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54347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0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docx

上海市黄浦区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

上海市黄浦区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期终基础学业测评

历史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

“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两组试题分值相同;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以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则以A组计分。

“共同部分”为所有考生必须应答的试题。

分叉部分

A组(适合一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在某地考古发掘中,出土了石斧、陶器和碳化了的粟等物品,还有几座成年男女合葬墓,请你判断此人类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母系氏族时期D.父系氏族时期

2.传说夏时“仪狄作酒”、“少康秫酒”,反映了夏朝时期()

A.农业生产已有发展B.已经学会酿酒

C.人们不懂爱惜粮食D.人们喜欢酗酒

3.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B.三种主张都肯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期的剧变

4.在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中华民族形成稳定的共同体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A.推动郡县制,设置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以小篆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5.“诸侯或欲推私恩分子弟者,令各条上,朕且定其号”文中的“朕”应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6.外国留学生丹尼斯对中国殷商史很感兴趣,他想印证甲骨文里所反映商王活动和当时社会的情况,下列史书中可供参阅的是()

A.《春秋》B.《汉书》C.《史记》D.《资治通鉴》

7.2005年,宁夏考古人员在隋唐墓葬中发现五个陶俑、两个陶马。

其中有一个陶俑头戴毡帽,足蹬长靴,高眉骨,深眼窝,尖鼻梁,两腮有络腮胡,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和装束。

根据该“胡人俑”,考古人员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A.隋唐时期西域地区不受中原政府管辖B.隋唐之际民族关系融洽,绝少战事

C.隋唐之际可能仍有陪葬陶俑的丧葬习俗D.隋唐时期制陶技艺中融入了外来风格

8.江西景德镇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陶瓷中心,下列陶瓷出自景德镇的是()

 

A.黑陶B.人面鱼网纹盆C.珐琅瓷瓶D.青花瓷瓶

9.一首流传至今的松江民谣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黄道婆的赞颂和铭记: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

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松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纺织技术先进的地区B.黄道婆给松江地区带来当时先进的纺织技术

C.黄道婆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D.黄道婆先进的纺织技术是从北方学习得来的

10.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传统科技的晚霞”与“近代科技的晨光”。

“晚霞”与“晨光”深刻反映了中西方的()

A.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B.明清儒学与西方理性的区别

C.实践经验与科学探索的不同D.教育制度及其功能的不同

11.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其中对“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天京变乱”B.正因为如此,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窄性和局限性D.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

12.右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我国面粉出口增长情况图,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面粉业的增长因一战的结束而趋缓

B.一战期间我国面粉业发展迅速

C.面粉业的增长与欧洲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D.面粉业的发展是该时期中国轻工业发展的缩影

13.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C.蒸汽机的发明中D.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14.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日本三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其相同的政治原因在于()

A.制定了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宪法B.国家统一且政局稳定

C.大力推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D.不断推行消灭封建残余的改革

1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推动石油开采和石油工业发展的发明是()

A.内燃机B.汽车C.飞机D.火车机车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历史上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清朝人口激增到2亿以上,研究发现:

四川省在清初地广人稀,到18世纪中叶,全省人口只有137万人,人均耕地达34亩。

随着移民入川,到19世纪初,人口达2100万,人均耕地下降到2.2亩。

——《简明清史》

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植被为什么早于其它他地区被破坏?

(2分)

⑵江南大部分地区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受到破坏?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⑶清代天然植被破坏区域分布有什么特点?

结合材料二分析原因。

(3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这是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彼得一世的狮身人面雕像,是俄罗斯现代大师的作品。

他把彼得一世的头部做成了两部分,一边是人脸,一边是骷髅,代表了作者对彼得一世的评价,你是否同意,请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B组(适合二期课改的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胶泥制陶的事实

2.中国的儒家思想经历了长期的发展。

以下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孔子——以“仁”为核心B.孟子——以“仁”为核心

C.董仲舒——以“天命”为核心D.朱熹——以“天理”为核心

3.《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

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

这表明()

A.统治者“以民为本”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4.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力倡导儒家奉行的“孝道”,并将其推广延伸,其目的是培养()

A.国家栋梁B.忠臣顺民C.知识精英D.科技人才

5.在近代化进程中,将儒家伦理道德与西方科学技术并重的国家是()

