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810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2)吴宫花草埋幽径,__________。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享》描写词人在赏心亭上所见的江南秋季江景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按要求选择。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按最恰当的一组是()

北京城新址发展的主要存在基础不仅是有天然湖沼的离宫和它优良的水源,还有极好的粮运的水道。

什刹海曾是航运的终点,成了重要的市中心。

,。

,钟鼓楼自然是那时热闹的商市中心。

①因为船只可以在这一带停泊

②当时的城是近乎正方形的,北面在今日北城墙外约二公里

③当时的鼓楼便位于全城的中心点上,在今什刹海北岸

A.②③①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①③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017中国电影的竞争与理性

①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回暖了。

国产电影的票房比重超过了进口电影。

票房与内容没有必然联系,但它们之间的角力,显现了电影市场发展的基本样态。

梳理2021年的院线电影,能够发现中国电影的不足和希望,在纷乱之下其实有章可循。

②《西游记》故事在中国尽人皆知,衍生产品不胜枚举。

近几年票房排名靠前的国产电影中,每年都有一两部改编自《西游记》。

2021年的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制作完成后财政紧张,宣传乏力,但众多观众观影后自发推广,口碑影响排片,使该片票房排到当年国产电影票房第七名。

③靠“西游”吸金的情况在2021年更加明显,国产电影栗房前十的影片中竟有三部与之密切相关。

比如徐克携手周星驰推出的《西游伏妖篇》还有《大闹天竺》、《悟空传》。

无论改编为动画片、奇幻爱情故事,改编书中某个章节,还是以其为叙事原型讲述现代故事(即《大闹天竺》),票房成绩很少与影片质量和口碑挂钩,这是国产电影尤为特殊的文化现象。

《西游记》仍然已经是一个巨型“IP”,无论怎样改编,观众都愿意理单。

④推动电影票房的另一个关键在于“话题”,尤其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年代,与影片相关的“话题”能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榜,票房就基本有了保障。

王宝强导演并主演的《大闹天竺》原计划在2021年底上映,后来调整到2021年春节档,勇猛地闯进国产电影票房前十。

除故事原型是“西天取经”外,与婚姻变故引发的公共话题不无关系。

⑤每年都会有几部续集电影创造票房新高,好莱坞商业大片或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自不必多说。

道理可想而知:

观众尝到第一口新鲜滋味,很难把持住不尝第二口。

2021年,《战狼2》取得56.82亿元总票房,是总票房第二名《速度与激情8》两倍有余,除“主旋律”情节切合国民心理,口碑递送和续集效应也有影响。

⑥奇幻片和喜剧片在2021年依然富有票房号召力,一齐为观众提供逃避现实世界的想象空间,《功夫瑜伽》《悟空传》等莫不如此,《妖猫传》甚至也可以归入奇幻电影。

当然,也有些奇幻电影视觉效果不佳,剧情荒诞,网络大电影的质量都未能达到,却公然摆在电影院圈钱。

⑦倘若越来越多观众理性选择观影片目,不愿意再上当受骗,“烂片圈钱”现象未来几年料将越发淡薄。

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即便有电视剧积累的超高人气,但因电影本身低劣的制作水准和剧情硬伤,上映后票房迅速遭遇断崖式下跌。

该片录得5.34亿元票房,但首周票房占比居然高达80%,《奇门道甲》《机器之血》等电影与之相仿。

⑧豆瓣等网站的评分对电影口碑的影响越发明显,同样可能遏制“烂片圈钱”的怪现象。

口碑效应不仅间接影响观众选择观影片目,还直接影响排片。

明显的例子是2021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首映排座率不到10%,依靠自发形成的免费水军——“自来水”们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社区平台推荐声援,在短短十天内完成4亿的票房逆袭。

反例则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票房挫折,豆瓣的4.0低分佐证了影片的质量问题。

⑨随着社交媒体兴起和评分机制重要程度提升,观众到处都能见到对一部新片的评分和评价。

面对众口一词的负面评价,理性尚存的观众自然不愿意去体验看烂片的痛苦。

⑩2021年的票房榜单不再全部由高成本大片占据。

即便是国际榜单,好莱坞电影也非一家独大,小成本的美国以外的“批片”崭露头角。

印度电影《摔跤吧!

