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4767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docx

思想道德修养教案7

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

【教学目的】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坚定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信念,用实际行动把美好理想化为现实

【教学重点】理想信念的科学概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理想信念的确立、追求和实现。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坚信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如何把理想化为现实。

第一节,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课程导入

孩提时代,我们都听说过“理想”一词,甚至从小我们都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四有”新人第一有就是“有理想”,可见理想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青年学生,更是与理想作伴。

理想与信念密不可分,但什么是理想,如何树立正确的理想,什么是信念,如何坚定正确的信念,是我们本章所解决问题。

观点一:

“读书是为了娶美女挣大钱”

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又成为大家争论的话题。

株洲教师尹建庭因提出“读书是为挣大钱娶美女”的“怪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有人认为这个老师说了真话,值得肯定,而且说的是最真实最现实的理想,就更值得肯定。

观点二:

理想

流沙河

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

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

理想是什么?

读了这首诗,你对理想的内涵也许会有新的理解。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一、 理想的涵义、特征和类型

1、理想的涵义

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人类对自身现状俄永不满足,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就产生了理想。

2、理想的特征

目标性:

对自身实践行为的价值方向进行选择;

超前性:

以预见方式反映未来;

时代性:

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联系;

阶级性:

一定社会群体内的共同理想;

现实可能性:

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实践性:

通过实践检验、修正、发展、实现。

多样性、层次性:

3、理想的类型

从内容上:

四种

社会政治理想:

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道德理想:

指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做人标准;

职业理想:

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生活理想:

人们对一定的生活方式、生活标准、以及对物资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

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它决定和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调节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社会理想,就会产生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

具体说来,就是做什么人,干什么事,过什么生活都和社会理想有关系。

因此,社会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

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社会理想,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为社会理想奋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理想也不能脱离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而孤立存在。

一个道德上人格低下、投机钻营,工作上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一事无成,生活上追求腐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很难说他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从主体上,

个人理想:

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

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社会理想:

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只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者的关系:

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

二、信念涵义和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无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以认识为为基础,以情感为关键,以意志为保证。

2、信念的特征

有稳定性:

一旦形成,终生不渝并具有巨大惯性。

多样性:

人们需要的丰富多彩,导致信念的丰富多样

执著性:

努力身体力行,不达目的是不罢休

亲和性:

志同道合:

德同则相聚,道合须志同

三、理想和信念的作用

1、理想的作用

确定人生奋斗目标

一个人理智、成熟的标志

规定人生发展的方向

激发人生前进的动力

构成人生向上的精神动力

2、信念的作用

信念有利于坚定奋斗目标:

精神鼓舞作用

信念有助于增强进取精神

信念有助于加大凝聚力量

第一节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一、共同

理想与最高理想

1、共同理想:

一定社会阶段一个国家民族的共同社会理想。

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最高理想:

一定社会群体的最终奋斗目标。

中共的最高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

二、科学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1、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才能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途。

科学理解两个“必然”。

2、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当代资本主义还有一定生命力。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危机了资本主义的生存,资本主义开始寻求解决危机的对策,一方面借鉴社会主义的经验,一方面确立了“凯恩斯理论”,开始用有形的受干预经济,从而开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凯恩斯革命”,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经过几十年的不断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人有容纳生产力的空间,资本主义还有很强的生命力。

3、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有一个完善过程;

社会主义都发生在落后国家,经济基础薄弱;

执政党都出现过工作失误、

三、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1、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

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节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一、理想与现实

1、理想来源于现实,但理想不等于现实,二者有矛盾

2、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3、认识误区

渺茫论:

共产主义渺茫

怀疑论:

科学社会主义

实惠论:

挣大钱、娶美女

二、艰苦奋斗的本质内涵和历史考察

1、艰苦奋斗的本质内涵

物质层面:

要求人们面对现实,立足现有条件,把生产、生活支出或消费,限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并努力改变既存状况,同时珍惜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精神层面:

是一种不畏艰难困苦,锐意进取,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主体精神和人格风范,是一种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相应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品质。

2、历史考察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大庆精神、好八连精神,这几年提的西柏坡精神,无不贯穿着艰苦奋斗的主线。

艰苦奋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实桥梁

奋斗没有不会轻松的事情,奋斗的目的是为摆脱艰苦的条件,实现人生的幸福,在这一理想的感召下,我们不怕艰苦,在艰苦中体验快乐,直至实现人生理想。

艰苦奋斗是和远大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赌徒和懒汉即使冻死、饿死,也不会有人承认他们是艰苦奋斗。

