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98624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EHSPD113 Emergency Response 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docx

EHSPD113EmergencyResponseProcedure应急响应管理程序

封面

 

姓名/职位

签名

日期

负责人:

**********/EHSSupervisor

2008-6-17

起案:

***********/EHSSupervisor

2008-6-17

审核:

************/EHSSupervisor

2008-6-17

批准:

***************/PlantManager

2008-6-17

 

发行目录

序号

发放范围

1.

工厂厂长

2.

工程经理

3.

技术经理

4.

人事行政经理

5.

物流经理

6.

EHS经理

7.

生产经理

8.

修订编号:

修改记录

日期:

000

原版发行

2007.07.06

001

程序改版

2008.03.28

002

TheCorporateCrisisTeamcanbereachedat215-592-3000.

2009.3.30

003

TheDOWOncallDoctorConsultation:

989-636-4400

2010-7-12

1.0

目的:

为了达到事故预防的目的,对公司内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在事前做出应急预案,做好事前的准备,以便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定义中描述的各种紧急情况,同时包括对应急各环节的管理,包括事前的准备和紧急情况发生的响应。

事前的准备包括设备和物品的准备(配备、检查、维护修理和更新)、人员的准备(组织、分工、培训和演练)和预案程序的准备(编写、传达、培训、演练和更新)。

响应行为包括事故控制、报警、撤离、抢救、现场后处理、调查、通报、善后和纠正措施等环节。

3.0职责:

3.1厂长负责确认本程序在公司的制订和实施运行。

3.2EHS部负责公司应急响应程序的制订,并组织各具体应急计划书的制订和组织实施。

3.3各部门根据应急计划中规定的相应职责对设备、人员和程序进行管理。

3.4全体在公司现场的人员(包括外来人员)必须服从公司的应急指挥。

3.5技术经理为工厂内单体安全管理代表。

4.0定义:

紧急情况在JINHAAS指以下情况:

4.1火灾和爆炸

4.2溢出、泄漏、蒸气释放

4.3恶劣气候(大风、暴雨、大雪)

4.4民事或刑事干扰

4.5恐怖主义及炸弹威胁

4.6严重人身伤害或死亡

4.7厂区外影响到工厂的紧急情况

4.8厂区内影响到周围社区的紧急情况

4.9运输紧急情况

4.10公用设施故障

4.11紧急医疗响应

5.0具体要求:

5.1通用要求:

各类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有一些共性的要求,在本节中描述,以对各类事故准备和响应进行指导。

内容分为两部分:

事前的准备和发生时的响应。

5.2事前的准备:

5.2.1设备和物资的准备

5.2.1.1配备:

根据应急响应的需要,事前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品如应急广播系统、泡沫消防系统、充足的灭火器、吸附用的吸油棉和沙子、单体消除液、防护用的PPE、应急照具、各类标识(包括逃离指示)、AN的急救药物等。

5.2.1.2检查:

对配备的应急设备和物品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不能少于半年一次,具体频率见各分类计划的规定),以保证其处于正常可使用状态。

5.2.1.3维护和修理:

对设备要周期性检查(具体规定见各分类计划),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要及时快速地修理,修理前应做好替代的方案。

5.2.1.4更新:

对于失灵、老旧的设备应考虑及时更换新的设备,对于有使用期限的物品,如单体消除液、应急药品等,要及时更换。

5.2.2人员的准备

5.2.2.1组织:

在公司内建立应对不同紧急情况的组织,如应急指挥中心、火灾小组、应急救护小组、泄漏小组等,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有相对专业的人员采取快速的反应,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5.2.2.2分工:

对小组内的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以保证能对自己担负的职责熟悉,以自己担负的任务熟练作业。

在熟悉本人担负职责的前提下,鼓励小组人员学习其他人的职责和作业,鼓励定期轮换,以便于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应急知识和技巧,以提高应急队伍的响应能力。

5.2.2.3培训:

对于不同的员工进行不同的事前培训非常关键,除对各应急小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外,对全体员工和外来人员,均应进行一般的应急培训和演练。

对于长期承包商,应纳入应急小组,或对其进行专门的应急培训。

注意对新员工进行应急响应的培训。

5.2.2.4演练:

事前的演练可以让人员在事前就熟悉应急响应的设备、人员组织和程序的情况,以免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产生慌乱和误操作。

同时也是对应急计划的一次检验,以便修改其中与实际不符的地方,使应急计划更具有实战的指导性。

演练应定期进行。

应包括更多的人员参加,以增加感性认识。

5.2.3预案程序的准备

5.2.3.1编写:

对定义中规定的各类紧急情况均应提前编写出书面的应急预案,以作为应急响应时的指导和不断完善的基础。

编写时应予参照国家法规、公司安全标准和工厂的实际情况。

5.2.3.2传达:

公司的应急预案应及时传达到相关的人员,文本和电子文件应分发到各部门,必要时,可以将有关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内容制作成展板形式进行公示。

5.2.3.3培训:

对于应急预案中的内容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以保证相关人员理解和执行。

5.2.3.4演练:

对应急响应的部分,应定期组织演练,以保证响应的快速和准确性。

同时,对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修改。

5.2.3.5更新:

应急预案应根据演练的结果进行修改;在设备、物品和组织机构变更时,应及时更新内容;同时,每三年应进行一次例行的评审,以保证预案的内容和要求与实际相吻合。

5.3响应行为:

5.3.1事故控制:

在任何事故发生时,初步的控制都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态的扩大。

在不会影响作业者本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要求事发现场的人员必须对事故采取控制措施,如使用灭火装置灭火、使用吸附物品吸附和围堵泄漏等措施。

同时,对事故现场进行人员管制,限制无关人员的进入。

5.3.2报警:

在对事故进行初步处理和控制后,要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警,在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通知相关的人员。

应急指挥中心应对根据事态的判断,立即通告相关的区域和人员。

同时指挥各部门人员执行应急计划。

如果事态影响到周围的社区,应及时通知社区的企业和居民,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或撤离。

需要消防部门或医务部门支援时,立即拨打119或者120(也可以根据伤势程度先联系)

5.3.3撤离:

在事故难于控制,需要人员(或部分人员)撤离时,公司内人员(包括外来人员)应先撤离到紧急撤离集合区,在清点人员后,有组织地撤离。

工厂北门附近警卫室内作为公司的厂外指挥中心,配备必要的应急用品。

5.3.4抢救:

对于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公司员工应根据伤害的情况进行现场初步救护处理(如冲洗、包扎和固定等)(紧急救护小组的人员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向本部门负责人和EHS部汇报,然后立即拨打120或草庙子医院5584031,金泓医务室5583620,404医院5344120(电话应在公司内多个地点张贴),呼叫专业医务人员人员进行救护。

5.3.5现场后处理:

在事态稳定后,对事故现场应及时进行后处理,以避免连锁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对环境和人员健康的影响。

5.3.6调查:

及时展开对事故原因的调查,有助于对事故根本的原因进行消除。

调查应让更多的员工参与进来,以保证客观公正。

对于责任事故,要明确各级员工的责任。

5.3.7通报:

在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应按公司关于事故级别的要求,通报亚太区和总公司的相关人员。

在事故报告写出来后,要及时上报给亚太区安全经理及相关人员,必要时通报社区或相关方(客户、媒体等)。

伤亡事故发生时,要及时通知家属。

环境污染事件须通报给环保局。

如果法律有其他的通报要求,应遵照法律的要求来进行通报。

5.3.8善后:

对于事故成的破坏,要及时修复。

对于给人员、社区形象和相关方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处理善后事宜,避免给公司企业形象造成巨大损失。

对责任事故涉及的员工,做出相应的处罚。

5.3.9纠正措施:

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制订整改方案,以达到防止再发生的目的。

5.4应急预案:

根据以上描述的紧急情况的准备和应急响应要求,由EHS部组织不同的部门,研讨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分工编写具体的应急预案,做为本程序的三级文件,文件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并更新。

公司内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见下表(具体情况应根据公司内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应急预案的格式参见附表1

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分类

具体的应急计划书

责任人owner

1.火灾和爆炸

新原料罐区

生产部

AN罐区

聚合车间和生产办公楼

桶装单体库和垃圾站

生产部物流部

成品库

物流部

干燥塔

生产部

维修院(乙炔)

工程部

化验室

质量部

一般性火灾(电器、家具树草地)

EHS部

2.溢出、泄漏、蒸气释放

原料罐区

生产部

AN罐

原料罐区装卸车辆

生产楼(单体罐、聚合反应釜、爆聚、原料管线、聚合釜高压水清洗、原料桶)

管廊

工程部

公用工程

3.自然灾害

地震(综合)

EHS部

大风(树、管廊、电线、标识牌)

暴雨和洪水

冰雹(人、车、玻璃、室外的灯、电线)

大雪(人和车辆防滑、管线)

爆发性传染病(如SARS)

4.民事或刑事干扰

投毒、放火、泄漏、人质、破坏

EHS部

5.恐怖主义及炸弹威胁

6.严重人身伤害或死亡

抢救、通报、调查、善后

7.厂区外影响到工厂的紧急情况

火灾、爆炸

EHS部

泄漏

公用工程停止(电、冷却水、压缩空气)

工程部

10.运输紧急情况

Resale产品、成品运输交通事故

泄漏、火灾、中毒、环境污染

物流部

11.单体在储罐、罐车、桶中聚合

温度升高、污染、

技术部

12.中毒(AN)

事前准备,响应的培训

EHS部

5.5 检查与审核:

5.5.1EHS部和各部门必须按照各应急预案的要求,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通报并采取整改措施。

5.5.2EHS部在年度审核时,应对公司的整体应急响应体系进行审核。

5.6产生的记录:

5.6.1各类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5.6.2各类应急组织的名单

5.6.3种类应急设备和物品的检查计划和检查记录

5.6.4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记录

5.6.5事故发生时调查和处理记录

5.7相关的标准和文件:

5.7.1EmergencyResponsePlans(EHS507标准)

5.7.2SafetyEquipmentInspection(EHS522标准)

5.7.3ProtectiveDevices,EmergencyAlarmsandInterlocks(EHS523标准)

5.7.4SafetyDrenchShowersandEye-FaceWashStations(EHS530标准)

5.7.5FirePreventionandProtection(EHS524标准)

5.7.6EHS培训管理程序(EHS–OP–05)

5.7.7检查与测量管理程序(EHS-OP-11)

 

附表1:

应急预案(格式)(内容供参考)

应急预案名称:

(包含地点区域和紧急情况的描述)

原料储罐的起火爆炸(应急预案)

本预案负责人:

编写部门:

编写人:

管理环节

具体措施

责任部门

和责任人

事前准备阶段

一.设备和物资的准备

配备:

根据应急响应的需要,事前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物品如应急广播系统、泡沫消防系统、充足的灭火器、吸附用的吸油棉和沙子、单体消除液、防护用的PPE、应急照具、各类标识(包括逃离指示)、AN和卡松的急救药物等。

设备名称和数量,有无位置要求

检查:

对配备的应急设备和物品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不能少于半年一次,具体频率见各分类计划的规定),以保证其处于正常可使用状态。

检查的责任部门和人员,频次,记录表名称

维护和修理:

对设备要周期性检查(具体规定见各分类计划),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要及时快速地修理,修理前应做好替代的方案。

更新:

对于失灵、老旧的设备应考虑及时更换新的设备,对于有使用期限的物品,如单体消除液、应急药品等,要及时更换。

更新的周期和责任人(部门)

二.人员的准备

组织:

在公司内建立应对不同紧急情况的组织,如应急指挥中心、火灾小组、应急救护小组、泄漏小组等,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有相对专业的人员采取快速的反应,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谁是本预案的责任人(组织者),相应支援人员的名单

