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6988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0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docx

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四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四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宇宙

1.天体

(1)概念: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2)主要类型: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1)形成:

天体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成。

(2)层次:

二、太阳

1.太阳辐射

(1)太阳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对地球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②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提供能量;③太阳能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能源。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①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_11_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影响

①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高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天气、气候变化。

三、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1)八大

行星分类

(2)运动特征

 

(3)地球的结构特征:

与其他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同之处。

2.地球的特殊性

(1)外部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名师注解]

【记】 天体的判断方法

【注1】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人造天体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国际空间站等。

【注2】 总星系只是宇宙的一部分,不是整个宇宙,宇宙是由银河系和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组成的。

【点1】 煤、石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风能、水能、波浪(风浪)、洋流(风海流)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其能量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

【点2】 太阳黑子与耀斑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发生的大气层不同: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

②表现不同:

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低,光线较暗的区域;耀斑是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区域,它释放巨大的能量。

(2)联系:

①周期都约为11年;②黑子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③黑子发生的区域之外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

【注3】 

(1)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有关,但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

(2)极光观看条件:

①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②高纬度地区;③极夜时期。

【联】 

(1)金星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在金星上看太阳西升东落。

(2)哈雷彗星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相反。

彗尾背向太阳,且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考点一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和谐的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1)“安全”——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安全的宇宙环境。

(2)“稳定”——亿万年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的变化,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太阳光照。

2.适宜的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二)“四看法”判定生命的存在

[集训过关]

2017年9月15日,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探测器走向它生命的尽头,卡西尼号将冲入土星大气层,然后开始燃烧并且毁灭,这样它就不会意外撞向土星的任何一颗卫星,也是为了避免它从地球携带的细菌污染这些卫星的环境。

读图完成1~2题。

1.“卡西尼号”探测器不属于下列哪个天体系统(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D.河外星系

2.卡西尼号飞船最大的发现之一就是土卫二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这是人类首次在太阳系中发现存在于地球之外的可供生命存在的环境。

那么其存在生命最有力的证据可能是(  )

A.土卫二自转方向适宜

B.土卫二公转方向适宜

C.土卫二地表下可能存在液态水

D.土卫二距离太阳遥远

解析:

1.D 2.C 第1题,“卡西尼号”探测器飞行在太阳系中,因此其所在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第2题,自转和公转方向与生命存在无关;距离太阳远,温度过低不利于生命存在;液态水的存在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2月22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其Spitzer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天体系统,其母恒星距地球约40光年。

完成3~4题。

3.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4.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中,有3个或许人类可居住,原因可能是(  )

①拥有适宜的大气层 ②存在液态水 ③有多颗卫星环绕 ④和恒星距离适中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

3.C 4.A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天体系统中行星绕行的恒星(母恒星)距地球约40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为10万~12万光年,太阳系的直径小于1光年,因此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太阳系之外、银河系之内。

故选项C正确。

第4题,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包括存在液态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光照和温度。

材料中提及的3个行星或许人类可居住,可能是因为这3个行星存在适宜的大气层和液态水、与恒星距离适中及光照和温度适宜。

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和卫星没有直接关系。

故选A。

考点二 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气象条件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因素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因素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因素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海陆位置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交通条件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安全因素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

时间

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

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方向

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

3.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

(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地区。

[集训过关]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在于(  )

A.降水少,晴天多,发射窗口期长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燃料

C.空中及海上交通都很方便,便于运输

D.人口稀少,发射后残骸不易危及人们安全

2.相对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不利于国防安全

B.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C.纬度较高,燃料和成本相对较高

D.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更新相对落后

解析:

1.A 2.C 第1题,海南文昌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阴雨天气,而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有利于航天发射。

第2题,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较则纬度较高,不具备这一优势。

3.结合材料,分析西昌成为我国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

西昌市位于川西高原(海拔1500~2500m),101°46′E~102°25′E、27°32′N~28°10′N,全年无雨日多达250天,全年日照时数多达2400小时,是我国著名的“航天城”。

解析:

阅读材料,从发射条件来看西昌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利于航天器发射;再结合对当地的影响,地处川西高原,人口稀少,对居民影响小。

答案:

纬度较低,自转线速度较大;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晴天多,利于航天器发射;地处川西高原,人口稀少,对居民影响小。

考点三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分布

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中国太阳年辐射量空间分布及成因图示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类型

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气候:

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动地球的磁场(磁暴):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

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产生极光

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典题精研]

[典例] (2014·全国卷Ⅰ)太阳能光热电站(如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

(1)~

(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

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解析] 第

(1)题,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是降水较少、晴天较多、海拔较高的地区,选项所列四个地区中柴达木盆地最符合这些条件。