事业历来与艰难困苦搭伴,成果皆须由心血汗水浇灌。

要成就任何事业,都必然会遇到诸多艰难困苦,都必须自觉地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重要条件;是我国情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

三、艰苦奋斗的时代特征和认识误区

1、艰苦奋斗的时代特色

艰苦是相对的,奋斗是绝对的;艰苦奋斗不能做表面化、片面化、付钱花的理解,不能顿足于特定条件下的艰苦生活状态;艰苦奋斗的内容与形式都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不但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更应体现在精神和意志方面。

艰苦的本质是对奋斗状态的界定,而非对生活状态的必然和永恒要求,相反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今天的现状,走向美好的明天。

艰苦奋斗主要强调它所蕴含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思想品格、绵延不绝的力量源泉。

其时代特色应该是:

在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奋力拼搏,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知难而进,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埋头苦干,勤俭节约,适度消费,不畏艰难,奋发图强。

2、对艰苦奋斗的认识误区

艰苦奋斗不仅是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的确是一种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但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那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讲艰苦奋斗,主要是强调它所蕴含的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思想品格、绵延不绝的力量源泉。

没有这种力量,中国的革命不会成功,“两弹一星”上不了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局面。

现在有的同志认为,艰苦奋斗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我国加入了WTO后,需要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过去战争年代和困难时期,讲艰苦奋斗十分需要,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可以不再讲了,等等。

这些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我们之所以大力提倡艰苦奋斗,是因为它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艰苦奋斗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得失观,正视艰难,直面挫折,奋勇当先。

它凝聚着强烈的进取精神,不仅强调艰苦朴素,更提倡不懈的追求和奋斗;凝聚着无私的奉献精神,倡导的是牺牲自我,造福人类,振兴中华;凝聚着博大的科学精神,反映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客观规律。

这些,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也是必不可少的。

市场经济不是懒惰经济、浪费经济,而是节约经济、高效经济、法制经济,更需要讲进取、讲奉献、讲科学。

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经济怎么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怎么提高,都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精神,都不能安于现状、坐享其成。

更何况我们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并不十分丰富,还有几千万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至少需要半个世纪的时间,艰苦奋斗对我们这代乃至下几代人来讲,更有着特殊的含义。

艰苦奋斗不是要过苦日子,更重要的是,它是需要大力弘扬的优秀传统美德。

艰苦奋斗与改善生活不是对立的,二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就是要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多地积累财富,为群众多办实事,更好地满足大家的需求。

所以说,艰苦奋斗并不是要大家去过“苦行僧”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量搞得好一些,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才是艰苦奋斗的最终目的。

发展经济离不开消费,特别在当前,还要不断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不是浪费,消费要合理、要适“度”,不能脱离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更不能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甚至违反纪律。

要时刻考虑共产党人的消费行为,是否积极健康,是否勤俭节约,是否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培根在《论消费》中说,财富是为了消费,消费是为了荣誉和善举,在任何消费上都大肆挥霍的人,难免陷入困境。

这种“荣誉”和“善举”,与我们所要弘扬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意思。

即使是那些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把节俭作为社会文明和社会风尚来提倡。

不少人出国归来后都谈到,外国人有的虽然很富有,但生活却很俭朴,招待客人非常简单,送的纪念品也很便宜,他们是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比外国的历史悠久多了,我们不能让它失传了,而应该不断地发展它、弘扬它,使之更具时代特色、更具生命力。

案例:

读书为挣大钱娶美女?

不能将欲望当作理想

读书是为了什么?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又成为大家争论的话题。

这是一件让人不可思议的事。

说它不可思议在于,一位教师教育他的学生:

“读书应该是为了自己”,将来“挣下大把的钱”,“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有人认为这个老师说了真话,值得肯定,而且说的是最真实最现实的理想,就更值得肯定。

其实,只要稍问一下我们的内心,无疑都真实地存在这个愿望。

但这个愿望真实得近乎原始,就好象婴儿要吃好吃有味食物的那种原始的真实一样。

是不是可以因此说,婴儿也有了理想呢?

