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7024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docx

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2014年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2014年高考(178)辽宁省抚顺二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饶水知音

辽宁省抚顺二中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卷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

它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

每遇大比之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

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宋代的书会应不少。

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

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书会先生。

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

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的手段。

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

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甚至是放纵的。

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

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和赚词。

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

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体的创新。

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

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

为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学。

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

正如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

“在中国文学史上,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

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

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

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

B.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

C.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

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D.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2.对宋代“书会创作”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书会创作的主体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

有其审美与道德标准,是业余松散的群体,赚取利润,用以谋生。

B.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鼓子词、小说、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

C.书会先生创作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而是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D.词是书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书会先生都生活在大都市,其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创作的文艺作品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故其作品属于市民文学。

B.为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己的审美趣味,以迎合广大市民。

C.北宋词人柳永浪迹市井,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他可以看作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D.书会先生通过创作不仅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使文学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

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今上即位,为江都相。

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

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

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

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

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

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

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董仲舒以弘为从谀。

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繆西王。

”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

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

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

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

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

褚大至梁相。

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於诸侯擅专断,不报。

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

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

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

治:

研究

B.

尝集比其义

集:

聚集

C.

自公孙弘得用

用:

重用

D.

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

通:

通达

5..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董仲舒“治学修身”的一组是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

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

董仲舒以弘为从谀

至卒,终不治产业,以脩学著书为事

於诸侯擅专断,不报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董仲舒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

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他都能能一一亲授。

B.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公孙弘因此就憎恨董仲舒,故意推荐他担当狠毒暴戾的胶西王之相。

C.董仲舒为中大夫后,在家写了《灾异之记》。

这时辽东高帝庙火灾,主父偃就窃其书上奏天子,认为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事。

D.董仲舒对《春秋》很精通,他学以致用,根据《春秋》经义公正断案,天子都认为很对。

7.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

(5分)

(2)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

(5分)

(二)古诗文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唐崇徽公主手痕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

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生卒年不详。

8.《朱文公语录》推崇这首诗颈联道:

“以诗言之,第一等诗;以议论言之,第一等议论也。

”对于这样的盛誉,你同意吗?

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的思想情感?

是如何表现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3)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棋道

大塘村的林叔喜欢下象棋,有一天,他进城买农药,看见城里人搞象棋比赛。

一个叫王大勇的人得了冠军。

林叔觉得王大勇的棋还有不少软招,就说:

“我跟你玩两盘吧。

”王大勇看林叔头戴破草帽,衣服上沾着泥点,就说:

“大叔,我让你一个炮。

”林叔说:

“随你。

”立刻有人摆好棋子,林叔摘下头上的草帽,和王大勇对弈起来。

让了一个炮的王大勇根本不是林叔的对手,下到中局就不得不认输了。

林叔说:

“还是别让子了。

”王大勇说:

“好。

两人摆棋再战。

开始王大勇脸上带着微笑,落子如飞。

十几招后,他的笑容就不见了。

再下十几招,王大勇就眉头紧锁,如上刀山,半天不走一步。

这样艰难地又走了二十来步,王大勇的子就所剩无几了,他不得不推盘说:

“再来一盘。

”林叔看看天色说:

“我要去买农药了。

”王大勇说:

“我和你三盘两胜,决出高低来。

”林叔说:

“我今天必须买药回去杀虫,今天不杀,明天就迟了。

”王大勇说:

“那你把地址姓名留下。

”林叔留下地址姓名,就去买农药了。

林叔买了农药,回家杀虫,睡过一觉,就把下棋的事忘掉了。

王大勇却耿耿于怀,第二天一大早,就带上两个朋友来到林叔家,要一决雌雄。

林叔说:

“我要摘桑叶喂蚕,哪里有空下棋?

”王大勇说:

“那我明天再来。

此后王大勇天天带朋友来找林叔下棋,可这正是农忙时候,林叔一连几天都没有空。

林叔好意劝他:

“你还是不要来了,在城里跟别人下多方便。

”王大勇没好气地说:

“我在你身上丢了面子,还得从你身上找回来。

”林叔说:

“下棋原本是玩玩的,跟面子有什么关系?

