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900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2020-2021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4分)

l.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4分)

xiǎn为人知妇rǔ皆知义愤填yīng鞠躬尽cuì

qiè而不舍wùwù穷年jiǒng乎不同峰芒毕lòu

2.选词填空。

(2分)

这张肥胖但很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

然近视,但十分,透着的目光。

(候选词:

固执、修、探求、尖刻、剪、坚毅、刮、寻求、尖锐、顽固、渴求)

3.下列说法中与课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1分)

A.邓稼先是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的重要技术领导人,被誉为“两弹元勋”。

B.《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桔红》等。

C.贝多芬是奥地利的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也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其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D.莫泊桑在着力刻画四位著名作家形象时,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其作用是让渎者更深刻地认识四位作家,有助于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4.用下列哪一句话概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更合适()。

(1分)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曲高和寡

5.下面一则轶事,诗人的回答表现了()。

(1分)

一位著名的诗人在只容一个人通过的小路上,与一个怀有敌意的批评家相遇,那个批评家蛮横地说:

“我从不给疯子让路!

”诗人退到路边说:

“我恰恰相反。

A.表现了诗人的宽宏大量。

B.表现了诗人的高雅风度。

C.表现了诗人的反击艺术。

D.表现了诗人的自命清高。

6.请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

(2分)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被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有些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7.《孙权劝学》中有两个成语常被后人运用,写出这两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4分)

8.从感情色彩的角度看,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王红喜欢学别人说话的腔调,学得惟妙惟肖。

B.张兵真是独出心裁,制作的航模就是与众不同,令人赞赏。

C.我们都是虚张声势,把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鼓动起来。

D.张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当之无愧。

9.连线,构成四幅对联。

(4分)

黑发不知勤学早水淡性泊是我师

无边落木萧萧下自首方悔读书迟

四面荷花三面柳不尽长江滚滚来

笔枝心虚乃吾友一城山色半城湖

10.自习课上,王海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他很想问正在读书的同桌——数学尖子陈东,而陈东不喜欢别人在他读书的时候打扰他,王海怎样说才能既达到目的而又不引起对方的不满呢?

请设计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每种方案不超过40字)(4分)

二、按要求做题(14分)

1.作家作品填空。

(9分)

(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我国著名诗人先生写的颂扬闻一多先生崇高品格和精神的一篇文章,其主人公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2)《音乐巨人贝多芬》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文中的主人公贝多芬是国伟大的,他的代表作有《》和《》。

(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被称作的国作家的作品,他的代表作有《》、《》等。

文中的主人公福楼拜是另一位在国有影响的大作家,其代表作有《》等。

(4)《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问的史事。

2.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5分)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涉猎:

(4)蒙乃始就学乃: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即:

三、阅读理解(32分)

(一)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

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

“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

现在,他“说”了就“做”。

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

“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

你们站出来!

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1分)

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

(每件不超过8个字)(3分)

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用一成语填写)(1分)

4.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2分)

5.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分)

6.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

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3分)

7.最后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分)

(二)

初,权谓吕蒙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日: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日: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4分)

(1)博士古义:

今义:

(2)孤古义:

今义:

2.本文以对话为主,不多的几句话,就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请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以下人物的特点。

(6分)

(1)孙权:

(2)吕蒙:

(3)鲁肃:

(三)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

平沙无垠,复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日:

“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苹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1)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3.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

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分)

3.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

(1分)

4.“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

(1分)

5.本文段运用的修辞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比喻引用B.引用排比C.比喻排比D.对比引用

四、作文(30分)

爱,是一种崇高深挚的感情;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

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会有许多爱的情感,从中你会有许多爱的感悟。

请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字数在500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