显然,是不能的。

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娶一个“漂亮老婆”的愿望,孔雀如此,猴子如此,但是我们不能说它们有什么理想。

这种原始的愿望之所以不能称其为理想,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它是原始的,是没有脱离动物属性的。

我们不能称它为理想,我们只把它看作是欲望。

欲望是动物的本能,是动物不断向这个世界向他人索取的动因。

所以叔本华先生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欲望是人的痛苦根源。

理由是欲望永不能被满足。

人,具有动物的一切属性,但是,人,又不是一般的动物。

理解了这一点,回头再来看看那位教师在教室里对未来的国家栋梁们讲的话,虽然不可否认他讲的是真话,讲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有时存在的真实的想法,但是这个真话不能包括也不可能包括人作为非一般动物所应该具有的理想,因此我们只能说,他的这些真话本身,不是理想而是欲望。

动物的欲望永远是贪得无厌的隐形伴侣,是一个一直不停并不断膨胀着的变量。

所以,人要用勤劳的精神鼓舞自己而摆脱懒惰的、我们离理想越远,自然就离欲望越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又常常迷失在理想与欲望之中,将实则是欲望的东西当作理想。

这是因为它们之间实在太近,近到只有一线之隔,或者说欲望是感性的而理想是理性它们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

变化着的、动物属性的欲望。

当我们用美好的艺术欣赏般的意识对待生命,对待我们生存世界中的一切的时候,才能不会是:

欲望越是得到满足就越是痛苦,即才能抛却动物属性中的贪得无厌而变得快乐。

我们谈理想,并不因此而否定欲望的积极方面。

我们不是柏拉图者,只讲信仰讲理想,对人的欲望极力回避,极力持批判的态度。

从某种程度说,欲望的存在,如人类希望吃得更好穿得更好行得更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正因为人类从诞生以来,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才创造出了许多实现这些欲望的方法、工具。

因为对美味的“贪婪”,才逐步有了许多关于食物的烹饪技术;因为对劳动的“偷懒”,才有了用牛耕地,发展到后来用机器;因为对行走得快一些轻松一些的欲望,才有了自行车,和后来的汽车。

当然,将这些发明仅归于欲望的结果是不全面的,但说完全是没有欲望的结果也同样是不真实的。

也许,我们可以解释为是欲望的想象的结果。

但是我们更知道,欲望太多会使人变得贪婪。

贪婪表现为权力欲时,为了出人头地就可能不惜凭借关系向上爬,甚至打击诬陷他人以突出自己;表现为财富欲时,就会利用各种手段索得财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表现为色欲时,轻则搞性骚扰调戏异性,重则霸占、强奸,或插足他人家庭肆意破坏别人的幸福;表现为名欲时,那更是五花八门,什么大师、学者,先自吹自擂一通而实际上肚子里没有什么货色。

这时,人伦道德、忠诚、奉献在贪婪中崩溃了,理想被撕得粉碎,脚下所存在的只是瓦砾。

赖昌星有句“名言”:

“只怕干部没爱好”,他的这个“爱好”说白了指的是欲望。

那些用得着的官员,根据他们表现出来的欲望,赖昌星极力予以满足,结果被他拉下了水。

显然,不能说这些人的“爱好”是理想。

有些人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能说真话敢于说真话是难能可贵的事,所以也认为那位教师讲了真话,讲出了人们内心真实的欲望,是应该值得赞扬的。

其实,这种认识是大错而特错了,错的根源在于分不清什么是欲望,而什么是理想,或者是把欲望当作了崇高。

前面说过,小孩子喜欢吃好吃有味的食物,这能有错吗?

这没有错。

但是,作为大人知道,有些不好吃没有味的东西对人的生命同样也有十分的益处,所以大人们常常要求小孩子吃他们十分不情愿吃的食物。

又有些东西虽然好吃且有味,却吃了对身体没有太多的益处,有些甚至还有害于健康,大人们这时不得不让小孩子少吃或不吃。

烹饪技术的出现,一方面是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是将食物做得更可口一些罢了。

教师就如同一个烹饪者,需要把枯燥的理论传输给学生,需要把伟大的追求灌输给学生,生动而实际。

而不应该是将其实每个人心中的原始的欲望当成伟大的东西再在学生心中强化一遍,不应该将动物都拥有的欲望当成伟大的理想大加宣扬。

那位教师讲那些真话,完全是将自己置于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如果普通人讲这样的真话是可以原谅的话,而作为教师用这样的真话教导学生则不能被原谅,也就是说讲这样的话的人不配为人师表。

商品经济时代,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

如果心中只有欲望,在动摇中就会走向沉沦,甚至走向极端,做出对社会对人类有害的事来。

如果有远大的理想,并不断用远大的理想激励自己,就可能从中获得足够的自信,从所遇到的困难中迅速解脱出来。

这是理想与欲望的最大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