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7985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docx

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

2013年中外思想政治思想史作业1--4

平时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为其设计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出谋献策.

2.柏拉图:

是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的集中阐述者,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位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成果,设计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提出以社会分工原则为基础建立正义城邦。

其阐述政治哲学的著作有:

《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3.双城论:

双城理论:

是古罗马时期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

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原罪救赎说),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

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

4.亚里斯多德:

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他在雅典创建了“吕克昂学园”。

他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也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

他一生著述甚丰,其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是《政治学》和《雅典政制》。

他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

他把政治学视为“最高主宰的科学、最有权威的科学”。

5.神学政治观: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

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6.两剑论:

中世纪西欧形成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居上风。

12世纪下半期教士们从《圣经》中发挥出来“两剑论”这一神学政治论观点,是教权派政治思想的主要代表。

这个理论把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比作两把剑,耶稣把这两把剑都交给了教会,一把供它使用,一把为它使用。

通过加冕仪式,教皇把世俗权力交给了皇帝。

所以教皇是世俗权力的真正所有者,世俗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教会的授予和委托。

必须服从教会,为教会服务,便成为世俗权力的必然。

7.阿奎那: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著作。

阿奎那坚持基督教的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论证了教权高于俗权,以此阐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和有关法的问题。

阿奎那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基督教神学具有重要的影响,他本人也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8.权力政治观:

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这一政治观认为,政治权力的建立是来源于维护个人权利的要求。

围绕着权力,人们形成了一系列的新观念,从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性”到布丹的“主权”理论,西方政治思想搭建了权力政治观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体系。

二、简答

1.古希腊政治思想有哪些特征?

答:

希腊的城邦制度和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决定了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

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

城邦是家庭、部落和村社等各种自然的社会组织自然进化的产物。

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了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

(2)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考察和思考。

以理性对待事务是希腊人一贯的态度,他们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并没有与宗教和神话纠缠在一起。

公民们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通过他们的法律和民主制度规范了政治权力,实现了政治生活的理性化。

(3)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在希腊,政治学是关于城邦的学问和技术。

研究城邦制度、研究城邦政体成为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问题。

希腊政治思想家留下了丰富的政治学遗产,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对政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在城邦的背景下提出并作出了解释。

在探讨政治问题时广泛涉及了教育、经济、军事、人口、宗教、地理环境等问题。

经过后世政治思想家的继承和发展,一直流传到现在,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2.欧洲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征有哪些?

答:

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一时期,政治学的首要问题是教权与俗权的关系问题。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

神学政治观视《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

(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

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

世俗国家只是在教会之旁或教会之下的一个社会组织。

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

各个世俗国家只在人们观念中处于次要地位。

(3)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占据上风。

教权高于王权,教权至上的思想成为思想的主流。

(4)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

中世纪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都是实践需要的直接产物,缺乏理性的加工和抽象的推演,政治理论基本上显得非常贫乏,很少产生杰出的政治学著作和论文。

3.宗教改革理论家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1)区分理性与信仰,并在世俗领域中承认理性的地位。

由于理性与信仰的分开,使得理性得到了一个发挥作用的空间。

这样,宗教改革理论家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把政治学从神学中解放区出来。

(2)建立民族教会。

改变原来由罗马教廷决定各国教会的传统方式,摆脱罗马教皇对各国教会的干预,建立民族教会,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家的主张。

(3)宗教改革者提倡了改革罗马教会那种森严的教阶制,主张教会徒之间的平等。

他们在自己的政治理论中初步地表达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为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布丹指出了主权的哪些特征?

