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8617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七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阙如(quē)奉为圭臬(niè)判处(chù)潜(qián)在力量

B.挑剔(tī)晕(yùn)机败露(lù)目瞪口呆(dèng)

C.损兵折(zhé)将悄无声息(qiāo)骠(piào)勇提供(gōng)

D.叱咤(chà)风云模(mú)样龋(qǔ)齿投奔(bè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年幼时,在乡村经常能看到腊月年味的古朴淳厚:

男人们杀鸡宰猪,女人们成群结队置办年货,忙得两脚生风;小孩子们购花炮,手舞足蹈。

而今在城市的生活中,年长后的我们常常感叹在也体味不到过年的滋味了。

B.十月行情结束了,它留给人们太多的憧憬与遐想。

这样的升幅放在恢复性振荡行情中,绝对是传奇!

指数井喷只是表象,十月传奇突出的表现,是巨量资金突然涌入股市,这在中国股市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C.上海世博会汇聚了世界各国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不同国家的人民的创新能力。

哥斯达黎加馆自然清新,浓香四溢的咖啡、雄伟壮丽的火山、椰影婆娑的海岸线、广袤蓊郁的原始森林和平静祥和的城市生活,共同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D.“帮我佩带一下袖标。

”“东西都带齐了吗?

”……下午1时许,记者发现这间小小的办公室已挤满了“高姐”。

随着99名青春靓丽的高铁乘务员的亮相,不少人都亲切地称她们为“高姐”。

身高标准更高,服务要求也更高,“高姐”这个称呼可谓名副其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流行名词叠加,电影《南京南京》面世之后,便有了电视剧《上海上海》。

咱也东施效颦一把,把这篇文章的题目定为《中年中年》,希望让人产生一唱三叹的感觉。

B.只要抬起头来,就能看到一个巨大无比的温度计,清晰地标出是19摄氏度还是23摄氏度。

原来这是根据世博园区百年老厂房的烟囱改造而成的,可谓独树一帜。

C.自2009年以来,中国就一贯在努力缩减军队的规模,提高军队长期没有涨过的工资,并改善现有部队的条件以鼓舞士气。

D.这本传记首先是张冠李戴的毛病,其次是引述传主笔下之事却没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意蕴,致使牛头对不上马嘴,让读者简直不知所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澳大利亚IMCOA咨询公司介绍说,中国稀土在当前全世界的份额达到90%,随着各国的开发进程,这一份额会逐渐降低,但即便在2014年,中国稀土份额仍能占到80%,“中国的市场支配地位不会动摇”。

B.“我曾经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刘海交流过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还是很支持我们的改制工作的。

至于接下来该怎么操作,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

”他开心地笑道。

C.中国代表团发言人就媒体报道中日外长今天会见时同意将恢复关于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的谈判作出回应,指出报道完全与事实不符,日方应与中方相向而行,为落实东海问题原则共识创造气氛和条件。

D.这辆买来没几天的豪车本来只有一些小问题,但送到4S店修了半天也没有修理好,这可把修车的急坏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每一个作家都必然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要想写出完全与社会政治无关的作品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的作品就具有了走向世界被全人类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

①那块巴掌大的地方上发生的事情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片段

②使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的人接受和理解

③但由于他动笔之前就意识到了那块巴掌大的地方是世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④好的作家写的虽然很可能只是他的故乡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

⑤但好的作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更加广泛和普遍的意义

⑥很可能只是那块巴掌大小的地方上的人和事

A.①③②④⑥⑤B.⑤②④⑥①③C.⑤②④⑥③①D.③②⑥①⑤④

6.请根据下面给出的情境写一段文字,要求不少于50字(3分)

李小姐在网上订购了一个皮箱,他本来是要订了一个黑色的箱子,但由于自己不小心点击了白色的箱子,箱子到手后她想换货,又担心店家不同意。

就此情况,请你以李小姐的身份拟一封处理此事的短信给店家。

地址、姓名用××代替。

尊敬的店主:

您好!

此致

敬礼!