爸爸》引发全民观影浪潮,票房收入接近13亿元,进入进口电影历史排行榜前十名,超过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美国队长3》。

《摔跤吧!

爸爸》在上映前并不被看好,但由于影片质量优秀,关注的性别议题各国皆存在,加之口耳相传的超高口碑——在豆辨网的评分高达9.1,最终创造了票房奇迹。

无论抗衡大片和烂片结果如何,已经有越来越多观众趋于理性。

电影市场或将自发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局面。

这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3.第⑤段中用《战狼2》例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

4.第⑧段加点词“自来水们”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5.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国产电影票房成绩不与影片质量和口碑挂钩。

B.奇幻片创设虚构世界为观众提供逃避式娱乐。

C.观众理性选择影片遏制了“烂片圈钱”的现象。

D.《摔跤吧!

爸爸》创造票房奇迹源于超高口碑。

6.第段作者认为“无论抗衡大片和烂片结果如何,已经有越来越多观众趋于理性”,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同命运的小鱼萧红

①我们的小鱼死了。

它从盆中跳出来死的。

我后悔,为什么要出去那么久!

为什么只贪图自己的快乐而把小鱼干死了!

②那天鱼放到盆中去洗的时候,有两条又活了,在水中立起身来。

那么只用那三条死的来烧菜。

鱼鳞一片一片地掀掉,沉到水盆底去;肚子剥开,肠子流出来。

我只管掀掉鱼鳞,我还没有洗过鱼,这是试着干,所以有点害怕,并且冰凉的鱼的身子,我总会联想到蛇;剥鱼肚子我更不敢了。

郎华剥着,我就在旁边看,然而看也有点躲躲闪闪,好象乡下没有教养的孩子怕着已死的猫会还魂一般。

③“你看你这个无用的,连鱼都怕。

”说着,他把已经收拾干净的鱼放下,又剥第二个鱼肚子。

这回鱼有点动,我连忙扯了他的肩膀一下:

“鱼活啦,鱼活啦!

”“什么活啦!

神经质的人,你就看着好啦!

”他逞强一般的在鱼肚子上划了一刀,鱼立刻跳动起来,从手上跳下盆去。

“怎么办哪?

”这回他向我说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他从水中摸出来看看,好象鱼会咬了他的手,马上又丢下水去。

鱼的肠子流在外面一半,鱼是死了。

④“反正也是死了,那就吃了它。

”鱼再被拿到手上,一些也不动弹。

他又安然地把它收拾干净。

直到第三条鱼收拾完,我都是守候在旁边,怕看,又想看。

第三条鱼是全死的,没有动。

盆中更小的一条很活泼了,在盆中转圈。

另一条怕是要死,立起不多时又横在水面。

⑤火炉的铁板热起来,我的脸感觉烤痛时,锅中的油翻着花。

鱼就在大炉台的菜板上,就要放到油锅里去。

我跑到二层门去拿油瓶,听得厨房里有什么东西跳起来,噼噼啪啪的。

他也来看。

盆中的鱼仍在游着,那么菜板上的鱼活了,没有肚子的鱼活了,尾巴仍打得菜板很响。

⑥这时我不知该怎样做,我怕看那悲惨的东西。

躲到门口,我想:

不吃这鱼吧。

然而它已经没有肚子了,可怎样再活?

我的眼泪都跑上眼睛来,再不能看了。

我转过身去,面向着窗子。

窗外的小狗正在追逐那红毛鸡,房东的使女小菊挨过打以后到墙根处去哭……这是凶残的世界,失去了人性的世界,用暴力毁灭了它吧!

毁灭了这些失去了人性的东西!

