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75629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docx

中考物理试题声现象

声现象

目录

声的产生与传播2

一、选择题2

二、填空题2

乐音的三个特征3

一、选择题3

二、填空题6

三、实验探究题7

声现象8

一、选择题8

二、填空题10

噪声10

一、选择题10

二、填空题15

声的产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3.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

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

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的快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的较快

C.喇叭播放的歌曲都是乐音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6.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小片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

D.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

二、填空题

2.声音是由于物体而产生的.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

20.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

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传播到客船上。

8.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36.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产生的;鼓声通过传到观众处.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产生,以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14.如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打电话,手机随即发出悦耳的铃声.铃声是由于手机内的扬声器______产生的,手机间是利用______传递信息的.把抽气机接在真空罩上向外抽气时,同样打电话,手机铃声却越来越小,这说明声的传递需要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11.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认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

(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评论:

乐音的三个特征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

这表明()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2.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

B.“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

C.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

D.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3.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A.振幅变大B.振幅变小C.频率变大D.频率变小

4.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黄石爱乐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年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听觉盛宴”.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频率范围

5.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6.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7.许多成语对声现象有着生动描述.下列成语中描写声音响度的是()

A.声如洪钟B.曲高和寡C.悦耳动听D.余音绕梁

8.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9.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10.“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速度

1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是()

A.传播速度B.音调C.音色D.响度

12.如图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小明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1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

C.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14.重敲音叉发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

A.音调变低B.频率变大C.响度变大D.声速变小

15.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简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A.音色不变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

16.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

关于扩音器的作

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17.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18.2016年6月30日晚,《信念永恒》——建党95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独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1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

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20.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2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

C.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D.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D.音调越高,说明声源振动的幅度越大

2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B.声音的音色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C.声控开关是通过音调来控制电路的D.乐队演出时,可通过音色来识别乐器

25.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26.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很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

A.响度大B.音量高C.音色优美D.传播速度快

27.能辨析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2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29.张华听到楼下的李明大声喊他去踢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张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李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的音调越高

C.李明的喊声越大,他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D.张华根据喊声的音调判断出是李明

3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B.“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C.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D.敲锣时锣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31.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二、填空题

1.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2.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产生,通过▲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3.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根据乐器发声的,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4.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Hz,D调“1(do)”的频律是294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高(选填乐音的三要素).

5.古筝是通过演奏者拨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的.演奏时,分别拨动长度、粗细不同的琴弦,古筝就能发出(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6.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穿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比较大的缘故.

7.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

8.我们敲击琴键不同键时,发出的声音不同,主要是因为______不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钢琴的同一个键时,听起来声音也不同,这主要是因为______不同.

9.“我是歌手”的比赛现象,吉它手弹奏电吉它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到音箱附近,烛焰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

10.如图,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正在.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选填“高”或“低”).

11.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HereOne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的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他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Hz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1.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棒、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B: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

猜想C:

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允许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

实心

铝棒

铝棒长度

L/×10﹣2m

横截面积

S/×10﹣5m2

频率

f/Hz

1

71

2.9

3500

2

78

2.9

3146

3

71

5.2

3530

4

78

11.7

3134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的.(选填“有关”或“无关”)

(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

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声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

实心

铝棒

铝棒长度

L/×10﹣2m

频率

f/Hz

铝棒长度

倒数1/L(m﹣1)

1

50

5000

2

2

71

3500

1.4

3

78

3146

1.28

4

91

2700

1.1

5

105

2375

0.95

(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们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

2.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过程方法

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现象

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音调越来越。

问题讨论

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声现象

一、选择题

1.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

B.“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

C.“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

D.“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C.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D.今年滨州市学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

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4.如图,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发生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5.声可以传递能量与信息。

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D.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6.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

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8.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C)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二、填空题

1.为治理城市汽车乱鸣笛的违法现象,贵阳市交管局亮出新招:

将声呐监控设备固定在道路旁,当接收到汽车鸣笛声时,声呐设备发出______(选填:

“超声波”或“次声波”)对鸣笛车辆进行定位,再通过视频记录该车的违法信息.

2.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_产生的。

倒车雷达利用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噪声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

D.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

2.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

A.防止噪声产生

B.监测噪声强弱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C.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

D.中考期间在考点范围“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C.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5.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中考,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

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

C.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变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B.与牛的叫声相比,蚊子发出的声音响度小、音调低

C.龙卷风发生时伴有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D.晚八点以后停止跳广场舞,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9.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C.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10.下列选项对图中情最描述正确的是

甲:

用手拨动尺子

乙:

两列声波的波形

丙:

摩托车的消声器

丁:

海豚表演

A.在甲图中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中的两列声波的音色不同

C.丙图是采取阻断嗓声传播途径来控制噪声

D.丁图中的海豚只能接收到超声波

11.下列各图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敲击编钟能发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钢尺振动的越快、响度越大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控制噪声

D.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传递能量

12.下列与声音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B.用麦克风唱歌可以提高音调

C.听到的鼓声是通过地面传来的

D.小声说话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3.如图所示的各种声学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A.拉二胡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的振动变小了

C.穿越公园的公路设置“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发声的音叉轻触悬挂的乒乓球,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4.对下列四幅图中的物理实验或事实解释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乒乓球弹开的越远,表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C.蝙蝠靠电磁波发现昆虫

D.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15.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1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声调可以判断是哪位歌手正在唱歌

B.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二胡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D.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7.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18.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在学校周围植树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19.下列防治噪声的事例中,不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B.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C.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喇叭D.在阅览室请勿高声喧哗

20.笛子爱好者小亮在午休期间吹起了他心爱的笛子,悠扬的笛声传遍宿舍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悠扬的笛声是笛子振动发出的

B.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C.因为笛声悠扬,所以小亮的笛声不是噪声

D.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声的音调会改变

21.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依据音调判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