顾客:

×年×月×日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

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

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

《诗经》不少诗篇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的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题。

要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

德治思想的另一含义是“明德慎罚”。

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罚,而是强调实施教化,先教后罚,以刑辅德,不专以刑杀立威。

“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

孔子继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强调治国要以礼乐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

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是孔子希望通过德治达到的理想状态。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战国时,沿着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张。

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提倡“省刑罚”,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

西汉初,陆贾告诫刘邦,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刑罚,要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

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

唐太宗说:

“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既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

在刑罚的施用上,唐初务在宽简。

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的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宋代理学形成阶段,德治思想深深打上了理学烙印。

朱熹从仁心的角度解释德治。

仁心表现在政策上就是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

理学诸子概括出了“三纲八目”的治国模式,期望君主志向确定而达到天下大治。

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通过书院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后世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意识,与理学家及其追随者的讲学不无关联。

德治思想从确立始,历经几千年的演进,围绕“礼法并治,德主刑辅”的逐渐深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

当今社会,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有人认为法治与德治不能并存,否定“以德治国”。

古代社会提倡德治并非不讲法治,而是主张加强教化,做到礼法并用,宽猛相济。

我们要借鉴古代重视教化的传统,为“依法治国”打下“以德治国”的根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生活,使大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关于“德治思想”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治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诗经》《尚书》中蕴含着的前代圣贤以德治国思想是最早的文字记载。

B.“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德治思想,要求敬德、勤政爱民,以祈求上天佑护,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

C.德治思想提倡“明德慎罚”,就是不以刑杀立威,主张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起来,先教后罚,以刑辅德。

D.德治思想在孔子看来,就是要以礼乐为核心治理国家,突出教化的作用,达到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陆贾强调“治以道德为上”,他们都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进一步发展了德治思想。

B.董仲舒主张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不能只靠刑罚手段治理国家,这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C.后世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意识,与理学家及其追随者的讲学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D.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深受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的影响,统治者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实现了天下大治。

9.根据原文内容,概括有关德治思想在历史和当今社会所起的主要作用或意义?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

孔子:

黑暗王国里的残烛

鲍鹏山

①宋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好抬杠的李贽就此讽刺道,怪不得孔子出生之前,人们都点着蜡烛走路。

我想,话不能这么说,也不是这么说的。

我觉得,孔子确实是悬挂在那个遥远古世纪的一盏明灯,他使我们对那个遥远的时代不再觉得晦暗和神秘,他使那时代的人与后代乃至于我们沟通了。

我们由他知道,即便在那么一个洪荒时代,也是有阳光普照着而万物不择手段地生机勃勃;那时代也发生着我们今天一样的事情:

暴力和弱者的呻吟,混乱和宁静的企望,束缚与挣扎,阴谋与流血,理想碰了钉子,天真遇见邪恶,友情温暖,世态炎凉。

在他手订的《诗经》中,我们甚至可以体验到最个性的感受——当那些面孔不一情性各异的个人复活时,那个时代不也就复活了吗?

  ②孔子生活的时代也真像他所说的,确实是混乱无道。

他为之伤心不已:

辉煌的“郁郁乎文哉”的周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伟大的周公早已英魂远逝,他制定的“礼”“乐”也土崩瓦解。

“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到处都是乱臣贼子,且个个生龙活虎。

西周古都废墟上的青草与野黍也一茬一茬地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根深而茎壮了,掩埋在草丛中瓦裂的陶器早已流尽了最后一滴汁液。

九鼎不知去向,三礼流失民间。

东周呢?

龟缩在洛邑弹丸之地,可怜巴巴地看着那些纵横天下的称霸诸侯,把九州版图闹得瓜分而豆剖。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还有谁来用红巾翠袖,擦去周王混浊的老泪?

连孔子本人都不曾去那里。

在这种时候,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真无异于痴人说梦。

孔子正是这样的一位痴人。

痴人往往缺乏现实感。

他的精神就常常脱逸出现实的背景,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追寻着万物逝去的方向。

是的,他一生都在追寻,他周游列国,颠颠簸簸,既是在找人,找一个能实施他主张的人,更是在找过去的影子,找东周昔日的文明昌盛。

面对这一伟大帝国的文化废墟,孔子领悟到并承诺了自己的使命!

但挽狂澜于既倒,或知其不可而为之,只不过是一种令人钦敬的悲剧精神罢了,他最终还是失败了。

当他奔波倦极归来,在一条小河边饮他那匹汗马时,他偶然从平静的流水中惊见自己斑驳的两鬓,“甚矣,吾衰矣”(太惨啦!

我已经衰老了!

)他顿时心凉如水。

这衰弱的老人,他的多少雄心都失败了,多少理想都破灭了。

壮志不酬,眺望茫茫无语的宇宙,他心事浩茫。

人世渺小,天道无情,青山依旧,哲人其萎。

于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叹息便如一丝凉风,吹彻古今:

“逝者如斯夫!