我从来不为面子下棋。

”王大勇说:

“不管为什么,今天我非要你下不可。

你干一天活能挣多少钱?

五十元够了吧?

我给五十元钱给你,和你下一天,不决出胜负,誓不罢休!

”林叔的妻子见钱眼开,笑眯眯地对丈夫说:

“有五十块钱,你就下吧。

”王大勇取出象棋,在桌子上摆好说:

“来,让你先走。

”林叔摇头说:

“我不下。

”王大勇以为他嫌钱少,就说:

“再加五十,给你一百元,你总该下了吧!

”林叔说:

“我不想跟你下棋,我要去摘桑叶了。

”林叔的妻子过来碰碰丈夫,低声说:

“别吊他的价了,小心连这一百块也飞掉。

快下棋,我请人摘桑叶。

”林叔说:

“你懂什么?

”他挑起箩筐,出门去了。

王大勇百思不得其解,就追到门外问:

“林叔,你到底要多少钱才肯下棋?

你开个价。

”林叔说:

“我不要钱。

”工大勇问:

“那你要什么?

”林叔说:

“我要快乐。

下棋原本是玩玩的,输也是玩,赢也是玩,都高兴。

你却用它来斗气,一点乐趣也没有。

等到你能在输棋中也得到乐趣的时候,你再来找我下棋吧。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开篇写林叔喜欢下棋,看见王大勇的棋还有不少软招,就想切磋一下棋艺,来杀一杀冠军的傲气。

B.文中写林叔和王大勇下了两盘棋,就不下了,王大勇再想下,他说去买药,实际是暗示王大勇,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王大勇给林叔钱,想再跟他下棋,其实更多的是想要找回面子。

D.小说写林叔后来一再推脱不与王大勇下棋,这样安排使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E.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情等手法,是人物形象描绘的生动细腻。

(2)小说中写“林叔买了农药,回家杀虫,睡过一觉,就把下棋的事忘掉了”这样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分)

(3)请简要概括小说中林叔的人物形象。

(6分)

(4)小说结尾写“王大勇百思不得其解”,你是怎么理解林叔的行为的,请结合小说的题目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冰心评传

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父亲谢葆璋是海军军官,曾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具有爱国思想。

1904年,又随父迁居山东烟台,可以说,冰心的童年是在烟台海边度过的。

大海是她童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她的早期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大海的描写,例如《繁星》中的二八节这样写“故乡的海波呵!

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磐石,现在也怎样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大海不断的陶冶着她的情操,使她从小有丰富的想象力,孕育了她的诗人气质。

冰心从七岁开始读中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后又读国文教科书,《论语》、《左传》和唐诗,还有《班昭女戒》、《饮冰室自由书》。

同时,她也关心国事,读《神州日报》、《民呼报》等等,这些都为她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而且培养了她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1919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了。

冰心同无数热血青年一样,冲在前方,为祖国的独立自强高呼着。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等小说凌空出世,震惊了当时的文坛。

这些“问题小说”反映出社会的诟病,写出冰心看到的现实。

冰心作为一个满怀爱国热情的青年,她关心实事,体味社会百态,并针对不合理现状提出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但当时的冰心,只是揭露出“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并没有提出好的解决办法。

就这一点来讲,冰心当时的思想是不成熟的。

从1921年起,冰心的创作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她一改“问题小说”“只问病源,不开药方”的局限,开出了自己针对社会弊病的药方,那就是“爱的哲学”。

1921年,有许地山、瞿世英介绍,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刊》上发表散文《笑》和小说《超人》。

其中小说《超人》影响非凡。

同时,冰心还发表了《文艺丛谈》,阐释自己的文学观,她认为“‘真’的文学:

要‘努力发挥个性,表现自己’,要‘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

他的才情,性格,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

’”冰心的文学观念对于当时的文坛以及我们现在的写作都有很多启示。

文学不是死板的刻意的为某种事物服务的工具,而是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实的情感。