答:

(1)布丹明确将作为最高权力的主权赋予国家,从而衍生出了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国家主权概念。

指出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权力,在一个共和国中,它是确定。

布丹的主权具备了永恒性和绝对性、独立性等重要特征。

①永恒性,主权的永恒性意味着主权不受时间和任期的限制。

②绝对性。

就空间来看,在一国范围内,主权是至高无上的,它超越了任何限制;就时间来看,主权不受此前时代的限制。

③独立性。

就主权的空间范围上来看,主权只是在一国范围内具有最高性,当这一权力超出民族国家的范围时候,它就不具有支配权,而只具有独立性。

(2)尽管主权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主权的具体运用却不是无限的。

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布丹又指出,绝对不受限制的主权是不存在的。

①主权的有限性:

主权要受到上帝法、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

神法和自然法先于国家而存在,它们高于国家和主权,所以主权之上还有神法与自然的限制。

②主权者的权力不能侵犯财产权。

私有财产权是神法和自然法早已规定的了,主权者要遵守神法和自然法,主权者的权力不能触及私有财产。

③作为主权者的国王要遵守契约或协议。

法律是主权者制定的,因此,主权者不受法律的限制,而臣民却必须服从。

三、论述

1.如何理解古希腊城邦制度与政治思想的关系?

答:

(1)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

城邦形成于公元前8-6世纪的古代希腊,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城邦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围的面积有限的农村。

城邦是自给自足的国家,城邦中的政府是公共权威,负责维护城邦的政治秩序。

受地理环境影响,希腊的城邦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它对外独立,对内享有完全的自主权。

独立的城邦很难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也就无法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2)希腊城邦中有奴隶、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只有自由公民才在城邦中享有政治权利。

城邦本质上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由于公民的人数有限,城邦普遍实行直接民主制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等机构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动议,作出决定。

(3)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民主制度已经在各个城邦中普遍建立。

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带来公民的广泛参与。

公民依靠他们自己制定并遵守的良好法律,从事协调一致的活动。

法律不仅约束公民,使其合乎规范,对统治者也同样进行抑制和监督,使其不能为所欲为。

城邦的命运掌握在公民手中,这激发了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和思考。

其中,一大批智者和苏格拉底为代表的思想家们,对发达的民主制度和活跃的公民政治生活进行了热烈的政治讨论,推动了政治思想走向繁荣。

总之,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政治思想史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的,并随着城邦民主制度的兴盛而发展。

2.什么是哲学家治国?

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的依据和实质是什么?

答:

(1)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治国。

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柏拉图所讲的“哲学家”具有特殊的含义。

柏拉图提出,“知识”和“意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他把一般人所谓的知识归结到“意见”范畴。

“知识”只是哲学家才具有的,它是对“理念”的把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知识,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

只有哲学家才达到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家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

根据专业分工的原则,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才能真正掌握它,也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执政。

同时,柏拉图接受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信念,认为善出于识,恶出于无知。

人一旦有了关于善的真知识,就会具备完善的德行。

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是惟一掌握了真知识的人,因而必然是德行最完美的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矫正国人恶劣的品性。

这样,所谓哲学家执政,就被柏拉图理解为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

他把这种哲学家视为城邦的“拯救者”。

他相信,只有依靠哲学家治理,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

(2)哲学家治国思想是柏拉图的独创,也是理想国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这是柏拉图提出的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

柏拉图生活的年代,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到失败,民主制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也走向衰落的时期。

战争带来社会风气的败坏、社会的分裂动荡和政治危机。

柏拉图认为,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而人的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

要改变现实的不良政治,必须从改造人的品性入手,只有哲学家才能承担这个使命。

(3)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这是对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否定。

如何评价亚里斯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答:

1、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学的开创者。

2、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入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如提倡有限的私有制。

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的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古希腊城邦高度的政治文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平时作业二

名词解释

1.自然状态:

是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解释国家权力产生的出发点。

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

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

但是,人都有一种利己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

利益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以及对名誉的追求都可能使人们从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战争状态:

因此,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

这种状态使得产业无法存在,因为其成果不稳定,人们如同生活在一片丛林之中,死亡的恐惧时刻威胁着人们,人的生命是“孤独、贫穷、卑污、残忍而短寿”的。

为了禁止人们的野蛮行为,就需要将他们置于绝对权威的管理之下,国家权力由此产生。

2.马基雅维利: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被西方学者尊称为“政治学之父”。

《君主论》是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作。

马基雅维利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和从人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和研究现实的政治和国家问题,从而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他还从权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总结了君主统治的方略,全面地架构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

3.霍布斯: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发者,被后人誉为“现代人之父”。

他将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应用到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当中,运用几何学等“真正科学的方法”进行政治学研究。