A.新加坡B.越南C.日本D.朝鲜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70年代,西方“福利国家制度”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许多国家政府开始对该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英国是一典型。

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其具体原因是()

①国有企业的官僚作风盛行②充分就业使企业缺乏活力③国家的福利财政开支巨大④福利制度改变了社会性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法国在欧洲联合进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其主要表现是()

①促成了德国统一②实现了法德和解③率先通过《马斯特赫条约》④倡导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率先步入网络时代。

这主要得益于()

A.互联网进入普通人的生活B.“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C.ARPANET计划顺利完成D.火星探测工程的起步与发展

9.下列有关对德国近现代史上两次统一的评述,正确的是()

A.两次统一都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B.两次统一均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C.第一次统一后德国成为殖民帝国主义D.第二次统一后德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10.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学生”、“君”取代。

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②教育制度的改革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1.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

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他这样评价其法典的主要理由就是()

A.法典是他亲自审订颁布的B.法典是有史以来最完整的法律体系

C.法典承认了法国完全改变了的秩序D.法典将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12.“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描述的是近代哪国的政体()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3.到17、18世纪,欧洲曾兴起过一股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都受到过中国文化影响。

其中直接受到中国重农思想启发的是()

A.莱布尼茨B.伏尔泰C.孟德斯鸠D.魁奈

14.“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一件法宝,那就是自由权”。

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

但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

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

C.天皇享有立法权D.内阁享有立法权

15.观察右图,导致20世纪70年代以后,

中国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导致家庭破裂

B.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文化学者余秋雨眼里的都江堰: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

(1)为什么余秋雨说都江堰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3分)

(2)中国古代为什么能够修建都江堰这样伟大的水利工程?

(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克里木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⑴材料中认为“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这里的“文明”指的是什么?

“停步不前”在克里木战争前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4分)

⑵材料中俄国是否“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4分)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共同部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当人类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可以栽培植物养活自己时,人类就开始进入()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

19.《史记》记载:

“诸吕作乱,日蚀、昼晦。

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这段史料()

①反映了汉代儒家的思想观念②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

③表现了封建史家写史的历史局限性④古史对天象的记载缺乏科学研究价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便民图纂》“上仓图”中有这样一首诗:

“秋成先要纳官粮,好米将来送上仓。

……”说明在古代()

A.“官粮”是农民唯一的租税负担B.封建统治者无情地剥夺农民的劳动果实

C.封建国家向每个农民征收地租D.在征收赋税的过程中国家首先保证农民的生活

21.据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朝制度

22.右图中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和孔子,他们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

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C.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2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退D.经济停滞倒退

24.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

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

面粉厂被迫关闭。

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A.发展迅速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内部管理不善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25.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的一副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他悼念的人物是()

A.孙中山B.宋教仁C.陈独秀D.鲁迅

26.有人说:

即使到18世纪,中国仍有相当的潜力,保持着繁荣和强大。

但这种繁荣和强大与西欧国家已不相同。

其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A.地理环境B.种族与人口C.制度与思想D.选官制度

27.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世界市场扩大D.殖民扩张

28.英法两国在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转型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军事独裁政权,这是因为()

A.资产阶级革命性不够坚定B.独揽大权的人物封建化

C.资产阶级向封建势力妥协D.专制思想尚未彻底清除

29.“社会公约在公民之间确立了这样一种平等,以致他们大家都遵守同样的条件并且全都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谁的著作()

A.狄德罗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

30.从1815年到1870年,法国实行过多种政治制度,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封建专制②共和制③君主立宪制④帝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④①②③

31.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

这是因为当时运用了()

A.信息技术  B.声纳技术  C.无线电技术  D.通讯卫星技术

32.17、18世纪中西文化的发展之路大相径庭:

西方文化日益关注现实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中国文化却远离现实日趋保守和封闭。

导致中国文化出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专制统治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B.统治者重农抑商经济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

C.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D.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45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

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其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新唐书》

材料二:

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

“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明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

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⑴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尚书省的职权是什么?

三省制度有何影响?

(4分)

⑵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针对元朝灭亡原因,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相应措施来解决的?

(3分)

⑶直接促成军机处成立的原因是什么?

