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891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4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元质量评估二.docx

单元质量评估二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质量评估

(二)

第二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14·临沂高一检测)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B.乙区C.丙区D.丁区

2.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解析】1选B,2选C。

第1题,中心商务区建筑物高大稠密、经济活动繁忙,在城市中土地价格最高。

第2题,甲区人口密度小、土地价格低,有利于工业布局;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业用地为主;丙区人口密度大,以住宅用地为主;丁区土地价格低,基础设施较差。

  (2013·北京高一检测)北京市的新东城区、新西城区,为建设首都功能核心区,准备将部分人口外迁至周边区县,同时在区内保留并修葺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四合院、胡同和传统商业、民俗文化区等。

据此完成3、4题。

3.首都功能核心区应重点发展(  )

A.建筑业、食品加工业B.商业、服务业

C.服务业、食品加工业D.商业、建筑业

4.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保留四合院、胡同和传统商业、民俗文化区等,主要考虑的是(  )

A.发挥地域文化优势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继承商业历史传统D.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解析】3选B,4选A。

第3题,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其核心区应重点发展商业和服务业。

第4题,在首都功能核心区保留四合院、胡同和传统商业、民俗文化区等,主要考虑的是发挥当地地域文化优势。

  (2014·北京高一检测)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

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反映的功能区属于(  )

A.商业区B.行政区C.住宅区D.工业区

6.“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A.地租水平的差异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D.人口密度的差异

【解析】5选C,6选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功能区早晨有大量人口流出,黄昏有大量人口流入,早晨流入和黄昏流出的人口数量都比较少,因此可判断其为住宅区。

第6题,“错峰停车”主要是利用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下面图1表示各类用地付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2表示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各类功能区的排列顺序与图1中甲、乙、丙、丁对应的是(  )

A.商业、住宅、工业、城郊农业

B.商业、工业、城郊农业、住宅

C.工业、城郊农业、商业、住宅

D.城郊农业、住宅、工业、商业

8.图2地租等值线的分布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

下列解释不够合理的是(  )

A.交通干线附近地租较高

B.交通通达度好的地方地租较高

C.距离市中心近的地方地租较高

D.郊外由于空气新鲜地租较高

【解析】7选A,8选D。

第7题,甲位于市中心,地租最高,适宜布局商业区,向外依次是住宅区、工业区和城郊农业区。

第8题,地租与距市中心的远近及交通通达度相关。

【方法技巧】示意图动态分析交通通达性对地租高低的影响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①市中心:

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

通达度差,地租较低。

③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

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2014·盐城高一检测)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是江苏人的梦想。

读苏南、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完成9、10题。

9.江苏省城市等级共有(  )

A.2级B.3级C.4级D.5级

10.关于江苏省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盐城市的服务范围较常熟市小

B.南京市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常熟市多

C.南京市与盐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盐城市和常熟市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解析】9选B,10选B。

第9题,观察图例,共有3级。

第10题,南京市级别最高,服务范围最大;盐城市级别高于常熟市;不同等级的城市服务功能不同。

  (2013·武汉高一检测)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图1)及该市城市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图2),回答11~13题。

1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图1中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a-c-b-dB.a-d-b-c

C.d-a-c-bD.c-a-b-d

12.图2中阶段I所表示的城市化阶段是(  )

A.中期阶段B.初级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13.图1中哪幅图最能体现阶段II时期(图2)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

(  )

A.aB.bC.cD.d

【解析】11选D,12选A,13选D。

第11题,城市化初期阶段,郊区人口密度小,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郊区降低幅度很大,为阶段c;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郊区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市中心的人口密度逐渐降低,郊区的人口密度不断升高,依次出现阶段a和b;城市化后期阶段,因市中心环境质量恶化,人口向郊区扩散,人口密度最大值远离市中心,即阶段d。

第12题,图2中阶段I显示,市区有指向郊区的箭头,说明该时期市区的人口、产业逐渐向郊区扩散,城市化范围扩大,属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也是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阶段。

第13题,结合以上分析,图1中阶段d时期最能体现图2中阶段II时期的郊区城市化现象。

【变式训练】下图表示甲、乙两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关于两类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发展中国家

B.乙图表示发达国家

C.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速度快于乙类国家

D.目前,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乙类国家

(2)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流动,其原因不是(  )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B.乡村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

【解析】

(1)选D,

(2)选C。

(1)题,甲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应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目前水平高,速度慢。

乙类国家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目前水平低,速度快。

(2)题,发达国家的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而乡村环境优美,随着小城镇及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及交通事业的发展,人口逐渐从城市向乡村及小城镇流动。

14.(2014·武汉高一检测)下图为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图,图中湖北省城镇体系等级共有(  )

A.3级B.4级C.5级D.6级

【解析】选B。

根据图例判断图中城镇体系共有4级。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此图说明该地区(  )

A.城市化程度很高

B.城市化水平很低

C.大约10%的人口在郊外居住

D.人口密度大

16.图示人口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

A.中国B.印度C.英国D.埃及

【解析】15选A,16选C。

第15题,图中反映城市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90%,说明该地区城市化水平很高;图中没有面积数据不能反映出人口密度,不能判断人口居住区的分布状况。

第16题,中国、印度和埃及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在40%~50%左右,只有英国在90%左右。

