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964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上篇:

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

①消极作用

(1)经济上:

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政治上:

外国列强的入侵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

②积极作用:

(1)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们的意识形态,促进民族觉醒,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2)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

(1)社会制度的腐败。

这是根本原因。

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

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

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和爱国官兵的抵抗常常因此导致失败。

(2)经济技术的落后。

这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

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

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

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三、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比较,有何异同?

答:

不同点。

1人物要素:

领导阶级不同:

洋务运动是洋务派;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

2内容要素:

探索之路不同:

洋务运动是走军事器物救国之路;戊戌变法想通过变法图强

3性质要素:

性质不同:

洋务运动是一次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戊戌变法一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作用要素:

作用不同: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5结果要素:

失败原因不同:

洋务运动是因为只学习了西方的技术皮毛,清政府逐渐对洋务运动失去了信心。

洋务运动就逐渐走向了破产。

而戊戌变法是因为触及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遭到地主阶级的打击失败了。

相同点。

1都是发生在清朝中后期的强国富国的运动。

2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3两场运动都遭到了反对势力的阻挠。

4两场运动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两场运动都失败了,表明资本主义的中国不适合。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给中国带来的巨变体现在哪几方面?

答: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为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开启了思想进步和民族觉醒的大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巨变体现在以下方面:

五、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不能得逞的原因是什么?

答:

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重要原因。

二、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最根本原因

六、中国革命为什么屡遭失败?

1,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绞杀革命萌芽

2,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理论上提不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在行动上不愿也不敢正面反对帝3,国主义和彻底摆脱封建势力。

在思想上识别不清真正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

4,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进行双反斗争,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5,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也没有建立一支自己的革命武装。

6,封建传统思想牢固

7,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落后

中篇:

一、新文化运动

(1)兴起原因:

政治:

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知识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

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文化: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袁世凯却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时间:

1915年兴起

(3)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

(4)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5)主要阵地:

《新青年》

(6)主要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7)性质:

前期——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后期——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8)指导思想:

前期——民主、科学(达尔文的进化观);后期:

社会主义思想

(9)基本口号:

民主、科学

(10)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开展文学革命。

(11)历史意义:

①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运动,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体系,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②它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导致了中国思想界革命性的转折。

③它是近代中国更深层次的现代化运动,是中国思想文化现代化的转折点。

④它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五四运动

(1)原因:

①国际:

美日加紧侵略中国,促使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②国内:

北洋军阀统治,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力量迅速壮大。

(阶级基础)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思想基础)

(2)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爆发时间:

1919.5.4

(4)性质:

以学生斗争为先导,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5)历史特点:

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6)重大意义:

①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五四”运动又是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性

答:

①中国革命要求有一个新兴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②中国革命的成功需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①有了新的领导阶级,即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革命;

②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革命纲领,即马列主义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③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政权;

④有了新的革命前途,即社会主义;

⑤有了新的革命时代背景,即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

四、三民主义(核心:

民权主义)

(1)内容:

①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推翻清王朝、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独立富强的中国

②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目标是按照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给国民以权利,建立“国民的国家”。

③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也是同盟会的经济主张。

(2)意义:

三民主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它的提出对统一革命党人的思想,动员、号召群众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3)局限:

三民主义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主张民族主义却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民权主义但又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主张民生主义而又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

因此,同盟会成员对这一纲领的理解存在着分歧,有的只是从单纯反满的角度去理解民族主义,有的不赞成民生主义,而只接受民族、民权主义,有的虽然接受了三民主义,但在具体解释上却又有着很大的差异。

重点五、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极端的不平衡。

由于强大的敌人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乡村是敌人反革命统治的薄弱环节。

(2)城市离不开农村,但是广大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

这就为农村根据地的建立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使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可能。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因此,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组织和武装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4)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内没有民主,对外没有独立,没有通过合法斗争取得政权的道路可走,要夺取政权,就必须通过武装斗争。

重点六、如何评价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两者有什么关系?

答:

(1)在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

抗战是比较积极的。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府从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并且做了一些不利抗战的事情。

地位:

在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担任正面作战,以正规战为主,是抗战的主战场,是抗日的主要力量。

作用:

(1)、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梦想,大量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促成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2)、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

(3)、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日军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人民军队,以保持和巩固其占领地。

人民军队在大部分时间里所进行的,主要是游击战。

地位:

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3)相互关系:

①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共同抗日。

②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③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到来。

④在这场全民族的抗战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与相互关系。

主要区别:

1)抗战战线不同。

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

前者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和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

3)战场范围不同。

前者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在日占敌后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

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打的是以阵地防御下的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运动战。

5)战略地位不同。

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答: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决定性力量。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中国战场大量牵制了日军。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伟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遏制了日本的“北进”计划,迟滞了日本的“南进”步伐,而且大大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同盟国军队完成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和实施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4)中国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还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

中国军队出国作战,不仅打击了日军,还对盟军给予了实际支援。

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从幼年达到了成熟。

长征胜利的意义。

v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v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史诗,它锻炼了党和红军,保存下了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和骨干。

v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v长征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前提条件。

(3)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协同奋斗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外部条件。

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的胜利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3)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国大国地位的基础。

(4)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办法。

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3、对列强和顽固势力报有幻想

4、脱离人民群众

教训:

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

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这就是:

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

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大家庭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