军机大臣的职权主要是什么?

(3分)

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的趋势。

(2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材料一: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洋务运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

时间

内容

1862

创办北京同文馆

1863

创办广东方言馆

1866

创办福州船政学堂

1867

创办天文算学馆

1872—1887

派遣留美学生共120人

材料三: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该书局自行修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中学校以普通教育,健全国民为宗旨。

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自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⑴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唐初的科举制度为什么能够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2分)

⑵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在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教育内容上有何变化?

(3分)

⑶根据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上有何进步性?

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本质?

(3分)

35.阅读下列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者王道士的相关照片与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外国探险家所拍摄的王道士至今仍矗立在莫高窟外的王道士佛塔

片断一:

王圆篆(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出生于陕西。

青年从军,为清军河西的兵勇,退伍后当了道士,后来到莫高窟。

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王道士在清理流沙时发现了轰动世界的藏经洞。

片断二:

1907年3月,匈牙利籍英国人斯坦因最先来到敦煌,利用买通和欺骗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盗走大量遗书,共有写本卷子8082卷,木版印刷20卷。

1908年春,法国人伯希和来敦煌盗走古书、佛教经文、民间文学等汉藏文卷子写本精华6000卷。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小川一郎进行了摄影和调查,并盗走文书约600卷。

1914年,斯坦因再次盗走写本文书五箱。

两次共掠走文书一万多件。

1914年至1915年间,俄国人奥登堡也盗走文物2000件以上。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和唐塑等。

片断三:

据分析,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坦因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

二是为了得到经费,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

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

……对斯坦因的举动,中国的官方毫不在意。

官方的态度使王道士更加放心地可以不加限制地随意出售藏经洞的文物。

片断四:

斯坦因将藏经洞的珍宝公诸于世界,全世界为之发疯时,清廷才认识到敦煌文物的价值。

但他们想到不是如何保护这批国家珍宝,而是如何将其据为己有。

……1910年清廷下令将藏经洞剩余的经卷运至北京保存,运送途中几乎每到一处都丢一批。

片断五:

自王圆篆发现并清理藏经洞后,据统计,藏经洞出土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多达5万余件,年代涵盖公元4-11世纪。

敦煌遗书的发现,推动了与中世纪中亚、中国有关的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文学、艺术、书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的研究。

敦煌遗书发现后,很快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并成为一门为世界学者所关注的学问——敦煌学。

——摘自《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等文,有删节

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王道士这个人?

请说出你的理由。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分)

1998年6月2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说:

“从我在华盛顿特区住所的白宫往窗外眺望,我们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纪念碑高耸入云,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这个大碑上有一个小石碑,上面刻着赞颂美利坚的话语:

美利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这话并非出自美国人之口,而是由中国福建巡抚徐继畬所写。

1853年中国政府将它作为礼物赠送给我国,我十分感谢这份来自中国的礼物。

”克林顿还表示,这块汉字碑是“150年前美中两国关系沟通交往的见証”。

这块石碑镶嵌在华盛顿纪念碑第10层西墙上的一块长4.5英尺、宽3.5英尺的花岗岩石碑上,上面镌刻着引自徐继畬所著《瀛寰志略》中一段称颂美利坚合众国开国元勋的中文正楷:

  华盛顿,异人也。

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鎔鎔乎三代之遗意。

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

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一何奇也!

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摘自《南方周末》2006.11.23

 

⑴文中说美利坚“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指的是什么?

(4分)

⑵你是否同意徐继畬对华盛顿的评价?

请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4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分)

 

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东道主在博览会上陈列了1.4万件展品,其中包括蒸汽机、水压机、工作母机、铁器设备、各种纺织品等。

万国博览会开幕式成为整个伦敦的节日,万众喧腾中,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

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晚上回来后,42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在日记中写道:

“今天是我们历史上最隆重的日子,最美丽的日子,最堂皇的日子。

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展,获得金、银两项大奖。

(1)简述英国能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主要条件。

(4分)

(2)中国仅有上海地区的“湖丝”得奖,你认为原因何在?

(3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

38.有观点认为“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科学化为主要标志。

……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

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和归纳其中的基本思想,并充分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请自定一个符合下列材料基本思想的题目。

(文章的字数在600左右)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