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6934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5-2016年(上)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

不必过分担心微博“口水化”

喻国明

只要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大规则约束,微博就会是一个有利于社会舆论建设的平台和工具。

当“你‘织围脖’了吗?

”成为人们的问候语时,你就不难发现微博正以迅猛的势头,颠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

然而,微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争议,比如有人称缺乏意义的无用信息和情绪发泄在微博上时有出现,于是人们有了微博正在被“口水化”、变成“泄愤地”的担忧。

那么,微博会不会被“口水淹没”呢?

其实,正如人具有多面性一样,微博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的特性是复杂而多面的,而“口水化”只是一个比较随意的说法,并未揭示微博特质的全部,更不是微博这种新兴媒体的本质。

大家可能看到一些社会名人借微博论战,其中有激烈的言论。

但这不是微博的本质所必然导致的。

同其他许多网络媒体一样,微博也是网络人格化的一种表现,其表现出来的状态,更多是由使用的人的性格所决定的。

但是,微博的这些特性,不仅不会阻碍和扭曲人们的交流,反而会起到正面的推动效果。

首先,它的传播是即时便捷的。

其次,它对字数的限制,使得人们的网络表达必须简洁,在有限的篇幅里言之有物。

能不能在140个字里把话说清楚,这对人们的表达习惯提出了新要求。

字数的限制并不会导致“言难尽意”,因为微博沟通是即时互动的,一条微博表达不清楚,可以多发几条来表达。

相比其他的网络工具和传统媒体,微博具有自己的独特气质。

比如说QQ等社交网络以“人际关系”为重点,多数是用于熟人之间的沟通;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则以“内容”为重点,最注重“说什么”。

而目前中国的微博则是既以“内容”为中心,同时也辅之以“关系”为架构。

在微博上,我们既可以和朋友交流沟通,还可以靠有趣的话题来吸引大量的陌生“粉丝”。

只要话题具有足够的吸引力,普通网友也会拥有众多“粉丝”,反之,名人微博的话题如果毫无新意,也会遭遇门庭冷落。

因此,说微博仅仅是“名人堂”或者“口水化”都不是很恰当的。

我们对微博的发展趋势,要有包容平和的态度。

在微博这个新兴的舆论平台上,只要有遵守法律、遵守道德的大规则约束,它就会是一个有利于社会舆论建设的平台和工具。

其实,无论是新兴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无论是互联网上的所谓虚拟空间,还是现实社会,法律和道德的大规则都是不能违背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5月27日)

1.下列各项,不属于“不必过分担心微博‘口水化’”依据的一项是()

A.微博中的激烈言论是由使用人的性格决定的,而非这种媒体本身。

 

B.微博的特性促进了即时互动的沟通,对人们的交流起到正面作用。

 

C.任何媒体都不可能毫无约束,更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大规则。

 

D.可以用多条微博表达观点,所以字数限制不会导致“言难尽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博正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B.微博的字数限制会让使用者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话说清楚,言之有物。

C.微博的复杂而多面,恰恰是微博使用者多面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D.由于微博中经常出现一些无意义的信息和过激言论,其发展受到争议。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微博会以其传播即时便捷的优势推动人们的交流。

B.社交网络重“人际关系”,传统媒体重“内容”,而目前中国微博则在重内容的前提下兼有两种特点。

C.我们要以包容平和的态度对待微博的发展,微博不是名人堂,也不可能被“口水化”。

D.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网友,在微博上要吸引众多的“粉丝”,发起的话题都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5分)

郭生,邑之东山人。

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

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

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

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恚愤而无如何。

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

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

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见污本,问之。

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

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

讶曰:

“狐似有意。

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

”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

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

比晓,又涂之。

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

郭异之,持以白王。

王阅之曰:

“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

”是岁,果入邑库。

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

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

郭有抄本,爱惜臻至。

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

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

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

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

乃笑曰:

“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

”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

自是狐竟寂然。

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注:

①涴:

弄脏。

②狃:

因袭。

(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录:

抄写

B.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质:

对质

C.服食器用,辄多亡失辄:

总是

D.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善:

友好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3分)

A、①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①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②于是渐不信孤

C、①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②是真妄矣!

