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2986610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docx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

依托创新加快转型

——关于如何加快准格尔旗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考

准格尔旗发展和改革局

 

改革开放30年来,准格尔旗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步伐,使我旗从一个相对封闭并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经济体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经济体,目前正处于人均GDP发展转型,即从中等发达的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经济转型的内在要求。

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我旗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显。

一、改革开放30年发展成就为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扎实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准格尔旗紧紧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扩大改革开放和走科学发展之路三次机遇,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较好基础。

一是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全旗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6.8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95.5亿元,增长了13.7倍,年均增长40%;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3.9亿元,增长了23.6倍,年均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九五”末的9.6∶64.1∶26.3调整到2008年的1.54:

64.11:

34.35。

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中,我旗列全国百强县第37位,西部百强县第2位;在2008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中,位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68位,并成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之一;同时还成为全区唯一入选“2008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和“全国经济发展强县(市)”的旗县。

二是基础建设投入加大,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以水、电、路、城为重点,完善规划,转换体制,加大投入,支撑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硬环境得到巩固提高。

近五年间,全旗水利建设累计投资1.38亿元,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

电网建设累计投资7.38亿元,建成1个500千伏、4个220千伏、8个110千伏输变电站,新增764.5公里1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

公路建设累计投资32亿元,新增623公里黑色路面;铁路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7.2亿元,建成准东铁路东线,呼准铁路。

城镇建设累计投资18亿元,以薛沙两镇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提高,薛家湾建成区面积从5.1平方公里扩大到14平方公里,全旗城镇化水平从31%上升到57.3%。

三是民生民计得到重视,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无业居民合作医疗及其配套的大病统筹等医疗救助工作,实施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医保、低保、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累计支出社会保障资金10亿多元。

免征涉农涉牧税收,实行“四免一补”,加大支农投入,兑现增资政策,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得到实惠,特别是城乡弱势群体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问题得到很大程度解决。

全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5405元增加到2008年的20419元,增长2.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207元增加到2008年的7155元,增长2.2倍。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63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和人均财政收入实现了两个突破2万元。

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项目建设速度加快。

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采取多种融资形式和招商方式,扩大经济规模,提升产业层次。

国华电厂、万家寨水电站、黑岱沟露天矿扩建、准大电厂、准能矸电、伊泰煤制油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8年达到130户,在2000年至2008年间,工业增加值从11.9亿元增加到222.48亿元,发电量从15.4亿度增加到126.24亿度,煤炭产量从1188万吨增加到10015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产煤旗县。

五是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加大教育投入,2004年至今,旗财政累计投入教育基础建设资金5亿元,新建学校7所、改造64所,撤并中小学58所,招聘大学生充实教师队伍883名,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师资质量稳步提高、教育均衡度大大提升。

全旗适龄人口小学入学率及初中入学率达到100%。

实行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四免一补”、普通高中“三免一补”,在全国首批实现了十二年免费教育,在全区首批实现了免费职业教育。

落实贫困生救助政策和大学生奖励、资助政策,保障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证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能入学。

扩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奖励面,提高奖励标准。

目前优秀校园长奖励面15%,奖励标准每年10000元;优秀教师奖励面50%,奖励标准为优秀每学年2000元,良好每学年1500元;骨干教师按旗、市、自治区、国家四级划分,奖励标准分别为每月150元、250元、300元、500元。

2008年出台乡村教师补贴政策,除一类地区薛家湾镇区外,二类地区沙圪堵镇区,最高每月200元;其他地区,最高每月300元。

实施骨干教师、优秀校园长出国出区观摩、住房奖励政策。

二是加强卫生事业建设。

旗级医院、苏木乡镇标准化卫生院和“一村一室”标准化卫生室建设进程加快,通过逐年充实技术人才,医疗队伍梯次发展机制正在形成。

通过旗直医院和基层卫生院结对帮扶,基本建起旗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通过与北京等地的大医院合作,全面建起业务对接关系和技术补给机制。

2004年在全国首批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8年四级财政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40元、20元、20元、50元,农民缴纳10元,基金总额达到140元/人·年,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

2005年在全国首家启动了城镇无业居民合作医疗,2008年旗财政补贴提高到150元,个人缴纳30元,筹资总额180元,最高报销率70%。

2007年全区首家为3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进行免费体检,并建起全民健康档案。

