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65399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生活哲理〞为主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难题时,只要开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

《寓言二则》让我们从古人所做的事情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画杨桃》让我们知道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想象;《小马过河》告诉我们遇事要自己动脑筋,亲自去实践,才会有正确的认识。

“口语交际〞要教会学生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

“语文园地五〞重点引导学生区分近义词、积累《弟子规》里的名句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25个认识的字,认识、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能借助课文,理解“审视〞“严肃〞“半晌〞“教诲〞“和颜悦色〞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5.能抓住重点词句,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6.能理解并积累含“笑〞字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词语演一演;能根据提示语读出句子恰当的语气。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43个常用字,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

2.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四、课时安排:

12.《寓言二则》2课时

13.《画杨桃》2课时

14.《小马过河》2课时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1课时 

语文园地五2课时

 

12.寓言二则〔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亡、牢、精、疲〞等13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亡、牢、精、疲〞等13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

丧失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

〔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自由答复、提问〕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窟窿〔kūlóng;kūlong〕废窿〔lónglong〕

街坊〔fāngfang〕坊本〔fāngfang〕

圆圈〔quānjuàn〕羊圈(quānjuàn)

钻研(zuānzàun)钻石(zuānzuàn)

重点强调:

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你是怎样来区分的?

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

你家有街坊吗?

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

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羊是怎样丢的呢?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

结果又怎样呢?

让我们自由地读结合朗读,自由答复:

养羊人懊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4.小结:

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六、课堂拓展,提升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12.寓言二则〔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揭示课题,弄清题意出示课题“寓言两则〞,由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来解释课题。

〔“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寓〞是“寄托〞的意思。

“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播放课件理解课题、了解故事:

⑴ 学生讲解题意:

“揠〞是拔的意思。

“助〞是帮助。

“长〞是生长。

⑵ 按照“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⑶ 播放课件,要求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学习生字:

⑴ 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⑵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

你家有街坊吗?

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四、教师精讲点拨

1.学习生字:

⑴ 范读课文,听准生字字音。

⑵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老师注意指导读错的字。

同桌之间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⑶ 稳固生字:

读生字卡片。

〔齐读、指读、开火车读〕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稳固生字。

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读一读《大象法官》。

13.画杨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教学难点: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理解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

课前准备:

杨桃,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

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谁画杨桃?

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

零声母音节,念“ér〞。

肃:

平舌音,念“sù〞。

晌:

念“shǎnɡ〞,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

念一声,“xī〞。

诲:

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

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

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五、交流并概括: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嘲笑。

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

 

1.完成《习字册》练习。

2.师巡视指导,相机纠错。

3.展示优秀作业。

 

 

13.画杨桃〔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

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①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我〞画杨桃的过程〕

②“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三、教师精讲点拨

1.学习第2~17自然段。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老师有什么反响?

②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①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为难的情绪。

②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

〔2〕讨论:

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

〔老师的话说明了一个道理:

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1.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2.读《苹果里的五角星》。

 

 

14.小马过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一、谈话导入,设疑激趣

1.出示小马的图片,贴在黑板上,然后画一条小河。

2.同学们,这匹小马想要过河,可是有个问题难住他了——这条河水深不深?

小马最后解决这个问题了没有?

他成功地过河了吗?

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并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合作学习。

(1)翻到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利用工具书查一查不理解的词语,看看解释,初步弄清楚词语的意思。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理解词意。

指名学生说一说意思,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重点讲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再练习朗读。

4.教师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1)出示第1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

(第4自然段)

②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师生评价。

(2)出示第2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

(第5自然段)

②指名读第5自然段,教师评价。

(3)出示第3幅插图。

①指名说出与此图有关的自然段。

(第8自然段)

②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学生自评。

(4)理解课文内容。

出示填空:

小马要帮妈妈驮麦子到_____去,途中遇到了一条小河,他不知是深是浅。

老牛说水____,能蹚过去;但松鼠说水____,不能过河。

最后小马在妈妈的指引下,决定____,结果成功地过河了。

(磨坊;很浅;很深;自己去试试。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易错的地方用彩笔标出来。

(3)学生描红、临写,再点3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生字。

(4)点评学生写的字。

 

 

14.小马过河〔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二、分段研读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小马帮妈妈做事,要把半口袋麦子驮到河对面的磨坊去。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呢?