冰心说道了,也做到了。

1922年,她发表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

这是冰心创作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事件。

她的小短诗造成了一个所谓的“小诗的流行的时代”。

此外,她还写了一些散文,如《往事一》等。

1923-1926年,留学美国,期间写成《寄小读者》通讯一至二十七,小说《悟》、《六一姊》等,散文《山中杂记》、《往事之二》等。

1931年,发表小说《分》,冰心的创作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茅盾曾评论道:

“世界风云,国内的动乱,可曾吹动冰心女士的思想,我们还不很了了。

但是在她的小说《分》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些‘消息’了。

”这一时期,冰心已不是单纯信仰纯洁无暇的“爱的哲学”了,而是对现实生活有了更客观的了解。

除了《分》,还有她的《冬儿姑娘》也可以表现出她的这一变化。

到此,冰心的创作生涯告一段落,她开始着手将自己的作品集结出版,并为此做了大量的整理和完善工作。

直到1943年9月,冰心以男士为笔名写出《关于女人》一系列作品,其中包括《我最尊敬体贴她们》、《我的择偶条件》、《我的母亲》、《我的教师》、《张嫂》等作品。

此后,冰心的作品越发稀少,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和出访其他国家,她作为和平的使者,给全世界的孩子们带去了母亲般的爱。

其间,冰心的《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影响较大。

散文《小桔灯》和《樱花赞》等,也深受小读者喜爱。

晚年的冰心患“脑血栓”,后左胯骨骨折,住院数月,为此她写下《生命从八十岁开始》一文,表达自己老当益壮的心态。

冰心是一位一生都忠于文学,热爱文学的人,一生与文学相伴,一生宣扬着“爱的哲学”,一生都感动着千万人,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她的纯洁无私的爱感染着中华大地。

《冰心评传》节选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冰心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大海陶冶着她的情操,并使她从小有丰富的想象力。

B、冰心从七岁开始读中国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这些名著培养了她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感和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C、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后,在《小说月刊》上发表散文《笑》和小说《超人》,影响非凡。

D、冰心认为,文学不是死板的刻意的为某种事物服务的工具,而是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实的情感。

E、这篇人物评传真实客观地评述了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发展和成就,她的一生都感动着千万人,她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2)冰心的文学创作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分条概括。

(6分)

(3)文中引用矛盾的评价的话有什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6分)

(4)冰心是一位一生都忠于文学,热爱文学,一生宣扬着“爱的哲学”的人。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哪些因素助其成为伟大的作家,给你怎样的启示?

(8分)

第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春日的江南,杨柳拂堤,花团锦簇,燕语莺声,是人们欣往的地方。

B.今天是小组生活会,大家不要拘束,畅所欲言,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姑妄言之吧。

C.读《三国》,常常被曹孟德礼贤下士,虚左以待的敬慕人才的精神所感动,而今人才常遇冷脸,非人才过剩,实为尸位素餐者多,令人扼腕。

D.当一个人老气横秋的站在你面前,指手画脚,你会怎样?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不要小看那些年轻的学者,他们那开拓进取的精神,不仅体现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的风貌,更表现出青年人的朝气。

B.许多新建的车站都有高清大屏幕,24小时不间断的提醒旅客要警惕防盗防骗。

C.国和家的命运攸关,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D.“居者有其屋”的确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随着人口和部分住房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很普通,但是我们有情感,我们有思想,我们可以明辨是非,我们有学习的能力

人不是生来就被打败的。

毋庸置疑,这世界上的确存在天才,但是那真是太稀少了。

我们不要抱怨自己的天分不如别人,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每个人,又冥冥之中注定,避免不了失败。

而且,即使是天才缺少了后天的努力,一样是不会成功的。

A.

B.

C.D.