同时从2007年5月1日起新增免费婚检。

三是文化广播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乡、村、户三级文化网络初步形成,广播电视实现了自办广播节目直播,建成192个电影放映点,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是科技工作不断加强。

设立1000万元科技创新基金,成立伊东产学研基地和煤转化、高岭土、果品、小杂粮、伊泰煤制油5个技术研发中心,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自主创新先进集体,进入全国科普示范旗行列,科技创新能力和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六是增收渠道逐步拓宽,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认真总结“三农”工作现状,提出并实施了收缩农村建设战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的基本发展战略,落实了产业增收、减负增收、转移增收、反补增收、提高待遇增收、企地共建增收等增收措施,基本形成了一二三产各占三分之一的收入格局。

与此同时,住房、轿车、高档家电消费市场日益活跃,社会总购买力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金融、保险、运输、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宣传、武装、计生、体育、广播电视、民族宗教、就业再就业取得新成绩,民主法治、依法治旗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数字是抽象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可以说,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准格尔旗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三个文明共同进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更重要的是,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子,面对近年来发展环境急剧变化,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相关促进集聚集约的配套制度初步建立,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得到提高。

尤其是通过30年市场磨练,锻炼和培育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新的起点、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逼迫经济转型升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旗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面对区域竞争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当前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倒逼机制,抓住国家宏观政策变化有利时机,主动应对各方挑战,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从发展现状看,我旗经济素质还难以支撑稳定发展的要求。

1、传统产业总体水平仍然偏低。

我旗民营企业主要以从事煤炭开采等传统产业为主,主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拓展市场。

虽然近年来,政府在加强煤炭市场经营生产和延长煤炭产业链条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但除煤炭资源整合和煤制油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有了起色外,产业竞争力明显不强。

面对不可逆转的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环境约束加强的趋势,过去那种依靠拼资源、拼成本、拼价格的外延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2、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强。

受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制约,传统产业企业创新意识比较淡薄,尤其是缺乏现代管理、科技创新和集聚人才能力。

部分企业只注重资金引进,创新能力不强。

区域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较短;同类企业集聚较多,但总体上处于扁平的组织结构;骨干企业虽然较多,但缺少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集群的溢出效应有待提升。

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在成本比较优势渐失的条件下,难以应对同质化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3、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服务业增长还主要依靠传统商贸、房地产等消费性服务业带动。

现代物流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现代休闲旅游集聚效应有待提升,科技、法律、会计等知识型服务业发育不足,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框架尚未形成。

尤其是缺少服务于区域特色经济的现代专业市场,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减缓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

4、投资环境亟需优化。

在硬环境上,城乡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仍然偏低,自主创新平台、城市服务平台、工业发展平台等投入还需加大。

在软环境上,推动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促进集聚集约的监管措施有待强化,创新发展的理念、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从发展环境看,加快转型升级是我旗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1、适应宏观环境变化的需要。

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加深,正通过实体经济向世界传导,全球经济有可能进一步减速。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有望继续保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这些新形势、新变化,给外向度较高的我市经济既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当前,我们要利用好全球经济增长短周期拐点和我旗发展阶段转折点,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放松银根的有利时机,积极汲取借鉴国外发展理论和实践成果,不失时机地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以规避全球金融风暴对我旗经济稳健运行可能带来的风险。

2、破解要素瓶颈制约的需要。

近年来,我旗在要素趋紧、成本上升等诸多困难下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加大,节能减排压力很大,经济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

尽管可用建设用地和后备未利用土地较为充足,但年度计划建设用地规模基本保持不变,单纯依靠增量土地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难度增加。

工业中煤电行业所占比重较高,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空间较小,再加上将来煤化工企业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容量矛盾突显。

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转变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工业主导”向“效率拉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的转变。

3、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程度提高,群众对就业岗位、公共服务、环境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同时,粗放式的增长,必然会导致低文化素质外来人口的急剧增长。

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要切实地承担起外来人口急剧增长所必需的社会服务,公共财政将不堪重负,加上未来的一些隐性支出,给财政的长期稳健运行带来风险。

当前,我旗已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以转型升级为突破口,以经济结构的优化带动人口结构的优化,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来带动人均社会财富和公共服务资源的提高,这是科学发展应有的题中之义。