  ④我在几千年后的漆黑的夜里写这篇文章时,宛如见到他当初衰弱地站在苍茫高天之下的无情逝水边。

那无限凄惶的老人的晚景使我大为感动。

于是这篇文章的题目也就一闪而现了:

这衰弱的,即将随着时间的流水逝去的老人,不就像黑暗旷野上快要燃尽的一枝蜡烛吗?

四面飚风,寒意四逼,这支蜡烛艰难地闪耀……

  ⑤痴人有多种,或因情深而痴,或因智浅而痴,孔子属于前者。

因情而痴的孔子常常沉湎在过去的怀想之中,“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逝者如斯夫!

”这时,他就是一位抒情者,抒得很动情,很感人。

在一个抽象的、冷酷的、沉闷的老子之后,出现一个一往情深、感怀万端的孔子,使我们再次感受到一种温软,一种熨帖,这实在是让我们大大舒了一口气,历史终于在绝望中咧口而哭出了声,一些可怕的心理能量在孔子的歌哭、幽默、感喟中被释放了。

  ⑥孔子使一些无序的暴力变成了有目的有方向的努力与企望,他使天下英雄入于他的彀中,并带着这些社会精英致力于建构新的理想。

当混乱的历史有了理想与方向时,混乱就不再是一无是处,相反,倒往往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生机无穷的魅力。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刀光剑影的时代,一个流血漂橹的时代,一个杀人盈城、杀人盈野的时代,但它不也是一个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充满公理仁德的时代吗?

谁开辟了这样的时代?

是孔子。

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当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的时候,他往往自己驾车——他确实是在驾着这个时代的马车。

弟子们在车上或呼呼大睡或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只有他永远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

  ⑦这位可敬可叹的老人,想凭自己个人的德行与魅力来聚集一批年轻人,让他们传道义之火,文化之火;拯民于水火,匡世于既颠,但年轻人不容易经受得了各种诱惑,“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我从未见过一个喜爱德行比得上喜爱美色的人),“吾未见刚者”(我未见过刚强的人),“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我未见过喜好仁,厌恶不仁的人),“末闻好学者”(没听说过好学的人)。

这些话不也把他的三千弟子甚至七十二贤者都包括在内了吗?

要让这些弟子们“无欲则刚”、“好德如好色”都不可能,更何况别人?

韩非就曾刻薄尖酸地揶揄孔子,说凭着孔子那么巨大的个人德行,不就只有七十子之徒跟随他么?

而下等君主鲁哀公却能让一国人都服从他,孔子本人也不得不向鲁哀公臣服。

所以,人是多么容易向权势屈服,而向慕仁义的人是多么少啊。

孔子此时的处境,真是令人同情。

  ⑧但他更让我们尊敬。

这就是他的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殉道精神。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以更改主帅,匹夫却不能逼他改变志向)。

匹夫尚且不能夺志,更何况圣人之志,得天地浩然正气,至大至刚,岂容玷污?

天下一团漆黑了,不少原先追求光明的人也练就了猫头鹰的眼睛,从适应黑暗而进于喜欢黑暗,为黑暗辩护,他们把这称为提高了觉悟和认识,并且得道似的沾沾自喜于在黑森林中占据了一棵枝丫,又转过头来嘲笑别人不知变通。

而孔子,这位衰弱的老人却在那里一意孤行!

我很喜欢“一意孤行”这个词,很喜欢这个词所指称的那种性情与人格。

敢于一意孤行的人必有大精神,大人格。

——节选自《寂寞圣哲》

10.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里?

(4分)

11.从文中找出两组对比,并简析(6分)

12.痴人有“情深而痴”和“智浅而痴”的区别,为何作者认为孔子属于前者?

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4分)

13.文章说孔子是黑暗王国的一支“残烛”,又说孔子是悬挂在那个遥远古世纪的一盏“明灯”,试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17分)

(一)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

(二)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元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三)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

犁锄曰:

“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

”——《韩非子•说林上》

14.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故夫知效一官效:

效力B而御六气之辩辩:

分辩

C列坐其次其次:

水边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与:

交往

15.下列加点的虚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②不知老之将至③其自视也亦若此矣④鲁患其不救乎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6.下列各项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荣子虽然能看透个人与外界的区别,能看淡个人荣辱,但他离真正的逍遥还有很大的距离。

