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832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卷.docx

届二轮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专题卷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成分

C.硝化细菌与蓝藻合成葡萄糖过程中所利用的ATP来源不同

D.分解者一定是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为生的微生物

【答案】D

【解析】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成分,生产者可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分解者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B正确;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型生物,所利用的能量来源是化学能;蓝藻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合成葡萄糖过程所需的能量来源是光能,因此二者所利用的ATP来源不同,C正确;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还有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秃鹫、白蚁等,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成份及作用分别是: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空气、水、矿物质、阳光、热能

②生产者:

属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③消费者:

属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分类:

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④分解者:

a.属异养生物(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b.作用:

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

2.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兔、狐和狼,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类生物所含的能量如下表。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生物

能量(×109kJ/km2﹒a)

15.00

1.50

0.20X_K]

0.13

A.狐属于初级消费者

B.狼所占的营养级一定比狐高

C.从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D.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低于草所固定的太阳能

【答案】C

【解析】根据能量沿食物链传递逐级递减的规律,即营养级占有能量越多,营养级越低的原则,并且相邻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20%,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链中,草一定为第一营养级,兔为第二营养级,狐一定为第三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狼可能吃狐为第四营养级,但一定还要吃兔则为第三营养级。

所以A、B错误。

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15=10%,C正确。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草固定的全部太阳能,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传递效率确定食物链的营养级。

即能量沿食物链传递逐级递减的规律,即营养级占有能量越多,营养级越低的原则,并且相邻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0%~20%。

3.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形式是

A.碳酸盐B.CO2C.含C有机物D.游离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C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故C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循环,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4.左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的理解有误差的是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比A少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A<5MB时,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将转化为热能而输出

【答案】C

【解析】B摄入的能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物、植物、细菌和真菌等都可能作为消费者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别指无机物和光能

C.由于生产者数量最多,所以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基石

D.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但是不参与信息传递

【答案】A

【解析】植物中也有一些消费者,如菟丝子,有些动物是消费者,寄生为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有些真菌属于消费者,A正确;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非生物的部分,包括水、空气、无机物和阳光等,B错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成分,所以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错误;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参与信息传递,D错误。

6.朱鹃是频危动物。

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链如右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C.若朱鹃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A正确;B.日照时间的长短会通过刺激视网膜,使其产生兴奋,传递兴奋到下丘脑,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影响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最终影响性腺分泌性激素,影响朱鹮的产蛋量。

在此过程中,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是日照长短,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C.已知最高营养级,求至少消耗生产者的体重,传递效率要以20%计算。

朱鹃增加1.5kg体重(干重),其中1/3来自小鱼,2/3来自泥鳅,则至少消耗水草的干重为:

1.5×1/3÷20%÷20%+1.5×2/3÷20%÷20%=12.5+25=37.5kg,C正确;D.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正确。

考点:

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7.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B.蛾类昆虫具有趋光性

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回路D.孔雀开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

(1)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2)化学信息:

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3)行为信息:

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解:

A、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属于物理信息,A错误;

B、蛾类昆虫具有趋光性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

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回路属于化学信息,C正确;

D、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D错误.

故选:

C.

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8.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是分解者,B正确;⑦过程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A正确;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④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错误;中耕松土可以增大土壤中的氧气含量,促进⑤过程分解者的细胞呼吸,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碳循环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是()

A.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

B.烟草的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照射才能萌发

C.水葫芦根部的分泌物可抑制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

D.看家狗在外出时频频撒尿

【答案】B

【解析】雄孔雀在雌孔雀面前的频频开屏属于行为信息,A错误;烟草的种子接受某种波长光的照射才能萌发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水葫芦根部的分泌物可抑制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属于化学信息,C错误;看家狗在外出时的频频撒尿属于化学信息,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名师点睛】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物理信息是指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化学信息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的信息,行为信息是指通过动物的动作行为来传递的信息。

10.如图5—41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则

A.图中共有四级消费者

B.B中的生物能量比A中的多

C.C中

的生物一定是一个种群

D.A中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答案】A

【解析】略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慢

C.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错误;草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比沙漠生态系统复杂,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慢,B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会降低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D错误。

【点睛】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

12.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食物链:

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

食物网:

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故选择B。

考点:

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种群的概念,群落的概念等考点的理解。

13.农业上有一句关于锄地(中耕松土、除草)的谚语:

“锄头下面有肥”。

以下关于该谚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锄地有利于植物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B.锄地的同时给作物进行施肥

C.锄地加速了有机物的分解

D.减少了杂草与植物的竞争

【答案】B

【解析】锄地增加了土壤的含氧量,促进了根细胞的有氧呼吸,可为植物根部对矿质元素的主动吸收过程提供更多的能量,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A项正确;锄地仅是改善了土壤的透气性,增加了土壤的含氧量,有利于需氧型微生物的繁殖,加速土壤腐殖质中有机物的分解,进而增加了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含量,但锄地的同时不能给作物进行施肥,B项错误,C项正确;锄地除去了杂草,减少了杂草与作物的竞争,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D项正确。

14.若图示表明的是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则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