(三)从发展机遇看,我旗具备较好的转型升级条件。

1、国际产业转移向高端发展。

受生产成本上升影响,近年来国际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加快向东南亚等欠发达国家转移的趋向,但以下四个趋势没有改变:

一是全球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层次不断提高;二是服务业成为产业转移热点,高新技术产业出现转移趋势;三是国际产业方式不断创新,项目服务外包日益成为主流;四是产业链整体转移趋势明显,关联产业协同转移现象增多。

这为我旗发挥资源优势和晋、陕、蒙枢纽的区位优势,通过承接国际先进产业转移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条件。

2、呼、包、鄂一体化进程加快。

进入“十一五”后,为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我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发展,实现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三个率先”目标,带动全区又快又好发展,自治区开始编制和实施呼包鄂区域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为准格尔旗更好地借助大呼、包、鄂服务平台,实现为我所用、借力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

3、准旗具备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

一是自然资源富集。

煤炭探明储量544亿吨,远景储量达到1000亿吨;煤层气、高岭土、铝矾土等资源储量可观;黄河过境里程197公里,区域内黄河水的配给水量为2亿立方米。

二是区位优势明显。

准格尔是沟通呼包鄂,连接晋、陕、蒙的枢纽,距首都北京不到500公里,距天津出海口仅有600公里。

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强劲。

煤炭、电力、煤化工、高岭土、农畜产品加工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占全旗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2%。

四是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4、良好的人文基础。

我旗文化底蕴丰富,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包融性强,具有较强的时代人文精神,这为我旗更好地参与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经济中争得较为有利的分工地位创造了条件。

三、关于对加快我旗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的建议

准旗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政府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发展“质量型、效益型、循环型、节约型”工业,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以工业带动各个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全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一)充分认识提高政府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政府创新能力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为了实现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我们党坚持在宪法的范围内活动,不是以党代政,而是通过政府的行政权威和职能,去实现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

如果政府的创新能力强,就必然能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使政府工作生机勃勃,行政效能不断提高,确保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意图得到实现。

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

反之,如果政府没有创新能力,思想僵化,不能突破旧观念、旧体制和老办法的束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不可能很好地得到贯彻落实,就不可能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偏离党的执政目标,使党的执政意图落空。

这样,就将削弱党的执政能力。

提高政府创新能力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纷繁复杂。

对于这些新问题和复杂矛盾,没有现成的好办法,只能靠各级政府发挥创新精神,通过创新才能提出好的对策和办法。

只有创新,我们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

政府创新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发展理念的创新。

经济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发展理念就不能一成不变。

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发展理念。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在发展理念上的最大创新,就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政府发展理念创新的根本要求。

如对农村工业发展,过去我们曾提倡“村村冒烟、户户点火”,企图走非城镇化工业发展道路。

受资源和生态的限制,现在此路难以为继,要求我们只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农村工业向园区、城镇集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政策的创新。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政策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制定出来的,社会条件和面临的问题变了,就要求我们的政策也要跟着变化,或用新政策取代旧政策,或对原有的政策进一步加以完善。

三是行政管理的创新。

要通过深化改革和规范行政行为,认真解决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和领域存在着的“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等权力寻租的问题,防止“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行为复杂化”。

四是公共服务的创新。

重点是要解决好动力不够的问题,发动群众参与旗直部门、苏木乡镇领导人员的考评工作,增强政府工作人员创新公共服务的动力;解决好财力不够的问题,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让基层政府有办事的财力;解决好地方政府包揽公共服务、力不从心的问题,通过改革将一些公共服务功能转向非政府组织,让社会力量承担和参与公共服务。

(二)加快结构转型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坚持“五个结合,五个突出”,即效益增长和规模增长结合,更突出效益增长的作用;投资结构外源与内源结合,更突出内源的作用;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结合,更突出产业升级的作用;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并重,更突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龙头项目的引进与产业集群、产业链的建设结合,更突出龙头项目引进的作用。

2、促进全旗经济实现五个转变,即,产业布局从散乱型向集聚型转变;资源利用从高耗型向节约型转变;产业素质从劳动密集为主导向技术、资本密集为主导转变;工业结构从资源型向深加工转化型转变;产业核心竞争力从“采掘”到“转化”向“深加工”转变。