  (2014·南昌高一检测)“十二五”规划提出:

我国将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若干城市群为依托、其他城市化地区和城市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读图完成17、18题。

17.据图推测可知(  )

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

C.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

18.在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特大城市急剧增加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③耕地资源日益减少④城市规模不断缩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解析】17选A,18选C。

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城市化地区多分布于交通线两侧。

第18题,区域城市化的发展会占用大量耕地,并产生大量废弃物,使环境问题加剧。

  (2014·天津高一检测)生态城市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方向,结合某地区生态园林城市模式图。

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图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园林城市中生态用地比重较大,因而不会产生“热岛效应”

B.动植物园苗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C.该城市的道路网布局形式可以缓解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状况

D.外环工业仓库集中但不连片,为城市的建设发展留有余地

20.在下列城市发展措施中,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最吻合的是(  )

A.兴建交通设施,保证车流畅通

B.保护湿地,增加绿地,减少废物排放

C.兴建高楼大厦,保证人有所居

D.发展现代制造业,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解析】19选A,20选B。

第19题,生态园林城市仍会出现城市“热岛效应”,绿地只能减小城市的“热岛效应”。

第20题,A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措施,C项是解决住房紧张的措施,D项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措施,只有B项与生态城市的建设相吻合。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2014·莆田高一检测)下图是T1-T3三个阶段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说出T2和T3阶段商业用地的分布特点。

(2)据图总结T2到T3阶段工业用地变化趋势并说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T3阶段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分析判断甲住宅区的类型和形成原因。

【解析】第

(1)题,图示T2阶段商业用地分布于城市中心;T3阶段商业用地不仅出现在市中心,而且在城市边缘的交通干线附近也有分布。

(2)题,变化趋势可以通过比较两图得到,原因主要从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回答。

第(3)题,住宅区分化一般指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交通便利、快捷,环境优美,地势高的地区。

答案:

(1)T2阶段商业用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T3阶段多个新的商业用地出现在交通干线交会处。

(2)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原因:

主要是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和降低生产成本。

(3)甲处应为高级住宅区。

形成原因:

位于城市外缘,地势较高,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

【方法技巧】城市规划要注意“风”“水”“宝”“地”

在城市平面这一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规划布局,应注意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位分析,最终确定工厂或功能区的相对位置。

具体方法归纳如下:

(1)“风”——注意图中风向条件,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盛行风的下风地带,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2)“水”——应保证污水不流向居住地。

(3)“宝”——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特殊要求,综合考虑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接近交通运输线或点,接近科研中心等。

(4)“地”——从地域空间联系和地形的角度分析。

22.(2013·鹰潭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分)

材料一 图1和图2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

材料二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1)材料一中A~E反映的是        过程。

该过程最重要的标志是

 。

图1中的变化过程与图2中的    曲线对应,符合    国家城市人口变化特点。

(2)图1中E~F反映了        现象。

(3)指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快容易出现的问题        、

        、        。

(4)材料二中大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

 ;

②对气温:

 ;

③对降水:

 ;

④对地下水:

 。

【解析】第

(1)、

(2)题,图中反映了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可判断为城市化过程;图中城市人口的比重到了一定阶段后又下降,与图2中的①曲线相对应,说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与发达国家相对应。

第(3)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快会产生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

第(4)题,能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气温升高、酸雨增多、地下水污染等问题。

答案:

(1)城市化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① 发达

(2)逆城市化 (3)环境恶化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4)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烟尘排放数量多,城市多雨雾天气(或城市多酸雨) 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或造成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污染)

【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 下图为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江苏将在2020年之前新建5条过江通道。

下图为“长三角”的“Z”字形发展带示意图。

材料三 下图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集聚模式与扩展方向示意图。

(1)简述杭州湾聚落分布特点。

(2)材料一图中的城市等级有    级。

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有什么差异?

(3)结合材料二、三,都市圈形式的发展与城市单独发展相比有何优势?

【解析】第

(1)题,结合材料一可以得出聚落是沿交通线集聚分布的。

(2)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城市的等级有4级,大城市服务范围大、种类多、等级高;小城市则相反。

第(3)题,都市圈中,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紧密,有利于相互间的协作、交流,从而提高都市圈整体的竞争能力。

答案:

(1)沿交通线集聚。

(2)4 大城市服务范围大、种类多、等级高;小城市反之。

(3)加强城市间的联系与协作;实行区域的整体管理;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24.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1989、2006年苏州地区城镇用地演变。

材料二 1978~2006年苏州地区就业结构演变。

材料三 苏州市边缘区植被生长期变化坐标图。

(1)根据材料一、二说出苏州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三总结出苏州市边缘区植被生长期的分布规律。

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原因可能是(  )

A.城市的雾岛效应B.城市的科技效应

C.城市的热岛效应D.城市的雨岛效应

(3)在苏州市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

(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苏州地区城市用地增加,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非农劳动力比重上升。

(2)题,从材料三图中可以看出离城区越近,植被的生长期越长;这与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气温高有关。

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从解决城市住房、交通、环境污染,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回答,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

(1)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非农劳动力比重显著上升。

(2)越靠近城区的地方,植被的生长期越长。

 C

(3)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

(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拓展】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