(2)题,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塔顶的锅炉加热,所以高温可能会误伤途经的飞鸟。

[答案] 

(1)A 

(2)C

[考题变式]

1.(变题型) 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不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

东南丘陵地区位于我国季风区内,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不丰富。

答案:

位于季风区内,多阴雨天气

2.(变设问) 下列有关青藏高原地区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都较差

B.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都较好

C.光照条件较好,热量条件较差

D.光照条件较差,热量条件较好

解析:

选C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故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较好,但气温较低,热量条件较差。

[集训冲关]

(2019·运城模拟)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的太阳能屋顶图,该地区的太阳能屋顶发电效率高。

读图,完成1~2题。

1.太阳辐射(  )

A.在地球上高纬地区总量较大

B.在地球上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C.能量来源于太阳核裂变

D.一般在地方时12时强度最大

2.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河南南部B.甘肃西北部

C.重庆东部D.广东北部

解析:

1.D 2.B 第1题,太阳辐射总量一般情况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能量来源于太阳核聚变;一般在地方时12时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强度最大;一般情况下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太阳辐射由沿海向内陆递增,但是有些地区沿海降水少。

第2题,四个地区相比,甘肃西北部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最丰富。

读世界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

亿焦/平方米·年),完成3~4题。

3.影响①地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洋流

4.②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①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大

B.距海较远,多晴朗天气

C.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

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解析:

3.A 4.D 第3题,图中①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

第4题,图中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多,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D正确。

(2019·孝感质检)美国国家科学院曾预言:

在2023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熄灭,一分半钟之后,这个大停电现象将会遍及美国整个东部地区,甚至整个欧洲以及中国、日本等区域也会同样经历这样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仅仅源于太阳打了一个强烈的“喷嚏”。

据此完成5~6题。

5.材料中所述的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  )

A.太阳耀斑爆发B.太阳爆炸

C.太阳辐射增强D.太阳辐射减弱

6.该“喷嚏”还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信鸽迷失方向

C.指南针失灵D.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解析:

5.A 6.D 第5题,根据材料中发生的现象判断该“喷嚏”应当是一次强烈太阳活动,耀斑和黑子是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

第6题,太阳耀斑爆发会产生强烈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会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磁场,产生磁暴,使信鸽迷失方向,指南针失灵;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与太阳活动无关。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等值线图的判读

太阳辐射等值线图是用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分布状况的等值线图,最常用的是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除此之外,还有能够体现太阳辐射分布的其他相关要素分布图,如云量日均值分布图、日照时数图、光合有效辐射图等。

[常见图示]

图1 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分布图

 

图2 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图

图3 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图4 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

[判读技巧]

该类型的地图遵循等值线图的一般特征,同时在分析影响要素时,一般从纬度、地势、天气等角度进行分析回答。

1.读数值

(1)读出图中最大值(如图1中①点数值最大,介于6000~6500之间)、最小值(如图1中②点数值最小,介于3000~3500之间),求出差值大小。

(2)关注等值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分析其数值变化规律(增大、减小方向)等(如图2中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小)。

2.看分布

看等值线的走向(如图3中成都西侧年日照时数线大致呈南北走向)、弯曲方向(如图2中乙地区附近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线由南向北弯曲)、闭合(如图1中①②两地,图2中甲地,图4中甲地等值线均闭合)及疏密(如图1中②地附近密集,图2中丙地比丁地稀疏)。

3.析成因

与太阳相关的等值线图在成因分析上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等值线的走向多与纬度、地势高低、山脉走向(迎风坡、背风坡)、海陆位置等有关。

(2)等值线的弯曲多与地形有关(如图1中②地,图2中乙地附近)。

(3)等值线的闭合多与地势高低(如高原、盆地,图2中甲处为高原地形,图4中甲地为盆地地形)、山脉走向(如迎风坡、背风坡)等有关。

(4)等值线的疏密更多与地势起伏大小有关。

(5)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见考点三]。

[应用体验]

[典例] (2015·安徽高考)如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

(1)~

(2)题。

(1)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2)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

[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受太阳高度角的影响。

(2)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说明阴影部分对应的日期有极夜现象。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1)B 

(2)A

[对点训练]

(2019·济南模拟)读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1)和我国台湾省地形图(图2),完成1~3题。

1.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D.地形

2.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D.地形

3.导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突出的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D.地形

解析:

1.A 2.B 3.D 第1题,读图1可知,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自南向北递减,是由于南部纬度低,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大;北部纬度高,年均正午太阳高度小,所以南部太阳辐射总量较北方大,故选A。