3、发展目标实现三级跳,即大力发展高回采率煤炭开采业和煤化工工业,科学规划火电项目和高岭土深加工项目,建设全国最大的县级能源基地;有效推进手工地毯、果品等优势工业集群发展,建设准旗传统优势工业集群发展基地;整合工业资源与产业技术升级并重,建设准旗效益工业基地。

(三)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应突出的几个重点。

1、突出工业基地建设,搭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实践证明,建设工业基地是最为有效的工业发展模式。

工业基地是发展工业和拓展城市的平台,是聚集生产要素和培育优势产业的载体。

当前,我们要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对照先进,重新审视、谋划、优化工业基地建设,使之尽快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工业基地,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更多的项目进入基地建设,加速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

继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创新工业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

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高起点规划。

要聘请国内外专家对基地进行高起点定位规划,做到一次规划,整体成型,分步实施,滚动开发。

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克服长官意志和一切随意性。

二是在发展观念上搞突破。

基地必须是“特区”,必须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必须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打破惯例,突破框框,尤其要在开发思路、经营体制、招商机制等方面先行一步,做出大胆探索。

三是在市场化运作上搞突破。

学习借鉴外地工业基地的“公司化运作机制”,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综合开发的手段、改革开放的办法、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加快基地的各项开发和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在经营重点上搞突破。

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产业经营、资本经营。

土地是目前我旗最大的资产,经营基地首先要经营好土地,千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这是解决当前无钱办基地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

土地经营不仅要控制好土地,更要注重单位土地利用效果和长远投入产出率。

要大胆引进外资进入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快基础设施、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

当前,要重点抓好大路煤化工基地、伊东集团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力争用几年时间把大路煤化工基地建设成国际一流的煤化工基地,把伊东集团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成国家一流的企业自主建设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2、坚持走产业集群化发展道路,不断壮大支柱产业规模。

工业经济是我旗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依赖于各类产业的健康成长、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层次的不断升级。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升级,就必须依托自身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主导产业以及产业链条中重点环节、关键项目、核心技术的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实现速度与效益同步推进。

促进产业升级,重点是优化提升工业产业层次,走集群化、集约化路子。

只有产业集聚,才能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增加工业附加值。

当前,我旗要全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能够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煤炭、电力、煤化工、高岭土四大优势产业集群。

这四大产业集群,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集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为一体,是最符合我旗发展实际的产业;不仅在工业化中期是成长、成熟产业,而且在后工业化时期也是景气产业,其成长、成熟期伴随工业化、现代化的全过程。

同时要着力培育一大批各个层面的企业,特别是围绕大型企业集团,加快中小企业的配套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金字塔型企业结构,提高产业集聚度,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最充分地利用资源,最迅捷地转化科技成果,最大可能地降低生。

一方面要继续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做大做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加大培育和引进力度,使其成为做强提升产业层次的主导力量。

另一方面,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配套化发展的产业组织体系。

进一步壮大地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水平,是我旗推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任务。

3、扩大总量提高素质,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随着国家税收体制新一轮改革的开始,如何保证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已成为各地思考的关键问题之一。

准旗目前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企业主要以国家、自治区、市级企业为主。

为此,在继续加大对国家、自治区、市级企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必须积极扶持、培植、壮大地方民营企业。

第一,继续扩大总量、大力培育工业骨干企业。

我旗工业经济总量小,主要反映在工业企业少,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这一基本问题上。

一方面,仍然要解决数量问题。

根据形势的发展,情况的变化,不断完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有利发展的条件,使已有的民营企业能更快地成长壮大。

同时,使更多的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

另一方面,要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优势产业发展的要求,突出建设一批骨干工业企业,使之成为优势产业的支柱,成为扩大经济总量,推进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

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联合组建大集团、建设骨干工业企业,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经营效益。

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努力创建具有自主开发和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增强知名度,扩大市场覆盖面,进而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

经过3—5年的努力,在我旗建立一大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过3亿,过5亿,甚至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

第二,创新体制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民营工业企业素质。

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最科学、最有效、最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制度。

推进民营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企业产权多元是核心,人才建设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

我们应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培育骨干企业、做大优势企业、发展地区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企业适用人才,以提高民营工业素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更快更好地发展民营经济为目的,积极引导和帮助有条件的民营工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推进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中,要认真深入地做好调查研究和宣传发动工作,重视抓好学习培训,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发展乡镇民营经济,建设工业强乡强镇。

乡镇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领域,要重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