在霍布斯那里,这种方法同人性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称的所谓新“政治科学”。

主要著作有《论法的原理》、《论公民》、《利维坦》。

4.社会契约论:

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观点。

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

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

5.洛克:

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

光荣革命后,洛克两年内连续发表了《论宗教宽容》  (1689年)、  《政府论》上下篇(1689年、1690年)、《人类理解论》(1690年)等重要的政治学和哲学著作,系统地总结了自英国内战到光荣革命期间,英国近半个世纪的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为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政权做了系统的理论论证。

在《论宗教宽容》一书当中,洛克有力地批判了宗教偏执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政教分离相信仰自由的原则。

在《政府论》一书中,洛克在追求自由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法治、分权的政治制度设计,总结了英国自中世纪晚期以来形成的宪政与法治传统,对美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

6.卢梭: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政治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他一生都以“日内瓦公民”这一名号为豪。

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最为有名。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

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梭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

卢梭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7.杰斐逊: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启蒙思想家,美国民主传统的缔造者。

从1801-1809年,杰斐逊连任两届美国总统。

执政期间,杰斐逊采取一系列措施,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者,杰斐逊以明确而坚定的语言将近代以来西方权利政治观的主要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创造性地将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积极性的权利融入到自然权利的理论体系当中,成为美国革命的宣言书。

独立宣言一方面宣布了个人不可剥夺的平等权利,另一方面还进一步申明了政府的基础及其权力的来源,对美国革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甚至杰斐逊对于权利那种"不言而喻"的论证方法成为权利政治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独立宣言》被视为美国精神的体现。

8.边沁:

耶利米·边沁,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

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著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

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

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

边沁的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正是在功利原则的指导下,边沁提出了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

二、简答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思想有什么特征?

答:

通过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形成了以个人权利、财产权利为核心的权利观念,同时也形成了以限制权力、分权、法治为核心的权力观念,这为英国自由宪政思想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就其政治思想关注的共同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第一,财产权成为各派政治思想关注的出发点和归宿。

主要是围绕着征税问题,英国的国王与贵族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并通过大宪章的制定形成了宪政传统。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源也在于确立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权。

因此,对私有财产权的思考成为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霍布斯虽然在政治上主张专制主义,但他也承认私有财产权的合法性,要求在经济领域里实现经济自由,;洛克更是以私有财产权为自己政治理论的中心,;激进的掘地派代表温斯坦莱则围绕着财产权的问题主张公有制。

第二,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成为人们政治思考的基本主题。

英国内战的发生主要以国王为一方,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另一方而展开的。

围绕着国王和议会的权力,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以菲尔麦、霍布斯为代表的君主专制派为国王辩护,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以弥尔顿、利尔伯恩等人为代表的激进派要求废除王权,建立人民主权或议会主权的共和制度。

在这两派之间,以洛克等人为代表的中上层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则主张君主服从议会的权威,实行君主立宪。

2.霍布斯为主权者规定了哪些义务?

答:

(1)主权者必须保护好主权。

因为权力是主权者履行其义务的工具,没有权力就不可能对人民的安全实行有效的保护。

因此,君主一定要保持主权的完整,如果将其中任何一种让渡给别人或加以放弃,都是和他的义务相违背的。

(2)教育人民。

为了让人民了解他们的基本权利的根据与理由,主权者有义务教育人民。

主权者有义务教导人民遵守秩序,服从主权者,学习正义之德等内容。

(3)根据良好的法律和平等的原则进行统治。

这一义务要求主权者应该制定良好的法律,既为人民利益所需,又清晰明确。

君主要符合自然法,依据法律来治理人。

另外,人民的安全要求具有主权的个人或议会对所有等级的人应该平等施法,公平征税。

(4)确定和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

人民的一切财产、土地的最高所有权属于主权者,主权者有义务以法律的形式对人民的财产权加以确定和保护。

霍布斯强调,主权者只有在作为国家公共利益的代表时,才对人民的财产具有最高所有权,主权者如果作为私人利益的代表,就对人民的土地、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

主权者如果为了私利而侵害人民的财产,那么人民就可以到法院,像对待一个普通的臣民一样对主权者提出诉讼。

3.简述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

答:

