空间太小。

低水平的考生也不难仅凭感性敷衍成篇。

2011《时间在流逝》

简析:

命题作文,时间虽匆匆流逝,但有些东西却是永恒的,如亲情,友情,成长经历等。

因此,面对流逝的时间,我们不必难过,应当好好把握每一天,即使等我们都老了,还能回忆起那些流逝的岁月,寻找那些永恒的幸福。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抓紧时间,努力奋斗,即使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能拓展时间的宽度。

这是我们青年人所要努力的。

虽然时间匆匆流逝,但有时我们也需要放慢脚步。

去草原,去海边,闻一朵花香,听一声鸟鸣,感受自然,体验生命。

这样才能在匆匆而过的时间与社会中始终保持自我,不会迷失了方向。

20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

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

这事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的事件。

有一次,一位客户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很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简析:

 从审题立意的这个角度来说,作为一篇供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必须多加小心,否则,立意不佳的考场作文一般来说得分情况不会理想。

就这篇材料作文来说,可以有多个角度供考生选择,比如从使用者角度,从留言者角度等等,都是可以的,但这其中有个最佳立意角度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材料作文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问题,所以社会公德方面的立意应该是作文出题者的命题意图。

也就是说,诸如“梯子”一类的社会公共设施,在自己使用好以后,要妥善处置,处置时要充分要考虑到他人的安全利益等等,只有这样“我为人人”着想了,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文明。

毕竟,在我们当前这个时代,“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个人利益至上的社会不良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的,这个作文命题的社会基础应该就在这个方面。

从文体结构这个角度来说,把这个作文题的文章体裁选定为议论文,应该是比较妥当的较好选择。

众所周知,议论文的写作一向是许多高考考生的薄弱之处。

所以考生们在临场写作时一定要突出文体特征,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

论点要突出:

开题就要亮出中心观点,中间论述要紧紧围绕中心观点,结尾时要回扣中心观点。

论证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多样化些,如举例论证,正反论证等等。

论据则要新颖贴切,不要堆砌材料,而要熟例粗举,生例细举。

如果能紧扣社会现实有感而发就更好了。

议论文的文章结构主要依靠段落的划分来体现,而一篇应试作文的段落既不宜过多当然也不宜过少,一般来说,五至七段为佳。

在议论文的写作三要素当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的打造属于自己的作文亮点,或论点深刻,或材料丰富,或语言有文采,或表达有创新,等等都是可以的,关键是我们的考生一定要有考场作文的“亮点”意识。

从考场作文的语言表达的角度来说。

这篇应试作文的语言应该平和而不能过激,应该以理服人而不是感情冲动,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而不能思维混乱不知所云。

因为对于一篇议论文来说,语言表达的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考生思维的直接外化,也是写作部分的思维考点。

此外,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说,尤其是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慎用网络语,不讲江湖话,也不能过于成人化和幼稚化,所用语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特征和年龄特征。

最后,在写完后要检查一遍,避免语言的“硬伤”,如字数不够,错别字,病句等等,但要注意卷面的整洁度,除了必须要改的“硬伤”错误,否则,不宜涂改过多,不然是会影响阅卷老师的印象得分的。

  梯子竖直放会有安全问题,所以老板要提醒工人注意安全,可是那个顾客却从另外的角度提出:

如果在不用梯子的时候,将其放倒,就彻底解决了安全问题。

这就提示我们:

工作中如果转换一下思路,问题可能就能彻底解决。

考生可以据此立意写作,将中心确立为“转换思路”。

  不过,这次的作文题还有一个特点——即使考生能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确立写作主题,也很难写得精彩。

因为材料本身已经限制住了考生,让其难以在文采上有所突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命题者可能要考查考生的基本写作能力,而不是要考查考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另外,就材料本身来说,可能很多考生只能就材料谈材料,无法拓展。

下面谈谈这个作文题的写作思路:

思路一:

由浅入深——

1、在我们的学习中要注意转换思路,这样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子,平时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背书方法等等。

2、在工作中要注意转换思路,这样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子,可以用材料中的例子,也可以选掐他的例子。

3、升华一下:

我们的国家、民族也需要转换思路,这样才有出路;例子,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等等。

思路二:

多层面发散

1、科学方面,需要转换思路才能出成果,例子,举自己熟悉的例子,发明家、我国航天事业等等;

2、教育方面,需要转换思路才能出成果,例子,培养人才方面,古代的孔子,近代的陶行知等等。

3、生活中也需要转换思路,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举生活中的例子。

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

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评析】

一、关于立意

这是则材料作文题,就其命题的原则来说,这与安徽省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既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这道作文试题,毫无疑问紧扣了“中国梦”这一时代热点,但绝没有局限于这一热点,亦如08年5.12大地震后的安徽高考作文题《带着感动出发》一样,紧扣热点,但又不拘泥于热点。

换言之,此则材料作文如果仅仅从“中国梦”的角度出发,很难写出高水平的文章,唯有抓住原材料,更要抓住材料中后一句“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

‘为什么不能这样?