分工:

对小组内的人员应有明确的分工,以保证能对自己担负的职责熟悉,以自己担负的任务熟练作业。

在熟悉本人担负职责的前提下,鼓励小组人员学习其他人的职责和作业,鼓励定期轮换,以便于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应急知识和技巧,以提高应急队伍的响应能力。

参考前后各项的要求,确定各项行动的责任人即分工,允许一人兼职(两项职责不能发生在同时,尤其在应急响应时)

培训:

对于不同的员工进行不同的事前培训非常关键,除对各应急小组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外,对全体员工和外来人员,均应进行一般的应急培训和演练。

对于长期承包商,应纳入应急小组,或对其进行专门的应急培训。

注意对新员工进行应急响应的培训。

哪些人员应该受到事前的培训?

培训的内容有哪些(不限于此预案)?

谁组织培训?

演练:

事前的演练可以让人员在事前就熟悉应急响应的设备、人员组织和程序的情况,以免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产生慌乱和误操作。

同时也是对应急计划的一次检验,以便修改其中与实际不符的地方,使应急计划更具有实战的指导性。

演练应定期进行。

应包括更多的人员参加,以增加感性认识。

哪些内容需要演练?

谁组织演练?

三.预案实施前的准备

传达:

公司的应急预案应及时传达到相关的人员,文本和电子文件应分发到各部门,必要时,可以将有关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内容制作成展板形式进行公示。

本程序应该传达给哪些人员?

传达的形式有哪些(开会、培训、现场标识)?

谁负责传达?

培训:

对于应急预案中的内容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以保证相关人员理解和执行。

可与上文结合

演练:

对应急响应的部分,应定期组织演练,以保证响应的快速和准确性。

同时,对与实际不符的地方应及时进行修改。

可与上文结合

更新:

应急预案应根据演练的结果进行修改;在设备、物品和组织机构变更时,应及时更新内容;同时,每三年应进行一次例行的评审,以保证预案的内容和要求与实际相吻合。

谁负责本程序的更新?

更新的频次是什么?

应急响应阶段

事故控制:

在任何事故发生时,初步的控制都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态的扩大。

在不会影响作业者本人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要求事发现场的人员必须对事故采取控制措施,如使用灭火装置灭火、使用吸附物品吸附和围堵泄漏等措施。

同时,对事故现场进行人员管制,限制无关人员的进入。

事故应急的常见措施:

1,隔绝危害源:

如隔离火源、切断电源、关闭泄漏源(需要做哪些行动?

2,控制危害蔓延:

如清理周围物品物料、关闭防火门等

3,抢救伤员离开现场;

4,采取人员管制,隔离事故现场,避免人员误入。

5,做好个人防护

报警:

在对事故进行初步处理和控制后,要及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警,在安全的情况下尽快通知相关的人员。

应急指挥中心应对根据事态的判断,立即通告相关的区域和人员。

同时指挥各部门人员执行应急计划。

如果事态影响到周围的社区,应及时通知社区的企业和居民,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或撤离。

需要消防部门或医务部门支援时,立即拨打119(或6510)或者120,(6999,999)

谁负责报警?

报给谁?

撤离:

在事故难于控制,需要人员(或部分人员)撤离时,公司内人员(包括外来人员)应先撤离到紧急撤离集合区,在清点人员后,有组织地撤离。

什么情况需要撤离?

什么人员需要撤离?

如何通知撤离?

谁组织撤离?

抢救:

对于在事故中受伤的人员,公司员工应根据伤害的情况进行现场初步救护处理(如冲洗、包扎和固定等)(紧急救护小组的人员应发挥更大的作用),然后立即拨打120或东方厂医院电话6999(电话应在公司内多个地点张贴),呼叫专业医务人员人员进行救护。

谁负责抢救?

谁辅助?

现场抢救需要什么设施和培训(返回前边的栏目)?