⑦晚饭的鱼是吃的,可是很腥,我们吃得很少,全部丢到垃圾箱去。

⑧剩下来两条活的就在盆里游泳。

夜间睡醒时,听见厨房里有乒乓的水声。

点起洋烛去看一下。

可是我不敢去,叫郎华去看。

“盆里的鱼死了一条,另一条鱼在游水响……”

⑨到早晨,用报纸把它包起来,丢到垃圾箱去。

只剩一条在水中上下游着,又为它换了一盆水,早饭时又丢了一些饭粒给它。

⑩小鱼两天都是快活的,到第三天忧郁起来,看了几次,它都是沉到盆底。

“小鱼都不吃食啦,大概要死吧?

”我告诉郎华。

他敲一下盆沿,小鱼走动两步;再敲一下,再走动两步……不敲,它就不走,它就沉下去。

“有谁不爱自由呢?

海洋爱自由,野兽爱自由,昆虫也爱自由。

”郎华又敲了一下水盆。

小鱼只悲哀了两天,又畅快起来,尾巴打着水响。

我每天在火边烧饭,一边看着它,好象生过病又好起来的自己的孩子似的,更珍贵一点,更爱惜一点。

天真太冷,打算过了冷天就把它放到江里去。

我们每夜到朋友那里去玩,小鱼就自己在厨房里过个整夜。

又一天就在朋友那里过的夜,终夜是跳舞,唱戏。

第二天晚上才回来。

时间太长了,我们的小鱼死了!

第一步踏进门的是郎华,差一点没踏碎那小鱼。

点起洋烛去看,还有一点呼吸,腮还轻轻地抽着。

我去摸它身上的鳞,都干了。

屏着呼吸,我把鱼从地板上拾起来,再慢慢把它放到水里,好象亲手让我完成一件丧仪。

沉重的悲哀压住了我的头,我的手也颤抖了。

短命的小鱼死了!

是谁把你摧残死的?

你还那样幼小,来到世界——说你来到鱼群吧,在鱼群中你还是幼芽一般正应该生长的,可是你死了!

郎华出去了,把空漠的屋子留给我。

他回来时正在开门,我就赶上去说:

“小鱼没死,小鱼又活啦!

”我一面拍着手,眼泪就要流出来。

我到桌子了去取蜡烛。

他敲着盆沿,没有动,鱼又不动了。

“怎么又不会动了?

”手到水里去把鱼立起来,可是它又横过去。

小鱼这回是真死了!

可是过一会又活了。

这回我们相信小鱼绝对不会死,离水的时间太长,复一复原就会好的。

半夜郎华起来看,说它一点也不动了,但是不怕,那一定是又在休息。

我招呼郎华不要动它,小鱼在养病,不要搅扰它。

天亮看它还在休息,吃过早饭看它还在休息。

又把饭粒丢到盆中。

我的脚踏起地板来也放轻些,只怕把它惊醒,我说小鱼是在睡觉。

这睡觉就再没有醒。

我用报纸包它起来,鱼鳞沁着血,一只眼睛一定是在地板上挣跳时弄破的。

就这样吧,我送它到垃圾箱去。

(有删改)

7.萧红的作品选入高中教材的是________(篇名);她的代表作品还有________。

8.第段画浪线语句用了第二人称,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9.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画线句细致地描绘了鱼在砧板上痛苦挣扎的情态,表现了作者的怜悯之情。

B.第⑥段画线句闲笔不闲,写出时代无情,红毛鸡和使女像小鱼同样弱小、被欺凌。

C.第段画线句描绘小鱼从悲哀到畅快游水的过程,展现了它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D.第段画线句用语委婉,含蓄地传达出了作者对第五条小鱼生命逝去的哀伤之情。

10.有人说萧红在文中写出了对小鱼的怜悯、关注,也有人说萧红对小鱼其实冷凉、残酷,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说理由。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跋①子瞻和陶诗

(宋)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②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③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注)①跋:

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

②时宰:

当时的宰相,指章惇。

③出处:

指出任和退隐。

11.这首诗的韵脚有几个?