何前是而今非也

D、①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②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

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D.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7.课间诗歌阅读:

(1)杜甫《阁夜》全诗共写了诗人的几种感慨(3分)

(2)赏析颔其中的颔联“五更鼓角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9分)

滕王阁诗  王  勃

  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江:

赣江。

  帝子:

指滕王。

槛:

栏杆

8、诗歌第一句中的“临”字写出了滕王阁怎样的气势?

下文的哪些景物是由“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

(4分)

9、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21分)

1.香远益清,。

2.,,难赋深情。

3.,盖竹柏影也。

4.大雪深数尺,。

5.其业有不精,,,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矣。

6.野芳发而幽香,。

7.戎马关山北,。

8.,千载谁堪伯仲间。

9.,长使英雄泪满襟。

10.,使我不得开心颜。

11.问君能有几多愁?

12.野哭千家闻战伐,。

13.卧龙跃马终黄土,。

14.千岩万转路不定,。

,。

15.,但愿长醉不愿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心理师的杯子

郭震海

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太阳疲惫了,懒散了,失去了正午的热烈。

在省城,我要去见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原本学古代汉语,毕业后找了一份工作,感觉不满意,就索性炒了“老板”的鱿鱼,学起了心理学。

三年后,他“功德”圆满。

在省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胡同,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一个心理咨询所。

据他自己说,生意很火,也有人说他是吹牛,生意并没有他自己说得那样好。

不管如何,他现在是自己给自己打工,别人“炒”不了他,他也“炒”不了别人。

我们见了面后,他很夸张地张开双臂,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一套一套的高谈阔论,变得比过去油嘴滑舌多了。

在他简易的会客室坐定,我们开始聊天。

他说:

“好长时间不见,最近如何?

我说,烦恼多多,比如工作,比如单位那些破事儿……当时我列举了许多。

朋友笑了笑说:

“你口渴吗?

我点头,说了一阵子话确实想喝水了。

“咱们喝茶吧。

”朋友说着起身去烧水,并吩咐我说:

“身后的柜子里放有杯子,拿来一个自己用。

我起身,回头,打开柜门,有点儿吃惊。

这家伙什么时候有收藏杯子的嗜好了?

柜子里放有不少杯子,塑料的、玻璃的、不锈钢的,制作粗糙的、精致的,古典的、现代的。

其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紫砂杯子,十分的显眼,我第一眼就看上了它。

我拿出杯子,又仔细看了看。

这个紫砂杯子的确特别,光滑圆润的外表,看不出一点儿瑕疵,让人爱不释手。

水开后,朋友帮我满上了茶水。

淡淡的茶香弥漫在四周,为这个夏日的午后,平添了几分雅致。

朋友再次坐下后,看了我选择的杯子。

突然他笑了。

我被他笑得莫名其妙,这杯子有问题吗?

他说:

“柜子里放了不少杯子,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紫砂杯子用呢?

这家伙肯定又在故弄玄虚,我最不喜欢他这样。

他经常会搞一些在我看来很可笑的心理测试。

比如,他会很随便让你说出一种水果的名字,然后来判断你对未来的另一半是否忠诚;他可以让你随意说一种颜色,或者是动物,判断你一生会有几个情人。

我总觉得,这有点儿恶作剧的意思,或者说就是一种消遣。

但他不这样认为,他可以列举出很多道理来印证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去年他刚刚出版了一本专著,通篇全是各类测试,友情的、亲情的、爱情的、事业的、家庭的等等,据说卖得非常火爆。

“你知道杯子的作用是什么吗?

”他笑着,盯着我的眼睛,一本正经的样子

我说:

“必须回答吗?

他说:

“是的,这非常关键,所以你必须回答。

我说:

“连白痴都知道,杯子是用来喝水的。

他说:

“你知道你喝的是什么茶吗?

