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2563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docx

高中地理教师资格证笔试练题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50分)

1.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

读浙江省冬季雾霾日数统计图,回答下题。

冬季是浙江一年中雾霾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主要原因是()

A.燃煤取暖排放污染物多B.降水少,大气形势相对稳定

C.工业交通发展,排污量大D.气温低,水汽易发生凝结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空大气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B.摩擦力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方向D.水平气压梯度力不影响风速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全球变暖趋势和臭氧层空洞。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全球变暖趋势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太阳辐射减弱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D.全球沙尘暴多发

5.出现臭氧层空洞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关,下列关于大气中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能吸收红外线,使生命免受伤害B.臭氧的浓度随高度上升而增加

C.人类大量使用含氟的制冷剂导致臭氧浓度降低D.青藏高原的臭氧浓度下降会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7.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的差异

下图为2021年4月18日15时我国局部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甲乙丙丁四处风力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9.下列关于北京和和银川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京为西南风B.银川为东南风

C.北京为东北风D.银川为西北风

下图是“某地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

hPa)垂直分布示意图”,N市日出时间7:

00(北京时间)日落时间21:

00(北京时间)。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N市可能位于()

A.美国中央大平原B.长江三角洲C.尼罗河三角洲D.恒河平原下游

11.该天气系统北移过境N市期间,该市风向变化为()

A.东南风转为西南风B.偏南风转为偏北风

C.东北风转为西南风D.西北风转为东南风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統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点燃孔明灯后,下列有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部空气密度增大B.内部空气密度减小

C.内部空气气压升高D.内部空气气压不变

1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升得最高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14.如在图中丁地燃放孔明灯,近地面可能飞行方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

A.大气中灰尘越多,⑤越多B.雾霾天气越严重,①越多

C.大气中云层越厚,③越少D.地表冰雪越多,④越多

16.深秋季节,北方农民常用浓烟来防止农作物冻害发生,其主要目的是()

A.增强②B.增强③C.减弱④D.减弱⑤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山谷风。

一般日出及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刻。

下图为湟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风风向频率及风速日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湟水谷地该地段谷风的主导风向是()

A.偏西风B.偏东风C.偏南风D.偏北风

18.湟水谷地该地段的平均风速()

A.正午最大B.山风大于谷风C.傍晚最低D.谷风大于山风

19.该地是湟水谷地最典型的山谷风地段,主要原因是该地段()

A.阴雨天气多,昼夜温差较小B.植被覆盖多,摩擦阻力较大

C.地形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D.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

天池位于天山山腰,其东南方向为常年积雪覆盖的博格达峰,天池附近气象站测得山谷风变化明显。

下图为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单位:

m)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20.下列天气中山谷风变化明显的是()

A.晴天且大范围盛行风不明显B.阴天且大范围盛行风不明显

C.晴天且大范围盛行风明显D.阴天且大范围盛行风明显

21.博格达峰的积雪对山谷风的影响是()

A.加强了山风和谷风B.减弱了山风和谷风

C.加强了山风,减弱了谷风D.加强了谷风,减弱了山风

图a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b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等压面向上突出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D.③地气压高与②地

23.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地风向为西北风B.③地气温低于④地

C.b为上升气流D.乙地多晴朗天气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差值越大,城市热岛强度越大。

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热岛强度随郊区范围的扩大而增强。

下图为2018年乌鲁木齐市城郊范围示意图,T1郊区面积等于城区面积;T2郊区面积是城区面积的1.5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夏季白天的地表温度由高到低的排序应为()

A.裸地、植被、水体B.植被、水体、裸地C.水体、植被、裸地D.裸地、水体、植被

25.据材料可推测,乌鲁木齐市随着郊区范围的扩大,郊区()

A.裸地占比增大B.植被覆盖率增大C.水体面积减小D.建设用地占比增大

26.研究发现,乌鲁木齐市冬季热岛强度大于夏季,其原因是冬季()

①城市建筑物密集、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失②城区地表温度下降较快③城区人为热源排放更多的废热④郊区水体冻结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7.读下图“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受热的是____,易形成降水天气的是____。

(2)图中①~⑤地,气压最高的是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

(3)若该热力环流发生于午后湖泊与陆地之间,则A、B中代表湖泊的是___。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高中地理小组同学做了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

实验过程:

在一个比较大的相对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和一大碗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纸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纸片N(图1).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M、N的偏动情况。

(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M向________(左或右)偏,纸片N向________(左或右)偏。

(2)根据该模拟实验,可推测形成热力环流的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过程绘制示意图(图2),用箭头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填写底部气压高低状况。

(4)我国某节能房屋在不同季节的白天与夜晚通过开闭某些隔断或窗户实现室内外冷暖空气的交换,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图3为该类房屋某时段功能示意图,此刻所示的是________(白天或晚上),说明此刻房屋的节能过程。

29.在下图的两图中任选其一,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说明图中闭合气压区(即低、高气压)形成的原因。

(2)写出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向。

(3)写出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

30.读某地区某日11时天气形势示意图(单位:

hPa),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的风向为________,丙气压中心的垂直气流方向为______。

(2)甲、乙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图中A天气系统为________锋,该锋面到达北京时,北京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

(4)A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

(5)该天气系统给北京带来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为中亚某地区绿洲分布图,下右图为该地区某荒漠与邻近绿洲近地面气温差值(△T)日变化曲线图

(1)归纳图示区域绿洲分布特点____。

(2)在下图中添加箭头,完成图示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____,并填写风向。

白天该地近地面吹____风,夜间该地近地面吹____风。

(3)在一些较干旱的绿洲,人们常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粗砂或砾石。

请分析覆盖层的作用____。

参考答案

1.B2.C3.C4.B5.C6.C7.C8.A9.D10.D11.C12.B13.B14.C15.A16.B17.B18.D19.C20.A21.C22.B23.A24.A25.B26.C

27.BB④⑤A

28.

(1)右左

(2)冷热不均

(3)如图所示

(4)白天理由:

节能屋炙热墙内因受热,间层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集热墙一到上层空气气压高,通过上部透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北窗户一侧下层空气气压高,内室通风口向气压低的集热墙流动,集热墙内侧空气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压。

29.其一:

(1)图中1月夏季,陆地比四周海洋增温快,陆地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中心)(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给分适当放宽)

(2)甲地风向为东南风,乙地风向为东南风。

(3)水平气压梯度力。

乙地风速大于甲地。

其二:

(1)图中7月冬季,陆地比四周海洋降温快,陆地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中心)(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给分适当放宽)

(2)甲地风向为西北风,乙地风向为东南风。

(3)水平气压梯度力。

乙地风速大于甲地。

30.西北风下沉乙乙地的等压线稀疏冷锋大风、降温、阴雨寒潮、沙尘暴大风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空气质量变好,降温可以有效杀灭病菌

31.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以及山麓地带(冲积扇)顺时针逆时针东南西北覆盖层可减弱对土壤的侵蚀作用(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水分下渗;增大昼夜温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