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1B.4C.3D.2

1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不直书“章惇”之名而用“时宰”二字,含有宰相弄权、排斥同僚之深意。

B.颔联用寻常的动作“吃”与“和”,褒赞子瞻不以迁谪为意而泰然处之的品格。

C.颈联高度评价渊明、东坡的人品,借东坡“百世士”衬托陶渊明的千载遗风。

D.尾联以“虽”与“乃”二字呼应转折,着“风味”二字而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3.颔联中的“细”字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曰:

“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

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偃仰啸歌

(2)大母过余曰(3)以手阖门

15.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雨泽下注”中“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前辟四窗B.东犬西吠

C.皆可指数(《黄州快哉亭记》)D.未云何龙(《阿房宫赋》)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归有光书斋名。

“志”,即“记”,古代的一种文体。

B.本文作者归有光,明代文学家,“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

C.“三五之夜”即衣历每月朔日,也就是农历每月十五这一天。

D.“来归”指嫁到我家来,“归宁”指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省亲。

1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18.本文题目是“项脊轩志”,实际目的却不在写轩。

试分析作者巧妙的构思。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与《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然亦曰“土城山”。

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

又曰:

“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

”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

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

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

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

东外折,断水以菱。

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

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

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

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

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③嗟夫!

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而今变而且迁之。

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

迨于阴晦,又往往诧①野火转燐②于夜归牧唱之儿童。

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

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③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有删改)

【注】①诧:

惊诧,心神不安。

②野火转燐:

野外荒坟中飘转的燐火,俗称“鬼火”。

③谣俗:

风俗。

19.请用“/”给第②段画浪线部分断句。

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20.概括第①段段意。

21.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土城,像一座小山的耳朵,当初曾是粉刷黛红的歌宫舞馆,今已变化迁移。

B.土城,不过一座小山而已,当初曾是储养美女的歌宫舞馆,而今时过境迁。

C.土城,像一座小山的耳朵,当初曾是储养美女的歌宫舞馆,而今时过境迁。

D.土城,不过一座小山而已,当初曾是粉刷黛红的歌宫舞馆,今已变化迁移。

22.作者极力铺叙西施山古今之巨变,其用意何在?

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六、名著阅读

23.从下面二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20字)。

(1)《史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试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形象加以分析。

(2)请你以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个人物为例,谈谈鲁迅在呐喊什么。

七、命题作文

24.人在旅途。

读书、求学、走路、做事,都是一段人生的行途。

请以“途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晋代衣冠成古丘(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解析】试题分析:

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和句子式默写相结合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

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

哀、鉴、晋、冠、丘、清、随、际。

2.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画线部分前面是句号,上文说的是北京新城的情况,画线部分说的应是北京老城的情况,故②应放在首位,总述老城形状及方位;①“船只……停泊”紧承③“什刹海北岸”,由此可确定③①的顺序,所以答案应为A项。

点睛:

本题以排序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握所给文段的基本内容,将所给需要排序的句子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3.具体阐明了续集电影因口碑递送效应创造票房新高。

4.喜爱电影自发推广宣传的影迷,意思对即可

5.B

6.同意。

如文本中提到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虽然因电视剧的影响首周获得了高票房,但接下来的下跌,表明观众已经回归了理性。

再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逆袭,《摔跤吧!

爸爸》获得高票房,都表明观众已经更加注重影片的质量,观影越来越理性。

【分析】

3.试题分析:

本文第⑤段把好莱坞商业大片和中国的《战狼2》进行对比,得出的《战狼2》取得高票房的原因是“除‘主旋律’情节切合国民心理,口碑递送和续集效应也有影响”,这个结论就是此段的分论点,也就是本题的答案,考生据此概括即可。

点睛:

本题要求答出第⑤段引用《战狼2》为例子的作用,考查的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一篇论述类文章中,作者举例子无非是为了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段落的分论点。

所以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注意结合例子所在段落思考,找出所在段落的分论点,思考其与例子的关系,如果发现事例不能证明分论点,再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思考就可以了。

4.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答出第⑧段加点词“自来水们”在文中的含意,考查的是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