自由读这几段,想一想:

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

他先后都问了谁?

2.老牛是怎样说的?

(指名读)

3.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呢?

自己练习——同桌读——在全班读,学生评一评,教师进行指导。

4.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样做的?

快读一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比照这两句话,说说有什么不同。

“立刻〞说明了什么?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连想都没想,就要蹚过去)这句话该怎样读呢?

5.这时又发生了什么?

指名读第5自然段。

6.小马与松鼠的对话该怎样读呢?

分角色练习朗读。

7.这下可把小马给难住了。

他怎么办呢?

自由读第6、7自然段,想一想:

妈妈的话该怎样读呢?

指导朗读妈妈的话。

8.你觉得妈妈的话当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

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9.现在就请你动动脑筋,想一想:

小马应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老牛和松鼠说的不一样呢?

(三)学习第8自然段。

1.指名读。

其他同学想一想:

小马过河的结果怎样?

2.展开想象,说一说:

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三、再读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组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全班展示朗读。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六、演一演。

1.编课本剧扮演《小马过河》。

其他同学评一评。

2.想象,小马过了河,在答复的中上,又遇到松鼠、老牛,回到家里,见到妈妈,它会说些什么?

其他同学评一评想象得怎么样。

3.名言积累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咂一口明白。

——鲁迅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毛泽东

 

 

口语交际:

图书借阅公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

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点:

1.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学难点:

1.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2.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一、导入

教师:

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图书角,我们班已经有了上百册的课外书了,为了方便大家每个人都可以看这些书并且保护好我们的图书,我们现在需要制定一个图书借阅公约,让大家有秩序的借书还书。

〔板书:

图书借阅公约〕

二、合作探究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三、课堂小结

在我们共同讨论,通力合作的根底上,制定出我班的图书馆借阅公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自觉遵守。

图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她。

 

四、课后完成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语文园地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熟读生字词,学习偏旁“厂〞、“穴〞。

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

3.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局部,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5.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

2.能根据不同语境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

教学难点:

1.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局部,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

2.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生字卡,老师领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

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

3.分两组出示生字卡,请同学们找找这些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有相同的偏旁“厂〞和“穴〞〕

4.课件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

二、词语积累

〔一〕笑得不一样

1.播放剪辑视频。

教师:

这些都是不同的笑,场合不同时笑的方式和程度也不一样。

我们来学习一下这些笑都叫什么名字吧!

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理解词意。

理解每一种笑是什么样的。

〔播放视频,一边放一边讲解,一一对应〕

4.读一读。

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响最快,演得最像。

三、词语积累

1.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2.教师:

“寻找〞这个词中的“寻〞是找的意思,“找〞也是找的意思,那么“寻〞和“找〞是同义词,它们组成的词“寻找〞的意思和它们差不多。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举例,验证猜测。

观察剩下5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

4.小结:

我们学过这种类型的词语还有很多,两个字表示同一个意思,那么它们组成的词也和它们意思差不多,掌握了这个规律,更加有利于我们理解局部词语的意思。

2.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

 

三、句子朗读

1.出示3句带加点字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2.加点局部,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

〔怎样读好加点局部〕

教师指导:

“连蹦带跳〞读出欢快、兴奋,声音洪亮,语速较快,可带动作读;“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和颜悦色〞读出和蔼、平易近人的感觉。

3.指导读句子。

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语文园地五〔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备注

一、复习旧知

全班同学背诵《三字经》,营造一种经典文化的气氛。

二、学习《弟子规》

1.播放《弟子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弟子规》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本69页《弟子规》节选,把不理解、不会读的地方画出来。

4.教师范读。

同桌互读。

分小组比赛朗读。

5.教师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6.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

全班齐背《弟子规》。

三、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

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分段指名读。

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4.分角色朗读短文。

分四个角色:

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1.学了《好天气和坏天气》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