说实话,当时我确实没有在意喝的是什么茶。

看到他非常认真的样子,我点头如实说,没有在意。

他说,柜子里放了许多杯子,半年时间,他测试了二百多个人,几乎每个人在选杯子的时候,都会选择这个紫砂杯子,就因为这个杯子是柜子里最好的。

而大多数人在选择杯子的时候,忘记了杯子的功能是用来喝水的。

我不解。

朋友说,如果生活是茶水,那么金钱、名利、地位都是杯子。

没有杯子我们喝不到水,杯子只是工具。

杯子不一定最好,但茶好才是好。

太多的时候,我们不开心、烦恼都是因为太看重手中的杯子,而忘了杯中的茶香。

我当即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看来这家伙几年的心理学确实没有白学。

就在我准备向他提一些问题的瞬间,突然发现他用了一个非常精美的杯子,甚至比我选的紫砂杯子还要精美。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做到彻底的超脱。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1期)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这篇小说写了“我”因为不堪工作中的烦恼,利用一个周末的午后去省城的一位心理师朋友那里做咨询的故事。

B.朋友住在省城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胡同,只住一间房子,这个环境的交代暗示出他虽是心理师,却身居陋室,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待遇。

C.朋友关于口渴与否的询问在小说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使后面的一系列情节显得十分自然。

D.这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可谓一波三折,朋友处处巧设玄机,使“我”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得到心理的疏导。

E.小说的结尾说到朋友手中精美的杯子,对照他跟“我”的谈话,具有很强的反讽意味。

12“杯子”在小说中被赋予了怎样的内涵?

文中画线句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6分)

13小说中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分析。

(6分)

14对小说结尾一段,有人评价说“画龙点睛”,也有人认为是“画蛇添足”。

对此你怎么看?

请表明态度并结合作品陈述理由。

(8分)

四、语文文字运用(11分)

1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宝集团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巴掌拍不响,董事长李一奎和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共商计策,共谋发展,创建掌控生物技术大格局。

B.面对那些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政府绝不能虚与委蛇,做表面文章,而应真诚地拿出解决方案。

C.5.7级地震给江西瑞昌、九江带来了巨大损失。

地震发生时,人们的惊叫声、呼救声,房塌楼倒的轰鸣声,声声振聋发聩。

D.小明的父母都下岗了,家里十分困难。

我们几个好朋友便鼎力相助,帮他凑了新学期的学费,渡过了难关。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B.⑥④③②①⑤

C.⑤⑥①④③②D.⑥②③①④⑤

17.下面文字中画线处都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5分)

①安徽省艺术节是我省规模最高、规格最大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三年一届,今年是第九届。

②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是多年来马鞍山市精心打造的文化名片,已成为展示马鞍山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

今年,③联合举办的双节成为安徽省艺术节办节方式上的一次新尝试。

④艺术节本着艺术性与群众性相统一为原则,前后历时一个半月,⑤共举办了多项文化活动和各类演出,真正办成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序号

修 改

1

2

3

4

5

 

五、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站起来,这世界才属于他。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自拟题目,字数800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学校班级姓名座号

………………………………………………………………线……………………订…………………装…………………………………………

2015-2016年(上)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2.()3.()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5分)

4.()5.()6.()

7.

(1)(3分)

(2)(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9分)

8.

9.

10.(21分)

1.香远益清,。

2.,,难赋深情。

3.,盖竹柏影也。

4.大雪深数尺,。

5.其业有不精,,,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矣。

6.野芳发而幽香,。

7.戎马关山北,。

8.,千载谁堪伯仲间。

9.,长使英雄泪满襟。

10.,使我不得开心颜。

11.问君能有几多愁?

12.野哭千家闻战伐,。

13.卧龙跃马终黄土,。

14.千岩万转路不定,。

,。

15.,但愿长醉不愿醒。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 )12.()

13

14.

四、语文文字运用(11分)

15.()16.()

17.

序号

修 改

1

2

3

4

5

五、作文(60分)

 

参考答案:

一、(9分)

1.D(与微博“口水化”无关。

2.B(原文说“对人们的表达习惯提出了新要求”。

3.C(原文说“说微博仅仅是“名人堂”或者“口水化”都不是很恰当的“。

4、B5、A6、D

附:

译文

郭生是淄博东山人,他从小特别喜欢读书,但山村没有地方可以请教。

二十多岁时,他的字画还有很多错误。

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难,衣服、食品、器物,总是丢失,他深深地为狐狸的祸害而苦恼。

一天晚上,他阅读自己的诗文,读完后,随手把诗卷放在案头。

第二天一看,他惊呆了:

自己精心写出的诗文竟被狐狸涂得乌黑,以至于连字行都分辨不清。

于是,他只好选择稍稍干净的编辑起来读。

他心里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

后来,他又收集了新写的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

早上起来,见诗卷被狐狸翻开摊在案几上,墨汁几乎把它全部涂满了,他更加愤恨。

刚好王生因事到东山,他与郭生是好友,登门拜访郭生时,见到被墨汁污染的诗卷,问是怎么回事。

郭生详细诉说了他的苦恼,并拿出残剩的诗给王生看。

王生仔细地看了看,发现狐狸的涂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删去。

他惊讶地说:

“狐狸好像懂诗,它不仅不是你的祸害,而且你应该马上拜它为师。

”过了几个月,郭生回头看自己的旧作,忽然感到狐狸涂得很对。

于是修改了两篇放在案上,以观察有什么怪异。

到天亮时,又被狐狸涂了。

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只是用浓墨洒洒点点,弄得满卷都是。

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诉王生。

王生看了看说:

“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

这好文章可以入试了。

”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

他从此感激狐狸,常常买些鸡肉黍米,备给狐狸吃。

他买了别人名稿,自己不选择,而是让狐狸选择。

因此,他在县、府两级考试中都名列前茅。

当时,叶公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词华美,家传户诵。

郭生有一个抄本,爱惜备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约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有剩余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叶公的题目创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没想到,狐狸又把它涂得漆黑。

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

但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文章内容不当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

但自己每次惨淡经营地写一篇文章,总是被狐狸涂坏。

他还是怀疑狐狸妄为,就拿了从前被狐狸圈点很多的文章来试狐狸,狐狸又全部涂污。

郭生笑着说:

“这真是胡闹了!

为什么以前肯定而现在否定呢?

”于是,他就不再为狐狸安排饮食,并把读过的书锁在箱子里。

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锁着,打开一看,卷面却涂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涂了五道印,第二章也涂了五道印,后面就没有涂了。

此后狐狸没有再来打扰。

以后郭生在科举考试中得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才知道那征兆已寄寓在狐狸的涂划中。

异史氏说:

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

刚有点小名气就自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样的啊!

8、第一句中的“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它下临大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

(2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引发出来的。

(2分)

9、首联的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尾联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分析3分,感慨2分)

10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之,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文学类阅读

11.

(1)CE

12①“杯子”在小说中指生活以外的金钱、名利、地位等,也可指身外之物。

(2分)②这句话是说社会中很多人常常把手段当成目的,关心的只是生活以外的事物,而忽略了对生活本身的关注。

(4分)

13①他能主动改变生活。

如他不满于毕业后的工作,通过学习心理学改了行。

②标榜知晓生活真谛又做不到真正洒脱。

如他对生活有一些深入的认识,但也不能免俗,他认识到不能太看重外在的金钱、名利等而忽视了生活本身,但在杯子的使用上能看出他并没有像自己说的那样超脱。

③满足于既有的生活,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从小说看,他的心理学知识都是很肤浅的,并没有很大的说服力。

(合理的认识答出3点即可)

14参考一:

①同意“画龙点睛”说。

(2分)②人物形象方面:

结尾一段的点化,揭示了一类人的特点;故事情节方面:

水到渠成,使故事更显完整;主旨方面:

结尾一段揭示了小说的主旨,使小说中心更明确,更加具有普遍意义。

(6分)(能结合小说,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二:

①同意“画蛇添足”说。

(2分)②人物形象方面:

上文的叙事已经完成了形象塑造,不必再“深化”;小说情节方面:

行文至倒数第二段,情节已经完整,就故事来说,结尾一段不在故事之内;主旨方面:

如果删去结尾一段,小说会更含蓄,起到耐人寻味的作用。

(6分)(能结合小说,言之成理即可。

四、(20分)

15.C(骛-鹜厚-后遨-翱榆-隅晨-辰在-再)

16、B(A、“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引起冲突的双方都有责任 B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

表面的;委蛇:

随便应顺;敷衍C、“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D、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敬辞,多用于感谢别人。

17.B

18.(5分)①改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②“多年来”调至“马鞍山市”后;③“联合举办的双节”改为“双节的联合举办”;④“本着……为原则”改为“本着……的原则”;⑤删除“和各类演出”。

19.胡东皋,字汝登: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登东皋以舒啸”一语;

张孟词,字腾蛟: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一语

奚疑,字子复:

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乐夫天命复奚疑”一语;

戴殿江,字襟三:

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一语

(任选两人,每人3分,答出篇名或作者1分,答对句子2分)

(6分)

五、(6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