’”才是立意之根本。

即:

我们不但对现实的世界要具备探索精神,更应该有梦想和希望,并为之而奋斗。

在当下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年轻人比较容易迷茫和困惑,这个作文题目“鼓励年轻人要有梦想,并为梦想而奋斗”,毫无疑问,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句话:

这则材料作文,应该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来立意最好。

当然,如果从“正视现实,总结过去”的角度立意,或兼而顾之,即“既要反思现实,又要树立理想”或“立足现实,超越梦想”二者兼顾,也不是不可以,但就原材料中的中的一个“却”字,加之时代最强音“中国梦”,无疑选择前者立意更为贴切。

关于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的立意,我想再提供些佐证材料。

这种材料,看似罗列几种观点,但其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有所侧重,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

此种题型最近几年的高考中时有出现,2012年的广东卷就是如此,其材料为“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和地点”,细细品味,材料内涵无疑为:

是“活在过去”,还是“活在未来”,抑或“活在现实中”,但原材料中居里夫人的最后表述——“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才是立意的根本。

这种有所侧重点甚至观点相反的几则材料明显不同于并列性材料,2012年的江西卷“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针对此则材料作文,我们确实可以从两大不同角度去立意;2012年合肥三模的三种情形并举:

是“顺应潮流”,还是“坚守自我”,抑或是“逆流而上”,同样,这则材料作文,我们也可以从三大角度去立意。

一言以蔽之,安徽2013年高考作文不同于2012年江西卷作文题,也不同于今年的合肥三模作文题,而是与2012年广东卷作文类似。

值得注意的是,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有关“中国梦”的热点来写,但大可不必大谈特谈“中国梦”。

    当然,2013年安徽省高考作文,与2012年安徽省高考作文《梯子不用请横放》相比,立意范围明显收窄;与2010年以清代阮元的《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相比,审题难度明显减小;与2009年《弯道超越》和2011年《时光在流逝》相比,思辨性和哲理意味又有所减弱。

由此可见,今年的安徽高考作文,除非你非要纠缠于“中国梦”,可能会造成偏题,否则让你跑题都难。

二、关于体裁

作为材料作文,一般来说,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但最好还是写议论文。

近年来安徽省高考作文,大多更适合写议论文,2012年的以《梯子不用请横放》为材料的作文,2011年《时光在流逝》,2010年的以《吴兴杂诗》为材料的作文,2009年的“弯道超越”话题作文,几乎无一例外的是最好写成议论文,当然2009年的“弯道超越”这个话题,写记叙文也未尝不可,但写议论文仍然更富有思辨性。

今年安徽作文题,很难写好记叙文,确立议论性文体应该是首选。

因为,无论是你谈理想、说梦想,还是你围绕“为什么要有梦想”发表观点见解,理应写成议论文。

当然不是说绝对不可以写记叙文。

三、关于拟题

俗话说:

题好半篇文。

作为很难跑题的一道材料作文,能够拟好个作文题,非常关键。

个人以为,考生可以借助流沙河《理想》一诗中某些诗句来拟题,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格来拟题。

以下几个题目仅供参考:

1)梦想,推动人类进步的阶梯

2)有梦,真好

3)理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

4)怎一个“梦”字了得

5)在梦想的田野上

6)梦的那一边

7)腹有梦想气自华

8)梦想,催人奋进

9)我心永恒

10)我梦故我在

11)远方

12)梦想的力量

13)扬起理想的风帆

14)生命不止梦想不灭

15)追梦

16)梦在心中路在脚下

17)立足现实,超越梦想

18)我梦我圆

四、关于结构

写议论文,常用的结构是“引”、“析”、“议”、“联”、“结”。

对于这则材料作文,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最为常见结构方式来写。

但笔者以为,作为高考作文,与其用以上传统结构,还不如运用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形式来写这篇材料作文。

即先用一段优美的语言引出一个中心论点,接着,再用一段意味隽永的话讲道理,之后再用三个分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第六段联系实际——“中国梦”做点简要的分析,最后再用一段话或总结全文、或引人深思、或发出号召。

例如:

我们可以以《有梦,真好》作为本次高考作文题目,无疑,文题就是该篇作文中心论点,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三个分论点:

其一,有梦,就有了目标,其二,有梦,就有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