(1)在马其雅利、布丹、霍布斯、洛克等人之后,卢梭创造性地将主权学说同“人民”联系起来,把主权学说由“君主主权”发展到了“人民主权”。

卢梭以“人民是主权者”为重点,以“主权在民”、“公意”、人民立法、直接民主等理论为核心,对主权学说做了全新的阐释。

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人民主权的学说,对后来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2)卢梭的主权理论是同公意理论联系在一起的。

他指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公意的本质决定了主权的特征。

(3)从公意理论出发,卢梭认为,主权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4)由于公意具有权威性、整体性,因此,人民主权也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权威性和整体性。

(5)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确认了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近代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深刻地影响了后来资产阶级国家宪政制度的发展,然而,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亦存在着很多缺陷,如否认代议制的可能性、否认权力的分立与制衡的重要性、否认对主权的限制性等。

4.贡斯当是如何划分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的?

答:

现在人们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与古代、甚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大不一致,人们主要的已不是要求参加行使政权或者像卢梭所说的使政权掌握在人民的手里,而是个人对国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是个人的权利自由。

在贡斯当看来,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政治自由既不可能也毫无意义,而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乃是个人的主动创造精神。

自由就是个人独立性的胜利。

今天人们所需要的真正的自由就是个人的财产、经营、贸易等自由。

在处理国家和个人关系的问题上,他对国家干预个人自由,主张自由竞争,他认为自由竟争是自然的事情,是改善企业经营最可靠的办法。

这是事物的本性,国家不应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去限制、干预个人的经营、贸易自由。

相反国家应该鼓励个人的主动精神,保护个人自由。

为了维护这种个人自由,贡献当认为,不仅要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神权政治学说,反对个人、人民、人民代表或属于任何名义的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国家制度。

认为即使属于法律的权力也应受到限制。

他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并根据英国的政治制度和法国的政治经验和社会状况,提出了一套旨在充分保障个人自由的分权主张。

三、论述

1.洛克是如何论证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的?

他的法治包含了哪些原则?

答:

洛克的法治理论是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正是通过对自由的界定,洛克论证了法治的原则,从而在政治制度上为自由提供了保障。

将法治同自由联系在一起,对自由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洛克区分了两种自由:

一种是“自然自由”,这种自由既不受人间任何上级权力的约束,又超出了人们的意志或立法权,只以自然法作为它的准绳;一种是“处在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这种社会状态下的自由,只能是承认法律约束的自由,如同自然的自由是除了自然法以外不受其他约束那样。

(2)从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下两种自由出发,洛克论证了法律的存在与自由的共容。

洛克断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

这是因为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那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洛克是通过对立法权的限制,提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原则的。

洛克认为,立法权,这一国家最高权力也需要限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原则。

即立法权对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不是、并且也不可能是绝对专断的。

除了为人民谋福利这一最终目的之外,立法不应再有其他目的。

(2)方式原则。

即立法或最高权力机关不能以临时的专断命令进行统治,必须以颁布过的经常有效的法律,并由有资格的著名法官来执行司法和判断臣民的权利。

在法律适用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财产原则。

立法权未经本人同意,不能取去任何人的财产的任何部分。

在具体政策上,这一原则表现为,未经人民自己或其代表同意,国家绝不应该对人民的财产课税。

(4)独有原则。

立法机关的权力只是来自人民的一种委托权力,它不能把制定法律的权力转让给任何他人,或把它放在不是人民所安排的其他任何地方。

洛克通过立法权的限制,提出了法治原则,从而为确立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

2.卢梭是如何论证不平等的产生的?

答:

探求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基础是卢梭政治思想中最为深刻的部分。

通过对人类不平等的发展史的考察,卢棱不仅以辩证的思维描述了人类不平等的发展过程,而且接近正确地评估了私有制、国家、法律等要素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出了更深刻的洞察力和更彻底的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状态下存在着一种真实的平等,人们即便存在着自然的不平等,但这一不平等的影响几乎为零。

人类自我完善的能力使生产不断发展,但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人类却越来越走向不平等。

卢梭将这一过程分解为富人和穷人的不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