A.信息只能由A传递给B

B.信息只能由B传递给A

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

D.A与B之间不能相互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之间形成捕食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而这种动态的制约关系与双方之间彼此进行的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15.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该菌种在有氧下能够将污染物的有机物分解,故主要目的是处理有机污染,B正确。

无生产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能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ACD错。

考点:

生态系统

16.对图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绿色植物

B.该图包含了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

C.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蛇为食物链的第四营养级

【答案】D

【解析】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绿色植物,A正确;该图包含了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B正确;细菌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C正确;蛇为食物链的第五营养级,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结构

17.下列有关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6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狐

【答案】D

【解析】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昆虫→鸟→狐,错误;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C错误;狐是最高营养级,体内含重金属最多,D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

18.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长短从而控制开花时间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能杀死棉铃虫

【答案】D

【解析】性引诱剂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正确;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B正确;“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用来引诱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进一步将其杀死,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正确;基因工程培育的抗虫棉能杀死棉铃虫,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传递的,且不仅仅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19.如图表示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

B.分解者可以促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循环利用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答案】B

【解析】选B。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驱动物质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是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次级消费者的粪便并没有同化为自身物质,所以其所含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

20.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

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

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

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

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但是伴随物质而利用的,故A正确。

图中甲是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即是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故B正确。

该图中不够完善因为缺少的是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故C正确。

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因为呼吸散失了能量,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概念图分析能力。

21.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理解,正确

的是

A.生

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同化量大于所有消费者的同化量

B.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往往伴随着物质而循环利用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传递和散失

D.第二营养级摄入量的10%~20%将传递到第三营养级

【答案】A

【解析】

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B.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在细胞间进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物之间进行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利于种族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无关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其他生命活动中很少存在该方式

【答案】A

【解析】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A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B错误;信息传递是长期的生物进化的结果,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错误;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其他生命活动中也存在该方式,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错误。

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开始于光照射到生产者

B.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C.能量流动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和化学能

D.流动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积累的全部能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能量流动开始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流动的形式有化学能和热能;流动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故本题选B,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考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较简单。

24.24.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和B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

B.①②④⑥⑦为CO2形式,③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A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表示消费者,C表示分解者,所以生产者和B构成食物链或食物网,A正确;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⑥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⑦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这些过程的碳元素为CO2形式;③表示捕食关系,④表示生产者的碳元素以残枝败叶形式流向分解者,⑤表示消费者的碳元素以遗体粪便流向分解者,碳元素都是为有机物形式,B错误;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①的总量,由于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所以③④⑤⑥⑦之和小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C错误;经③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错误。

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能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负反馈是生态系统中最常见的反馈调节方式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渠道进行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A选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其中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故B、D选项均正确;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故C选项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6.下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A.若M代表基因多样性,a-d代表4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a

B.若M代表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营养级有可能最高

C.若M代表物种丰富度,a-d代表4种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到森林的顺序依次是a→c→d→b

D.若M代表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

基因越多样,种群越能适应不同环境,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基因多样性大的,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由于能量流动时按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最高营养极的生物(即a)积累的能量必然最少。

C:

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过程中,物种必然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相对单一到复杂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变大。

D:

种群的密度与种间斗争或种内斗争没有直接的联系,种内斗争最激烈一般是营养级较高的。

所以D说法错误。

考点:

本题综合考查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种群和群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7.下列属于自养生物的是

A.蓝藻B.硝化细菌C.蘑菇D.酵母菌

【答案】AB

【解析】自养生物是指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的生物。

蓝藻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

28.无花果的隐头花序内壁着生有雄花、雌花和一种专供榕小蜂繁殖的中性花,榕小蜂必须在这种中性花上产卵繁殖后代,无花果依靠榕树小蜂的活动为其传粉.无花果和榕小蜂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

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榕小蜂必须在无花果的中性花上产卵繁殖后代,无花果依靠榕小蜂的活动为其传粉.因此无花果和榕小蜂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故选:

D.

29.下面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

B.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

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

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

【答案】B

【解析】

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C为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其数值是30,A项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B=50+30=80,据此可推知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80÷20%=400,B项正确;因无法确定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所以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不能确定,即不一定是20%,C项错误;第三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是15,D项错误。

【点睛】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流程图如下:

30.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能量固定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之间,不会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形成物质循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做固定的太阳能,最主要的就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还有一些可以通过如化能合成细菌等自养型生物固定下来,因此A正确;桑基鱼塘中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实现了物质往复、分层分级利用,因此B正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如光、温度、湿度等对生物的影响,因此C错误;组成生物体的C、H、O、N、P和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例如C元素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碳的形式被反复利用,因此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相关知识点,意在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二、非选择题

31.(10分)我国南方山区某河流上游河畔有一农场,进入农场就看到面积不大的耕地,碧波的鱼塘,成片的毛竹林和果林,成群的牛羊和家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据此完成下题。

(1)该农场中有毛竹林、果林、草场、农田、鱼塘等多种生态系统,每种生态系统有

(填“一个”或“多个”)基因库。

(2)毛竹林中竹子长势整齐,该群落中(填“有”或“无”)垂直结构。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时,标志完成后,若该地区突然出现了更多的蛇和猫头鹰,经一段时间,重捕后计算得到估计值。

重捕时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实际值与该估计值相比会(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果林是由原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