16.阅读下面文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5分)

3日的韩国首尔笼罩在薄雾之中,但雾是白色的,并不是代表着空气污染的雾霾。

韩国国立环境科学研究院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各地前几天超标的PM10的数据已经恢复正常,而2日首尔高达120微克每立方米的PM2.5数值,也于3日下降到30至40。

韩国纽西斯通讯社3日十分庆幸地报道说,幸亏风向改为东风,才使中国的雾霾没有越过黄海登陆韩国。

韩国KBS电视台3日报道称,中国的雾霾可以称作“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大气污染”,目前该污染正持续对朝鲜半岛产生影响。

从上月29日开始,含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的中国雾霾覆盖首尔。

根据环境部当时测量的结果,首尔大气中神经性有毒物质“铅”的含量是平时的8倍,“砷”和“镍”的含量是平时的4倍,平时根本难得一见的“铬”也被检测出来。

17.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出适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与划线句子一致。

(6分)

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

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

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以对,唯有祝福:

让无力者有力,

,让幸福的人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六.作文(60分)

巫师在丛林中看到了男孩。

男孩坐在小潭边的斜坡上,,脸蛋红红的,似乎屏住了呼吸,试图多吸一点空气。

“你在做什么?

”巫师问。

男孩一直屏住呼吸,但最终失去了控制,气体呼了出去。

男孩失望的神情跃然脸上。

“爸爸说,空气中含有生命的元素,所以我想多得到一些。

尽管我一再尝试,却无济于事。

巫师冲男孩一笑,说“这样试试。

不要尽力吸气,要尽力呼气,多重复几次,看看会有什么感觉。

男孩按照巫师的话去做,发现每次呼气结束时,都无力阻挡一股气流冲入体内。

重复了约一分钟,男孩感觉到精力充沛了很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男孩问道。

“呼吸是一种能量循环,一旦阻塞,就会感到焦虑、痛苦,如现在的你一样。

若想得到更多,必须放弃现在拥有的,为它们营造最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基本原理。

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

一.1.B(将原文推断的语意“抑或”变成了确定的语意)2.C(AB

D三项都应是推断的,不能用确定的语气)3.C(A绝对化,应是一般在大都市。

B错解语意,不是必须放弃自己的审美趣味。

D

“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属无中生有)

二.

(一)4.B(集:

收集)

5.A(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表现“专心治学”;

是说董仲舒讲礼仪;表现“清廉”;是说董仲舒正直的;是说董仲舒的治国策略;是讲董仲舒的弟子的事。

6.B(A

他不能都亲自传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

C“认为书中有指责讥讽朝政之言”的不是“主父偃”,是“诸生”D

说的是他的弟子吕步舒)

7.

(1)。

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降诏赦免了他。

(“下”、“当”、“赦”每个词1分,句意2分)

(2)所以自汉朝开国以来历经五朝,期间只有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名望甚高。

(“兴”、“至于”“明”每个词1分,句意2分)

附译文:

董仲舒,是广川郡人。

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

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

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

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

当今皇上即位后,他出任江都国相。

他依据《春秋》记载的自然灾害和特异现象的变化来推求阴阳之道交替运行的原因,因而求雨时关闭种种阳气,放出种种阴气,止雨时则方法与之相反。

这种做法在江都实行,无不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后来他被贬为中大夫,居家写作了《灾异之记》。

这时辽东高帝庙发生火灾,主父偃嫉妒他,就窃取了他的书上奏天子。

天子召集众儒生把书拿给他们看,儒生们认为其中含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

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是自己老师的著作,认为它愚蠢至极,于是把董仲舒交法官论罪,判处死刑,但是皇上降诏赦免了他。

从此董仲舒不敢再讲论灾异之说。

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

这一时期朝廷正用兵向外排除四方边境内外少数民族的侵扰,公孙弘研究《春秋》成就不及董仲舒,但是他行事善于迎合世俗,因此能身居高位做了公卿大臣。

董仲舒认为公孙弘为人阿谀逢迎。

公孙弘憎恨他,就对皇上说:

“只有董仲舒可以担当胶西王的国相。

”胶西王为人狠毒暴戾,但是平素听说董仲舒有美德,也很好地礼遇他。

董仲舒害怕居官日久会惹祸上身,就称病辞官回家。

直至逝世,他始终不曾营治私产,而一心以研究学问写作论著为本职。

所以自汉朝开国以来历经五朝,期间只有董仲舒对《春秋》最为精通,名望甚高,他师承传授的是《春秋》公羊学。

瑕丘人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