请什么机构的人员参与现场抢救?

送病人应该送到什么医院(如化学品灼伤、烧伤、摔伤、内脏受伤等,提前考虑最近的医院和专业医院)?

现场后处理:

在事态稳定后,对事故现场应及时进行后处理,以避免连锁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对环境和人员健康的影响。

谁负责?

做什么?

清理电线避免电人、消除洒漏的单体等物料、空气置换、清理建筑废墟、清理道路和地下沟井、设立隔离措施

调查:

及时展开对事故原因的调查,有助于对事故根本的原因进行消除。

调查应让更多的员工参与进来,以保证客观公正。

对于责任事故,要明确各级员工的责任。

谁负责调查?

通报:

在事故发生后短时间内应按公司关于事故级别的要求,通报亚太区和总公司的相关人员。

在事故报告写出来后,要及时上报给亚太区安全经理及相关人员,必要时通报社区或相关方(客户、媒体等)。

伤亡事故发生时,要及时通知家属。

环境污染事件须通报给环保局。

如果法律有其他的通报要求,应遵照法律的要求来进行通报。

谁负责通报?

通报给谁,总公司、亚太区、金泓、环保局、安全生产局、员工家属。

善后:

对于事故成的破坏,要及时修复。

对于给人员、社区形象和相关方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处理善后事宜,避免给公司企业形象造成巨大损失。

对责任事故涉及的员工,做出相应的处罚。

谁负责善后?

应考虑哪些问题(如何面对社区和员工的报怨和索赔,员工家属的沟通和处置,工伤保险的处理、媒体的应对等)

纠正措施:

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制订整改方案,以达到防止再发生的目的。

用什么方式记录纠正措施及责任者?

谁负责追踪纠正措施的落实?

 

******亚太区

应急反应计划

亚太区危机处理手册

危机定义

等级1(紧急情况)

小事故,基地可以迅速、容易地控制,不影响到基地外

等级2(紧急情况)

能被控制的事故

∙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中等危险

∙当前局限于基地财产,但在短期内有可能扩散到基地外并影响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环境

∙基地能处理(消防部门和地区罗门哈斯)

∙可能需要总部提供建议(如:

总公司环境卫生安全部、工程部和单体部门)

等级3(危机)当紧急情况为等级3时,基地必须联系亚太区危机处理小组

紧急情况,已失去控制或造成严重后果

∙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和环境

∙除了基地财产,还会影响公众健康、安全和环境,需要大规模的保护措施

∙需要更多的资源,如超过一个消防部门

∙需要从总公司、地区、国家或私人机构得到资源和帮助

∙除了社区外,事故还引起媒体或政府部门的关注

∙工伤(或可能工伤)导致的死亡

∙单个事故,导致三个或三个以上员工或承包商接受医院治疗

∙绑架

∙搜查证

 

联系亚太区危机处理小组

如为等级3事故,在几小时内须联系亚太区危机处理小组联系亚太区危机处理小组,事故发生地的国家经理联系亚太区危机处理小组的其他成员并解释紧急状况。

国家经理和亚太区危机处理小组成员确定电话会议的时间及如何分工。

亚太区危机处理小组的电话会议

电话为65-879-4944,主席PIN为*9999*(包括二个星号)。

仅主席(打电话的第一人)需拨PIN,主席能在电话会议期间得到帮助,拨*10*能得到电话公司的协助。

亚太区危机处理小组确保以适当的方式对受影响的基地、员工、社区、组织、顾客提供帮助。

*****总公司危机处理中心

电话为(24小时开通)1-215-592-3000****总公司危机处理小组24小时值班,只要打这个电话,告诉警卫事故所属等级,警卫会联系危机处理小组成员并回电。

罗门哈斯总公司危机处理中心会派一名专家提供建议并予以支持。

在危机中小组成员会一起提供帮助。

TheCorporateCrisisTeamcanbereachedat215-592-3000.

TheDOWOncallDoctorConsultation:

989-636-44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