第2题,读两图可知,台湾省东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西部地区少,是由于东部地区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阴雨天多;西部地区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年太阳辐射总量大,故选B。

第3题,读图1可知,图中甲地等值线向南凸出,说明该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周边地区低,结合图2可知,甲地海拔低,为平原地形,且靠近海洋,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地带,多地形雨,降水量大,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故选D。

如图为1961~2015年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单位:

h)等值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最大差值最接近(  )

A.210hB.240h

C.270hD.300h

5.影响安徽省春季平均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植被

C.海拔D.人口分布

解析:

4.C 5.A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安徽省春季日照时数最大值接近630h,最小值接近360h,所以最大差值最接近270h。

第5题,影响图中日照时数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植被对日照时数无直接影响,海拔和人口分布对日照时数没有影响。

[课时跟踪检测]

“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2019年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kg的月壤返回地球。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2.“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3.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  )

A.昼夜交替的现象B.适宜的温度条件

C.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D.液态水的存在

解析:

1.B 2.D 3.A 第1题,文昌发射中心的“嫦娥五号”在地球表面,不是天体,A错。

奔月过程中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B对。

进行月面采样的“嫦娥五号”落在月球上,不是天体,C错。

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在地球上,不是天体,D错。

第2题,“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仍在太阳系,不属于河外星系,D对。

属于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A、B、C错。

第3题,地球和月球表面的自然环境,都有昼夜交替的现象,A对。

月球表面环境没有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B、C、D错。

(2019·天水月考)世界上最“贵重”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预计在2021年发射,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如图所示),完成4~5题。

4.按天体运动特征,该望远镜类似于(  )

A.卫星B.行星

C.恒星D.星云

5.有关望远镜运行位置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天空呈现蔚蓝色

B.磁暴现象常威胁航天器安全

C.常发生极光现象

D.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

解析:

4.B 5.D 第4题,由“望远镜定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且距地球150万千米,可知其运行是围绕太阳运动,类似于行星。

故选B。

第5题,望远镜距离地球150万千米,且位于地球背向太阳一面的日地连线上,该处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因此看到周围的天空为黑色,A错误;磁暴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引起的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极光是由于太阳风轰击极地地区的高层大气,而望远镜所在位置既没有大气,也没有电离层,不会发生磁暴现象,也不会发生极光现象,所以B、C错误;由于望远镜比地球距离太阳远,且位于地球背向太阳的一面,因此该位置的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D正确。

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

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回答6~7题。

6.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  )

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

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

7.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  )

①微生物的存在 ②水资源充足 ③光照、温度适宜

④适宜的大气环境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

6.B 7.B 第6题,根据材料“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说明这种微生物可以耐受低压环境。

“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说明火星很难有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液态水,而不是温差大和距日较远。

第7题,可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判断:

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有足够的大气层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2019·湖北黄石中学检测)下图所示地区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

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等因素有关。

据此完成8~9题。

8.在①②③④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②地发电效率最高的原因是(  )

A.降水最少B.海拔最高

C.纬度最低D.地处阳坡

9.与青藏高原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

A.太阳辐射强B.离电力消费市场近

C.用地成本低D.年日照时数长

解析:

8.D 9.B 第8题,读图可知,①③④三地位于河谷地带,且为谷地的阴坡上,而②地位于山脊阳坡,光照充足,②地发电效率高,故选D。

第9题,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强,A错;青藏高原土地辽阔,人口密度小,土地价格低,C错;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日照时数长,D错;该地位于华北平原西部,距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平原近,离电力消费市场近,故选B。

许多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北极游,到北极看极光的人越来越多。

据此完成10~11题。

10.北极极光的成因是(  )

A.极昼时期的太阳光照

B.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干扰地球磁场

C.高能带电粒子撞击北极上空大气

D.北极地区大气对流,摩擦产生

11.最适宜观看北极极光的时间和地点是(  )

A.夏季的英国B.冬季的冰岛

C.冬季的新加坡D.夏季的澳大利亚

解析:

10.C 11.B 第14题,极光是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与两极上空大气碰撞形成的,与极昼时期的太阳光照及北极空气摩擦无关;太阳活动干扰磁场产生的是“磁暴”现象。

第15题,极光最适宜在高纬度地区的晚上观看。

英国处于中纬度地区,夏季很少能看到极光现象;新加坡纬度低;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冬季,冰岛昼短夜长,适宜观看极光。

新华网2017年10月26日电,近日,太阳表面突现一个面积很大的黑子群,达地球表面积的50余倍。

在华北地区严重雾霾天气下,肉眼清晰可见。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对于该现象的认识,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活动正处于宁静时期

B.太阳黑子位于色球层上

C.往往伴发耀斑现象

D.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