B.在庄子看来,想要做到真正的逍遥并不是一件易事,但也并非做不到。

一个人如果能够摒弃功名利禄,与自然合而为一,那么他就可以算是一个逍遥之人。

C.在选文

(二)中,作者在感慨时光流逝之快时,也融入了个人对生命难以把握的惆怅之情,但作者并没有像时人一样消沉,而是积极面对人生。

D.犁锄认为,鲁穆公不应该派众公子去晋国和荆地当官,应该派他们去齐国当官,因为齐国会与鲁国交好。

17.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3分)

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18.翻译下列重点句子,注意实词的落实。

(5分)

①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3分)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

(5分)

余杭四月[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①朱樱:

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9.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的写景方法与《雨铃霖》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分)

20.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

风景如画,不见人影,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3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1)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

21.在7•16节中,孔子评价颜回时说其“不改其乐”,又说自己“乐在其中”,你怎么理解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

(2分)

(2)子曰: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7)

  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12•23)

  子游曰: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4•26)

22.《论语》由于文辞简略,有时会给理解造成困难,往往需要联系其他章节加以判断。

上文“久而敬之”中的“之”,所指对象就有两种观点,一说指晏子,一说指晏子所交之人。

请联系相关章节,分析一下哪种说法更为合理。

(3分)

(四)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题,共6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_________。

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

(2)孔子在与众弟子言各自的志时,也说出了自己的志向,那就是:

“,朋友信之,。

”(《论语》)

(3)子曰:

“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4)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作文(4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

高贵的精神是不会停步不前的,它经常使人勇敢而无所畏惧。

西方宗教认为:

人,应该有所畏惧。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套作。

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B【A.判处(chǔ)C.悄无声息(qiǎo)D.叱咤(zhà)风云】

2.C【A.在也—-再也B.振(震)荡行情D.佩带(戴)】

3.A【一唱三叹:

语出《荀子·礼论》:

“清庙之歌,一唱而三叹也。

”原意是唱和的人不多。

现用以形容诗文婉转而寓意深刻。

B.独树一帜比喻“独特新颖,自成一家”,用在此处不当。

这里当用“匠心独运”。

匠心独运指创造性地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

C.一贯:

一直以来,一直如此。

原文说“自2009年以来”,与之矛盾。

D.不知所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多指面对突发事件无法应对,用在此处不当。

这里当用“不知所云”。

不知所云是“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形容语无伦次,说理不明。

4.C【A.语序不当,“当前”应置于该句“中国稀土”前。

B.缺少介词,在“曾经”后面加一个“同”或“和”之类的介词。

D.歧义。

“修车的”是指“修理车子的师傅”还是“把车送来修理的人”,不清楚。

5.C

6.略

答题要求:

清楚地表达出换货的原因,指出错在自己2分,用语要委婉、礼貌1分。

在规定的字数之内表达。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7.答案:

C

解析:

C项,德治思想提倡“明德慎罚”,就是不以刑杀立威……的说法不准确,原文是“不专以刑法立威”。

8.答案:

C

解析C项,不无关联。

9.答案:

①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

②西汉时期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③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④历经几千年,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

⑤当今社会要为“依法治国”打下“以德治国”的根基。

(答出三点即可)

10.

(1)孔子使一些无序的暴力变成了有目的有方向的努力与企望,他使天下英雄入于他的彀中,并带着这些社会精英致力于建构新的理想。

(2分)

(2)孔子凭自己个人的德行与魅力来聚集一批年轻人,让他们传道义之火,文化之火;拯民于水火,匡世于既颠。

(2分)

11.

(1)“就像黑暗旷野上快要燃尽的一枝蜡烛吗?

四面飚风,寒意四逼,这支蜡烛艰难地闪耀……”(1分)把旷野的黑暗与蜡烛的光亮形成对比,(1分)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赞美与钦佩。

(1分)

(2)“弟子们在车上或呼呼大睡或哈欠连天,一脸凄迷与怀疑,只有他永远目光炯炯,自信目标就在前方。

”(1分)把弟子们的迷惘的精神状态与孔子目光炯炯的神态形成对比,(1分)反衬出孔子的自信和坚定。

(1分)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12.

(1)孔子是一个“博闻”者,自当不乏智,而他又对周文化念念不忘,情深意痴,“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2分)

(2)在这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一往情深、感慨万端的孔子。

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歌哭、幽默、感喟,他带给我我们温暖、熨帖。

(2分)

13.

(1)“残烛”象征孔子晚年疲倦、痛苦、失败和不幸,但是依然伟大的形象,(2分)

(2)“明灯”突出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人格精神。

(2分)

(3)孔子处于周王朝土崩瓦解,天下纷乱不堪的恶劣环境中,尽管有壮志难酬的痛苦,无法幸免于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