从文中来看,“自来水们”是“依靠自发形成的免费水军”,他们“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社区平台推荐声援”,可见他们应是喜爱电影自发推广宣传的影迷。

5.试题分析:

A项,“不与影片质量和口碑挂钩”不合文意,原文是“票房成绩很少与影片质量和口碑挂钩”。

C项,“遏制了‘烂片圈钱’的现象”说法不当,原文说提“倘若越来越多观众理性选择观影片目,不愿意再上当受骗,‘烂片圈钱’现象未来几年料将越发淡薄”是一种假设,并且原文还提到“豆瓣等网站的评分对电影口碑的影响越发明显,同样可能遏制‘烂片圈钱’的怪现象”。

D项,“源于超高口碑”不全面,由原文可知,应是“由于影片质量优秀,关注的性别议题各国皆存在,加之口耳相传的超高口碑……最终创造了票房奇迹”。

6.试题分析:

本题是一道探究题,就文章中的一句话提出问题,要求考生结合文本来回答,考查的是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考生要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阐述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题考生可答同意也可答不同意。

如答“同意”,可结合文本中《战狼2》的成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下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逆袭来分析论证。

如答“不同意”,可结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虽然下跌却仍然有5.34亿元票房,首周票房占比居然高达80%,表明观众还不够理性来分析。

7.《回忆鲁迅先生》/《生死场》或《呼兰河传》

8.表达了作者对小鱼之死的思考和反省,小鱼死于人的宰杀、忽视,死于人对鱼自由的剥夺(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由鱼及人,对弱小生命被欺凌的人文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便于作者抒发对小鱼之死的哀痛之情,加强感染力。

便于作者与小鱼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呼告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9.C

10.开放题言之成理,结合文本阐述理由皆可。

怜悯、关注冷漠,残酷、怜悯+冷漠

参考:

怜悯、关注(要三条小鱼入锅时大呼“鱼活啦,鱼活啦!

”/我的眼泪都跑上眼睛来我一面拍着手,眼泪就要流出来/最后一条小鱼已死时,招呼郎华不要动它,小鱼在养病,不要搅扰它)

冷漠、残酷,她剥夺了小鱼的自由(天真太冷,打算过了冷天就把它放到江里去),冷漠对待小鱼(每夜到朋友那里去玩,小鱼就自己在厨房里过个整夜)。

【解析】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选入课本中的作品是《回忆鲁迅先生》。

点睛:

对文学常识我们可以采取点面结合记忆法。

在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备考中,我们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

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

可以分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8.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叙述人称的作用。

画线部分从内容上看,是作者的思考,思考的对象是死去的小鱼,“是谁把你摧残死的”“你还那样幼小”“应该生长的”表达出作者的反省,结合上文对小鱼的叙写,可知有的鱼是被宰杀了,有的是因为人的忽视而干渴死了,总之小鱼是因为人的因素而死去的,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从表达效果来看,使用第二人称叙述,是一种呼告的手法,起到了拟人化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拉近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

C项,“展现了它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对文意理解不当,小鱼虽然“又畅快起来”,但仍没有脱离水盆的环境,没有自由,它的“畅快”也不能体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写小鱼由悲哀到畅快的过程是为了表达对小鱼“更珍贵一点,更爱惜一点”的情感。

10.试题分析:

本题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角度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答案不唯一。

解答时可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本题可答作者对小鱼是“怜悯、关注”的,也可答是“冷凉、残酷”的,还可答既“怜悯”又“冷凉”。

如同意“怜悯、关注”,可结合文本中作者关爱小鱼的语言动作来分析;如同意“冷凉”则可结合小鱼之死来分析;如答既“怜悯”又“冷凉”则要从两方面选择作者的语言行为进行分析。

注意言之成理。

11.B

12.C

13.苏轼困境中平和,和陶渊明心灵契合,与“风味乃相似”呼应。

【分析】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知识。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跋子瞻和陶诗》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二、四、六、八句押韵,故答案为B项。

12.试题分析:

C项,“借东坡‘百世士’衬托陶渊明的千载遗风”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